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数学看未来3年 别再让年轻人为拿“帽子”做学问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4月7日下午,第二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以“中国数学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报告。这也是丘成桐1980年首次到访复旦大学后的第二次访问。

丘成桐曾被国外同行评价为“数学界的恺撒大帝”,他1949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1971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2年33岁时获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的菲尔兹奖。丘成桐目前致力于为“数学强国”做贡献、带新人,他现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致力于数学学科的发展和数学人才的培养。

图为丘成桐。复旦大学供图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年数学家选择回国发展。中国数学能不能在国际上崛起、有所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看未来3年如何发展。”丘成桐说,中国青年学生、学者的数学水平不比欧美等老牌数学高水平国家差,但有一个主要问题需要克服——做学问是为了追求大自然的真理、是真的对某个方向的研究有兴趣、想创新,而不是为了拿一个“帽子”、拿一笔经费去迎合某些评审的喜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丘成桐的这场讲座座无虚席。台下坐着的,除了复旦大学数理领域的青年学生外,还有上海多所高中数学特色班、理科班的优秀学子。而高中生及高中老师们,特意被安排在了前排C位。

图为丘成桐演讲现场。复旦大学供图

丘成桐的话,主要说给青年学子、青年教师们听,也是在为青年人争取最好的科研环境。丘成桐说,如果未来3年学术环境不能有所改变,恐怕目前引进的优秀学者会逐渐离开中国,“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有能力的学者来中国,是希望未来能在世界数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中国不能提供这样的学术环境,他们恐怕会选择离开。”

丘成桐所说的“学术环境”,并不是指金钱、经费,而是指一个科学、公平的评审系统。

他说,近年来在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数学家的资助、投入越来越多,中国的数学家在经费方面不比欧美发达国家少。然而,这些奖项的评估、晋升,却很少征求国际专家的意见,大部分意见由国内同行来决定。而中国数学学科的大部分学者年龄偏大,对现代数学发展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一些新兴学科的评估不够准确。

而一些学校即便引入了国际评估,其评估很多也是以论文多少、影响因子高低等来做决定。“这样的方法对于一般学问还算靠谱,但对于最前沿的学问却是远远不够的。”丘成桐说,引导世界的论文和最前沿的技术,并不是通过前述方法来评价的,“我们的高校既缺乏前沿科学家,又较少征求全球专家的意见,即使征求,也多局限于华裔学者,那实在是不够全面。”

丘成桐针对评价问题,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去年,在北京市的支持下,他与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同仁们一起筹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这场大会拟在今年7月举行,拟邀请全世界在数学、理论物理和工程上有重要贡献的学者,讨论前沿学问,并评选出“最佳论文奖”。为了这个“最佳论文”,组委会把数学、理论物理和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分为约40个分支,每个分支找到5名该领域最活跃的专家,来自欧美、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其中5人是菲尔兹奖得主、2人是诺贝尔奖得主、2人是图灵奖得主,另有20多名其他国际大奖专家和60多名世界各地科学院院士。

而前述160多人经过1个多月讨论、评选出的87篇论文中,只有5篇是国内大学教授的作品,有70多篇是美国大学教授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国内得到重要奖项的学者并没有入选。

“我注意到,深圳、上海、杭州等地方都给了数学家们很好的、丰厚的奖励,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经国际同行挑选出来的5篇优秀论文的作者,都没有拿到过前述奖项。”丘成桐说,前述87篇论文中有24篇来自华裔作者,而这24人中只有一两人最近回到祖国工作,“是因为国内给的经费不够吗?并不是。这个现象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反思。”

丘成桐说,中国数学的未来,在于年轻人,“我们要鼓励年轻人建立明确的目标,要有志气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做出突破性的工作。而不是让年轻人的志愿就是拿政府颁发的各种‘帽子’,当个院士,或者是拿诺贝尔奖。”

