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挫败贸易战未雨绸缪(图)

多维新闻 0

2020年1月15日,中美贸易战告一段落,而金融战却“山雨欲来”。随着2019年美国的一再降息、华尔街投机资本对于人民币的做空,以及贸易战的反复。来自外部的经济、金融冲击正在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安全,拖延着中国改革的进程。对此,2020年1月2日至3日,2020年中国央行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就宣布,在2019年中国政府和央行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过程中“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风险。面对2020年可能来自国际,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和“冲击”,中国有能力、有办法一一应对。



(VCG)


求合作求平等 中国“不惜一战”


“趁你病要你命”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做法。面对中国的经济畸形发展和正在为此进行的经济转型改革,美国再次对中国撕下了“伪善”的面具。更何况,美国目前自身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急需为美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寻找一只“替罪羊”,如果能顺便“剪掉”中国的羊毛,导致中国仓皇应对,市场恐慌,资本外逃,最终签订“城下之盟”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就再得意不过。

然而,令特朗普意外的是,中国政府选择了“拒绝”和对抗。从2017年特朗普访华开始,原本希望中国能够购买千亿美元美国国债的计划,就在中国碰了个“软钉子”。中国并不打算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那样为美国经济“免费输血”,而是开出了从农产品到能源合作,再到技术合作的2,530亿美元的外贸大单。

习近平的“潜台词”很简单,要钱可以,但是再像之前的空手套白狼已经不行了,原先类似于“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纳贡体系”需要改变,美国要拿好东西来和中国平等交换。这就是中美贸易战的“原点”。

中国要改变以往形成的国际经济架构,这无论如何也是美国难以接受的。于是,特朗普在回国之后,2018年初就宣布了对中国的关税制裁。中美贸易战就此打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对人民币汇率的“做空”冲击,甚至是在香港、台湾问题上的“暗中怂恿”接连而至。

首当其冲的是对中国出口经济的打击。随着2018年特朗普先后两次宣布将对近2,6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征加关税,中国接近2%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14%的出口贸易都处在美国的“火力威胁”之下。为此,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出现恐慌,上证综指震荡下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进入贬值通道。

然而,令特朗普意想不到的是,面对美国的贸易战威胁,中国政府做出了宁愿承受来自经济上的损失,也不愿意在贸易、货币、金融政策上作出妥协的决策。是中国政府的误判也好,是习近平的强硬也罢,中国此次准备“硬刚”美国的冲击,从而建立更加平等的中美关系和国际经济构架。并且,为了防范中国国内金融风险的发生,中国政府在一方面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同时,反而加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金融整肃”改革。



中美贸易摩战已经从单纯的贸易摩擦演变成从贸易到金融,再到社会体系的全面竞争。图为特朗普(左)和习近平2019年6月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上会面。(Reuters)


自此,中美贸易战进入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略僵持阶段。2019年3月5日在中国政府2019年工作报告中,针对当时的国际环境表述如下:“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中国政府利用外部压力团结国内力量,加速“金融整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打赢“防范外部风险攻坚战”的执政思路已经溢于言表。挫败空头攻击 贸易“未战”金融先打中国的强硬,显然已经使得特朗普在中期选举前赢得贸易战的希望破灭。并且,随着贸易战的久拖不决,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开始逐步发酵,通胀抬头、经济衰退的出现,都让特朗普不得不进行战略冒险,从战略僵持转入仓促进攻。

然而,2019年来自大洋彼岸的第一波外部冲击,却不是实体贸易,而是来自金融市场的异动。随着2019年5月5日,特朗普宣布启动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实质性加征关税。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一度下跌接近6%。来自市场的恐慌再次浮现,2019年一季度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来的牛市行情,几乎被一夜“刺穿”。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相比于中国实体产业的坚实,在应对外部冲击中,中国也暴露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软肋。随着2019年8月5日,美国财政部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在特朗普的授意下,正式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国资本市场的孱弱立刻就成为了国际投机资本攻击的目标。



