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水稻上山”已叫停 巨大损失谁来买单?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6月14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在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严守底线的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

坚决防止违法占用耕地、破坏生态和人居环境、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突破红线底线行为,同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杜绝不顾农业生产实际,拔苗砍树、填坑平塘等“一刀切”行为。

同时要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退耕还林预防泥石流,水稻上山终止还青山。

这也标志着,一场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水稻上山”,终于告一段落了。



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



图/新华社

去年10月,朱有勇院士在人民大会堂发言:

“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总产28万公斤。蒿枝坝村277人,人均产量超过1000公斤,饭碗牢牢地端在了我们自己手中。”

农科专家说出这样的消息,自然是振奋人心。

要知道,即使在正常的水田里,比较高产的也就是亩产600公斤左右,朱院士居然在山上实现了788公斤的高产,堪称创举。

一时间,多地投入大量资金退林还耕、炸山铺路,修起了水稻梯田。

然而,关于水稻上山,质疑声从未间断。



首先,0.52亩试验田能否推向全国?

朱院士等研发出的“滇禾优615”等新品种,适合种在云南海拔1700米以下、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雨热资源丰富的山区。

放眼全国,适合这样条件的区域真不多。

2023年《现代农村科技》上一篇名为《滇禾优615杂交水稻旱种技术》的文章,就提到:

滇禾优615杂交水稻旱种一般2周左右出苗,干旱条件下35天左右可长出4片稻叶,期间不宜浇水,培养旱生的强壮根系。4片叶子后每生长1片叶浇1次透水,连续浇3—4次。8片叶后可减少浇水次数,进入拔节期、孕穗灌浆期各需浇1—2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饱和。乳熟到腊熟期视天气情况浇2—3次水,保证土壤湿润。

换言之,滇禾优615品种,在整个生长期需要浇水至少10次以上。

在灌溉条件不佳的山上,要满足这个条件,恐怕不太容易做到。



其次,水、肥、光等资源限制

没有种植水稻经历的人,可能不会知道,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水、肥、光应该是最重要的三个条件。

要想让水上山,可比单纯搬运水稻幼苗上山难得多,特别是在水稻的孕穗期,是需要用到大量的水灌溉的。

半山腰的土地多为贫瘠的岩石和植被稀少的地带,土壤肥沃度远不及平原地区。

除了用化学肥料增肥以外,基本上就不具备种植高产水稻的条件。

另外,就是光的因素。

平原地区,大多地块都是可以被光照眷顾到,而山地梯田受角度影响,阴面光照不足,会影响水稻产量。



再次,是否考虑劳动力的成本压力?

水稻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作物,梯田种植更是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

在半山腰地区,由于地势复杂,机械化作业几乎不可行,必须依赖人工劳作,这无疑会给农民增加巨大的劳动力和成本负担。

在平原地区,都有大量的撂荒地无人来种,山上的梯田,开垦出来之后,又有多少人会去种植,会去维护?



最后,市场需求和商业可行性

能够“上山的水稻”自然是不同于平常的水稻,肯定是有黑科技加持的。

朱院士等研发出的抗旱“滇禾优615”。

这种水稻的口感如何?市场接受度多高?用这种高成本的方式种出的大米,能否卖出高溢价?

我暂时并没有看到,有相关的市场调研。

由此可见,在山上种植旱稻倒也不是不行,只是难度大、费功夫。

所以很多人表示,水稻上山,不过是人民币上山。



源味君也曾看到网上流传的一则视频:有好事的网友表示,他们一行三人亲自去云南蒿枝坝实地学习,并没有看到405亩的水稻实验田,连秸秆的影子都没有。

他们问询当地村民,对广受老百姓欢迎的水稻上山项目的看法,村民们的回答是:没有参与,不清楚。

如果连当地的村民都对这个项目不熟悉,不了解,那么,朱院士的那一句“很受农民欢迎”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水稻为什么要上山?

比起水稻上山是否可行,或许我们应该多问一句:

“水稻在平原地区长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上山?”

是比平原更高产?是口感风味更佳?还是管理起来更节省人力物力?



答案或许是,专家们看到了类似云南红河山地“云上梯田”的壮丽景观,就产生了某种遐想:

如果能在山区大量开垦梯田,种上水稻,就能够把城市周边的平坦良田,大量地腾出来,做一些其他用途。

当专家们沉浸在“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快感里,一场暴雨,把突击建起来的所谓高质量农田、梯田,冲刷得荡然无存。

如此声势浩大的工程,完全经不起大自然一个小拇指的轻轻一撇。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朱启臻亦曾专门发文警告,称“水稻上山”违背农业规律,破坏生态。



水稻上山,容易导致生态失衡

毁掉山林草地等植被,弹指一挥间就能办成。

当梯田变成了光秃秃的山坡山岗,风吹黄土扬,梯田沙漠化,这样的地,让农民怎么种?

但是想要重新造林,再去恢复和治理生态,却是极其艰难的。

通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弥补。



水稻上山,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在雨季来临的时候,原来的植被破坏了,山上的洪水下泄,谁能抵挡得住?

洪水泥石流填满河道后,必然泛滥。如果冲毁村庄家园,冲毁农用设施,住在山下的农民该怎么办?