他说,做学问的目标是要找到大自然的奥秘,找到一切有意义的规律,而不是为了“帽子”做学问。

两年前,为保障“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开展,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丘成桐担任院长。这两年,他前往全国各地走访中学甚至小学,选拔综合素质优秀且具有突出数学潜质及特长的学生。他发现,历史上几乎所有数学大师都是在十三四岁时开始发力。苏联数学界一代大师、首届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盖尔范德也曾提出,对未来顶级职业数学家进行数学专业培养,应当从13-16岁期间开始。

选拔人才后,丘成桐认为“激发好奇心”是第一步,“从好奇心发展出来的科学,往往会拥有比其他科学都要强大的影响力。”

这不是丘第一次强调好奇心的重要性。他曾在分析“中国孩子数学都很好,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数学家”这一问题时,就指出中国孩子与欧美孩子在好奇心、兴趣上的差异。

“欧美最好的孩子的数学教育其实比我们好很多,他们的老师不仅教了数学的内容,还教他们把数学的兴趣提起来,他们对数学有真正的兴趣,有很大的原动力去寻找数学美妙的地方;中国的小孩子,很多看不到数学最精华的地方,把题目做好、考好试,就很开心了。”丘成桐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数学的真谛不是做人家所给的题目,而是要自己能发掘出一个好的方向、好的题目,要去做突破性的创新研究。

GoldWater 发表评论于
习思想不是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环境吗?
泥川 发表评论于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希尔伯特。

当年做学问的,能守着希尔伯特墓碑上的话苦熬终生。如今现实的年轻人,有谁还愿意再去坐十年冷板凳。再说,在当今国内的学术氛围压力下,纵然有心,也是无力。不把精力用在写凑数的论文,你还混得下去吗?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回复:“泥川 发表评论于 2023-04-08 “的确有人看破红尘,视名利如浮云.......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

佩雷尔曼是华裔数学家的克星! 报道说,佩雷尔曼最后宣布,他痛恨数学界的争名夺利(主要是几个华裔数学家),不再做数学研究了!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回复:“ddti 发表评论于 2023-04-08”三十年也没见他培养出啥名堂,“”
----------

北大的田刚不是他培养出来的吗?田刚的博导是丘成桐啊! 还不够? :)
看看下面田刚的头衔!
田刚:中国数学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
田刚: 北京大學數學研究所及中国南京大学现代数学研究所所长、北大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田刚: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2010年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2012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回复:“国人甲 发表评论于 2023-04-08 ”邱不死,中国数学无希望“!
----------------

恨成这样? 田刚? 还是北大数学?
:)
jw2009 发表评论于
丘成桐年轻时的许多同时代人受着爱因斯坦的影响,都梦想着要做大学问,出大成就,以后有几个能呆在自己的专业内?现在的年轻人很现实,他们是对的。
国人甲 发表评论于
邱不死,中国数学无希望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应该让他自己讲讲,当年他来美国搞出成果的经历!
符洪 发表评论于
中文关于科学家的报道浸透了浮华,玷污了科学的本真
ddti 发表评论于
此人拿自己菲尔茨奖帽子唬人,拉帮结派,所到之处一地鸡毛。一会说不要追求诺贝尔奖,一会儿又指责没几个人得到他组织的“最佳论文奖“,真把自个当凯撒大帝,搞个论文奖也比诺贝尔厉害。三十年也没见他培养出啥名堂,只好看三年再看三年,能忽悠多久算多久。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听说丘成桐去清华部分原因是他在北大的学生田刚! 当然田刚应当是最不愿意看到丘成桐去中国的人吧! 更不愿意看到丘成桐去清华吧! :)
丘成桐成长于香港,大三去伯克利师从陈省身读博士,两年获得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第二个是陶哲轩),成名早,不差钱,行事比较“贵族”,之前去中国交流讲学不接受资助/资金,甚至自己买机票,自己付旅馆费!
之前,北大是数学这块蛋糕的最大得主! 清华请到丘成桐,一举将局势扭转! :)
iask 发表评论于
2006年曹懷東和朱熹平在《亞洲數學期刊》發表論文。丘成桐聲稱此論文是對龐加萊猜想的最終證明。后来被证明是剽窃了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完成的最终证明。2010年3月18日,克雷数学研究所对外公布,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因为破解庞加莱猜想而荣膺千禧年大奖。但佩雷尔曼拒绝领奖,理由是克雷所的决定“不公平”