中美贸易战正在升级为“金融战”,并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展开多空博弈。(VCG)


尤其是进入2019年9月后,“国际空头”携横扫新兴国家货币市场的威势开始全力进攻中国市场,人民币开始出现做空行情。从9月2日开始,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开始震荡上涨,收盘价从6.84上涨到10月26日的6.97。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约1,300个基点,平均每天贬值近22个基点。

为此,2019年9月21日,中国央行再次护市,宣布即将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但是,来自中国央行的“警告”并没有起到“吓止”作用。空头资金依然在向“1:7”这个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整数关口试探前进。10月26日11时许,美元兑人民币一度上攻到6.9769,距离“破7”仅有231个基点。

守还是不守,又应该怎样防守?这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紧迫问题。

按货币价值来说,“1:7”这个整数关口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即使人民币汇率略微“破7”,相对“一篮子货币”也依然处在高位。相反,适当的降低人民币汇率还有利于抵消贸易战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压力。

但是,面对当时的“对决”时刻,主动地退却与被敌人赶出阵地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终于公开向市场喊话“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

随着中国央行的果断出手,以及几乎指名点姓的警告,各路空头一哄而散。当日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止收于6.9512,当天人民币汇率往返了574个基点,进出资金达到600亿美元之巨。就此,中国政府成功挫败人民币空头的“攻击”。

尽管随后中国政府也主动退出了“保7”的阵地防守,根据美元的涨跌进行灵活调整。但同样,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中国政府也会保持人民币币值与欧元、日元等“一篮子货币”的稳定。并在接下来的中美贸易战中,如同一根利刺般,竖立各国货币与美元之间,时刻威胁着刺破美国的经济泡沫。全面应对外部冲击 十数万亿资金稳定经济然而,最终真正抵御猪外部冲击,稳住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还是来自实体经济的支撑,以及政府的救市资金。



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巨额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国内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产业升级,并以此作为应对外部冲击的坚实基础。(新华社)

一改2018年贸易战之初疏于防备、过分乐观的情绪,中国政府在2018年底至2019年全年始终严阵以待。总额十几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的纾困资金、专项债券资金、新增信贷资金,以及2万亿元减税和多次降准带来的流动性释放,已经下达到各个关键产业部门。此外,中俄领导人的多次会面,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欧洲之旅都为中国及时转变外贸结构做好了准备。

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2019年在中国与美国贸易总值同比下降10.7%的情况下,中国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依然实现了同比3.4%的增长。贸易顺差达到2.92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4%。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4.1%;对欧盟的贸易额也在持续增加。此外,中国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市场的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0.8%、6.8%和8%。中国民营企业的外贸总值也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

尽管2019年的中国整体宏观经济还不尽如人意,预计全年GDP的只有6.2%的增长,但是在外部冲击和内部改革的双重压力下,既没有出现经济的大幅下滑,也没有出现年初预计的大规模失业,中国经济的坚韧足以令持有悲观论调的市场分析家们大跌眼镜。

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家们在2019年里也彻底抛弃了对美国的幻想,从2018年的心存侥幸、作壁上观,转变为了积极应对。相比2018年美国对中国企业中兴公司制裁中,中国企业表现出的仓皇和无奈,在2019年继孟晚舟事件后,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在面对美国的全方位的“围剿”中,则表现得更加沉着。

中国企业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推出和国际化的布局,让美国无计可施。中国在5G通讯、人工智能,以及诸多“核心科技”上的突破,也令特朗普政府屡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法德各国纷纷不再遵从美国号令,就连谷歌、ARM公司等国际科技巨头也不得不一再突破美国政府对华为的禁令。最后,就连特斯拉电动汽车,这种美国再工业化的标志性企业也不再顾忌特朗普的再三阻拦,而选择“逃向”中国。



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正在借助美国打压契机,加速完成产业自主化进程。中国的5G和人工智能I等新兴技术产业“逆势”成长。(VCG)

