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读化学博士 28岁改学编程 如今年薪百万…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我是程序猿枫,今年35岁,现在定居美国纽约。从小到大,我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可高考前一夜,我失眠了,高考自然考砸了。面对失败,我想再来一次,可脆弱的心灵经不起太大的压力,只能走进大学继续向前。

为了改变命运,四年后,我再战考研,结果又失败了。

可这一次,我没有妥协,选择再次挑战。经过几个月的奋发图强,我终于走进了理想的大学南开大学。

人生上了一个台阶,就还想继续向上爬。在南开,我又死磕英语,为留美全额奖学金奋斗。这一次,我成功了,拿到了华盛顿大学的通知书。

读博士后,我又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深耕10年的化学领域,从零开始学习编程,一心要当个码农。那一年,我28岁了。这一次,我能成功吗?

1988年,我出生在河南新乡,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家里经济条件还算不错。

小时候,我的性格很内向,父母经常会引导我读书,然后鼓励我讲给他们听。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整个学生时代,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命运有时就是爱捉弄人,2006年高考,我竟然发挥失常了。

高考前一夜,也许是压力大的缘故,根本没睡好,导致考试时精力很差。下午考数学时,我花了太多时间在两三道大题上,渴望解答出来,却因为没有时间检查其他题目,最终只考了110分。平时,我的数学成绩都在125分以上。



(在约书亚树国家公园旅行)

众所周知,河南高考在全国拥有数一数二的难度系数,少考20分就意味着错过上万名的名次。

分数公布后,我沮丧极了,曾经的骄傲被击得粉碎。想要复读,可是想起考试前自己的状态,我担心再来一年,只怕更加无法承受,就选择了中国药科大学。

父母知道后很理解我,还鼓励我毕业后可以回老家工作。在他们的关爱和鼓励下,我逐渐振作起来,决定开启新的大学生活。

很多人都说高考是另一次投胎,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可我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普通一本也能改变人生,高考只不过人生中无数个考试中的一个而已。

刚来到药科大学时,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参加了国家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拿到省内一等奖,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大三时,我主动找到教授,跟随他做科研项目。下了课,我就去实验室做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更适合成为一名研发工程师或者科学家,所以决定考研,并选择了南开大学化学系。

不过,我的考研之路就像高考一样不顺利。第一次考研时,由于备考时间不足,再加上复习策略上的失误,我失败了。

看着自己离梦想的职业道路越来越遥远,我陷入了颓废期,整天躲在宿舍里不愿出门。

颓废归颓废,但我内心充满了不甘。我不想就这么轻易地放弃,就给自己暗暗打气。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可以,大不了就比别人多付出一些时间、多付出一些精力。

调整好心态后,我开始重新起航,总结上次考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复习策略,脚踏实地地做完一本又一本的习题。

2011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成功上岸,走进了自己梦想的南开大学。

这次考研,我不仅收获了成功,更收获了一份坦然的心态。人生的考试无处不在,而我要心平气和地面对每一次好的或者坏的结果。

在南开大学,有很多顶级教授,每次听他们讲课,我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视野得到了极大提升,也更加明白了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海外名校有更好的博士培训机制,他们更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开发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我也动了出国的念头。

众所周知,美国全额奖学金读博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还要具备优秀的英语交流能力。专业知识我不担心,但是英语是我的短板,不过我并没有放弃。

为了实现自己的出国梦想,我投入了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学习英语,10点去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晚上9点离开,再到教室学习到12点,才回寝室休息。

一年多的朝6晚12的生活,我终于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收到5所世界名校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再三权衡过后,我选择了华盛顿大学。

2014年,我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下飞机的那一刻,看着陌生的街道,我默默鼓励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要学有所成。

在生活上,我的适应能力很强,没有遇到什么难题,但美国教授的上课方式却让我大开眼界。

他们的教导方式纯属散养,给了我大量的时间去摸索、去实践,有问题再去找老师。有时候,老师还会组织同学一起讨论,或者上台演讲。

看着美国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讨论起来滔滔不绝,而我却不知所措。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胆小,不敢表达,另一方面内心还是有些自卑,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被人笑话,也不敢找老师沟通。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这里的同学都很热情,他们知道我是中国人后,都很尊重我,也会主动和我聊天。有时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些中国习俗,他们都很感兴趣,那一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非常的骄傲。

