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罐车爆炸 20位遇难者身份曝光:原来 余生真的很短

红星新闻/新华网/睡前伴读 0

看到一则让人揪心的新闻:13日16:40左右,浙江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一辆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后冲出高速公路。

被炸飞的槽罐车砸塌了路边的一间厂房后,发生了二次爆炸。



从收费站的监控可以看到,爆炸现场地面剧烈晃动,火光冲天。



(收费站监控视频)

由于高速路附近有居民楼和工厂,房屋损毁严重。

一栋三层民房被从天而降半挂车直接砸塌到一楼,有的房子甚至因爆炸成了空壳!



爆炸发生时,一名16岁男孩正和同学在家里写作业。

原本每周六爸爸妈妈都会带他出门,但就这一天,他留在了家里,却不幸被爆炸物砸中身亡。



一位老伯站在工厂废墟前焦急张望着,手上拿着消防员从废墟里找出来的,属于他妻子的手提包。

他和妻子都在这个被炸毁的工厂工作,爆炸发生后,他失去了妻子的消息。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多少家庭必须面对生离死别,又有多少人在病房外为正在抢救的亲人祈祷焦心。

截至目前,事故已致20人遇难,171人住院治疗,其中,年龄最高的重症患者已经95岁,部分伤员烧伤面积达到95%。

槽罐车的两名司机至今失联。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有句话叫世事无常。

我们永远不知道,生命会在哪天被按下休止符,哪一句最寻常的叮嘱,会是永诀,哪天目送着那个匆匆消失在街角的背影,就是最后一眼。

有些离开,残忍到,容不得你我一句好好道别。

0 1

“不好意思,没有救活你妈妈,但是,我们还有些东西返还给你。”

年初的那场疫情,打得人措手不及。有些人,就这样永远留在了2020年的春天。

他们离开的时候,没有家人在身边,甚至没有力气留下一句话。

遗物,成了他们留给家人最后的纪念。



“我爸爸他,有没有说什么?”

“我打电话他后来没接了。”

或许在直面生死的那一刻,我们才能意识到,能有机会给父母一个拥抱,吃一顿饭,甚至只是再多听他们唠叨一句,是多么珍贵的事情。



多少人,想着来日方长,总有大把机会好好孝敬父母。却忘了,意外总不知在哪个交叉路等你。

“如果能早一些”“如果我当时”“如果我可以”......

可惜人生,从来没有如果。

0 2

2014年3月8日,凌晨1时20分,搭载着239人的马航MH370消失在夜空中。

春走了五遭,花开了五季,时间久到调查组都早已结束了搜寻。

但至今没有人可以接受,那个本应是父母、夫妻、孩子归家团聚的一天,至亲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叫倪志亮,未婚妻在马航MH370上。马航调查组宣布解散那天,他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坐了很久很久。

这个房子,他本来打算作为和未婚妻的婚房。

“房子还等着你来设计呢,你什么时候回来?”



他叫栗二有,坚信自己的儿子流落孤岛。为此,他每天坚持给儿子打电话聊天,哪怕话筒那边只有忙音。

60年从没离开过家乡的他,亲自前往马达加斯加无名岛,吃住如同野人一般。

“要是我儿子漂到这里,不是只有野果子可以吃吗?所以我看看,能不能活下来。”



他叫文万成,儿子随着马航一同失联。他每天给儿子打扫房间,坚持给儿子的手机充话费,一次就充了3000块。

“万一哪天儿子想打电话给我了,停机了可怎么办?”

可再坚强,对儿子的思念也会有从眼睛里溢出来的时候。



最可悲的是,茫茫山河大海,他们竟无人可话别。

2043个日夜,他们还在不断寻找,无论是生,是死,他们就要一个结果,只要一个结果。

我们一生中说过千百次再见,从没有一次刻意,命运只对我们说了一次再见,却认真得让人无力招架。

0 3

“妻儿女与我阴阳相隔,这真的是我没有准备好的人生,也不曾选择的人生。”

在那场恩将仇报的大火之前,林爸林生斌可能是世上最幸福和知足的男人。

可莫焕晶将他的一切,烧得灰飞烟灭。

在外地出差的他躲过一劫,等接到消息时,与他相伴多年,允诺携手一生的妻子,没了,那个让他偏爱的有着大眼睛的二女儿,没了,两个调皮活泼的儿子,没了。

家,散了。



“我看见女儿时,她的眼睛都没有闭上;我抱着我的老婆哭,她的眼泪竟流出来了……”