中国凭借着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住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且用实践证明只有将核心科技握在手中才能战胜“外部”技术讹诈,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政策,吸引全世界的产业投资。同时,也只有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大局稳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足够的底气应对来自资本和金融层面的外来“攻击”。美国货币“放水” 2020中共“未雨绸缪”2019年中国面对“贸易战”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冲击稳住了经济,现在该轮到美国独自苦恼了。尤其是面对美国持续不断的产业空心化,一向依托巨额资金和债务累积推动的美国资本市场面现在面临“缺钱”的尴尬。

原本希望中国的妥协能够带来巨额的资金回流和更多的商品出口,以推动美国经济的走出衰退,但是,现在不仅中国带头不交“保护费”,连带着欧盟、东盟,以及日本、韩国都在向中国靠拢。“贸易战”有可能出现鸡飞蛋打的局面,为此,特朗普一方面不得不暂时结束与中国在贸易战上的“消耗”,寻求尽快与中国签署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总统连任,为了美国经济的表面繁荣,特朗普又不得不饮鸩止渴。7月31日,在特朗普已在逼迫下美联储(Fed)在相隔上一轮金融危机十年后再次宣布降息,美元洪水再次引入市场。

截至2019年6月,美国公司债务总额却已达9.4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46%,已经接近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美国的工业产出率月度增长幅度已从2018年的平均0.36%,下降到的2019年上半年的-0.15%。同时,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债务已经累积至23万亿美元,2019年财政赤字水平将突破1万亿美元,而其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则高达近5,000亿美元。



在特朗普的逼迫下,2019年7月底美联储开始降息,再次启动的“量化宽松”政策,让全世界都在担心美元的再度泛滥。(VCG)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董事长聂庆平认为,这种不断积高的债务规模和变本加厉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在让美国金融体系更加脆弱,成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最大风险。

尤其是那些以美元、美元债券为储备的国家,在美国大幅降息,美元放水的情况下,经济只能再次陷入低迷。即使不考虑来自中国对美国国债的减持和抵制,以及人民币对于美元地位的挑战。目前,就连法国、德国等昔日盟友,都在抛售美国国债,欧盟更是为了应对可能的衰退,提前将利率降至了接近为“0”,甚至负值。更关键的是,随着美联储的进一步降息和扩表,美元将进一步贬值,全世界都已经感到了美国释放出的“寒意”。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堪忧,需求减弱的预期将进一步带动全球投资的下滑和消费的紧缩。另一方面,来自美国出口的竞争将进一步将欧盟、日本,以及大多数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经济实体陷入衰退。

为此,2019年9月4日,中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就对外部经济的担忧和中国的相关经济应对政策进行了紧急部署。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更趋复杂严峻”来形容当前中国的外部环境。尽管此轮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并非针对中国,但是,作为与全球经济高度关联的中国经济也势必受到冲击。在这个关键时刻,世界经济的另一根支柱,中国经济是否能够保持定力,这就成为了世界经济走势的关键和中国经济的又一次转折。

中国政府在这个关键时刻再次令人侧目地守住了“底线”,不仅重申“不大水漫灌”的货币原则,而且给出了应对美元“放水”、“资本外流”、“经济下滑”的有效办法——面对“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这个“不可能三角”的假设(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以上第三项,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创造了更多的金融、财政和政策工具,来实现了三者的相对自由和稳定。

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实际利率更接近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以及简政减税降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资金“滴管”。

更关键的事,中国政府利用其特有的制度优势,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指导政策,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主动高效调配资源,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再加之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在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两大改革,中国政府已经成功应对了2019年的外部冲击,并为应对2020年美国政府继续主动货币“放水”的严峻形势准备好了足够的“武器”。

尽管2020年依然将是中国经济转型中较为困难的一年,但是无论是汇率战、贸易战抑或是“美元决堤”,中国都有信心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这场攻坚战。并且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实力的加强和新秩序的建立,美国的金融战、经济战也将渐成强弩之末,届时,中美攻守之势也将发生转变。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39778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