丘成桐原本是数学界的一霸, 但因龐加萊猜想一事名誉受到严重打击。辗转反侧之余,最后决定回了中国。毕竟在那里,只要爱国就不会受到质疑和挑战
泥川 发表评论于
数学就是一个人脑袋里的转出来的,帽子啥的完全没有。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了名,头衔多了,也就失去了专注,再难出成果。

张益唐,靠打杂糊口,当餐馆外卖员、旅馆零工,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陈景润,文革中当作白专道路的典型,曾被关押,在简陋的条件下,证出哥德巴赫猜想。
泥川 发表评论于
的确有人看破红尘,视名利如浮云。

庞加莱猜想由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在1904年提出的,被评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庞加莱猜想,但是据不接受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提供的百万美元奖金。
他住在圣彼得堡一套公寓内。佩雷尔曼紧闭家门,在屋里对门外采访的记者说:“我应有尽有。”

这是佩雷尔曼第二次将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拒之门外。之前,2006年8月,他拒绝领取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茨奖。
walkday 发表评论于
抢拿帽子是因为没帽子就没有资源、没有前途、没有舒适的生活。

丘成桐何止不食人间烟火。下面这两点在国内无处其右吧。
1. 集中了很多资源在手上;
2. 热衷搞派别,打压对手。
宾州一粒沙 发表评论于
以前还不讨厌这老头,如今发现他老了还忘不了要attention,境界真不怎么样。
gameon 发表评论于
丘成桐曾被国外同行评价为“数学界的恺撒大帝”

=======

不知丘大帝最近在数学上有啥重大突破。呵呵
发表评论于
丘成桐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但年轻人还要活着。其实不是年轻人怎么做,是体制逼年轻人怎么做。
诚信 发表评论于
(1)“丘成桐曾被国外同行评价为“数学界的恺撒大帝””

的记者,夸张太多了。 连高斯,牛顿也没有这样的称呼,丘成桐的行内知名度连比 Terry Tao (陶哲轩)远远不如,更非 Gauss,Newton 等类。

(2) “他现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 “不是让年轻人的志愿就是拿政府颁发的各种‘帽子’”。

丘老师自己顶着这么多政府颁发的各种‘帽子’, 不愿意让给年轻人, 还不让年轻人的志愿就是拿政府颁发的各种‘帽子’, 自相矛盾的说法, 显得很无耻。

(3) “他前往全国各地走访中学甚至小学,选拔综合素质优秀且具有突出数学潜质及特长的学生”, “对未来顶级职业数学家进行数学专业培养,应当从13-16岁期间开始。”

高斯,牛顿, 希尔伯特,陶哲轩等等是有人培养出来的吗? 能在年轻人做出成果的时候,给予中肯的评价,而不是大力贬损踩踏,就是很不容易做到了。丘成桐有多少次中肯评价年轻人优秀新成果的经历?

本来顶着这么多政府颁发的各种‘帽子’,享受高收入敛财机会和人上人的感觉,无可厚非。 但非要无限自夸,还谬论误人, 就需要有人批评几句了。

不过, “数学的真谛不是做人家所给的题目,而是要自己能发掘出一个好的方向、好的题目,要去做突破性的创新研究” 的说法是对的, 证明某人的猜想或者竞赛得奖,的确不是“数学的真谛”, 但却是得到承认的捷径。头上如果没有“政府颁发的各种‘帽子’”, 哪里有机会“自己能发掘出一个好的方向”呢?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丘成桐目前致力于为“数学强国”做贡献、带新人 - Thanks very much and it's impossible, at least in recent decades.
rayrayzhang 发表评论于
没有帽子就没有体面的生活,拿什么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