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大型宫殿面世 这里或存在史前“古国”(图)

央视 0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大遗址是我们的祖先以大量人力营造、并长期从事各种活动的遗存,是证实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如何让这些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大遗址“活起来”“传下去”呢?

甘肃南佐遗址:黄土高原上发现百万粒水稻遗存

位于甘肃庆阳的南佐遗址于1958年发现,坐落于黄土高原董志塬上。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过两个阶段的6次发掘,勾勒出了一个距今5200年到4600年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聚落。1996年,第二轮考古发掘结束后,考古人员对发掘区进行了保护性回填。



2021年6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南佐,这是南佐遗址时隔25年后,再次启动发掘。



经过大规模调查和勘探,已初步确定南佐遗址整体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大家推测,南佐遗址很可能会是一个类似于故宫布局的史前宫城。



今年8月,南佐遗址联合考古队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遗址中央大殿的南侧、东侧、西侧相继发现了部分宫墙。近期,他们又成功找到了宫城北墙。



南佐遗址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遗址中部有9座大型夯土台,9个夯土台合围的核心位置即北台南侧的宫殿区或宫城,中央大殿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室内面积630多平方米。业内认为这是目前中国考古所发现的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5000年前宫殿建筑,也是同一时期室内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南佐遗址发现了大量极为珍贵的文物,有陶片、石镞和骨镞,还有大量的炭化水稻遗存,这在黄土高原地区极为罕见。



从目前发掘的种种迹象表明,距今5000年前的南佐人,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而且,可能存在一个以南佐为核心、拥有区域王权的“陇山古国”。

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良渚时期长江下游最大制玉作坊遗址群

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总面积10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时期最大制玉作坊遗址群。



自2017年勘探和发掘以来,至今已出土3000多件良渚时期的文物,其中以玉器和陶器为主,这对研究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生产模式和玉器制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队员朱叶菲和张冰俏正在对现场新发现的陶罐碎片进行取样、定位。张冰俏手中的这台仪器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简称RTK,是一种卫星定位测量方法,相比于传统定位测量,速度更快、也更精准。



测量仪器的底部放在被测量文物旁,找水平,核准标,两三秒钟的时间,就会自动测量出经纬度,在屏幕上输入文物名称、探方序号、地层序号等重要信息,点击保存,这个新出土的文物坐标就完成了。



“数字考古”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通过现代测绘、遥感、三维重建、虚拟现实等技术,充分采集和运用考古现场各种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前,想要确定一件文物的坐标,需要用到罗盘和皮尺等工具进行手工测量。如今,便捷式RTK、遥感航拍等数字设备,正在成为考古队员手中的“考古利器”。



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多埋藏于地下的文明,正在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

自2017年考古发掘以来,中初鸣遗址项目确认土台有29座,玉器作坊遗址群的总体格局逐渐明晰,填补了良渚文明在玉器制作发现上的空白,是继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后良渚文化最重要的发现。



(来源:央视财经)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news.6park.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7897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