中国“空天飞机”刚发射 外国为何就拍到俩亮点?(图)

火星一号 0




时隔两年左右,2022年8月5日凌晨,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二次成功发射了一艘“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当天新华网发布了一篇非常简短的通稿,报道了此次成功发射事件,文中没有任何配图,只有文字描述,这顿时引发了大家的无限遐想。

在国内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国外不少人也在密切关注这个神秘的航天器。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天体动力学和空间任务系讲师Marco Langbroek博士拍摄到了中国刚发射的这个航天器:



加拿大的无线电爱好者Scott Tilley在2-4 GHz疑似接收到了中国这个神秘航天器的s波段辐射:



美国太空部队第18太空防御中队追踪到了我国这个航天器的轨道,并且给出了参数,近地点为346公里,远地点为593公里,轨道倾角为50度,环绕地球一圈只需大约94分钟:



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乔Jonathan McDowell根据已知的数据给出推测,中国这个神秘航天器于当天凌晨0时2分至5分期间发射升空。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已经泄密了呢?我国这个处于绝密状态的航天器究竟有什么来头,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呢?



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火箭是我国大名鼎鼎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这款火箭不就是发射神舟载人飞船的火箭嘛?确实是的,我国先后进行了9次载人航天飞行,都是由这款火箭把航天员送入太空,成功率100%。

除此之外,长征二号F还发射过天宫一号、天宫二号。而在两年前,第一次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时,也是用了这款火箭。长征二号F是我国目前可靠性最高的火箭,百发百中,选择这款火箭来发射,足见这个神秘航天器的重要性。



这个神秘航天器形状比较特别,发射神舟飞船所用的整流罩无法装下,需要专门特制的整流罩。可以预见,该航天器要比神舟飞船(长9米,直径2.8米,重约7.8吨)更大一些。



结合该航天器的尺寸和“可重复使用”,很容易就让人想到这应该就像美国空军正在秘密研制的X-37B,这是一款“空天飞机”。有人可能会说,这会不会是我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因为也能重复使用。

我国确实在两年前发射过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但这是在第一次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之前,所以两者并没有关系。新一代载人飞船已经公开亮相过,进行过一次成功的天地往返试验。



新一代载人飞船重达21.6吨,这已经远超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8.8吨)。当时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时,采用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有效载荷可达25吨。目前,我国还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未来新一代载人飞船将由这款火箭送入太空。

对于这个神秘的航天器,最普遍的猜测无疑是传说中的空天飞机。在两年前第一次发射时,也是没有任何相关的照片,对于如此高度保密的原因,“过于先进,不便展示”可以说明一切。



至于外国拍到了我国的“空天飞机”,并且追踪了它的轨道,这并不意味着泄密。在荷兰博士拍摄到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较亮的那个点是长征二号F火箭上面级,后面较暗的那个点应该就是空天飞机(国际卫星标识符为2022-093A)。



但有关我国“空天飞机”的有关信息也就只有这么点,其他诸多的关键参数都是未知数,所以我国的“空天飞机”仍然是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并没有出现泄密。

事实上,如果空天飞机过境,我们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直接目视到。因为有该航天器的轨道参数,所以什么时候在哪里过境都是可查的。如果能看到,它看起来只是一个亮点,在群星之间穿梭,就像其他人造卫星那样,看似没有什么特别的。



根据推测,空天飞机应该配备了超燃冲压发动机。除了由火箭送入轨道之外,空天飞机理论上也能直接在机场水平起飞或者由大型飞机高空投放,然后再自行飞入太空。完成太空任务后,空天飞机又能自主飞回地球,水平降落在跑道上。

目前,我国两次发射该神秘航天器都是使用长征二号F火箭。而在2021年,我国试飞了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它是依靠自身动力,直接进入亚轨道,然后再自主降落于跑道上。未来,如果结合这些技术,将有望实现真正实用的空天飞机。



虽然NASA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也能天地往返和重复使用,但其发射和维护成本极为高昂,而且安全性又不高,炸过两次,导致14名宇航员罹难。相比之下,体型比航天飞机小很多的空天飞机优势非常明显,这可以说是次世代的航天器。

两年前的试验持续了两天,而这一次比上一次增加了一项“在轨服务技术验证”,持续时间应该会更久。所谓的在轨服务包括对人造卫星进行维修和升级、加注推进剂、捕获报废卫星或引导它们再入大气层烧毁。



另外,空天飞机还能挂载1吨以上的载荷,带着这些载荷,只要一个半小时就能环绕地球一圈。释放载荷后,可以让它们的终末速度轻松达到高超音速。当然,再次强调,我们是“为和平利用太空”而来。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6197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