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挖出七大真相 后羿射日竟然不是神话?(组图)

古今奇谭 0

三星堆到底是夏朝古都遗址,还是古蜀国祭坛?三星堆文明到底是华夏文明之源,还是缘起古埃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如此诡谲夸张,是不是外星人?

……

光怪陆离的三星堆,种种谜题,云遮雾罩。

解读三星堆俨然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01

众多三星堆文物中,青铜神树具有超然的地位,是禁止出国展出的镇国之宝。

8株青铜神树中,最高者高3.95米,几乎与一层楼等高,是世界已知最大青铜器。

该神树底座三山连环,青铜树立于山巅,分为三层,每层有三根树枝,每枝皆立有一只传说中背负太阳上天的金乌鸟,另有一条形貌狰狞的绳编龙缘树而下。

青铜神树极似《山海经之海外东经》所载的扶桑树。

《经》曰:汤谷有扶桑,九日居下枝。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意思是: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汤谷,有株扶桑树,九个太阳居住在树枝上,金乌鸟每天背着其中一个飞到天上。

过去,人们认为《山海经》荒诞不经,然而,青铜神树却以实物印证了《山海经》所言非虚,只不过它所塑造的“九日居于下枝”并非九个真太阳居于一棵大树上,而是古蜀人祭天的仪式。



根据青铜神树的形状,联系《山海经》所载的另一个神话:后羿射日,可以发现后羿所射的“日”并非悬挂于银河系旋臂上的太阳,而是祭天神器——青铜神树上负责驮着太阳升空的金乌鸟。

古蜀人认为,金乌背负太阳升空,只要射落九只金乌,十个太阳就变成一个,就能避免酷暑大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是个固定的祭天仪式,后来古蜀消亡,这种迥异于中原的祭天仪式也随之消失,只留下后羿射日这一故事。

也就是说,后羿射日所述并非上古神话,而是古蜀人祭天仪式的一个流程,是古人真实存在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古蜀人对久旱逢甘霖的渴望,是古蜀人战天斗地精神的体现。

顺着这种思路重读《山海经》,“羲和逐日”、“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女娲炼石补天”、“女娲造人”、“水火二神共工祝融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等,这些被人们惯常称作“神话”的文章,或许并非如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而是古人某种生活状态的真实描述,或是某种仪式,或是某一事件的变形,承载着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上古信息。

青铜神树的出现证明一个惊人的真相:

很可能,那些一直被我们认为荒谬绝伦的东西,本身并不愚昧可笑,它恰恰证明我们自己见识未到,认知浅薄,被偏见蒙住了眼睛!

02

2021年3月下旬,媒体连续不断直播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用镜头带领观众见证古蜀文明。

千古宝藏,大禹故地,令观者兴奋不已。可是突然间,三星堆不再有任何消息传出,一切归于沉寂。

于是,有人猜测这是因为现场挖出了三星堆文明来自中亚、或者埃及、乃至外星的证据,有关方面故意封闭消息。此说法足够颠覆的认知,使三星堆更吸眼睛球。

然而,到底真相如何?

一位考古圈人士认为,其原因是某些媒体将三星堆考古发掘与盗墓扯到了一起,同时让一些非专业人士对考古工作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导致考古人员心生反感,所以外界再也得不到消息。

的确,盗墓是违法行为,考古是保护文物,两者性质完全相反。将考古工作和盗墓搁到一块儿,让外行指点内行,既影响了考古的严肃性,也对考古工作者有失尊重。

如今,人们习惯用流量驾驭一切,用外行指导内行。流量至上之下,人们的人格都被物化,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却对此茫然不知。

03

三星堆文物人物造型颇多,青铜面具、黄金面具、纵目面具、镂空面具、戴冠面具,大小不一, 造型各异,形象夸张,给人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了古蜀人崇尚英雄、光明、力量、智慧的心理模型。

这些文物与中原各地的文物迥异其趣,其黄金权杖更是让人联想到古埃及法老的权杖,大异于中原以鼎代表王权的铸器传统,这是人们怀疑三星堆文明的创造者来自古埃及、中亚地区的根源。



但是三星堆出土这类文物的同时,也出土了很多与中原殷商文物相同的陶器、玉器,证明它也受到过中原文明的影响,仍然未脱离华夏文明体系。

不过,无论将来发掘出怎样的文物,对古蜀文明起源的研究有多大变化,有一点都必须承认,那就是三星堆文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

从上古时代开始,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就已经是多元的、多种文明共生共融的。中华文明是多种文化相互碰撞、借鉴、交融的产物,不是哪一个部落、地区、民族一手独造。我们今天的多民族统一格局古已有之!

