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44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德媒:中国经济没有在疫情后复苏 惯用手段已不适合当下

新闻来源: 慕尼黑水星报 于2023-11-04 15:25:4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慕尼黑水星报》分析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没有在疫情结束后迅速复苏,是因为其面临的问题来自深层次的结构弊病,而北京惯用的以基础设施投资来刺激景气的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

中国经济复苏之势持续疲软,较为悲观的观点预测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会陷入恶性循环。《慕尼黑水星报》在线版(merkur.de)发表分析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困境难解,而且过去北京惯用的“良药”——用巨额基础设施投资来刺激经济——如今也不再奏效。

作者Christiane Kühl回忆写道,数十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桥梁、高速铁路、住宅和机场,这样的大手笔在过去总是能够成功挽救中国经济,不管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是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然而当今年7月,持续糟糕的经济数据给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敲响警钟的时候,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这样‘以水泥筑成的’刺激景气手段已经成为过去。”

文章指出,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善。中国高铁线路总长超过4万公里,已经是全世界之最。二是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了必要的财力:政府负债率高达280%,是15年前的两倍。尤其是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债台高筑。”

文章接着指出,在2022年底结束清零防疫政策之后,北京原本预期经济会快速进入强势复苏模式,然而这种上升趋势仅仅持续了很短时间。房地产危机、消费疲软、投资停滞不前、年轻人大量失业——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难题。而政府虽然尝试着通过一些政策调整去刺激经济,但收效甚微。

作者认为,中国之所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中国所经历的,并非只是疫情留下的阵痛。还有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此外,相比经济来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更关注国家安全议题。他并不愿意去拯救那些陷入歧途的房地产企业。所有成功的私营企业家对他来说都是可疑的。”

总体上看,在习近平治下,私营企业的空间越来越狭窄,而它们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过去几年中,北京对以私营企业为主的科技业实施了整顿,打压了私营教育机构,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来加强对数据的监控。

“要想复苏经济,北京就必须重新赢得私营企业的信任——这是南华早报前主编王向伟不久前发出的呼吁。此外北京还应该削减臃肿的官僚机构,并对习近平发起的大规模反腐败运动进行重新反思。值得疑问的是,中共对此是否有兴趣。”

			
网编:和评

鲜花(1)

鸡蛋(3)
44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杂论闲侃】【博论天下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