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5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后劲这么大 看完想三刷!《无名》历史细节炸了(组图)

新闻来源: 皮皮电影/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于2023-01-26 3:00:10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春节档,风格和话题度最鲜明的,毫无疑问就是《无名》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其导演程耳具有极其鲜明的风格。



导演程耳,在我看来有三大特点:1.视觉审美极其苛刻,追求到极致。2.绝不拍任何多余的对白和情节,表达简练性上追求极致。3.他又同时是个博览群书的人,喜欢展现超高密度的信息。 那这些怎么能同时做到呢?《无名》还真做到了,简练又唯美地展现了超高密度的历史信息。



导演程耳

片子叫《无名》,里面的角色还真都是没有正面描写其身份、背景甚至名字。里面的称呼都是叶先生、部长、公爵等等。一般处理这种历史信息,最简单的方式是人物一出场旁边打字幕。但程耳喜欢通过一两句白描勾勒出人物的核心形象。比如:梁朝伟扮演的特工人员。他的身份、背景是通过审讯中的一段独白勾勒出来的:“你所说的国民党,在民国十几年就已经死了,现在你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尸体腐败的过程……我何某人当年在广东没被炸死,是运气好。”这说明,梁朝伟的角色(表面上)是个老国民党员,自1927年蒋介石上台以来,就不认可国民党了,他的广普口音和政治谱系也说明,他老早就是汪精卫一派的人物了。



如果把这些信息压缩包都解压和拼接出来,就会得到一个字——爽! 我来小盘点一下。

开头的重场戏,就是梁朝伟沉默地躲在防空洞里。这是《无名》这部电影的时间线开端。几乎很少被提及的一段抗战史,《无名》中把这一幕全景复原了,堪称惨烈。这段历史的背景着这样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短短数月, 华北、华中大片地区沦陷,日军宣布封锁中国全部海岸。由于香港和澳门分别是英、葡势力范围,不在日本封锁范围之内,这样广九铁路(1911年建设的)就成为广州和香港唯一的交通要道,抗战物资由香港进入广州,再由粤汉铁路源源运入内地,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给养的生命线。

所以,日军要拔掉广州这个战略要地,自1937年开始对广东轰炸,并于1938年4月进入轰炸高潮。日机大举轰炸广州市区,目标几乎集中在现在广州的东山区、越秀区和荔湾区等地,这是当年广州人口最稠密、商业最繁华的地段。根据广东省档案馆和广州市档案馆的资料,从1937年8月31日至1941年底,广东共遭日机19281架次轰炸,投弹33857枚,死伤18991人。广州轰炸的惨烈度仅次于当时的陪都重庆。冰冷的数字很难还原出日军的暴虐,亲历者的回忆才是更血肉模糊的。 

“街上尽是半疯狂状态地号哭着的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女人,尽是装在运输汽车上的一列列的白木棺材,残砖碎瓦,被烧焦了民房,炸弹片,一排排的用芦席盖着的尸首,和由红变褐,由褐变黑了的血迹,晚风吹过来,空气中充满了火药气和血腥……”———夏衍《广州在轰炸中》大画家丰子恺当年也亲历了广州大轰炸,并把这些都画下来了,画风异常残酷,和大家印象中的丰子恺完全不一样。



狂炸也,娘背乳儿逃,未到防空壕畔路,玲珑脑袋向天抛。热血怒于潮。——丰子恺:《忆江南•广州所见》

 

这是一段珍贵的广州大轰炸视频

而《无名》这个片子把广州大轰炸的地狱景象还原出来了,但程耳导演没有选择赤裸裸的血腥,而是用一个个片段——遍地瓦砾、板车上的尸体、防空洞中忍耐的人们、雨中流浪的断腿狗来拼凑出一个大全景。整个场景肃穆无声,不见残忍血腥,但充满了哀伤和悲凉,尤其是断腿狗那一幕,导演用一只小狗表现了什么叫国破家亡,非常令人震撼的表现手法。

广州的断腿狗,在残砖碎瓦中死去,而造成这一切的日军飞机上,却有一只悠闲富贵的狗。 它像度假一样翱翔在中国南海上,看着美丽景色。它的主人投下炸弹,广州一片地狱景象。 在广州大轰炸这个场景中,导演惊人地用了中日两只狗来对比。这段实在太精彩了。没有正面描写日军的凶残,也没有描写中国人民的哭号,而仅用两条命运不同的狗,就把所有要表达的情绪、背景都传达了,实在太绝了。这段影像日后肯定会成为经典。



