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被指“掀桌子”,百页报告看空中国国有银行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财联社 7 月 6 日讯(记者闫军)7 月 5 日,有关高盛下调国内银行个股评级的小作文在市场上广泛流传。

根据相关截图内容显示,高盛在一份报告中,将国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下调评级为 " 卖出 ",看平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买入评级的为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从截图来看,似乎是罕见地大规模评级看空,有网友调侃高盛这份报告为 " 掀桌子 "。

尽管上述截图在盘中流传出来,A 股市场反应较为平淡。7 月 5 日,银行指数下跌 0.52%,跌幅较大的分别是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和宁波银行,也并未对应被下调评级的银行。相对而言,港股银行指数下探较深,跌幅为 2.49%,同样是招行领跌。

百页报告涉及 12 家银行评级,仅 5 家 " 卖出 "

事实上,所谓的高盛 " 掀桌子 " 并不准确,小作文有夸大其词之嫌。

首先,从市场上流传出文件来看,这份名为《测试 " 不可能的三位一体 "》的报告从三个大角度分析了对当前国内银行股的看法,涉及评级的有 12 家银行,覆盖范围仅为当前 A 股 42 家上市银行中三成,集中在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之间。

其次,尽管小作文中悉数列举了下调评级的银行,看起来 " 唱空 " 意味明显,但是记者梳理显示,高盛在对上述 12 家银行评级中,有 5 家给予 " 卖出 ",4 家 " 买入 ",还有 3 家为中性评级。买入和中性合计为 7 家,并非像小作文渲染出来悲观的情绪。

对此,一位资深银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解读,这份报告的出发点与 2013 至 2015 年的周期相似,银行在下行周期开始时会致力维持股息,在股息、资本和拨备三者无法很好平衡时,将优先考虑资本和风险缓冲而放弃股息目标。因此,高盛预计内地银行在 2023 至 2025 年将面临类似挑战及重复派息模式。

据此分析结论,高盛将农业银行评级从 " 中性 " 下调至 " 卖出 ",将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评级从 " 买入 " 下调至 " 卖出 "。

值得关注的是,在 6 月 12 日,高盛还发布研报称,净利差有望逐步改善、贷款供应保持强劲、房地产风险的最坏时期可能已过等原因,给工商银行买入评级。不到一个月时间,高盛再有报告将工商银行调整为 " 卖出 " 评级,原因则在于对股息风险的担忧。

国有大行刚刚辟谣

近期,银行板块谣言颇多,7 月 4 日,一则国有大行向地方政府新增贷款的消息不胫而走。市场流传版本显示,近几个月来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已开始向符合要求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 25 年期的贷款现行大多数企业贷款为 10 年期。部分贷款在前四年暂免支付利息或本金,不过利息将在之后累计。

这一传言无疑增加了市场的担忧。为回应市场关切,7 月 5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从接近大行人士处了解到,该传言不实,目前并没有关于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期限拉长到 25 年且暂免四年本金或利息的贷款政策出台。实际上,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主体的偿债能力风险水平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才会审批放贷。

相对于高盛的报告,市场对谣言的反应更大一些。从市场表现来看,7 月 3 日大涨 1.73% 的银行指数,在 4 日应声下跌近 1%,并带动金融板块的回落。

反观在盘中就在市场上流传的高盛报告,市场反应平淡,7 月 5 日,银行指数下跌 0.52%,个股跌幅不深,跌幅较大的分别是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和宁波银行,对应高盛的评级,均为中性和买入级别。

香港内地银行股跌幅更大

不少内资银行是 A+H 两地上市,相对于 A 股而言,港股上市银行受到冲击相对更大一些。香港银行指数 7 月 5 日跌幅为 2.49%,13 只成分股悉数下跌,招行以 -3.56% 领跌。

在 2015 年之前银行股都是机构的心头好,风险较小,投资回报率高,此后即便是增长乏力、不良高企,险资也保持着对银行股的格外青睐。

从银行板块收益来看,H 股银行指数、A 股指数年内回报率分别为 0.68%、0.64%,股价涨幅不大,但是每年稳定分红,较高的股息率才是险资持有的理由。

不过,从资金变动来看,机构对银行股也并非是持续 " 买买买 "。去年,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在 A 股被险资大幅减持。今年以来,包括太平人寿、平安人寿险资等险资也相继减持了港股的内地银行股。

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今年 6 月 12 日,太平人寿减持工商银行港股 7000 万股,每股平均价 4.31 港元,总金额约为 3.02 亿港元。减持后,太平人寿持有工商银行 H 股约为 42.82 亿股,持股比例 4.93%,减持至举牌线以下。据悉,太平人寿在去年 11 月两度在港股举牌工商银行。

同样选择减持港股工商银行的还有平安人寿,港交所股权披露显示,今年 1 月 9 日、2 月 6 日,平安人寿分别减持工商银行 H 股 2713 万股、8788.7 万股,减持后平安人寿最新持股比例为 12.94%。

从减持的时间节点来看,险资的举措更多是基于兑现利润的角度出发,Wind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12 日太平人寿减持,工商银行 H 股自去年 11 月以来股价涨幅达到 24%,这在银行股中表现相当可观,减持落袋为安,也可为优化投资组合拓展空间。

" 银行股的表现更多属于政策驱动,与经济周期休戚相关,随着经济周期触底回升,银行板块也有望迎来困境反转叠加估值分位数低的超额收益机会。"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旁观者XWY 发表评论于
中国地方政府欠债五六十万亿,都是从银行借来的。这些债都有地产抵押,银行负债表上看不出来,但地方政府没有钱还债付息,只好以债养债。
只看评论不发言 发表评论于
高盛都是自己投资之后再通过报告来引导大众追投
七戒 发表评论于
即使是娼贱,也不得不相信事实!
据说据说 发表评论于

高盛的报告是完全正确的。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中国政府查他们在大陆的行为,所以他们想讨价还价罢了。
慢慢溜达 发表评论于
不用做都是空,高盛虽然下作,但是其不是直接去薅十亿奴隶的羊毛,而是跟放羊的斗机智,比起那些没本事骗人,只有本事薅自己奴隶羊毛的禽兽还是强不少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美国的机构当然是做空中国,要不然怎么赚钱?
FreeEnergy95 发表评论于
股票还能买入不卖出,而且银行股受大环境特别是利率和汇率的影响很大。
groogle 发表评论于
这些银行已经限制存钱的人取钱了 不做空 等着赔光吗 哈哈哈
0101011 发表评论于
恶意看空罪,抓几个高管出出气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做空这些银行不如做空RMB。反正他这些不良债务都要解决,除了贬值人民币没有什么其他好办法吧
ljcn 发表评论于
很好,国家可以盯着这些买入评级的银行,证明他们还有油水可以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