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全球的末日钟 何以距世界末日“只剩下90秒”?

香港01 0



撰文:The Conversation

末日钟(The Doomsday Clock)的指针徘徊在接近午夜(即“末日”)的位置,它是一种象徵性装置,旨在警告世界距离灾难还有多近。据说午夜代表着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居住的时刻。

作者:伦敦国王学院国际研究、国防与安全副教授/高级讲师Rod ThorntonRod Thornton

这个时钟可以追溯到冷战初期。它是一本名为《原子科学家公报》(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杂志的组成部分。该杂志由与原子弹研发密切相关的曼哈顿专案科学家和工程师于1947年创办。他们对自己创造的“世界毁灭者”(the destroyers of worlds)感到担忧。该杂志的文章主要致力于强调核武器的危害,直至今天依然如此。

2023年伊始,末日时钟的指标被设定在距整点仅90秒的位置,这是它有史以来最接近午夜的一次。此举并没有一个总体原因。当然,随着气候变化成为威胁人类的一个主要因素,末日时钟必须反映出这一点,而且也确实如此。然而,其他更直接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指标向前移动。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乌克兰战争,尤其是俄罗斯“以升级促降级”的威胁。这一概念在俄罗斯引起了广泛讨论,包括那些与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关係密切的人。

这里的想法是,如果俄罗斯军队即将在乌克兰遭受重大失败,他们将在战场上使用战术(威力较少)核武器(即“升级”战争)。这样一来,那些支持基辅的西方大国就会大惊失色。

按照这种逻辑,它们会被说服撤回支持,因为它们不想冒与俄罗斯爆发可能包括使用战略核武器在内的更大规模战争的风险。这样,莫斯科就会“赢得”这场针对乌克兰的战争,而乌克兰现在缺乏西方的帮助。战争就会结束——这就是“降级”的原因。

除了乌克兰战场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外,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也促成了时钟指标目前的位置。

曾经遏制核武器领域发展的双边条约如今已基本不复存在。美国于2001年退出了《反弹道导弹条约》(ABM),并于 2019 年退出了《中程核力量条约》(INF)。虽然这些协议的终止会在 2023 年伊始将时钟指标定格在 90 秒时发挥作用,但实际上在 2023 年期间还有更多令人担忧的举动。

2023 年 2 月,俄罗斯退出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Treaty),11 月初又宣佈退出《全面禁止核子试爆条约》(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因此,所有与限制核武器有关的协定,过去都曾使指标偏离午夜,现在都已不复存在。

  时钟何时开始

自1947年以来,时钟的指标一直由《公报》在每年年初设定。最初,时钟关注的是冷战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实际核战争的威胁。然而,最近时钟也开始包括并反映来自气候变化的全球威胁,2007年,公报首次将气候变化列为一个因素。

多年来,时钟曾根据世界大事进行过多次调整。1947年,时钟最初设定为午夜前七分钟。1953年,当美国和苏联都试验了新的、破坏力更强的氢弹时,时钟调到了两分钟。不过,在冷战的其馀时间里,时钟再也没有接近过午夜。



每当末日钟指标向前移动时,它们往往会在稍后再次回到原点,以反映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关係的回暖。(Getty)

每当指标向前移动时,它们往往会在稍后再次回到原点,以反映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关係的回暖。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的缓和或各种军备限制协定的签署。这些协定包括 1963 年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Partial Nuclear Test Ban Treaty)、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战略武器限制谈判 (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alks,Salt)、1972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1987年的《中导条约》、1991年的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以及 2010年的后续《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事实上,1991年,在冷战结束后的光辉岁月里——从缓和紧张局势的角度看——末日时钟的指标比 1947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远离午夜时刻:指针停留在令人欣慰的17分钟。

2023年,世界似乎——如果末日时钟可信的话——并不太妙。不过,这个时钟是一个警告装置,儘管是象徵性的。因此,希望它能起到集中思想的作用,使明智的人能够採取行动,避免大灾难(无论是核灾难还是气候灾难),而这正是时钟创始人设计它的初衷。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3/11/26/125294978.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