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工人全面复工,中国又一跨海大工程开建(组图)

国器纪录片 0

在中国南端一望无垠的伶仃洋海域上,超过八千名建设工人从全国各地向此集结,距离港珠澳大桥仅40公里的又一综合性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结合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这就是中国又一大型跨海基建项目——深中通道,其多项纪录甚至超过港珠澳大桥。

作为深中通道的重点攻坚工程,全球跨径最大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伶仃洋大桥,目前经过三天三夜5098立方米混凝土的不间断浇筑后,大桥的首个承重台浇筑进度完成,其接近极限的单次浇筑总量创下了海上施工的又一项世界纪录。




出品|国器

深中通道,是在虎门大桥承受交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被提上建造历程

在本月5号下午,投入运营20多年的虎门大桥,桥身出现明显的波浪式抖动,随即在大桥实行双向全封闭的后一晚,经过12名国内知名桥梁专家的研究讨论,初步认为在海上大风的环境下桥面产生了涡振现象。

据统计全长近4588米的虎门大桥车辆日流量已经超过14万辆,大桥几乎每日都在高负荷运行当中,这也是珠三角地区近年日益增长的经济和人口压力所导致的交通紧张局面。而为了减轻虎门大桥的交通负荷,进一步加强粤东粤西之间的经济联系,深中通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被提上了建设日程。



总造价预计超500亿的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呈一南一北跨海之势

初步预计总投资超500亿的深中通道,将深圳和中山两市连接起来,整体上采用东边隧道西边桥梁并结合人工岛的修建模式。

其全长近24公里,从东往西依次主要为长达625米的东人工岛、长达6.8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长625米的西人工岛和主跨高达1666米的伶仃洋大桥等。

在正值2016年年底伶仃洋的枯水期时,包括挖泥船、起重船在内的九艘大型工程船聚集在此处。从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岛建设开始,与港珠澳大桥形成一南一北之势、又一世界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开建。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的修建团队,为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原班人马

除了伶仃洋大桥外,深中通道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长达6.8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其双向八车道的布局,创下了全球海底隧道的纪录。

而且值得称道的是,深中海底沉管隧道由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原班人马承建,而且为港珠澳大桥特别修建的沉管预制厂,也将继续运营并为深中通道提供混凝土沉管。

但是沉管施工团队面对的是长度超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1.2公里,以及长达50公里的沉管运输距离,这比将沉管运输到港珠澳大桥的施工地点,足足增加了三倍之多,可以说深中海底沉管隧道的建设难度相比更大。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主要有沉管制造、海上运输和沉管对接三大难题

虽然整个工程预计投资为500亿,但为运输沉管而量身打造的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其一艘的造价就接近五个亿。在沉管制造和海上运输的难题被解决后,沉管施工团队面临的最后一道关口就是海底沉管隧道的对接和安装。由于对海底沉管对接的精度要求极高,施工团队除了在工程船的辅助下,还必须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其环境条件要控制在小于六级海风以及小于0.8米浪高的情况下,最终在长达12个小时的对接过程中,两个沉管之间对接的误差要控制在五公分内。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57个高达14层楼高的巨型钢结构圆筒被打入海底

深中通道规模较大的还是两个大型人工岛的修建,如西人工岛主要由57个巨型钢结构的圆筒组合而成,每个高度达到14层楼高的圆筒打入海底深处。在钢结构的圆筒插入海底后,施工队要将总量40万立方米的混泥土浇筑在圆筒内,其工程规模之浩大无与伦比。随着全国疫情局面好转和复工潮的来临,深中通道的建设工人从一开始的700人逐渐增长到目前的8000人。由于深中通道在年初因疫情局面工期被迫放缓,而在复工后的工程全线也出现了数千人同时施工的壮观局面。



将于2024年投入运营的深中通道将中山深圳两市之间的路程缩短至30分钟内

目前深中通道工程队正在加紧对东人工岛的施工,争取在明年年初能够与沉管隧道相连。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深中通道是连接两岸的交通大动脉,其与港珠澳大桥相结合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融合发展。预计2024年深中通道投入运营之时,将使中山和深圳两市之间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减小至30分钟以内,届时两岸之间行驶的车辆通过伶仃洋时,将通过桥、隧、岛等多种通道,感受到深中通道这个世界级工程所带来的魅力与震撼。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564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