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以军的炸弹炸回以色列 哈马斯的军工实力怎么样?

军武次位面 0



随着以色列和哈马斯武装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双方在宣传战线上的动作也愈加频繁,都各自释放出了更多的视频和图片以鼓舞本方的士气,打击对方的士气,并且在国际舆论当中争取更多的主动。



▲本次突击中哈马斯使用的部分武器

在这些流传出的影像资料当中,我们也得以梳理出更多有关“阿克萨洪水”行动的细节,这些细节也为我们揭开了哈马斯一举击破加沙封锁线更多的幕后原因,并让我们得以一窥哈马斯地下兵工厂的实力。



克服困难,手搓炮弹

世界是物质的,同任何敌人作战都必须要有基本的武器弹药才能办到,在哈马斯释放出的一系列展示其军工人艰苦创业的视频当中(含之前释放出的),我们赫然可以发现一个虽然水平极度有限,但是真的在自强不息的“手搓军事工业机构”。

为了在重重封锁当中,获得制造炮弹和火箭弹的钢铁与炸药。哈马斯的军工人员将目光放在了一切能够回收的东西之上。

中东地区作为一个四战之地,持久的战争为这片土地留下了大量的未爆弹药,这些危险的未爆弹药成为了哈马斯的主要回收目标,而以军战机扔进加沙地区没能爆炸的美制航空炸弹更是首要选择。



▲等待回收的MK84航弹,该航弹威力非常大,只要弹着点选的合适,一发即可拆除一栋居民楼

以军大口径榴弹炮射后未爆的高爆哑弹也一样被大量回收。这些来自以色列的爆炸物经过一系列加工改造,最终又被通过各种方式“回敬”了回去。



▲拆卸以军炮兵发射的未爆弹药

除了在陆地上回收弹药以外,在以色列的重重围困之下,哈马斯的军工人甚至将目光放在了久远的一战沉船之上,在“阿克萨洪水”袭击发生的三年前(2020年),哈马斯便动用潜水员打捞了2艘老式英军炮舰的残骸。这两艘炮舰中的一艘被确认为沉没于1917 年 11 月 11日的M15号。



▲当年在英军中服役的M15号炮舰,它排水量540吨,配备一门主炮,两门副炮

哈马斯的潜水员用极为原始的方式,从水底将这些炮弹用绳子吊出海面运回岸上。最终,这些在海底沉睡了百年之久的炮弹内成为了哈马斯火箭弹战斗部的原料来源。



▲哈马斯潜水员回收海底的炮弹



▲旧炮弹被重新打磨抛光

这种回收未爆弹药为自己所用的故事,我们新中国的军工人在艰苦创业时期也曾干过不少。

即使在朝鲜战争这种我军后勤正规化建设已经有了雏形的阶段,志愿军的战士们依旧在使用这种取材于敌,自力更生的办法增强自己的力量,那时志愿军在前线挖坑道工事的很多开山炸药就是从美军空投的未爆弹当中回收的,而我军当时挥动的很多工兵锹,工兵镐的金属头,也是用从美军战损的各式载具残骸中的金属里收回冶炼的。



▲当时志愿军军械所里的标语:“美国鬼送原料,志愿军打锹镐。”

为了获得制造火箭弹弹身的无缝钢管,哈马斯武装采取了收集输水管线的办法,将水管经过打磨改造,制成了火箭弹的弹体。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哈马斯的“卡桑”火箭实际上也是在迭代升级的,从开始的完全随心所欲到慢慢地累积经验,逐渐提升精度,发展到了现在多款型号,不同射程的火箭梯队。



▲收集水管用的无缝钢管做成火箭弹体

除了手搓火箭这种传统科目以外,哈马斯在本次行动当中还为世界展示出了其军工系统认真适应战场环境想办法的一面。

正规陆军在野外进攻作战过程当中,必然会用到大量的野外破障设备,用来破坏敌军设置的障碍物。此类昂贵的机械化集群,显然是哈马斯没有条件置办的,但是,他们因地制宜,搞出了虽然简单但是却极为实用的“人工破障突击桥”。

“既然以色列搞的隔离墙是建立在水泥基座上的,那么我只要能够有简易工兵桥可以容己方的摩托与皮卡通过就好了”。顺着这个思路,哈马斯军工人用简单机械制造出了单人可以背负,放下就能快速安装固定的人工突击桥,依靠这种简易器材,成功地在炸掉隔离网之后,为突击分队搭建了通路。



