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被起诉,洛阳人想争什么?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作者 | 张明扬

编辑 | 谭山山

题图 | 《风起洛阳》

《长安三万里》上映以来,似乎风波不断。

8月16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认为该影片中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亦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该学会要求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制片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声明。

当天,河南洛太律师事务所也宣布,该所已接受委托,向电影《长安三万里》制片方等发出律师函。

洛阳的“被隐身”

这次争议,大致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

第一个层面,即所谓“洛阳与长安之争”。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此次提出《长安三万里》有四处“情节与历史严重不符”的地方,分别是: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一日三绝”发生在洛阳天宫寺,并非影片中描写的扬州;救下郭子仪的是李白,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高适。

前三处均与洛阳“被隐身”有关。



隋唐洛阳城模型。(图/图虫创意)

洛阳方面此前还曾就影片的两处情节提出质疑:第一,7岁的杜甫在岐王宅见到李龟年,事实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那是杜甫对十几岁时在洛阳所见所闻的回忆。第二,高适父亲去世,高适扶灵至广陵守孝三年,事实是:高适父亲在去世次年归葬洛阳。

早在《长安三万里》热映之初,就有洛阳网友提出,片中一些情节描述被指与真实历史不符,认为电影“不尊重历史”“伤害洛阳人民感情”。电影在洛阳举行路演时,当场有观众打出“日月同辉,史诗相遇在洛阳”,以表达不满。

就此,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也表示,目前该影片情节与历史不符一事在网络上引起骂战,特别是洛阳与西安网友之间的骂战愈演愈烈,但该片制片方、导演、编剧却对此不予置评、不予回应,放任不管。

从史实上看,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与当地网友很多地方说得没错,但也不无意气之争。比如,《长安三万里》是高适视角,并没有着重表现“李杜相会”,也就不存在“李杜相会从洛阳被改到了长安”。



《长安三万里》在洛阳进行路演时,现场观众打出“坚决维护正确的历史”口号。(图/@洛阳印象)

但我也很能理解洛阳网友的不满。

此次“洛阳与长安之争”的实质是:近年来,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长安三万里》,长安(西安)在文化传播上出尽了风头,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一种“长安热”现象。但作为隋唐两都之一的洛阳,却相对沉寂了。

洛阳民间对此显然充满焦虑。无论就城市历史记忆还是更为现实的城市旅游资源而言,洛阳在这场“两都竞争”中都被甩开了几个身位。

长安很好,

但也别忘了洛阳

究其原因,可能有这么三点:

其一,相比洛阳,长安所蕴含的历史记忆更为丰富,尤其是安史之乱期间、李隆基弃长安前后的盛衰张力。但就这一点,想必洛阳网友并不愿意承认。

其二,正是因为长安在历史记忆方面的优势,国内的历史和文艺创作者部分出于对市场的敏锐观察,部分出于迎合市场,推出了一批长安主题的书籍与电影。包括我本人,去年年初也写了一本《弃长安》。可以说,“长安热”主要是市场自发形成的。

其三,西安官方显然更擅长对“长安”历史资源进行包装与开发。所谓“擅长”,不仅仅是官方花多少钱去推,而更在于被动或主动地配合市场上的热点。而这一点,正是被洛阳网友所攻讦的,他们认为西安不仅一直在自我炒作,而且在主动介入“洛阳与长安之争”。

就以上三点,无论两地在历史上的真实地位如何,长安(西安)而今在文化传播上已形成了对洛阳的先发优势,短期内洛阳很难后来居上。



《长安十二时辰》出品方制作的“长安服饰图鉴”,图中为“襕袍”。(图/豆瓣)

洛阳应该怎么办?

最应该干的是学习西安,效法西安与文艺市场的良性互动,不要将城市文化推广资源都集中于意义不大的内部循环与闭门自High上。大胆走出去,主动接洽国内写作者与文艺创造者,与西安形成良性竞争。

当然,西安是省会城市,在财力与文化传播力上有先天的优势。对此,洛阳得坦然接受,而后想办法缩小劣势。

按照基本的市场规律,“长安热”总有趋冷的一天,需要其他新的历史IP顶上,洛阳自然是最有机会的。

就更大的层面而言,洛阳与长安都从属于同一个历史资源之下,那就是“盛唐”,这是一处说不尽、用不尽的文化资源。洛阳与长安不仅存在竞争,更存在协力做大甚至共同炒作的空间。



《风起洛阳》改编自马伯庸的《洛阳》,故事设定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图中描述的是洛阳的南市。(图/豆瓣)

就事论事,我个人觉得,《长安三万里》热映之后,洛阳网友完全有权利抱怨,这是人之常情。但反而是洛阳市隋唐史学会这种半官方的地方文化组织,应该以健康的“蹭热点”心态借机进行一场更体面、更盛大的文化传播:长安很好,但也别忘了洛阳。