他多想一辈子陪在妻儿身边,为他们遮风挡雨,披荆斩棘。

可命运,真的不会给人留情面。

正如他的微博名——“老婆孩子在天堂”,如今对于寻常人而言最平常的一家团圆,对于林爸来说,不过是再也无法实现的奢求。

他能做的,就只有把他们纹在身上,刺在心上,从此背着妻儿继续前行,带他们看世上的星辰大海,四季更迭。



人生,有太多乍然离场。如果提前知道了相聚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你会怎么做?

也许就像林爸说的:我哪儿也不去,不要浪费一分一秒,只要在你们的身边。

0 4

“我曾把完整的镜子打碎,夜晚的枕头都是眼泪。我曾想让过去重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曾》里的一句歌词,唱哭了无数人。

多少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

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选择;等来了遗憾,等来了后悔。

明天从不向任何人作保证,来日方长,原本就是最大的谎言。

而那些遗憾,从此变成心中的一根刺,想起一次,就疼一次,时间越长,扎得越深。

别挥霍当下的平淡,多珍惜一些,离别的时候,遗憾就少一些。

别把想给家人的陪伴,留到明天,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不会再见。

别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

希望你们不辜负今生,不挥霍当下,珍惜拥有。

人生无常,余生并不长。

千万不要痛彻心扉后,才在遗憾中才学会成长!

相关报道:爆炸过后,丈夫找不到妻子,废墟里挖到她的手机,有76个未接来电,人却不在……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吴帅帅、许舜达、王俊禄、郑梦雨

沿高速路步行下匝道后,浓重而刺鼻的焦煳味提醒着每个人,不久前这里曾发生的惊魂一刻。这是记者14日凌晨,第一次徒步接近“6·13”槽罐车爆炸事故现场的第一感受。

13日下午4时40分许,位于G15沈海高速浙江温岭大溪段高速公路匝道上,一辆由宁波开往温州的槽罐车突然发生爆炸,引发周边民房及厂房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已过午夜12点,但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的救援现场,依旧灯火通明。而这一幕,成了这场生命救援最直观的定格。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浙江温岭一槽罐车爆炸事故现场。新华社发

灾祸来袭,守望相助



听见第一声巨响时,良山村村民卢正辉正在家中休息。村子离高速公路不远,习惯了车辆爆胎声音的他起初并没有太过在意。

“但后来有人喊爆炸了,有人说有东西砸过来了。”卢正辉有些疑惑,准备打开窗户看看情况。

意想不到的是,猛烈的冲击波,伴随着第二声巨响,向他迎面袭来。

“好在窗帘厚实,挡住了一部分玻璃碎屑和铝合金窗框。”但稍加仔细观察,卢正辉右眼睑处,仍留有明显的印记。

作为父亲,他顾不得疼痛,第一时间用被子裹住两岁的女儿就往外跑。



6月14日在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拍摄的受损民房。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爆炸的槽罐车车头残留在匝道一侧,而罐体和车尾则飞到了另一侧的良山村方向。爆炸威力可见一斑。

爆炸发生后,良山村党支部书记卢林兵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现场有一些村民被掩埋了,一些能看见的,我就直接徒手挖开,帮他们脱困。”卢林兵说。两天一夜没合眼的他,一直在一线坚守,核对数据、安排工作、救助伤员。

送水、送饭、切西瓜、煮绿豆汤……在现场,这样的暖心画面比比皆是。“他们都很辛苦,我们只能尽一点微薄之力。”温岭慈善义工大溪队队员赵女士描绘着昨晚消防员们躺在地上的样子,眼泪混着脸上的汗珠,不自觉流了下来。



6月14日,消防队员在事故现场忙碌。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铃声不断,搜寻不止



事故发生后,消防、公安、应急管理、民间救援……不同救援组织火线集结,驰援前方。

最早一批进入事发现场的温岭天鹰救援队,先后出动了3批队员,共50多人。

队员邵启鹏和6名队员被安排搜索良山村民房倒塌部分。在满是断壁残垣的现场,邵启鹏回忆,他忽然听到一声轻微的呼喊声。“据声音判断,可能是一位老阿姨,她正在不停地喊救命。但当时我们并不能完全辨认她的方位。”