04

三星堆已经发现近100年,考古发掘出许多文物。

然而有一个怪事:所有器物上都不见一个文字,以至于无法断定三星堆是隶属古蜀国、还是大禹的夏朝,无法借用古代文献找到它的历史坐标。

人们认为,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将来能在三星堆发现文字,拨开历史谜团。

但理性点讲,咱们也有可能永远在三星堆找不到文字。

据《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从蚕丛到鱼凫,一共四万八千岁,蜀人都没有创造过文字,不知晓文字。

如果文献记录无误,作为蜀人祭坛的三星堆永远不会出现文字。

目前发掘出来的器物已经证明这一点,既无一个文字,也无一件乐器,更无一件礼器。



文字是记录历史事件、人物姓名、年代国号等信息的直接证物。

没有文字,法令、文化、艺术、统治……都谈不上,一切尚在蛮荒,一切都只是猜想。

三星堆文物充满艺术的夸张,表现力极强,神灵意味极其浓厚,但若没有文字,就没有办法证明其是成熟的文明。

这正是三星堆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被人们称为天外来客的原因。

消失的文明,无声的文物,昭示了一个道理:

没有文字建设,就没有文明传承,到最后只会落得个籍籍无名、模糊不清的结局。

文字的创制、学习、应用、推广,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根本手段。

只有保护好中国人的文字,中华文明才能生生不息。

如今英语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电脑程序的底层语言也是英语,我国又极重视英语,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必考主科,此举措固然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但赋予汉语比英语更高的教学地位,加强汉文、汉语推广,使汉语在本国处于优势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有更多人使用,同样也很重要。

05

三星堆文物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证据,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

从1996年9月开始,三星堆文物多次前往花旗国、米字国等国展出。

祭祀蚕丛王的纵目青铜面具,祭天的九日居所青铜神树,标示王权天授的黄金面具,种种上古宝器,造型奇特,意态诡谲,所到之处令人惊羡震憾!

然而,外国人却没有因为中国拥有灿烂的青铜文明,对中国表现出敬畏与礼待,反而时常找借口打压、制裁、刁难、指责、毁谤、挑拨,卑鄙用尽。

我们本想炫耀一下手中的宝贝,赢得别人的尊重,谁知竟惹得人家动了邪念。

事实证明,炫耀祖上的功绩是给自己拉仇恨,挖坟掘墓得不到外国人的尊重,向别人炫耀祖先牛皮无法阻挡外国人虎视眈眈。只有依靠现在的努力,当下的实力,才能令他人心平气和!

06

在众多三星堆国宝中,青铜纵目面具最超乎想象。

据三星堆博物馆公布的数据,最大的青铜纵目面具宽1.38米,高0.66米,方脸宽额,浓眉大眼,一张巨嘴从左耳下拉到右耳下,如微笑一般向上翘起,比头颅还要粗大的脖颈,看上去特别雄壮。

本为圆形的眼珠被铸成两根等粗的青铜棍,自眼框中央向外伸出,如在眼睛上装了两只单筒望镜镜。

巨大的双耳张于面具左右,如同两只翅膀即将带着面具飞上苍穹。​



夸张的造型,诡谲的形象,威武的气势,给人异常强烈的视觉感受,仿佛这张面具能通视万里,聆听宇宙,与飞禽走兽、玉皇阎王交流。

古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其目纵”——眼睛向前伸出。青铜纵目面具与之不谋而合,成为上古传说已经深入蜀人生活的实体证物。

如此巨大的青铜面具,没有任何人能戴到脸上,只能是置放于祭祀台上,供人祭拜,其功用相当于今天人的黄帝神农塑像。

神异的青铜纵目面具证明:

若想成为一方人物, 被人顶礼膜拜,就要有远见卓识,耳听八方。

07

传说蜀人来自岷江上游,起源于蜀山部落,其后又有蚕丛、柏灌、鱼凫等五大氏族先后崛起。

蚕丛,是善于养蚕缫丝的氏族,其功劳是使蜀人有衣裤蔽体,不再以树叶藤麻裹身。

柏灌,是善于修建房屋的氏族,其功劳是使蜀人有坚固的房屋遮风挡雨,躲避野兽的袭击。

鱼凫,是善于训养鱼鹰的氏族,其功劳是使蜀人食而有鱼,不再单独依靠围猎野兽为食。

杜宇,是善于掌握农时的氏族,其功劳是教蜀人根据时令种植庄稼,提高粮产,免受饥饿。

开明,是善于用火照明的氏族,其功劳是解决了蜀人夜间出行的问题,帮助蜀人战胜了对黑暗的恐惧。

五大氏族都以德行与智慧统领蜀地,受到蜀人的拥戴与崇拜。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证实这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证明这些拥有过人智慧的先民已经成为古蜀人的祭祀对象,精神信仰。​​



​通过三星堆出土的黄金权杖、黄金面具,我们可以看到,3200多年前的古蜀人除了喜欢神化先祖,也喜欢用黄金这种贵重金属标榜王权。

他们用青铜制造神树祭天,用青铜铸造金乌射日,用青铜铸造纵目面具祭祖,独独让王者戴上黄金铸造的面具,拿着黄金铸造的权杖,宣示王权天授,神圣不可侵犯。

这说明,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那些喜欢歌功颂德的人,历史也很久远!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528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