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新冠患者病例调查显示:死亡率与这些相关(组图)

科技日报/德国之声 0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报道,纽约州最大的医疗保健系统内,新冠肺炎死亡患者普遍患有1个或多个基础性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柳叶刀》也在4月24日发文称,虽然全球区域的比例有所不同,但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中20-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新冠肺炎患者中,有糖尿病的致命后果风险比没有糖尿病的高出50%。

如何干预治疗糖尿病合并新冠肺炎患者?有没有生命极限的指征“红线”?

5月1日,《细胞·代谢》杂志发表我国学者研究成果,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教授团队通过对湖北省19家医院9663例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纵向多中心研究,首次明确回答了生命极限的指征“红线”。维持血糖变化范围在3.9-10.0 mmol/L以内,将大大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相关论文甫一刊出,就被FOX、ScienceDaily等多家国外新闻网站报道,引发国际关注。




中国经验的“数据化”总结

“我国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为10%左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二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有些国家甚至超过30%。”论文通讯作者李红良对科技日报表示,将我国患者的诊疗经验,通过大数据挖掘的方式提炼出来,形成诊疗规范和指南,将回答很多国际上同行的疑虑,为他们抗击疫情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基于有效的数据挖掘,将更加科学、有效地总结中国经验,也为人类对战新冠病毒地经验给出明确、可执行的方案和答案。



“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病例的数据整理,面临着繁琐的分组、数据清洗等工作。”李红良说,很多数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整和清晰,例如在此次纳入调查的病例中,有872名患者没有完整的电子病例档案,有病例档案的142名患者的血糖指数又是不可用的,这都需要在数据统计时有所标识。

抢时间也是进行“数据化”总结的一大挑战。“新冠病毒是一种狡猾的病毒,它对人体机能的‘侵略’是多样性的,此外人体是复杂的,如何建立不同要素、变量之间的关联,也是大数据处理方面需要有所考量的。”李红良说。

例如,在血糖指标方面,由于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血糖指标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有所差异,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曾表示,血红蛋白降低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统一标准在筛查糖尿病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细化指标。

因此,在此次纳入调查的9663例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有1013名患者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75周岁以上,在数据统计时做了单独分组。

划出新冠肺炎患者血糖控制的指征“红线”

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对糖尿病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规律。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更“猛烈”的治疗,以控制新冠肺炎症状。例如抗真菌药物的使用量是非糖尿病的两倍,免疫球蛋白的使用量高4%左右,抗高血压用药需用量高一倍……

吸入氧气量(76.9%对61.2%)、无创通气(10.2%对3.9%)和有创通气(3.6%对0.7%)对糖尿病二型患者的应用频率也明显高。

“高血糖不利于控制病毒血症和炎症,会加重患者各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过度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会增加严重低血糖的风险,这也会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李红良介绍。

那么究竟有没有血糖控制的指征“红线”?

团队对所有患有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做了梳理,并计算了血糖控制与死亡可能性之间的关联。“我们发现在住院期间,血糖控制良好(血糖变异性在3.9-10.0 mmol/L范围内)与血糖控制不良(血糖变异性上限超过10.0 mmol/L)的个体相比,死亡率显著降低。”李红良说,控制良好的患者死亡率仅为1.1%,而控制不良的患者死亡率高达11%。



不仅如此,血糖指标控制良好,将使得治愈患者在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之后,有更好的康复“状态”,机体的多器官损伤更小。“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控制良好的血糖组中,患者的预后更加良好。”李红良说,这意味着,控制好血糖是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此前发表在《柳叶刀》(Lancet)医学期刊上的一项来自国际医学专家小组的研究显示,尚未证实新冠病毒会诱发糖尿病,但有证据表明可能。

这种可能使得李红良团队的研究有更多的启示意义,不光对于患者,对普通糖尿病患者和所有普通大众的警示,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坚持锻炼,将血糖含量维持在稳定范围内,将不给新冠病毒“钻空子”的机会。

那些新冠死者的尸体告诉我们什么?