但只要有呼唤,就有希望。队员们立即开展救援。从破拆到最后小心翼翼地徒手挖掘,一块一块清理瓦片、碎石。将近1小时后,队员们终于将被困者救出。

“当看到人被成功救出的瞬间是最振奋的,感觉所有的劳累一扫而空。”邵启鹏说,但顾不上休息,他们彻夜搜寻直到第二天9点。

同样坚守的,还有温岭市消防救援大队万昌中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周彭坚。只为一部响铃的手机,他和同事们在废墟中刨挖十小时。

一位在遍地瓦砾中徘徊的村民,为了寻找失联的妻子,不停尝试拨打妻子的手机。突然,废墟深处传来熟悉的手机铃声,令这位村民欣喜若狂。

周彭坚和同事们循着手机响铃的位置,用手和器械刨挖碎石瓦砾,投入到紧张的搜救作业中。其间,他们给手机打了几十次电话,可一直没人接通。

6月14日凌晨,手机铃声愈发清晰,意味着救援人员距离手机越来越近了,大家不觉加快了刨挖节奏。凌晨4时,刨去最后一层土渣,打开一只已破损不堪的粉红色的女士手提包,手机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遗憾的是,手机边上却没有其主人的身影。而通话记录中未接来电的数量,最终定格在76个。

据温岭市召开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14日上午9时许,此次事故现场救援共投入挖掘机等大型抢险救援机械设备30多台(套),出动各类救援车辆151辆、参与救援人员2660多人次。



6月14日在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拍摄的受损厂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平稳安置,生活重启



“轰隆一声,家就没了。”一名从外地听闻消息,第一时间赶回来的村民这样对记者说。

灾祸无情人有情。事故发生后,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伤员。目前温岭当地已经安排了13个安置点,安置点共安置634户。

在其中一个安置点,外来务工者刘春桃和丈夫被安置在这里。“从厂里回来,出租屋都基本没有了,我原来以为要在门口坐一晚上了。”

刘春桃没想到,镇里早已启动了安置措施。大溪镇工作人员王朝军表示,事故发生后,镇里干部第一时间返岗工作,并在自己条线上开展救助、安置工作。

“我们第一时间把镇内大小酒店的空闲房间包下,用于有需要的居民安置。”王朝军说。

记者在两个安置点看到,酒店住宿条件良好,镇里已有专人对接安置居民的生活起居事宜。

除了现场安置,温岭市常务副市长朱明连透露,事故发生后,浙江省地两级62名专家第一时间抵达温岭指导,参与救治。目前,受伤人员在台州市恩泽医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治疗。

此外,为了全力救治伤者,首批8名危重复合伤、重度烧伤患者分别通过航空和陆路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出发,转运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槽罐车爆炸中的遇难者:寻母12小时,最终在殡仪馆里找到了她,身份证照片作遗像

“砰”——一声巨响伴随着冲击波而来。

李女士目睹着家中刚装好的房门被震碎,窗户的玻璃应声而落。她跑出家门,相邻的巷子里狼藉一片。

6月13日下午16时40分许,G15沈海高速公里宁波往温州方向温岭西出口匝道中段,一辆槽罐车发生爆炸冲出高速公路,并在之后发生二次爆炸。车辆的多个部件几乎是瞬间解体,分散在四处。





事发槽罐车多个部件被炸飞分散在四处

离高速路最近的良山村、银河村遭到重创。其中,台州甲乙机电有限公司的厂房甚为严重——爆炸中,车辆的罐体直接砸向了那里。

李女士59岁的母亲赵春花正是该厂的一名职工。当天下午,她正像往常一样在厂里,做风机的线圈。

事故发生后,赵春花一直处于失联中,一家人找遍了温岭多家医院,直到14日凌晨4时许,家人在其同事从殡仪馆发来的照片中认出了她。

14日上午,温岭当地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截至目前,事故共造成19人遇难,172人住院治疗。

母亲失联了

13日,一辆车牌号为“浙C·M9535”的液化石油气槽罐车从宁波出发,走上了G15沈海高速,它的目的地是200多公里外的温州。这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天气晴好。但一声巨响改变了一切。