留学期间,我还发现美国学生对学业、生活都没有那么焦虑。在他们看来,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成功,这和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

小时候,美国父母会鼓励他们多去尝试,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长大以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更有干劲。每次遇到困难时,他们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非常强。

另外,美国学校也鼓励学生去挖掘、尝试新的东西,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学生不会立刻选择导师,而是有两到三个学期的时间,去了解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题组,然后双向选择确定最后的导师。

如果中途想调换老师和专业,也是有很多机会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国内,我们选定了一个专业,换导师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本专业的人打交道,思考如何有更好的发展,而对其他的行业一无所知,也没有接触了解的机会。

像化学这种的基础实验学科,读起来很不容易。大量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一些设计和假设的基础上,再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来发现新的东西,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

每次一点点新的发现和进步,都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忍受孤独,这个专业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过去,我认为干一行爱一行,一旦选择了某个专业,就要从事一辈子,但是读博两年,我的视野不断提高,逐渐意识到还有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在此期间,我咨询了很多校友前辈,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已经改行,主要是美国这边工作岗位数量,无法满足每年大量毕业生的需求。

很多人博士毕业,只能选择做博士后,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活。目睹他们的经历以后,我心里有很大触动,与其时时刻刻面对找不到工作的风险,还不如趁早转行。

2016年夏天,我已经28岁了,想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攻读CS硕士。毕业的时候,我才三十露头,按照现在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的速度,到时候找工作不成问题。

再三斟酌后,我决定放弃深耕了10年的化学专业,转行学习编程,争取做个码农。

可当父母和朋友知道后,纷纷反对。他们认为我有名校的博士头衔,还担心找不到工作,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而且从零开始去学一门新的行业,风险很大。

后来,我跟他们解释,不同的专业毕业以后机会是不一样的,专业能力比学位高低更重要。父母听了似乎觉得有些道理,也不再反对。

有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学习劲头也更足了。刚开始学习转码时,听说身边有不少转行速成的故事,比如半年刷了200道题进了谷歌

我也是信心满满,选择自学,听网上的公开课,每天学得很开心,仿佛我一伸手就能够到月亮。

在刷题的过程中,我不断锻炼算法,刷了200道题后开始投简历找实习单位。本来有十足的把握,却不想两周后只收到一家小公司的面试。可就连这家小公司也拒绝了我,原因是面试时,我对有些概念比较生疏。

舍弃一切,背水一战,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我的心情一下跌入了谷底。但经历过多次考试的起起伏伏,很快我就整理好心情,再次出发。

经过复盘后,我意识到那些半年上岸的例子看似很多,其实是幸存者偏差,或许人家本来基础就很好,自然不用费力。

随后的那段时间,我拼尽全力学习,尝试做复杂的项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8个月的时间学到很多基础知识,简历也比之前更厚实了一些。

2017年,由于简历内容的充实,我一下拿到8家公司的面试,其中包括了几家北美大厂。这次面试中,我不再惧怕表达,耐心地交流细节,最终获得北美科技公司的实习机会。

第一份工作,我非常珍惜,因为只有我自己清楚其中的辛酸历程。在打基础和攀山峰的过程,只有耐得住寂寞,坚持到最后才能胜利,我感谢那个执着的自己,终于迎来了曙光!

美国的职场非常友好,白天工作8个小时,完成工作后不用加班,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比较注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工作之余,我喜欢旅游,每年都会旅游两三次,几年下来,走过北美20多个国家。有时身边找不到驴友,就会在网上招募,几个不认识的人在一起旅游,也是另有一番风味。

2020年9月,疫情不是很严重,我和驴友们去北密歇根看秋天,那里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秋色胜地,从山林之间到瀑布两侧,都是枫树成熟的金红色。身处其中,犹如身在世外桃源,让人感觉无比轻松。

