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6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新年汽车行业的高光时刻-中国新能源车,淘汰赛开始!

新闻来源: 正解局 于2024-01-08 21:54:1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4年伊始,数则关于造车新势力高合汽车的信息在网络上发酵。

虽然高合汽车辟谣公司运营一切正常,但外界依然心存疑虑。

业内的共识是,今年的新能源车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

淘汰赛,已经开始。



2023年,是我国汽车行业的高光时刻。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我国汽车总销量30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1.7%。

在海外,中国汽车也扬眉吐气。

我国汽车的出口量预计540万辆,首超日本,跃居全球首位。

新能源车,又是汽车行业的“显眼包”。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超过900万辆。

更亮眼的是速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第1辆到第1000万辆,用了27年;而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

新能源汽车行业成绩整体亮眼,掰开来看,悲喜却并不相同。

中国汽车全年目标销量达成情况汇总表显示,2023年,仅理想、岚图、比亚迪、吉利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



中国汽车全年目标销量达成情况汇总表

从完成度看,理想排名第一。

从新能源汽车销量上看,比亚迪拔得头筹。

去年8月9日,比亚迪生产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

只看纯电动汽车这一品类,比亚迪2023年销量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

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相比,哪吒的销量就有点惨淡。

2023年,哪吒只完成了全年一半的目标。

更惨的是,与2022年152073辆的交付量相比,2023年的销量还下滑10%以上。

面对不如意的销量表现,哪吒汽车CEO张勇在微博复盘:

2023年哪吒没做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新老产品切换时没能衔接好,节奏乱;新品上市定价过高,虽后期调整但错过了先机;亏损的产品线大幅度调低产量;传播方式老旧等。

哪吒掉队,有自身的原因。

从外部看,还是因为行业太卷了。

行业太卷,卷不动的玩家,结局只有一个:掉队,乃至倒下。

2024年伊始,数则关于高合汽车欠款停供、工厂停工的信息在网络上发酵。

有博主称,高合汽车将是下一个倒下的造车新势力。

随后,高合汽车辟谣称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和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



高合汽车的辟谣声明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高合汽车2023年的销量在8000辆左右。

虽然相比于前一年接近翻番,但与头部造车新势力相比,差距很大。

在2024年活下去,或许是包括高合汽车在内很多车企的心声。

去年6月,在比亚迪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直言,“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

如果说,2023年车圈的关键词是“内卷”,那么,2024年车圈的主基调可能是“淘汰”。



与全球其他汽车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太特别了。

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如此之多的汽车品牌。

巅峰时期的2018年,国内汽车品牌一度高达400多家。

五年过去了,已有300多家车企黯然离场。

2024年,三大变量将加速这场“淘汰赛”:

变量一,新阶段。

据我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0%。

渗透率越高,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

这对于大车企来说,是个好事。

但对于小车企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

40%,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从小众市场迈入大众市场的新阶段。



历年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走势


在小众阶段,新技术刚普及,行业标准不一,产品鱼龙混杂,市场处于一个摸索、野蛮生长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大多是新技术的尝鲜者,心怀新奇,对产品的容错度也比较高,这给了小车企、新车企以生存空间。

但到了大众阶段,行业标准逐渐统一,产品出现了区分度,市场逐渐成熟。

在这个阶段,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消费心理从新奇转向实用,更倾向于选择头部品牌。

市场占有率向头部集中,小企业将被淘汰。

变量二,新玩家。

新赛道,自然会吸引新玩家。

虽然美国也涌现出特斯拉、Rivian、Fisker、Lucid等造车新势力,但是,除了特斯拉、Rivian外,其他车企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看中国市场,理想、小鹏、蔚来、零跑年销量都超过了10万辆,站稳了脚跟。

理想更是将2024年的销量目标定在了80万辆。

“蔚小理”们将向传统汽车商场和其他新势力发起更大的冲击。

2024年,也是小米汽车的上市之年,乐观估计年销量10万辆。

作为首家亲自下场造车的互联网大厂,小米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披露了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五大自研核心技术体系的最新成果。



小米“自主设计9100吨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


作为一个新玩家,小米官宣造车不过1000天,为何能快速建立起自己的技术体系?

这是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太完善了,降低了造车的门槛。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长三角地区,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只需4小时。

门槛降低,或将吸引更多玩家入局。

变量三,新玩法。


新玩家的入局,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玩法。

半导体行业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产品18个月必须更新一次。

新玩家的创新速度更快,产品投放更频繁,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卷入了“摩尔时代”。

统计数据显示,仅2023一年,中国市场就推出了1100余款新能源车型。



问界M9及华为冬季全场景发布会


产品更新跟不上的车企,也将出局。

销售端,也有新玩法。

燃油车时代,中国之所以能够容纳众多车企,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各有不同。

车企通过布局4S店形成行业壁垒,也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新玩家普遍采用直营模式,线上下订单线下交付的模式,更是打破了4S店的边界。

这意味着,只要车企的产品足够好,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就不再受4S店的局限。

这对靠4S店维持市场份额的车企来说,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

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本是市场的法则。

2024年的“淘汰赛”,将更加残酷。



在去年2月的一场活动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断言:

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竞争当中一定会优胜劣汰,最后集中到几家头部企业。

问题来了,谁将赢得这场淘汰赛?

中国新能源车企要想笑到最后,无外乎三条路径:

一是变强。

大浪淘沙,剩下来的,肯定是竞争力最强的。

这里的强,除了先进的技术、稳定的供应链、极致的性价比外,还有精准的定位。

以理想为例,虽然有人称其是“伪新能源车”,但是,凭借着家庭用车的定位,理想成为销量最高的新势力车企。

2024年的价格战将更加激烈,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将多筑起一道护城河。

二是出海。

与其在国内卷,不如去广阔的海外市场寻找新机遇,逐渐成为中国车企的共识。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的出海步伐正在加快,部分车企已尝到了甜头。

比如奇瑞汽车,在国内存在感不强,2023年一年出口汽车937148辆,同比增长 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对于奇瑞汽车来说,近一半的产量,销往海外。

如果只在国内卷,奇瑞汽车不可能实现同比50%以上的高增速。



奇瑞汽车2023年累计销量


正如正解局在《被欧盟反补贴调查,中国电动车出息了》一文中分析的,面对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车企在海外要合规经营,同时进行本土化生产。

中国新能源车已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优势,出海大有可为。

三是跨界。

上文提到,比亚迪2023年销量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

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有网友将特斯拉和比亚迪进行了对比。

对此马斯克回应称,相比于车企,特斯拉更是一家AI/机器人公司。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的回应


这倒不是马斯克给自己找台阶下。

早在去年9月,马斯克就公开表示,特斯拉几乎所有的长期价值都将来自AI和机器人,包括汽车和人形机器人。

在更早些的2022年,特斯拉就推出了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可以完成重复性任务,未来用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人形机器人一旦商业化,特斯拉又将获得新的增长空间。

特斯拉的跨界启示我们,车企不要只盯着造车的一亩三分地。

中国企业的征途,应该是星辰大海。

			
网编:欢颜

鲜花(1)

鸡蛋(0)
6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车迷沙龙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