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迷恋北上广,毕业生偏爱东莞小镇制造业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提及珠三角小镇,外界印象离不开代工厂、流水线等高频词。为何如今取代北上广互联网行业,成为毕业生就业时青睐的重要驿站?

作者 | 刘珊珊

编辑 | 杨 铭

又是一年毕业季。

职场如江湖。多年来,互联网行业成为毕业生首选。加上互联网人才需求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因此北上广深、成都、杭州等往往成为毕业生 " 扎堆 " 进入之地。

这种情况在 2023 年已悄然改变。根据央视《毕业季看就业》最新数据,今年毕业生期望去制造业相关领域就业的占比为 8.1%,在 14 个行业大类中增幅位居第一。其中,高端制造业尤其受到青睐。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当下,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正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对正向 " 制造大国 " 迈向 " 制造强国 " 的中国制造业而言,发展高端制造业对促进双循环、补短板和解决 " 卡脖子 " 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相关部门近年来频频出台措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互联网新经济飞跃发展多年后,增长放缓利润下滑," 业务收缩 " 与 " 裁员 " 成为互联网大厂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一个野蛮生长时代走向结束。

此消彼长间,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悄然发生新变化:高端制造业取代逐渐降温的互联网,成为毕业生就业选择新风口趋势。

其中,vivo、OPPO、华为、美的、步步高等科技实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小镇,吸引力甚至超越北上广。那么,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背后又代表着怎样的趋势转变?

01

东莞小镇,

吸引力超越北上广?

" 投了挺多企业,今年首选就业方向是制造业。如果有机会,更希望进入东莞的手机或其他制造企业。" 在北京,即将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曹灿(化名)说。

曹灿说,自己学的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以往互联网肯定是最优选择。今年大模型成为所有人关注热点后,给技术、产业带来的巨大变革让所有人吃惊,也让自己意识到,就业选择如同航海导航,需要更趋理性、务实。

选择南下进入制造业工厂就业的,还有罗鹏。他出生于西南偏远县级市,表哥 2013 年进入北京某互联网大厂工作后,丰厚的薪酬、优渥的工作环境,让表哥成为家里骄傲,也让罗鹏读书时就将进入互联网大厂,作为未来人生求职方向。

今年以优异成绩从某 985 院校毕业时,罗鹏不仅拿到北京、上海两家互联网大厂的校招 offer,同时也拿到了东莞两家企业与车联网、人工智能相关的研发岗位需求。

" 没有过多考虑,我就选择离开北京,南下去制造企业就业。" 罗鹏说,进入互联网大厂是多年前梦想,但真正面临职业选择时,还是会考虑更多因素,就业平台、发展前景、薪资待遇、生活环境等等,都是重要考量。"多方对比之后,个人觉得相比互联网,去高端制造业更不错。"

曹灿、罗鹏的就业选择,只是回归实体经济、流向制造业的变迁缩影。2022 年,一份来自智联研究院的数据显示,6.3% 的互联网从业者求职时期望转向制造业,比 2019 年提高 2 个百分点。

和 2022 年相比,今年趋势同样明显。《2023 学就业调研报告》显示,互联网依旧是毕业生最期待行业,但相比制造业增幅明显减缓,2023 届毕业期望去 IT/ 通信 / 电 / 互联的例为 25%,较去年幅回升 0.9 个百分点,与 2021 年基本持平;汽车 / 生产 / 加 / 制造占为 8.1%,较去年上升 2 个百分点,制造业成为新选择。

从区域来看,以东莞等城市为代表的珠三地区 " 镇 ",由于其端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效应,更受应届毕业和优质人才的偏爱。

这从东莞举办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火爆,可见一斑——在今年 6 月初的一场规模不大的东莞专场招聘会中,线下线上有 6000 多人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参会。

" 以东莞为首的珠三角,拥有电子信息万亿产业集群,就业机会非常多。" 林耀堂是湖北某理工学院应届生,已与东莞长安镇当地制造企业签下就业协议。

虽然林耀堂读的是普通院校,但在他眼中,珠三角制造业发达,城市宜居,发展前景也很好,在早就明确珠三角就业的职业规划,从大三开始就到东莞一家制造企业实习," 很顺利的留了下来,岗位是科研助理。"

02

冷热转换,

互联网退与科技实体进

多年来,提及珠三角的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外界印象总离不开代工厂、流水线、打工仔等高频词。为何如今取代北上广互联网行业,成为毕业生就业时青睐的重要驿站?