我很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每一分钟都活得悠闲自在。

后来疫情来了,所有行业一夜之间都被按下了暂停键,我只能在家办公。

为了减少与人接触,我在家里备了很多中药,毕竟在美国感染,医生是不会上门服务的。平时在医院看病,需要通过电话预约,提供很多资料,比较麻烦。

若是症状轻,自己在家隔离;如果症状重,打救护车电话,可当时医院里住满了人,也没有空余的位置。那段时间,我一个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疫情期间,工作停滞,给了我更多的时间思考。回想自己走过的弯路,若是当时有个人能够指点一下,是不是就会是另外一种景象。虽然我没有得到帮助,但是我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

于是,在2021年12月,我做起了自媒体,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和海外生活,希望能够带给别人一些启发。

刚开始纯粹是兴趣分享,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让我有了更新的动力。在分享的过程中,我帮助了不少想留学以及转码的小伙伴,让我很有成就感,同时也实现了万粉目标,获得一份额外收入。

后来,疫情结束,生活慢慢回到正轨。经历过疫情,我深知生命的可贵,想做的事情趁现在勇敢去做。在这期间,我还遇见了自己的爱情。

有一次,我去看电影,有些无聊,就和旁边的女孩闲聊起来。刚开始只是聊工作,后来聊到兴趣爱好,没想到越聊越投机。

后来,我经常约她出去玩。经过几次相处,我觉得她言谈举止很大方,性格也不错,最重要的是三观一致,有很多共同话题。

于是,我问她愿不愿意和我在一起,她害羞地说愿意,我们就这样在一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能够遇见她,真的很幸运。

如今,我已经在北美科技公司工作了5年,从最初的程序员晋升为高级程序员,年薪30万美元,爱情事业双丰收。

我相信,命运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今年我35岁,拿着美国名校的博士文凭,却做了一名程序员,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人生大概就是如此,从来没有一锤定音这件事。无论是否顺利进入理想学院,都不必沉重地看待高考,它只是人生旅程的一个过去式。

我们需要做的是以一个开放的心态,积极地过好当下,勇敢地活出自我。

BenXuArtist 发表评论于
来美国留学的华人所说的”全额奖学金” 应该叫助学金, 英语叫”Teaching Assistant” or “ Researching Assistant”, 是要给老板打工的. 这些人死要面子, 把助学金叫成奖学金. 奖学金的英文是” Scholarship”, 是一种奖励, 不用给老板打工. 本人来美国留学期间一共赢了六次Scholarships. 学费全免, 还给现金支票.
ca2004 发表评论于
在美国, 非计算机的博士就相当于计算机的硕士。 起薪是一样的。公司认为能拿到博士的,什么学不会啊。
Tan7th 发表评论于
年崭三十万?年收入可不光是年崭,外面的人不懂。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另一个版本
ljcn 发表评论于
年薪30万在硅谷刚过贫困线,交税就扣掉小一半,买房肯定买不起(小黑屋都是2~3M),租个一居室,每年两次旅游,肯定攒不下钱了,除非有额外收入,比如炒股,加密货币上撞到大运了。
一只熊 发表评论于
我还以为是百万美元。。。当然30万美元也是很不错的,并不罕见就是了。普通第一代移民确实可以数年内就达到。美国就是没有那么卷,比国内和欧洲澳大利亚什么的都更容易过上舒适的生活。
tina0 发表评论于
这篇文章充满了一种得意的气氛。得意什么呢?很显然的是得意于转了行。转了行有什么好得意的?那一定是转对了呗。怎么衡量转对了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因为不用再去搞那些枯燥乏味,又没有把握搞出什么成果,收入又少的可怜,看不到尽头的博士研究了。现在多好,工作轻松,收入更是成倍增加,所以得意于转行的决定,而且要分享给其他人。每个人要干啥当然是自己的事,做何选择,基于什么理念也是自己的自由。但这种完全基于实用,以工作的舒适程度,和挣钱工资的多少做为衡量做什么,和是否成功和正确的标准,是不是有很大问题?中国在近四五十年,没有为人类做出什么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有的是许多人利用各种手段挣了不少钱,甚至成了富翁,他们成为社会上最得意的一帮人,这就是中国的现实。一个人努力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找一个能挣许多钱的工作,也无可厚非。但以为这就是最佳,最得意的人生,似乎有点井底之蛙。
car88 发表评论于
年薪百万原来是人民币啊?太少了。
胖得理直气壮 发表评论于
遇见好女孩不容易快结婚吧别拖着人家
ROCChinese 发表评论于
北美二十多个国家?別瞎了
在河边 发表评论于
原文是来自"头条"的"真实人物采访"。
木杉 发表评论于
没看完正文就直接转来看评论了。像是国内什么故事会,知音上的写法。带出身苦,忆苦思甜的。百万年薪了,很了不起啊!凡尔赛是不够了,小资带吹牛,自我陶醉一番的心情跃然纸上。还没看到他成家立业,娶妻荫子。他下面要是再写了带娃爬藤,把孩子也塞进了医学院,就更全面了。要是没有,倒是怀疑他会不会想回去强国征婚?
量子纠结 发表评论于
***的时代拿到物理博士学位,本来要去当博士猴,但朋友都说加州最好的工作是程序猿,但是没上过一门计算机课,本以为不会有人要,面试一问三不知之后,面试我的人逐渐失去耐心,你怎么什么都不会,有没有信心学会,我说硬核博士都拿到了,怎么能学不会,我就是这样开始了几十年的程序猿生涯。
lao-shi-ren 发表评论于
“几年下来,走过北美20多个国家”