而且,片中日本航空兵把狗起名为罗斯福,也不仅仅是对罗斯福的戏谑。历史上,日军的确会给军犬起一个狠名字,比如富士、扶桑、雾岛、男爵等等,或者给军犬起西洋名字,如吉米、洛基、道奇等等。 日军爱狗之狂热,甚至当时有专门的军犬杂志。比如在日军的信里面会有这种对话:今天从家里寄来一本军犬杂志,因为没东西看,所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也看到了神奈川支部的安抚军犬的活动……所以我希望今年我们神奈川支部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军犬。



1943年,日本海军飞行员和他们的狗

平成四年,也就是1992年,日本在靖国神社设立了军犬慰灵像。供奉日本海军、伪满洲国、满铁、伪满洲关税、伪满洲国警察战死的军犬和警犬。

 



不过,《无名》中的日本军犬是柴犬,现实中日本海军的军犬大多是牧羊犬。当时日军很大的军犬培育基地在青岛,培育出来的称之为“青犬”。



而且剧中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剧中提到日军航空兵吃法式羊排,非常精彩。 在日军内部,陆军是马鹿,兵员很多是乡下农民子弟,见识短浅,被当作炮灰使用。而海军是日军里的精英宝贝爱护有加,吃得好穿得好,的确会给海军供应西餐、咖啡、红酒、牛排、龙虾、威士忌…… 这些美食能让陆军马鹿嫉妒到发疯。

 

《无名》中虽未出现汪精卫,但他的影子一直贯穿片中:对白中出现,照片上出现,最后还出现了汪精卫的讣告,这个讣告还是日语版的:汪精卫主席在名古屋治疗无效去世……



汪先生的存在与死亡都是剧中重要的立足点。汪先生存在时,他手下的情报机构——76号得以建立和运转。当汪先生死后,剧中人物人心涣散,都想各自谋个出路。电影里,梁朝伟对日本军官说,枪毙女特务这事汪主席已经签字了。日本军官说:“汪主席原本用来写诗的笔,现在却要用来签署杀人的文件,不知是何感想。”这个梗是对汪精卫的讽刺,非常黑色幽默。有人戏称汪精卫是“专业诗人,业余政客”。的确,民国时代,社会名流对汪精卫的文采都大加赞赏,陈寅恪、钱锺书、柳亚子都对汪精卫的文学水平赞不绝口。当时,汪精卫的一首诗被称为“民国第一诗”。这首诗是他青年时期刺杀清庭摄政王载沣后,在狱中等死时写的: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少年时慷慨激荡,晚年时仓皇失措,年少时是不怕死的革命者,晚年是伪政府的主席。一头一尾的人生互为镜像,这就是命运的黑色幽默。

汪精卫诗词



片中,梁朝伟、王一博、王传君所供职的情报机关,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76号。全称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工作总指挥部,坐落于极司菲尔路76号,所以当时民间俗称76号。

 

76号是一个由恐怖分子和特务间谍组成的可怕集团,里面的人嗜血成性,永远干着血腥的勾当,让人闻之毛骨悚然,所有对那段历史有了解的人,都把“76号”概括为两个字——“魔窟”。但导演程耳却在片中没有任何关于76号的背景介绍,没有提及名字,也没有正面描写血淋淋拷打这种耳熟能详的特务手段。通片只用闻讯、洗血迹、狼狗的狂吠来描述76号的恐怖和压抑。也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这里面的人的残酷。比如王传君扮演的角色能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讲日军奸杀一家四口的故事。



而且在76号场景的构图上,总有这种日本人在背后的场景。

 



用很简洁的画面就表明了76号背后一直有日本人盯着,所谓的汪伪特工,只不过是受日本人监视的狼狗,可以随时被怀疑,随时被灭掉,压抑感十足。

 

《无名》中森博之扮演的日军军官有句重要台词,说他自己是石原派,不是东条派。这里点出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日本军方内部,对于侵华战争的战略有很大的分歧。



石原派指的是石原莞尔,石原莞尔是侵华日军中的著名人物,曾经是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是他一手策划了“918”事变,占领了东北,并推进了伪满洲国的建立。 他的战略理念是,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一定要吞下满蒙好好经营。但是,他坚决反对对中国的扩大战争,认为这会让日本走向灭亡。 石原派的反面就是东条派了。东条派就是东条英机,东条英机是全面侵华战争的主导人。东条英机和石原莞尔的观点水火不容,石原多次公开宣扬东条英机、梅津美治郎之辈才是日本的敌人,他们是世界的敌人,他们全都应该被枪毙。



