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黑人歧视白人的地方 诞生奥运史上最强逆袭(图)

网易体育 0

提到奥运史上最强逆袭,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姑娘们激战俄罗斯,拿下冠军?还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苏联男篮短暂终结美国霸权?




中国女排雅典奥运会夺冠

都不是。

1980年奥运会女子曲棍球比赛,16个津巴布韦女孩在莫斯科迪纳摩竞技场4-1击败奥地利,拿下了奥运史上首块女子曲棍球金牌。

这并非说说而已,最强自然有最强的道理。

参赛的16名球员全部都是业余选手,其次她们在比赛前35天才临时组队,如果这还不能称之为最强,那么看看她们平日所从事的职业吧。



一支由家庭主妇、银行职员、秘书和图书管理员组成的业余球队,在比赛前35天才开始第一次合练,却在正式比赛中接连击败强手成功登顶。

那么确实是黑人的种族优势发挥了作用吗?错,代表津巴布韦参赛的16个姑娘全部是白人选手,她们曾是短暂的民族英雄,但很快便成为了种族主义的受害者。

这一切都要从那届被抵制的莫斯科奥运会说起。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

预料之外的金牌


1979年12月24日平安夜,苏联大举出兵阿富汗。

战争的原因很是复杂,但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正处在美苏争霸中期的苏联成为了国际舆论的众矢之的。

而半年后即将举办的莫斯科奥运会成为了这次战争的牺牲品,美国率先退出当年的奥运会,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仅派出了小规模的参赛团体,并且拒绝在奥运会中手持本国国旗、演奏本国国歌。



1980年1月《新闻周刊》封面:我们是否应该抵制奥运会?

政治阴霾下,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成为史上运动员最少、含金量最低的一届奥运会,几乎成了苏东阵营的自嗨。

这让国际奥委会十分为难,女子曲棍球将首次亮相奥运舞台,原本首金应该是荷兰或德国的囊中之物,偏偏两队都在赛前退出了奥运。一时间竟连参加资格赛的队伍都凑不全。

就在女子曲棍球赛即将泡汤的最后关头,国际奥委会盯上了1980年4月刚刚宣布独立的非洲国家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独立日


这个刚成立的新国家没有深度参与到美苏争霸中,更别说加入什么阵营了。国际奥委会随即向津巴布韦发出了曲棍球参赛的邀请函,但津巴布韦当局却有自己的考量,这个成立的国家确实急需在国际舞台上刷刷存在感,但又不想因此得罪美国。

权衡之下,津巴布韦仅答应派出女子曲棍球队去解决国际奥委会的燃眉之急,顺便混个脸熟。

当时确实没人想到这支“屌丝队”能夺冠,津巴布韦国家的上一个白人政权下曾有过喜欢打曲棍球的女孩子,不过这些业余爱好者从来没有参加过正规比赛。



津巴布韦女子曲棍球队


但在国家要求下,这些白人女孩被重新搬上台面,为国出征,这时距离奥运会开幕仅剩35天。

1980年津巴布韦新政权成立时,整个国家一穷二白。为了能让这些女孩子出国比赛,津巴布韦政府先把她们送去了赞比亚,又从赞比亚改道安哥拉,这才找到一架航空运输冻肉的小型飞机。

后来球队队长格兰特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说:“飞机里的恶臭味真的糟透了,整架飞机里没有一个座位,我们所有人都坐在地板上,系上那也不知道是否安全的安全带,然后飞去一个未知的国家。”



独立之初,津巴布韦国内一穷二白。

来到莫斯科以后,小队一行人的命运仍然未知,但考验已经开始。为了尽快适应国际比赛,津巴布韦女曲与当地球队进行了一系列热身赛。不过从没见过标准的曲棍球体育场的她们最开始还是露了怯,整个球队没有一个人听说过曲棍球还有专用的球鞋,她们第一次踏上场地就遭到了对手的嘲笑:“没见识的乡巴佬。”

队员奇克后来回忆:“当时我们每个人都很沮丧,我们从没指望自己能赢,哪怕其中一场比赛。我们都认为自己是铁定的loser,是无足轻重的小配角。”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津巴布韦的业余队似乎放下了全部包袱。7月25日,津巴布韦迎来了它们在奥运史上的第一场比赛,帕特-麦克基洛普为球队首开纪录;随后帕特-戴维斯、琳达-沃森和利兹-蔡斯也各有一球入账。津巴布韦居然4-0赢了波兰。