呵呵
在河边 发表评论于
他地理知识差点而已。
想看他旅游与工作分享的视频,可以在抖音与西瓜上看到。他是真人出镜,怎么可能是假的。
zhshqg 发表评论于
“几年下来,走过北美20多个国家。”, 能不能列数一下北美有哪些20多个国家?
孤岛侠客 发表评论于
我1992年從化學轉電腦,拿電腦碩士學位。當時並不是爲了找工作,而是覺得化學試驗太辛苦,儀器設備太昂貴,而電腦研究有個鍵盤就行。碩士其間就發表了好幾篇文章,ieee級別的也有。

後來到硅谷工作、創業。現已退休多年,全力研究易經和儒家經典。

化學好玩,但是工作太累,報酬太低。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同意,chatGPT 亲手制作
在河边 发表评论于
程序猿枫 在抖音西瓜上有频道;他在知乎上也写了文章
他比较喜欢写东西与在媒体上分享,小文青

不少大陆学生申请到美国化学,环境等博士全额奖学金后,在就学期间利用奖学金支持来转专业学习计算机(并学),很常见
Bslrim 发表评论于
年薪百万当然是人民币啊
懒得编笔名 发表评论于
京工人 发表评论于 2023-09-17 09:38:53
看着不像是人写的,每一句话都不缺主谓宾的样子,有点像chatgpt自动生成的文章
--
是的,当看到他走遍了北美20多个国家的时候就知道了
烧酒酒 发表评论于
”北美”科技公司—- 像住在加拿大的人写的
dancing_今宵 发表评论于
看行文和内容不象是在美国呆过很长时间的人写的,感觉更象是个童话故事
码农个体户 发表评论于
在纽约30万有点紧巴
京工人 发表评论于
看着不像是人写的,每一句话都不缺主谓宾的样子,有点像chatgpt自动生成的文章
秒秒 发表评论于
看文章挺真实的。题目应该说是百万人民币就对了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股票啊。几年前股票疯涨,在硅谷的马工朋友好多都是年入百万。

卜兰子 发表评论于 2023-09-17 09:31:00
年薪百万怎么做到的?工资30万,另外70万来自自媒体?
一粒樱桃 发表评论于
好奇身份解决了吗?花了多少时间?
Eevee 发表评论于
找个其他货币能上亿。
卜兰子 发表评论于
年薪百万怎么做到的?工资30万,另外70万来自自媒体?
三梦奇缘 发表评论于
真好。学习了
Erdoalja 发表评论于
北美有20多个国家?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风口上的猪,应该感谢美联储印钱15年。否则2008 IT就已经完蛋了。
马工的黄金十年,是美联储的印钱15年撑起来的。
OFA 发表评论于
这年龄干不长了
逐风 发表评论于
故事会。
lalalaland 发表评论于
西岸又要抑郁了,博士工作了怎么这么多年才拿十几万.
七戒 发表评论于
还有这么自吹自擂的中国人?
有门部关 发表评论于
小编是真的数学不行,应该是年薪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