谁受新冠病毒威胁最大?哪些病史隐含最大风险?此间,德国病理学家们已作了大量解剖,并由此获得了某些答案。



涉及COVID-19新冠肺炎死者,德国传染病主管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还在4月初的本所网站上建议尽量避免作尸检。后来,该机构改变了看法。副所长沙德(Lars Schaade)强调,正因这是一种新型疾病,做尽可能多的尸检完全必要,前提是,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德国病理学家联邦协会主席毕利希(Karl Friedrich Bürrig)指出,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先前关于不做尸检的那个现已取消的建议是一种"过失"。他强调指出,对所有现代传染病而言,有助于确定致病过程的尸检程序都十分重要,COVID-19新冠肺炎亦不例外。

最大数据库在汉堡

不是所有病理学家都遵守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那个初始建议。如今,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院法医研究所所长皮舍尔(Klaus Püschel)拥有了最完整的相关数据库。他指出,"我们可以从死者那里为生者学习"。


汉堡病理学家皮舍尔

从3月22日到4月11日,他主刀为65名COVID-19新冠肺炎死者作了解剖。死者中,46人有肺部病史;28人有其它内脏器官或移植器官病史;10人罹患糖尿病或肥胖症;10人有癌症;16人患老年痴呆症--其中多人同时罹患多种以上疾病。现在,皮舍尔教授的数据库已搜集有涉及100多个尸检的数据。它们证实:无一死者仅因新冠病毒而亡,都曾有过心血管问题、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癌症、肺或肾衰竭、肝硬化。

皮舍尔教授强调,尽管如此,仍不能对新冠病毒掉以轻心。不过,他认为,眼下普遍存在的那种惊慌失措是有些过份了。他指出,新冠病毒"不是一种特别危险的病毒疾病"。因此,他认为,某些限制,例如在安葬死者时加诸于亲属的那些限制措施是没有根据的。这位法医学家指出,"虽然他们不可以亲吻,但完全可以去现场目送,也可以触碰--之后洗手就行。"

意大利和瑞士的调查

皮舍尔的数据同意大利卫生部的一项研究结果大致吻合。该研究不是基于尸检,而是基于1738名已故病人的发病过程。根据该项研究的结果,96.4%的死者除罹患COVID-19新冠肺炎外,还至少患有另一种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70%)、糖尿病(32%)、心血管病(28%);死者平均年龄为79岁,--汉堡是80岁。


巴塞罗那一家养老院居住者接受病毒检测

在巴塞尔大学医院尸检部主任察诺科夫(Alexander Tzanokov)主持下所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所有20名COVID-19新冠肺炎死者生前都有高血压,此外,他们大多数都身体超重。根据调查结果,他们当中有三分之二曾有心脏问题,三分之一有糖尿病。

德国风险人群数量大

柏林夏里特医院(Charité-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主任病理学家霍斯特(David Horst)在接受《柏林日报》采访时也证实,他参与检查的所有死者都有病史,而且不是心血管病,就是肺病。他指出:"其中一些人还有超重问题。而在德国,所有这些疾病在65岁以上的人那里极其普遍,平均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有此问题。我们从中看到,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致死的风险群体非常非常大。"

谈及新冠肺炎发病过程,这位病理学家指出,肺部受到的急性伤害会导致肺部充满液体,使气体交换不再可能,"然后,细菌通常会在受损肺叶扩散,导致严重肺炎及败血症。"他指出,另外,与肺无关,还常会出现血凝功能障碍失问题,"血管内形成血栓,被带入肺大动脉中,并有可能导致急性心血管衰竭。"

他怎么看关于病人是因冠状病毒还是带着冠状病毒而死的讨论?霍斯特教授表示:"我觉得这种讨论没有意义。尸检结果告诉我们,当事者都'死于'冠状病毒,虽然所有死者都有病史,但患病程度并未严重到危急生命。"他强调指出,不能产生这么一种印象:冠状病毒不危险。若不是冠状病毒,这些人应还健在。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440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