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59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德国外长称中国为“制度性对手”后遭批:这是在玩火(图)

新闻来源: 德广/观察者网 于2023-09-30 14:52:1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围绕贝尔博克称习近平为“独裁者”的争论还在继续。德国汉学家撰写评论指出,这位德国外长的言论表达了态度,而德国需要有态度、又能站得住脚的政策。这样德国在为维护人类尊严而发声的时候,才具有可信度。

“独裁者”——这是一个会令人感到冒犯的词汇。在德国汉学家古思婷(Kristin Shi-Kupfer)看来,德国外长贝尔博克称习近平为“独裁者”的言论引起争议是必然的,因为它提出了一个非常极端的问题。

“这个问题超越了、也必须超越对于独裁者/独裁政体的定义,超越各种外交礼仪和国家利益。它关乎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类尊严的敌人——因此也关乎我们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自己。”

这是这位特里尔大学汉学教授古思婷为德意志广播电台文化专栏(Deutschlandfunk Kultur)撰写的评论在一开篇提出的观点。她也向德国社会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国家是否还对人类尊严不容侵犯、普世权利以及司法独立等相关思想坚信不疑?

“我们的社会希望给这样的一个秩序赋予什么价值?‘我们’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向中国人、向这里的人们传达这些信息?”

作者接着写道,有人可能会反对德国这种说教的态度,也有人会指出,大多数中国人显然是对现有体制感到满意的。“我们如何或者是否知道这一点,是一个问题。而保持沉默或者随波逐流是否也能被视作是满足,则是另一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则是:我们是否应该赋予某种思想或某种原则一定的价值——即使它在一个威权主义体系中只由少数人代表?还是说我们一定要以数量来衡量?”

作者认为,拥有更多的人就应该付出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德国的价值和政治理念更具有吸引力和有可信度地传递给其它国家。“在如今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有态度、有支点的政治,在这方面贝尔博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观察者网文章标题为:德国外长称中国为“制度性对手”后遭批:这是在玩火!

当地时间9月28日,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在联邦议院再度炒作所谓中国“制度性对手”威胁,警告称德国对华政策应降低风险及减少依赖,遭反对派当场批驳刻意“玩火”煽动冲突,并强调德国必须“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并在必要的领域重新与其成为合作伙伴”。今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公布史上首份“中国战略”文件,在提到中德合作的同时,也鼓吹与中国进行所谓“系统性竞争”和减少对华经济依赖的必要性。德联邦议院当地时间9月28日针对这份文件进行辩论。

综合德外交部和联邦议院发布的辩论纪要,贝尔伯克当天为这份由德外交部牵头起草的全面对华战略进行了辩护。她声称,联邦政府通过其对华战略首次为与中国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框架,“作为合作伙伴、竞争者且越来越多地作为制度性对手,中国正在发生变化……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绕过这一变化。”

贝尔伯克在发言中妄议中国国内及外交事务,并进一步渲染称,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既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之一,“因此,我们再次发现来自该地区的最新消息如此令人不安也就不足为奇了”。

贝尔伯克说,她曾与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谈到,澳大利亚开采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锂,但其中有约90%随后直接运往中国加工,欧盟所需的锂中也有九成是从中国进口的。她声称,德国有必要“将风险降至最低”,促进关键原材料在其开采国(如澳大利亚)进行下游加工。

尽管她解释称,“中国战略”是“去风险化”而非“脱钩”,但她也在讲话中强调了让德国经济关系更加独立于中国的方针。贝尔伯克称,中国企业也需要欧洲市场,正如欧洲不能放弃中国市场一样,“我们希望在一切可能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但要在公平规则的基础上”。

贝尔伯克声称,德国必须从国内做起,减少对华单方面的依赖,例如更加谨慎地审查外国实体在德国的投资。她提到,就在最近,联邦政府阻止了一家中国公司对德国卫星初创公司KLEO Connect的全面收购。



贝尔伯克资料图 图片来源:德新社

玩火?反对党猛批:您正践踏历届德国联邦政府的努力

对于这位绿党部长的表态,德媒称,排名第一的最大在野党、由基民盟及其姊妹党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虽然从原则上认同她对危险和机遇的分析,但基民盟外交政策专家约翰·瓦德弗(Johann Wadephul)也直言,贝尔伯克“提出的政治结论不够充分”。

瓦德弗说,联邦政府本应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制定“中国战略”,让联邦议院、各州、市政府和企业都参与进来,这一点必须得到“弥补”。联合执政党社民党议员米夏埃尔·穆勒(Michael Müller)认为,虽然“中国战略”是一个好的基础,但也需要有降低、最好是避免形势激化的方法,以“继续与中国保持对话和批评性的伙伴关系”。