互联网行业红利消退、野蛮时代增长结束,是其重要原因。

伴随形式变化,最近两年互联网大厂达成共识,想要活下去,就得主动收缩战线、降本增效——反映到业务上,就是如何应对裁员与离职,是互联网大厂与员工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命题。

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 BAT 三家公司净流失 28000 余名员工。今年一季度,腾讯员工减少超 2000 人,近一年员工减少近 1 万人;阿里巴巴单季度减少 4524 人。腾讯阿里都如此,其他互联网企业压力或许更大,往年常见的大规模招聘纳新,今年并不常见。

岗位不稳定、需求减少同时,大厂过去收入高、待遇好的光环也不再,互联网行业对毕业生吸引力下降。

大厂理想幻灭的同时,中国制造业却在伴随数字化转型升级,向智能制造迈进。

从大环境来看,信息技术加速制造业新一轮变革。传统制造业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紧密融合,也被外界视为火热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最大领域。生产链中的大部分工序,大都是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操作控制,需要更多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加入。

这意味着,传统制造业依然在创造着巨量就业机会,各个细分领域普遍面临高端人才紧缺问题。根据人社部预测,2020 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为 750 万人,人才缺口达 300 万人。到 2025 年,人才需求将到达 900 万人,人才缺口预计为 450 万人。

巨量就业机会加上求职难度相对较低,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紧追互联网行业,传统产业正在年轻人心中重塑形象,吸引着 985 毕业生、海归博士、互联网大牛更多人才回流。

毋庸置疑,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 9 个城市组成的珠三角,制造业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通讯和生物医药等高科技制造业,不仅为中国制造业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为全球制造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 " 以制造业当家 " 的东莞,正是其中典型代表。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东莞崛起为全国工业制造业重镇之一,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制造业基地之一,其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90% 以上,吸引大量投资者、技术工人、应届毕业生进入,是中国外来人口比例最高城市。

东莞百花齐放制造业中,最知名的无疑是电子信息产业。vivo、OPPO、华为等科技企业带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万亿级 " 巨无霸 "。据统计,全球每四部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另外还有形象比喻," 东莞堵车,全球缺货 "。

值得一提的是,和互联网企业扎堆在一二线城市不同,珠三角制造业根基在小镇。

比如伶仃洋口,茅洲河畔,莲花山下的东莞长安镇,2022 年收获 895.18 亿元的 GDP,其生产制造能力,占全球 1/3 的 " 潮玩 "、1/4 的手机、1/5 的羊毛衫、1/10 的运动鞋。

这个面积仅 81.53 平方公里的小镇,一直头顶 " 世界工厂 " 光环,vivo 与 OPPO 的大本营就位于此,从事智能手机生产、销售、维修等行业人员超过 20 万人。

" 在长安逛一小时,你就能买到制造一款手机所需的全部物料。" 在这里,能够一站式完成 " 概念设计 - 产品开发 - 小规模生产 " 全流程,实现供应链系统和生产系统的无缝对接。

某种程度上,大众人均一部智能手机的普及,离不开长安镇的贡献。问题是,近年来智能手机日益成熟,行业销量下滑至十年前,是否还属于高科技制造产业?是否能吸引更多多元化复合人才?

事实上,智能手机仍是名副其实的 " 高端制造 " ——一部手机里,凝结着 10 个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虽然创新乏力,但也在竭力持续提升芯片、软件、系统、AI、计算摄影、屏幕和材料等方面的底层技术创新和设计升级,并且大语言模型上,手机企业也在研发之中。

这意味着,作为高端制造行业的一个分支,未来智能手机将成人工智能等领域重要入口,仍然是尖端科技载体。

从消费侧来看,虽然手机行业困难重重,但相比互联网企业,现金流充沛、抗风险能力强、健康度高。在 "VO 荣米 " 市场格局中,各条高端产品线稳健发展,在市场中有着极强的风险抵抗能力,也成为毕业生选择就业时的重要参考。

03

进小镇工厂,

不是去流水线拧螺丝

不止长安镇,车程不到一个小时的石排镇,现有规上企业 464 家,产值过亿的有 106 家,形成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两大百亿产业支柱;松山湖除了华为,智能智造、机器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是其主打和优势产业;石龙先后吸引日本京瓷、柯尼卡美能达、尼得科等世界 500 强企业落户,形成全镇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如果把地图放大,就会发现不止东莞。在珠三角其他地方,这样的制造业小镇星罗密布,顺德北滘(美的、碧桂园总部)、珠海南水镇、珠海斗门镇、中山小榄等等,筑牢着珠三角,甚至中国制造业的基本盘。