“蹭热点”没有任何不体面之处,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几乎是一个意思。“盛唐”又不是长安一家的,长安只是获得了先发优势,这种文化传播效应势必会外溢,洛阳笑着承接即可,何必感情用事,大发雷霆。

归根到底,洛阳要对自己更有信心,而不是一味抱怨与失落,诉诸法律更是最不智的一招,只能暴露洛阳在市场环境下的不知所措与进退失据。

“盛唐”与“隋唐两京”是洛阳的历史资源,但不能成为限制自身认知的历史包袱。



(图/《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对文艺创作不妨宽容一些

这次事件的第二个层面是:影视剧及文艺作品与历史发生关系时,要不要符合史实?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开放性答案,没有什么统一原则,更适合个案分析。

一方面,我很讨厌撇开基本历史情境与设定、天马行空的所谓历史正剧;但另一方面,我也很反感那些但凡看电影就扯史实的人。没有必要的虚构,电影也好,历史小说也好,根本就称不上文艺作品。

但虚构也有高下之分。最理想的状态是:史书中有明确说法和定论的,文艺作品尽量不推翻;历史中有争议的部分,正是文艺创作者可以发挥之处,甚至是天然的悬疑题材——比如,谁杀了杨贵妃、谁是马嵬驿之变的幕后大佬;历史里没有提到过的空白,文艺作品可以尽力“补白”和想象,比如马伯庸就是个中顶级高手,仅仅凭借《安禄山事迹》中的一句“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就惊才绝艳地为张小敬创作了一部《长安十二时辰》。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提到,“救下郭子仪的是李白,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高适”。这就是一处不太成功的虚构。在历史上,所谓李白救郭子仪可能也是传说,但至少自成逻辑;而《长安三万里》仅仅为了将高适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形象,就贸然改变了设定。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和高适登场的剧照。(图/豆瓣)

不是完全说不能改,而是要有合适的理由改,要遵循“非必要不改”的原则。

不过,对于文艺作品的“违反史实”,我个人还是主张以更宽容的态度视之,尤其不应先入为主地持一个大棒子来一个打一个,这已经构成口袋罪了。

具体到此次《长安三万里》事件,“违反史实”甚至有沦为攻讦文艺作品借口的趋势。

一部电影好不好,有很多维度,“如何处理史实”只是标准之一。

我觉得最幽默的场景是,很多并不真的懂历史的人,反而最喜欢指责某部电影不尊重史实。

与其将“违反史实”视为无往不利的批判工具,不如更关注文艺作品如何处理与史实的关系,改编是否必要、是否自洽、是否巧妙、是否契合历史情境。这些,都比抠字眼要好。

一群人因为《长安三万里》而爱上盛唐与唐诗,而后出于兴趣,去读更为严肃的历史作品,这有什么不好呢?

人心不平 发表评论于
这个争来争去,不明白。历史是如何就应该写清楚。无论什么影视剧,只要用了真实朝代,地名和历史人物的名字,区区一个编剧,制作人,死了都在历史上永无痕迹的人凭什么篡改历史。如果是剧,电影,那么就不要用真实的朝代,人物,用剧中虚拟名称就可以呀。鱼与熊掌偏要兼得,没道理。
北美小镇 发表评论于
现在国内好象挺多人不满各种政策对西安倾斜的,这是趁机发泄不满吧。其实大家都清楚为什么:包子帝祖籍陕西!就这一条,洛阳怎么闹都没用,所有荣誉归于西安。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坚决维护正确的历史”??? What a joke. So many stories or content in history books are wrong and the same things in CCTV history program, etc. How about 'SanGuo YanYi'? How about 'MuLan'? So many Qing stories? LuoYang people should write some good stories, true or not, and make them popular if they can.
bazc 发表评论于
现在的人与人,城市与城市之间卷也就算了,还要把古人从棺材里拉出来卷。
无闲散人 发表评论于
人家西安有211,985,是省会,洛阳有什么?
Bslrim 发表评论于
还是那句话,怎么不把罗贯中挖出来骂他的三国演义扭曲三国史??
周8皮 发表评论于
但虚构也有高下之分。最理想的状态是:史书中有明确说法和定论的,文艺作品尽量不推翻;历史中有争议的部分,正是文艺创作者可以发挥之处。
---------------------------------------------
扯犊子呢。只要不标榜自己是“历史正剧”,历史背景设定就应该可以自由使用。
武王伐纣那可是有明确说法的。按作者扯的这个蛋,封神演义这个从头到尾扯蛋玩意儿就不该有,更不应该成为名著流毒,哦,错了,是流传甚广。还有三国演义,按作者的标准,这个扯淡玩意儿更是应该剿灭。
seator 发表评论于
有病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我有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洛阳划归陕西,就叫长安洛阳区, 或叫东长安!
不信? 让洛阳人投票自决! 我保证多数洛阳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