战胜波兰后,津巴布韦女曲激动相拥。

比赛结束后,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的妻子亲自来到了更衣室向姑娘们表示祝贺,她激动的大喊:“如果能拿下冠军,球队的每个人都能得到1头牛作为奖励。”

“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懵了,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清醒过来:原来冠军并非遥不可及。”

随后的比赛中,靠着“无所畏惧的拼搏”和一点儿运气,在4-1战胜奥地利之后,津巴布韦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被歧视的黑人


“那种感觉真的太好了,一下子所有人都开始注意到我们,都开始关注津巴布韦,新闻间里每个记者都想采访我们。”一夜之间,津巴布韦的16个女孩就从无人问津变得家喻户晓,来的时候她们连运动鞋都没有一双,走之前这16个女孩却踏进了克里姆林宫接受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回到津巴布韦后,姑娘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总统穆加贝亲自到机场迎接,给了这些女孩们一个响亮的称呼:golden girls(黄金女孩)。



全国民众夹道欢迎,虽然他们没有电视,没办法亲眼一睹女孩们夺冠时刻的风采,但几乎所有津巴布韦人都通过收音机听到了最后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

如同当年中国女排一样,津巴布韦女曲也成为了当时他们国内“拼搏精神”的代名词。

不过好景不长,因为很快津巴布韦国内就不再一派祥和,曾经幻想着英国白人后裔和非洲土著黑人能在津巴布韦和谐生活的总统穆加贝很快败给了现实。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津巴布韦的前身罗德西亚,这个常年不受国际社会认可的殖民政府是个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政府。当年英国白人来到非洲大陆后,跟还处在部落时代的津巴布韦部落首领们签署了不平等的土地条约,圈占了津巴布韦国内的大部分土地。并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罗德西亚国。



好莱坞电影《血钻》中莱昂纳多饰演的就是“罗德西亚”商人

随着白人后裔在津巴布韦扎根下来,凭借着早已完成工业革命后带来的新技术和更为先进的分配方式,罗德西亚成为非洲数一数二的强国,农业尤其发达,被称作“非洲的面包篮”。仅占全国人口5%的白人却拥有70%的土地,这些白人成为大农场主,在哈雷拉这样的大城市兴建城堡一样的豪宅。

据报道,当时津巴布韦白人的人均GDP远超英国,完全在非洲再造了一个“欧洲上流社会”。



罗德西亚时期的城市建设


不过,这样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结构很快引来了当地黑人的不满,当时津巴布韦白人农场主雇佣部分黑人苦力,这些黑人几乎就是白人农场主的私有物。政府统计人口时不会将黑人算在内,换言之这些黑人的死活,政府根本不关心。



津巴布韦白人警察虐待黑人

黑人们最初怀疑被白人殖民者圈走的土地都是最肥沃的土地,留给他们的土地不仅面积小,而且十分贫瘠。

在国际社会支持下,津巴布韦原住民黑人开始组织起游击队,用着中国援助的武器开始了反抗斗争,甚至连斗争策略也是“农村包围城市”。

白人政府的武装也不甘示弱,不过有趣的是,当时白人农场主的私人武装中有数量不少的黑人,他们自愿为白人雇主战斗,在他们心中,并不存在所谓的“种族歧视”,他们与农场主之间是雇佣关系,甚至会感激白人富豪赏自己一口饭吃。



罗德西亚政府军中的黑人


但在1979年,这一切都改变了,在英国政府的主持下,罗德西亚白人政府的代表和非洲人民联盟的黑人代表进行了一次谈判,这次谈判彻底改变了津巴布韦的命运。

1980年初,津巴布韦召开了面向全国的议会选举,以黑人领袖穆加贝为首的非洲人民联盟大获全胜。至此,津巴布韦彻底结束了白人政权,土著黑人成为了自己家园真正的领袖。



穆加贝与撒切尔夫人


穆加贝最初的政治理想是共建一个黑人与白人和谐共存的非洲国家,跟南非的曼德拉一样,穆加贝自己就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他本人对种族主义深恶痛绝。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人女孩代表津巴布韦出征,回国后依然受到了全国民众的热烈欢迎。