16时40分许,辆槽罐车在行至温岭西出口下匝道中断位置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车辆冲出了路面,并发生二次爆炸。在一段事发现场的附近的监控画面中,现场腾起大量的黑色浓烟,又在之后快速变成火海。

强烈的冲击波在巨响声中横冲直撞袭向民房。与之相邻的大溪镇良山村、银河村遭到重创。良山村地处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段入口附近,据公开资料,该村共千余人口,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向成为了多元化的工业生产村,很多村民就在家门口进厂打工。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如今,良山村面向高速公路一侧数间成排的居民楼房受损严重,房顶被掀开,不少房屋仅剩骨架,银河村一侧的居民聚居区,玻璃碎落一地,多个房屋门窗被扭曲。



良山村一排面向高速公路的房屋被炸毁严重 图据红星新闻

李女士目睹着家中刚装好的房门被震碎,窗户的玻璃应声而落。她跑出家门,相邻的巷子里已是狼藉一片。她又往高速公路方向跑了一段距离,脚步停止在村落外侧的马路上,远处是熊熊的大火。



图中“1”处为甲乙风机厂,右侧为温岭西收费站。爆炸发生在温岭西出口匝道中段 图据百度地图

她不安起来,大火的位置正好在母亲赵春花上班的机电厂旁。这是一家开了多年的机电厂,当地人叫它“甲乙风机厂”,距离高速匝道仅仅数十米。59岁的母亲已在厂里上班五六年,做风机的线圈,这个周末依然在上班。

李女士赶忙拨通了母亲的电话,通了,无人接听。但她不敢向前,几辆燃烧的汽车已经挡住了去路。她给在外办事的老公黄先生打去了电话,“妈上班的厂好像出事了,赶快回来。”之后,她又给在五六公里外另一个工厂上班的弟弟打去了电话。

此时,其弟弟李先生的手机里已经收到了多段事发现场的视频,“朋友圈,微信圈跟炸了一样,全在说收费站口发生爆炸了。”他一遍遍拨着母亲的电话,一样没有人接,“这时,就感觉事情有点不妙了。”他快速往家赶,而通往村子的道路上已经排满了消防车辆。

黄先生加大了汽车的油门,希望快速回到家,但车子最终堵在了三公里外的位置,最后只有步行往里走。



受损严重的机电厂 图据红星新闻

他突破重重障碍,向母亲厂房靠近,现场已是大片废墟。他还看到了一双脚,是个女人,身体盖着棉被,旁边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男人告诉他这是自己的爱人。

“那一刻真的全身都在发抖,想像不到事情会这么严重。”黄先生说,而母亲仍然还不见身影。

凌晨4点的噩耗

现场的救护车来来往往,将伤者送往医院。黄先生和李先生在厂房后侧的山坡碰了头,两人看了许久,都不见母亲的影子。

她是否已经被送到了温岭的某个医院?黄先生给居住在附近的亲戚一一打去电话,希望帮忙一起寻找。之后一大家七八个人分头奔向了市区。



14日凌晨的救援画面 图据央视新闻

按照温岭官方发布的消息,伤者主要送往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市东方医院、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台州骨科医院、温岭中医院等多家医院。在黄先生看来母亲很可能送去了离家最近的东方医院或者可能因为骨伤送去了骨科医院。但家人最终都没有在这两家医院找到母亲。

“后面有她的一个同事说好像在人民医院见到过她。”李先生说,“到哪里后,全是找人的家属,满过道都是人,有很多都是伤势比较重的。”但那里还是没有。他曾怀疑,母亲可能伤的严重,说不定送到重症监护室了,所以外围才迟迟没有见到人。



事故发生后,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专家联合对伤员进行全力抢救 图据央视新闻

一家人一直寻找到14日凌晨3点,还是没有见到人,黄先生才提议先回家,洗澡休息一下再继续。“虽然没有见到人,但心里还是觉得她应该还在,我们还有希望。”

而就在刚回家不久,凌晨4时许,黄先生就接到了母亲一位同事打来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告诉他,好像在殡仪馆见到了母亲。黄先生赶忙让对方在微信上发来了一张照片,把妻子叫过来一起辨认。“有点像,又有点不像,是一个脸的照片,但样子变形了,有些肿。”