这离不开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涌入。在松山湖 " 欧洲小镇 " 的华为研发基地,汇聚 2 万名科学家、工程师、程序员;在长安镇 vivo 总部,研发人员占比 75%,中央研究院和芯片技术部招聘人数相比去年均有增长,分别为 2022 年的 1.7 倍和 1.9 倍;在顺德北滘,汇聚约 2000 名博士、1 万名硕士和 8.5 万名本科生,成为又一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集聚的样本。

这一切只是开始,伴随制造业转型加速,珠三角各小镇仍不断瞄准新领域布局新产业,以高质量、高标准升级引领产业风潮的高端制造,对 " 最强大脑 " 的需求,也在加速。

从统计数据来看,伴随智能化、数字化行业 " 跨界融合 " 发展渐成趋势,交叉学科人才,以及具备多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求职者,也更受珠三角小镇企业青睐。

" 掌握并深度应用于细分场景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关键。" 多位招聘负责人一致认为,除了单一领域拥有专业技能外,同时还能在其他应用领域积累一定实践经验或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更具优势。

这是因为,对很多毕业生和优质人才而言,进入制造业后,早已不是去流水线拧螺丝。

" 我们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越来越高,新招聘的员工,大多从事影像、AR/VR、芯片、通信、工业设计岗位,甚至还有当下热门的 AI 算法等高端技术岗位。" 某手机企业 HR 人士称。

以人们印象中的 " 流水线手机 " 为例,如今生产制造流程是:数字化智能工厂中,当运输机器人将一块手机电路板,自动送入 SMT(将电子零件焊接到电路板表面的技术)制程当中后,自动化贴片设备和机器臂,再交替给予这些主板贴上元器件和装上系统。

短短几分钟,一部手机就几乎成型。对一线生产线员工来说,更多是智能化操作和生产信息监控,便可掌握庞大生产环节的每个细节。" 这也意味着,对人才有更高技能、技术的要求。"

" 造巢引凤 ",离不开人才的归心。其中,工作环境、薪酬收入显然是重要的衡量尺度——多年来,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认为,互联网、金融证券等行业才是高收入群体。

但从最新数据来看,应届生平均年薪最高行业是电子 / 通信 / 半导体,为 18.83 万,领先其他一级行业。细化到新赛道上,智能制造、AIGC、AI 大模型的平均薪资位居前三,分别为 33.02 万、30.36 万与 27.99 万。

事实上,除了福利保障、工作环境升级等一系列吸引年轻人举措外,在 vivo、OPPO、格力、美的、华为等诸多制造业头部企业中,年薪 30 万以上本科就业者比比皆是,并有机会在几年内提升至重要或中层岗位。

一个例子是,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科技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供应商,华为员工收入在业界一直以 " 豪横 " 被外界所关注。比如分红,2022 年华为分红 719.55 亿元,员工人数为 142315 人,按此粗略计算,华为持股员工平均分红约 50.5 万元 / 人。

无论如何,不管是互联网行业,还是高端制造业,人才都将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当高端制造行业成为毕业生就业选择新风口,也就开始书写制造业新叙事。" 有观察人士认为,当下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众多高质量人才的加入,将托起更多产业的 " 智造 " 腾飞梦想。

lthy 发表评论于
这是哪年的文章?没有海外定单,内需萎缩,制造业大举流向海外,剩下的大量倒闭,东莞现在都成鬼城了。
seator 发表评论于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2023-07-13 00:41:49
美国本科毕业的工程师类,入门也不过6万年薪,有的比这个价位还低,有的地区高些。
中国制造业本科收入比美国高!

==========

你真会比,拿美国最低跟中国最高比。美国随便一个IT大厂的毕业生起价都是十几万美元怎么不说?本科生暑期实习的工资一个月都7、8千美元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美国本科毕业的工程师类,入门也不过6万年薪,有的比这个价位还低,有的地区高些。
中国制造业本科收入比美国高!
蠢才闭嘴 发表评论于
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各级干部应该关心人民群众的就业、工作和身心健康。
老胡同志说了,各级干部也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向上级仔细汇报自身健康状况,不得隐瞒。
哈哈哈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经大大超越了台湾和新加坡,连香港的外籍人士都开始往深圳的前海区以及珠海的横琴区和广州的南沙区居住,那里不仅有年轻人向往的高新科技的工作机会,饮食和生活舒适度也是一流的。
f2022f 发表评论于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多培养中专,大专生.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