▲炸墙,放桥,固定,出击,一气呵成



▲一个人背桥,一个人背固定小件,一个人背爆破器材,三个人的工兵突击组就能炸开一面隔离墙并开辟进攻道路

除了火箭与工兵设备以外,本次袭击当中另一款明星自制武器是哈马斯自产的串联战斗部的反坦克火箭弹。这款直径105mm的反坦克火箭弹,仿制自俄制PG-7VR火箭弹。其前后两个战斗部的设计在对付反应装甲时具有良好的效果。



▲PG-7VR

哈马斯集中资源攻关生产这款火箭弹,显然也是经过了一番琢磨的,首先这是可以利用手里存量最多的RPG火箭筒发射的弹药,其次这款火箭弹虽然生产成本比基础型号更高,但是在对付以色列战车时的破甲概率也更高,用高成本可以保证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射击机会更容易获得回报。



▲哈马斯的反装甲火箭弹生产工厂



▲以色列缴获的抵抗战士们的武器,串联战斗部占了很大一部分



重重瓶颈,另辟蹊径

前面介绍了本次哈马斯军工系统努力的亮点,下面再来谈谈目前他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在一些以军发布的缴获自抵抗军的资料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抵抗战士的装备都非常简陋,一些人的武器甚至都不是制式的,别说精度了,就是可靠性都很成问题。



▲一名袭击者的自制土枪

从一些抵抗战士阵亡之后,被缴获的头盔摄影机的画面当中,也可以发现一个很心酸的场面:这些突击队员身上只有简单的轻武器,没有医疗用的急救包,换句话说,他们一旦中枪,就必然会面临赴死的局面(受伤之后无法有效止血,很快就会失去行动力),对于抵抗组织来说,这也意味着这些具有军事战斗经验的老兵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正规军留存度会很低。很多人都没有回去将经验传授给其他人的机会。



▲在第一天的突袭当中,也存在未能被摧毁的机枪哨塔,这些留存的哨塔歼灭了一些突击的摩托分队

除了医疗用品的匮乏以外,稍微精密一些的光学器材也是哈马斯的兵工厂没办法克服的。在其放出的本轮袭击视频当中,出现了很多迫击炮的镜头,然而相比于其他国家的迫击炮,哈马斯版本迫击炮的显著特点在于:它们没有光学瞄准镜。

▲哈马斯迫击炮部队的射击视频,好像没有瞄准镜

▲正常迫击炮会有一个瞄准镜,用来射击前瞄准

缺失瞄准镜的迫击炮显然很难准确地击中目标,只能概率瞄准,这大大降低了其火力效率。

对于自己的短板,哈马斯也很清楚,所以他们努力地开辟了新赛道:利用可以掌握的商业零部件发展无人机和有效的信息指挥网络。在本轮袭击之后的“文宣战”当中,哈马斯秀出了自己的无人机指挥中心和使用相对高端的中型自杀无人机的视频。

▲哈马斯的指挥中心

▲哈马斯版低配“柳叶刀”的发射场面

从这些片段当中不难发现,虽然搞不起正经的信息化,但是哈马斯仍然通过“海淘攒货”的方式,拼出来了一套相对有效的信息传递网络,并且使用廉价零部件做出来了让以军头疼的无人机侦察/打击能力。

哈马斯的这套新玩法,加上其他国家援助的一些正经的导弹,足以让以色列军队发愁很长一段时间了。

以军可能有内鬼

哈马斯再强也是可以对付的外部势力,而接下来的一个细节,会更加让以色列全国上下头疼。

在“阿克萨洪水”行动当中,哈马斯突击队攻取一些以军设施的速度堪称神速,造成这一现象的,除了更新的战法以外,哈马斯突击队员手里的详细情报也功不可没。

▲哈马斯突击队员查看以色列基地的地图

在一段流出的运动相机所拍摄的视频当中,赫然显示,攻进以色列某处情报中心的哈马斯突击队员手上,有该情报中心详细的建筑图,哪里有出口,哪里有要害,标得清清楚楚!靠着这张地图,哈马斯突击队自然很容易地打进了以色列情报中心。

▲以色列情报中心的女兵被堵在办公桌下射杀

基地内有什么建筑,在商业卫星照片到处能下载的时代保不住秘密很正常,但是如果被人精确地知道了每一处建筑物的作用和重要性,就让人后背一凉了。

要么是哈马斯情报员渗透功底了得,通过化妆侦察溜进了以军情报中心,摸清了内部底细;要么是以色列内部出了内鬼,向哈马斯交出或是不经意间泄露了基地内部的情报。无论哪种可能性都表明,以军内部的管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得下大力气长久治理才能好转。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3206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