正在不确定的时候,对方又发来了一张全身照。这次,确认了。“是她的那件衣服,偏淡的橘黄色上衣,我见她穿过的,当时就基本确定应该是她了。”

一家人又跟着赶去了殡仪馆,坏消息最终得到了确认。

一辈子没拍过几张照片

赵春花是银河村人。银河村是一个移民搬迁村,成排的自建房组成了一个居民聚集点,与良山村相邻。这里处于温岭市大溪镇的边缘,沈海高速将村子与城镇隔开,附近就是温岭西出口。

她家在聚集点靠里的位置,距离厂房仅有几百米。在家人和众亲戚眼里,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我父亲身体受过伤,干不了活,都是我妈在干活养家,现在顶梁柱也没了。”说起母亲,黄先生不住的叹着气。一旁几个亲戚擦着眼泪走向了里屋。



良山村地处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段入口附近是一个工业生产村 图据新华社

“以前我们住在山里面,条件很艰苦,后来搬迁到了这里,修建房屋。”李先生说,一开始房子的门都是木板钉的,只修了一楼,后来一年建一点,才有了现在的房子。“她在工厂上班,起的也很早,要做一家人的饭,然后去上班,有时候回家也还要忙,眼看着日子好起来,没想到……”

相比房屋的受损,母亲的离世成为了这个家最大的伤害。黄先生说,母亲辛苦一辈子几乎都没有拍过几张照片,“现在遗像都只有扒身份证的照片来做了。”

14日上午,温岭当地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截至目前,事故共造成19人遇难,172人住院治疗。

据初步调查,爆炸车辆为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牌照为“浙C·M9535”,属瑞安市瑞阳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事发时由宁波开往温州,行至G15沈海高速往福建方向温岭西出口下匝道中段时发生爆炸。

“一场爆炸改变了一家人,而到现在也不知道她最后经历了何种痛苦,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黄先生说。

峭壁上的逃生

张慧慧一夜没睡,从医院回到家已近天明,她长久的坐在躺椅上,发着呆。她是这场爆炸事故中的一名逃生者。

她是6月1日到的“甲乙风机厂”上班,因为有工作经验,老板娘几次邀约,在厂里干着管理岗位。在这里工作有几个原因,离家近能照顾家和孩子,收入也不错。



受损严重的“甲乙风机厂” 图据新华社

事发时,她和她的七八名同事正在厂房的顶楼。“我们那里主要是做电机的线圈工作,我刚起身走动看看大家的工作情况,外边就传来了一阵巨响。”

巨响之后,是浓浓的带着刺鼻气味的黑烟。没多久,巨响声再次传来,周围的玻璃被震碎,房顶一块块掉着碎渣。很快,外侧腾起了熊熊的大火。出路被封死了。

这是一场艰难的逃生。张慧慧带着同事一路从消防楼梯下到一楼,期间她的小姨被一块掉落的玻璃划破了颈部,血流不止,“我一手扶着她,她一手按着自己的脖子”,一群人被大火挡住去路,只好转身向厂房后侧逃去。

她看到好几个人倒在了地上,有人手臂的肉被削下了一大块耷拉着,“年纪轻的还行,一些年纪稍大的就恼火了。”

张慧慧扶着小姨从震碎的玻璃窗翻了出去,躲在屋檐下,想顺着山壁爬上去,逃出困境。但山坡几乎接近垂直的崖壁,她尝试了很多次,又很多次滑了了下去,尤其是小姨,年纪大加上受了伤根本没有办法爬上去。



张慧慧讲述逃生经历 图据红星新闻

情急之下,她将小姨安顿在一个角落里,给父亲打去电话,寻求帮助。接到电话的父亲带着绳索匆匆跑向了山坡。在众人帮助下,才将小姨拉了上去。她自己也在之后爬了上去。

张慧慧说,事发前不久厂里刚做了消防逃生演练,原本从顶楼到一楼只需要两分钟,但这段距离从未有过的长,“感觉很久才到一楼,到了之后又很久才爬了上去,这前后十多分钟的时间太漫长了。”

幸运的是,除了手臂多处被割伤,腿部磕伤之外,张慧慧伤势不重,在医院救治后回到了家。但爆炸的现场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在医院的时候,感觉有人踩爆了气球一样,砰一声我就被吓了一跳,脑子里一直有砰砰砰的声响。”

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寻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225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