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3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冷战时期产物 美国海军重启绝密水下监视系统(组图)

新闻来源: 央广军事 于2023-10-06 5:12:28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已经耗费巨资,重启冷战时期用于监视苏联潜艇的绝密水下监视系统。

冷战时期产物



资料图:美军无人水面舰艇(来源:环球网)

据报道,这个所谓的绝密水下监视系统全称“综合水下监视系统”,是由铺设在海底秘密地点的水声侦听系统组成的侦察网络。

军事观察员邵永灵介绍,“综合水下监视系统”建立的最初目的是监视苏联潜艇。这个系统的存在直到1991年冷战结束才被公之于众,但是运行细节仍是美军最高机密。

邵永灵:

它的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搞的一个固定式“声音监测系统”,最初部署在美国的东西海岸,还有夏威夷,主要是保护美国主要海军基地免遭苏联潜艇的突然袭击。

后来,该系统部署到了连接格陵兰岛、冰岛和英国的水下防线——苏联潜艇要从这里进入北大西洋,才能向美国大陆发射核导弹,或是在战争期间攻击北约船只。

冷战结束后,“综合水下监视系统”一度缩减到仅剩几座监测站。

基于美海军战略判断



资料图:乌克兰利用无人舰艇对俄军舰进行攻击的视频截图(来源:央视新闻)

美国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地开展情报活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曾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间谍惯犯和监控帝国。

军事观察员邵永灵认为,促使美军重启升级冷战期间的绝密水下监视系统,可能基于以下3种考虑。

邵永灵:

首先,就是美国所认为的“大国竞争”。

第二,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军队成功采用新的海上战术对抗俄军,显示出大型水面舰艇、潜艇,以及重要的沿海基础设施在无人武器攻击面前的脆弱性。未来,大国的海上冲突可能会向水下转移。

第三,包括更灵敏的水下传感器、人工智能和无人艇在内的快速技术变革,正在加剧大国在互相监视方面的军备竞争。

增加无人装备和人工智能



资料图:美国海军布设无人潜航器(来源:中国国防报)

报道称,美海军为了重启“综合水下监视系统”,正在进行耗费数十亿美元的现代化升级。

军事观察员邵永灵表示,相关升级改造工作将主要集中在加装无人装备和升级声呐系统等4个方面。

邵永灵:

一是对声波监听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二是为现有的5艘水声监听船装备先进的舰载拖曳阵声呐系统;三是研发被称为“水下卫星”的无人潜航器,为美国海军提供扩大监视范围的低成本手段;四是采购22艘“航海家”太阳能无人艇,这种无人艇可以配备智能摄像头和各种传感器。

美国海军未来会用无人艇、水下传感器网络、电子侦察卫星侦测定位敌方水面舰艇和潜艇,然后由人工智能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未必如愿



资料图:美国“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来源:中国国防报)

有分析认为,美国扩大、升级反潜监视能力,能够强化其水下作战能力。

对此,军事观察员邵永灵认为,美海军如果想凭借一个监听监视系统轻松获取未来战争中的绝对优势,未免过于乐观。

邵永灵:

当前,世界大国潜艇的技术水平已远超苏联,美军的远程水下监听设备是否能探测到?另外,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本身也是比较脆弱的,很容易暴露。

潜艇和反潜技术竞赛的背后,是体系的对抗。我认为,美国海军想靠这种所谓的监视系统重现自己冷战时代的辉煌,还是过于乐观了。

			
网编:空问站

鲜花(1)

鸡蛋(0)
13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playatom[★馒头卷饼盖饭★][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10月06日6:44 回复
90年代不监控你,00年代不监控你,10年代不监控你,忽然20年代没几年就开始监控了,还是别人的错,跟俄罗斯一个逻辑,反正都是美帝的错
28   3
评论人:铗归来[♂☆★声望品衔8★☆♂][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10月06日8:33 回复
日本潜艇先进,也在秘密研究核武器,还有不宣偷袭的先例。
基辛格最近谈到了三战由日本挑起。
重起潜艇监听有些必要。
2  
评论人:小青蛙123[☆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10月06日7:23 回复
一个总是背后偷偷摸摸窃听的鼠辈,没有一点大国气量
4   1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网际谈兵】【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