反对派则立即批评了这一表述。左翼党议员格西娜·勒奇(Gesine Lötzsch)指责贝尔伯克通过批评性言论和有意识的划界煽动与中国的冲突,并称“这是在玩火”。她表示,德国不应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必须“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并在必要的领域重新与其成为合作伙伴”。“合作创造安全,经济战制造不安全。”勒奇强调,作为此前仅次于俄罗斯廉价天然气的德国经济的第二支柱,对华贸易难以替代。

德国选择党议员彼得·比斯特龙(Petr Bystron)批评贝尔伯克打破了德国外交政策在对华关系上的连续性。德国“中国平台”网站29日称,比斯特龙28日愤怒地说,历届联邦政府经过“50年的努力”才与中国建立了良好关系,“而您正在践踏他们所建立起来的一切”。他形容,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德国政府正盲目跟从美国,“您正建起一座新的长城,而不是扩大丝绸之路”。

德国目前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三党联合执政。路透社称,由于三党联盟内部存在分歧,“中国战略”文件的公布被推迟了数月,其中掌管外交部和经济部的绿党倾向于采取更严格的措施重整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这份文件草案曾在去年11月被媒体泄露过,之后政府强化了保密机制。《华尔街日报》称,分析人士表示,与之前泄露的草案相比,最终版本的文件有所缓和。



德国外交部公布“中国战略”,封面为围棋 截图来源:推特

据悉,在辩论后,相关战略文件还将送交德国联邦议会外交委员会等各大委员会进一步讨论。在这份长达64页的文件中,德国政府称,希望确保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变得更公平、更可持续、更互惠”。文件中写道:“中国是德国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但中国对欧洲的依赖在不断下降,而德国对中国的依赖近年来却不断上升。”

关于中德关系,中国驻德大使吴恳28日在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上曾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始终从合作与伙伴的角度看待德国和欧洲,中方也希望“伙伴”能继续成为欧洲和德国看待和发展对华关系的优先定位。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会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也会为德国和欧洲开启更多机会之窗。

“吹灭别人灯,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他强调,面对百年变局和“时代转折”,以及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忧患和风险意识是必要和有益的,但不能因害怕变化和竞争就迷失方向、壁垒高筑。竞争与风险之间不必然划等号,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不合作才是最大风险。我们希望欧洲在看待电动汽车和华为5G问题上展现更多开放和自信,中方也愿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继续深化同欧洲和德国的合作。

德前副总理此前发声:老惹中国,走不了多远

贝尔伯克所属德绿党强调以价值为导向,往往在对华政策上给人留下较为负面的印象。她既因此受到德国和欧洲对华存有偏见人士的追捧,也受到务实派的批评。

“如果你像贝尔伯克女士一样从周一到周五踢中国人的小腿,你就走不了多远”,德国“中国平台”网站9月25日以此为题刊发对德国前副总理兼外长加布里尔的专访。被问及贝尔伯克正在对华问题上采用新的语气,他尖锐指出,如果每次采访、每次谈话、每次公开露面都只是批评和指责一个国家,那么你就不能指望私下会有良好的讨论气氛。

加布里尔认为,外交艺术在于与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保持对话,“你不必放弃批评,但如果维利·勃兰特(本网注:联邦德国第四任总理,任内以和苏联集团和解的新东方政策打开外交僵局)或赫尔穆特·科尔(本网注:连续四届担任德国总理,执政期间实现德国统一)这样谈论苏联,德国的统一可能会更加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

加布里尔表示,德国有很多人靠汽车工业为生,德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但有关争取中国这一汽车工业市场的努力却一直被诋毁,“这表明人们对我们国家的繁荣从何而来的认识相对有限”。他还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认为这只会令欧洲陷入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而届时德国必将首当其冲。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德国和中国双边贸易额为2979亿欧元,中国已经连续7年保持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重要的投资目的地。据中方统计,2022年德国对华投资25.7亿美元,同比增长52.8%。

对德国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的数据,2022年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中,德国所占份额从前年的46%提升至52%,德国汽车行业则从50%提升至68%。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达103亿欧元,是历史第二高值,“德国企业对中国的渴望程度仍然很高”。

另一方面,德国央行援引的最新数据称,德企在华子公司实现了3820亿欧元的销售额和230亿欧元的利润,在华业务占德国工业企业全球销售额的22%,占其利润的15%。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于尔根·马特斯表示:“今年对华投资的趋势基本上没有中断。尽管德国对外投资整体上大幅减少,但对华新增直接投资几乎与以前一样高。”

			
网编:和评

鲜花(1)

鸡蛋(3)
59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