石原莞尔



东条英机

森博之一句他是石原派,不是东条派,点出了这个人物的两大信息,即他出身于关东军,是从满洲地区调过来的,他时时刻刻怀念1931年的满洲,说明他以前的老领导是石原莞尔,认为那才是日军的高光时刻。此外,他强调他是石原派,也是想向梁朝伟、大鹏扮演的汪伪政权人士传达他是“温和的日军”,不支持全面侵华,不是那种“穷凶极恶的日军”,是可以好好合作的……非常阴险狡猾。 就这么一句对话,带出了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人物背景,暗流涌动,非常过瘾。1941年,梁朝伟刚听到这句台词时不作表态。这句台词还成了一个引子,在随后的剧情中成了一个炸点。 等到1944年时,又一次日料饭局上,梁朝伟突然隔着时空又提起了这句台词:“不管是石原派,还是东条派,你都是战犯。”这段表演极其精彩,又是短短一句话把梁朝伟的政治态度和国仇家恨全部表达出来了。就这么一句话,真是平地起惊雷。



大鹏演的唐部长,看似不起眼,其实是中场核心。他的人生信条是只跟随胜利者,谁赢了就跟谁走,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骑墙派。日军得势,就给日军当打手,日军不行了立刻浑水摸鱼,消极怠工,开始和重庆老东家联系,甚至摇身一变成了重庆方面和谈的代表。他的原型在历史上不少,非常相似就是周佛海了。周佛海外号“三姓家奴”,原来是中共早期创始人,后来看势头不妙叛变到国民党当了高官,抗战开始后又觉得势头不妙叛逃跟了汪精卫政府当了高官。这个家伙眼光精妙,在1942年又看出日本人不行了,秘密联系重庆方面,再次改换门庭,秘密接受并实施重庆交付的任务。可以说大鹏把这个人物的感觉拿捏得的非常到位,看上去总是有气无力,窝窝囊囊,其实比谁都精。所以剧情中出现的一幕关键情节,梁朝伟公开跳反亮出身份后,大鹏并没有下手,当场在饭桌上放了梁朝伟。那是因为,大鹏本身也是个双面卧底,日本人马上就要完蛋了,何必手上沾血,去得罪其他势力?这些看似浑浑噩噩的表现,其实是人物算盘打得精。大鹏和导演对此类历史人物的把握,很精彩。甚至仔细看,造完型的大鹏和周佛海是多么像。





而大鹏扮演的唐部长,引出了《无名》的关键情节,那就是抗战末期的重庆与日本的秘密和谈。 近代史上一直有传闻,1944年底,蒋介石政府和日本方面的“和平派”有接触,因为抗战大局已定,重庆政府想背着盟军,私下和日本达成协议,有利于在抗战结束后与共产党的竞争中得到有利优势。说白了,想以最小成本,提前卡位。1944年底,美国驻华大使馆秘书约翰·巴顿·戴维斯写了一个很长的备忘录,叙述了蒋介石可能在和日本密谈和约。而《无名》把这段秘史给拍出来了,而且大鹏扮演的唐部长明确提出了谈判条件,对于东北问题,可以“搁置”。这条件无疑是对于抗战的巨大出卖。如果东北都能搁置,那抗战这么多年是为了什么呢?片中的大鹏也知道此提议不可接受,只能玩了个文字游戏“搁置”。这句台词和表演太精妙了,值得大家细品。所以重头戏来了,潜伏的我党地下情报员们,必须破坏这次和谈。如何破坏呢?暗杀日本公爵。影片也进入了高潮。



这段情节可以说就是《无名》中最出彩的了。又是平地惊雷。公爵的出场真是完全出乎意料,这一段十分值得观众好好品味。很多观众纳闷,日本怎么还有公爵啊?而且还有人质疑,怎么会有日本贵族上战场,然后又被刺杀呢?其实这都是真实存在的。《无名》在这些历史细节的展现上真的很牛。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颁布《华族令》,宣布由公卿、诸侯和维新功臣等家族共同组成新阶层“华族”。华族拥有封爵,世袭地位与资产,是日本近代史上特殊的贵族阶层。华族制度从1869年(明治二年)开始实行,到二战后新宪法(昭和二十二年,1947年)施行才被废止。在长达78年的时间里,华族是“皇室之藩屏”。最近有本讲日本华族的书出版了,书名:《华族:近代日本贵族的虚像与实像》,值得一看。

 