但是很快,事情就发生了改变。

被歧视的白人

荣登大宝的穆加贝并不能轻松过上土皇帝的日子,他面前最棘手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津巴布韦黑人的生存问题。

白人政府当道时,黑人死活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如今黑人翻身做主人,就必须给黑人们一个交代。原本白人农场主+黑人长工那一套模式肯定不能继续了,于是穆加贝当初与英国政府协商的土改没有明显收效后,他开始了一刀切的快速土地改革——将白人农场主的地都划为非法所得,暴力没收后分给当地黑人原住民。



白人农场主被拦在自己的庄园外


这个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津巴布韦的白人农场主被大批赶走,曾经希冀种族和谐的穆加贝政府对着不愿离开的白人农场主掏出了枪。

为了更好的实行土改政策,穆加贝政府开始大肆鼓吹殖民仇恨,向全国民众宣扬白人在殖民时代的种种恶行,鼓励没有土地的黑人强占白人农场。

不少几代都忍饥挨饿的黑人土著开始冲进农场打砸烧杀,这些原本该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被列入模糊地带,大多数白人农场主开始逃跑,但也有不愿交出土地的白人惨遭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宣誓效忠白人农场主的黑人长工)。



被打伤的津巴布韦白人农场主

截至2000年,津巴布韦已经没收了全国大大小小1200个白人农场,但此举并没有收到穆加贝希望的效果。拿到土地的黑人们并没有如想象中一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被赶走的白人农场主掌握着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适合的方式,他们并没有,也不愿意留给强占土地的黑人们。

当年16个津巴布韦女曲的白人姑娘几乎都卷进了这场残酷的土改中,她们的父辈都曾是津巴布韦的“贵族”,如今面对政府政策,多数人选择举家逃离,有些人逃去了南非,还有人逃跑之后彻底销声匿迹。



《泰晤士报》曾在2008年统计过这16个姑娘的下落,她们中的绝大部分移民去了对白人更加友好的南非,少数几人定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6人中年纪最小的博克斯哈尔从回到津巴布韦那一年就再也没有了音讯,只有3人选择了终生留在津巴布韦。

荒谬的是,土改失败后,政府又开始号召被逼离开的白人重回津巴布韦建设家园,并答应对他们进行一系列赔偿。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津巴布韦当地黑人痛哭流涕欢迎白人雇主回来的视频,黑人们愿意将土地重新分出去共同创造财富,但在白人农场主看来所有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白人农场主重回津巴布韦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当我回到我曾经的那片土地时,它已经贫瘠得如同我不长毛的秃头了。”津巴布韦白人农夫戴夫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到,他表示当年约有3000白人逃离了津巴布韦,其中600多人早已过世无法再享受政府的赔偿。

而自己曾经土地成为了黑人的农场,如今他只得租用其中的一部分种植一些土豆和玉米:“很难想象已经72岁的我要在没有退休金的压力下从头开始。”



戴夫回到自己的农场发现已经一片贫瘠


黑人弗洛伊德遭到白人警察暴力执法丧生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几乎全民开始支持黑人平权,衍生出的游行几近变味。

种族主义从来不是白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歧视,它更像一种循环,在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们之间散播那一颗仇恨的种子。

资料来源:

Caught in Time: Zimbabwe win hockey gold, 1980 Moscow Olympics 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caught-in-time-zimbabwe-win-hockey-gold-1980-moscow-olympics-8czcd0ppmth

Zimbabwe women's national field hockey team at the 1980 Summer Olympic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Zimbabwe_women%27s_national_field_hockey_team_at_the_1980_Summer_Olympics

Golden Girls, 40 years later https://www.herald.co.zw/golden-girls-40-years-later/

Causes for hope in Zimbabwe https://www.si.com/olympics/2008/08/01/zimbabwe

EL GOLPE DE ZIMBABUE https://thelinebreaker.net/zimbabue-hockey-moscu-1980/

The Quiet Olympian https://www.forbesafrica.com/focus/2012/08/01/the-quiet-olympian/

Zimbabwe's white farmers: Who will pay compensation?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frica-48264941

Zimbabwe Gives Land Back to White Farmers After Wrecking Economy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3-13/zimbabwe-offers-land-to-recompense-dispossessed-white-farmers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498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