事实上,“水稻上山”“水稻旱种”这种模式早已有之,不足以成为朱院士的颠覆性新创举。

早在二战刚结束时,日本为解决大米不足的问题,就开始推行水稻旱种。

日本佐贺县自1949年试行水稻干田直播,关东以南平均亩产560斤,高者达到800斤以上,最高单产达到了1250斤。

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等国,也都采用了水稻旱种技术。



在我国,北京农科院在1973年就开始在大兴进行水稻旱种研究,1979年,北京通州和大兴的水稻旱种分别取得了亩产445公斤和362公斤的成果。

很多南方农村地区,也已经尝试过上山种旱稻,最终因为缺水、产量低等问题而作罢。

如今,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却匆匆上马,不仅浪费人力财力,对于生态环境来说,也是一种不可逆的破坏。



朱有勇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我一辈子都在跟农业打交道,通过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合理搭配,优化时空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成。”

所谓优化时空配置,水稻上山可以算是朱院士的理念践行作品之一。

我们不怀疑朱院士为“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初衷。

然而,违背农业规律去做事,终于被狠狠上了一课。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普及实践,问题凸显,被紧急叫停。

只是巨大的损失与代价,谁来背负?



如果要问谁最懂农业?

我的答案是:不是专家不是院士,是土生土长种地的农民。

那么,一项新的农业举措到底适不适合推广,我们不妨先去问问真正在种地的农民。

herlion 发表评论于
北卡山人 发表评论于 2023-07-02 18:50:14
啥损失?退林还田,这么大的上山工程,官员和承包商还不是赚翻了天。然后呢,再改正上级的错误,退耕还林,又是大工程啊,官员和承包商们都吃着这锅、望着下一锅呢!
=======================
说到点子上了。。。
Eastgate 发表评论于
狗屁院士啊
不顾自然规律瞎折腾,最终害农民,全社会买单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习胖任性。不过这个国家是他的,他想怎么折腾不关别人的事儿
BatBat 发表评论于
北卡山人 发表评论于 2023-07-02 18:50:14
啥损失?退林还田,这么大的上山工程,官员和承包商还不是赚翻了天。然后呢,再改正上级的错误,退耕还林,又是大工程啊,官员和承包商们都吃着这锅、望着下一锅呢!
------------------------------------------------------------------
聰眀人。一說就破。
北卡山人 发表评论于
啥损失?退林还田,这么大的上山工程,官员和承包商还不是赚翻了天。然后呢,再改正上级的错误,退耕还林,又是大工程啊,官员和承包商们都吃着这锅、望着下一锅呢!
Richard505 发表评论于
厉害国民的奴性与懦弱没救,就是大跃进现代版,猪头拍猪头定出的政策无论怎样荒唐下面奴才们都屁颠屁颠儿地执行
balsam_pear_k 发表评论于
马屁精哪都有,但只有特定制度能造就横行无忌的马屁精。
sce 发表评论于
赞,改成包帝和这帮助纣为虐的专家的坟墓。

zxbdt2 发表评论于 2023-07-02 15:39:00
看这地形,直接改墓地很合适
fancyorange 发表评论于
一群骗子,院士就这水平,呵呵。真是文革2.0啊,再瞎折腾就真的要饿肚子了,呵呵
zxbdt2 发表评论于
看这地形,直接改墓地很合适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粮食自给率:
1 阿根庭, 275%
2 乌拉圭, 232%
3 奥大利亚, 207%
4 乌克兰, 193%
5 新西兰, 185%
6 加拿大, 183%
美国,124%
中国,76%

中国可耕地在世界仅排第四,只是印度的三分之二。如果正常小康生活,中国生产的粮食根本就养活不了14亿中国人。但是,整个世界并不缺粮食,好多产粮国家并没有全力生产粮食,因为不赚钱。所以这个世界要求合作而不是闭关锁国。对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来说,闭关锁国就是找死。中国目前所做的一切怪事,就是因为一个垃圾又要闭关锁国,关门当皇帝了。
scbean 发表评论于
Bslrim 发表评论于 2023-07-02 13:21:43
想多了,现在签证的都是准备暑假去美国旅游的,顺便考察美国学校明年后年入学的。
=================
泥马,他们也是来旅游的嘛?
挺没劲 发表评论于
要恢复植被又是一大笔钱,又可以收割一波
长长的云 发表评论于
猪游泳.
scbean 发表评论于
小丑能登主席台
水稻上山不奇怪
无尘2023 发表评论于
我记得以前的农村都是有梯田的啊。
梯田同水稻上山不是一回事吗?
弯刀月 发表评论于
除非雨水充沛
宝刀屠龙 发表评论于
青年人失业率20%,干脆和水稻一起上山下乡
envy4525 发表评论于
肯定是习包子了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这个院士应该是花钱及吹牛评上的吧!
zxbdt2 发表评论于
这样有智慧的人大代表,太可爱太可敬了
地下冒出个泡 发表评论于
一这种愚蠢的人竞然能当院士?
cowboy62 发表评论于
“水稻上山”这么快就烂尾了,,呵呵…….
zhanglao9 发表评论于
实事求是,拨乱反正,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专制制度,可以自动纠错,非常神奇。
yzout 发表评论于
习XX不懂科学,很容易受伪科学家们的欺骗。
yyknew 发表评论于
这样的人还配当院士?应该去坐牢才对.
淡紫色的夏季 发表评论于
谁发布的命令,谁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