日本贵族从军服役属于义务,所以抗战战场上出现贵族是真实存在的。《无名》中一个最重要的历史暗线就是,那个候补公爵到底是谁?这里导演又没有明确点出名字,但是又充分提供了侧面信息,我们只能继续历史探险游戏。 有资格获公爵位置的日本家族有20家。 其中:9家是以幕府时代原公卿家族身份成为公爵的,包括近卫家、鹰司家、一条家、二条家、九条家(这五个合称为摄关家)、西园寺家、德大寺家、三条家、岩仓家。6家是以原诸侯身份成为公爵的,包括水户德川家、德川家达家族、德川庆喜家族、长州藩毛利元德家、萨摩藩岛津忠义家、萨摩藩岛津久光家。5家是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期间立大功的元老,随后慢慢加爵位升到了公爵,全部来自两个著名的地方——萨摩、长州藩,他们是伊藤博文、山县有朋、桂太郎、大山严、松方正义。那片中的公爵最有可能是哪个家族的呢?我认为是近卫家族。 首先,片中公爵暗示日本兵猜他长得像谁,用手比着人中,暗示有小胡子。 而近卫文磨最大的外表特点就是留了一撮小胡子,和希特勒的一样。这种造型是当时的日本人所熟知的。



近卫文麿

而在现实中,近卫文麿的确派了嫡长子近卫文隆参与了侵华战争。1940年,他加入满州阿城炮兵连队,后升为陆军中尉。

近卫文隆

而且,他也的确在上海被暗杀过。1939年,他曾被军统女特务郑苹如诱惑,差点被暗杀。 而片中江疏影的原型,大概率是参考了郑苹如,一切又对上了。

 

近卫家族是世袭公爵,古代五摄家之一,不是一般的尊贵……而且近卫文麿也是日本政坛的实权派,头号战犯之一,灭了这级别人的儿子,肯定和谈不成。 杀了公爵的儿子,以此激怒日本人,日本人果然因为这个拒绝谈判了,在片中第二次和谈日本人直接没来。 这都是满满的细节。



《无名》中另一个从未直接显现,但是一直贯穿的要素就是满洲。 片中森博之扮演的渡部,两次提到1931年的满洲。那是他当年魂牵梦萦的侵略战功。而大鹏谈判时,满洲也是日本人绝不会让步的一个条件,只能“搁置”。满洲是当时日本人心里最后的堡垒,也是他们侵华战争攫取的第一桶金。关于满洲的争夺,是片中暗藏的激烈剧情点。《无名》的最后,王一博扮演的叶先生,核心任务是拿到关东军在满洲的战略地图。 这又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了。二战末期,日军败局已定,日军一部人幻想回撤到满洲,回到1931年的状态,死守东北。剧中的渡部就是打的这算盘,极力申请调回关东军。 因为他们认为关东军经营满洲十几年,建立了大量的军事要塞,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已经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可以进行龟缩,很安全。所以他自信地向叶先生小小展示了关东军战略地图,以表自信。这份信息丢了,相当于断了日军最后的命根子,是对日本的最后一击,也是对日军最好的复仇。 所以片子最后,叶先生只需一句“谢谢你的地图”,便能对渡部杀人诛心。

 

而在历史中也是如此,关东军的布防信息被摸得很清晰,二战尾声,苏联红军以秋风扫落叶的势头,用极短时间就攻破了满洲堡垒,以至于很多日军都没机会逃回日本,大量日军被俘虏进西伯利亚劳改营。 为什么叶先生能获得日本人的信任呢?除了表面除掉梁朝伟之外,还有另一层隐情。王一博扮演的叶先生,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又说自己是没有统战价值的人,这个设定看似是戏剧化的,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历史要比电影更戏剧。 叶先生的原型,可能参考了汪精卫的秘书汪锦元,他是中日混血,从小在日本长大,后来随母亲来到上海定居,受日籍中共党员西里龙夫等人的影响,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他奉命打入伪上海市政府秘书处。由于其有一半日本血统,日语熟练,办事认真负责,很快做了汪精卫的随从秘书兼日语翻译。从1940年到1942年的两年多中,汪锦元随汪精卫参加了和日本人的一些会谈。获得了很多汪伪政权的情报,直送延安,获得了周恩来的大加赞赏。





把这些历史图景全部拼起来,观众会发现一种超越电影,直达历史深处的震撼感和爽感。把这些背景和典故串联一起,才能看出一个异常复杂和精彩的历史图景。会对《无名》的看法和兴趣再上一层楼,也会看出此片在创作上多么精致有料,细节耐人寻味,值得品味。最后再讲讲程耳这个人。他的性格偏静,不好交际,就爱看书。他对还原历史有迷恋之情,据他自述,《无名》不是谍战剧,而是历史剧。 这差距在哪儿呢?谍战剧就是突出悬疑,历史剧突出的是历史信息和历史质感。而且据程耳自述,民国的好多故事,他已经做到非常熟悉、手拿把掐了。把高浓度历史信息塞进一个简练的电影,这种手法过于特别,像把信息压进了压缩包,同时在叙事上采取了时空交叉拼接,把1938、1941、1944、1945、1946都编织到一块了。很多的关键信息藏在了普通对话和一件道具之中,使得整个作品像一个立体迷宫,导演似乎给观众发起了一个智力和审美上的邀请。 

这种手法既是挑战也是创新,正如程耳自己所说,尊重观众,观众不应该被低估。 这种创作也是作者本人对历史的尊重。“历史”二字过于厚重,让年轻人感觉是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的大山。但历史并不等于昏昏欲睡的教科书,不是呆板的数字和资料。历史是鲜活的血肉,是感情的爆发,是各种年轻的、年老的人的碰撞。 程耳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极大程度地调动观众感官,他恨不得还原出历史中某一刹那的气味、喘息、因惊吓紧张肾上腺飙升的眩晕感。为此他愿意尝试,调用一切新的表现手法、新的剪切手法和新的演员。为的就是告诉观众,这块土地曾经发生过什么,曾经有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曾经有人那么年轻又那么勇敢。就如片中结尾,1946年香港的场景中,程耳大力复刻了摄影大师何藩的作品,绝美无比,几乎是一比一复刻。据说为此专门搭了一个场景,那光影,那氛围,甚至连行人的呼吸感都拿捏住了。场景也很简单,就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行人们平和安详地走过一个地下通道。

 

无名战士们所做的努力,也许目标就是这么简单,让这块土地上的人都拥有这样一个安详而永恒的午后。这种创新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为程耳的勇气而鼓掌。




这个春节,他创造了4个第一次,后劲这么大的电影,看完想三刷


春节档是中国电影最热的档期,它的票房效应有多爆炸?

如果用数字来解释,每一年的春节档都会产生至少一部40亿+体量的卖座电影。

在过去4年,这个规律都得到了验证(2020年因春节档取消除外)。

在这样的诱惑之下,很多导演在征战春节档时,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了“安全牌”:主旋律叙事、合家欢类型、大牌云集、happy ending……

这类“春晚型电影”往往面面俱到,但又局限在类型片的框架内,赢得了票房,却缺少点特色。

时下春节档缺的不是票房,而是一个“搅局者”。

这个人可以打破窠臼,彻底摆脱国产片原有套路,实现突破。

今年春节档里,就闯出了这样一位“开天辟地”的人。

他叫程耳,他今年带来的作品叫《无名》。



这部电影有多“敢”,我们从海报就能看出端倪。

以往的春节档大片都是全家福式的合影,《无名》的海报直接来一个冷色调,两位主演神色冷峻,呈现出一种肃杀的氛围。



再看几支正式预告片,几个角色悉数登场,可全程都没有一句台词,全靠表情、构图和打斗,把剧情张力拉满,让人浮想联翩。





再看导演的态度。

在这之前,程耳凭借北电最牛毕业作品《犯罪分子》扬名天下,成为华语影坛的一个传说。

可这次新片上映前,他却连发三段“狂言”。



他对自己新作的评价是“完成度最高的一次”,并且称拍摄时“把光用到了极致”,最后给《无名》的定位是“超级商业片”。

看了观众评价后,你才会意识到,人家确实有这样的底气。

“震撼、颠覆”,“二刷、三刷”,类似评价出现的频率很高。



还有说“后劲大”,“缓了10分钟缓不过来”。



皮哥也第一时间看完了全片。

毫不夸张地说,放眼华语影坛,小到春节档,大到整个影史,都未曾出现过这样一部风格独特的电影。

即使说程耳是华语影坛近40年第一个吃螃蟹的,都毫不为过。

而在这部影片中,皮哥看到了四个“第一次”。

不管是谍战片小类还是电影大类,它的出现,都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

01、第一次敢把谍战片中全部演员角色的名字“抹掉”

电影中的主角一定是有名字的,这是基本的共识。

放眼整个华语圈,敢在影片中“无名化”的,只有周星驰的《功夫》,看到最后你也不知道那些角色叫什么。

但《功夫》毕竟是喜剧,角色有着鲜明的特点,不说名字,一说代号,如“哑巴女”、“包租婆”、“种田的”、“神雕侠侣”,你脑海里也立刻能浮现出他们鲜活的影像。



一旦“无名化”后,缺少了指向性,观众在观影时很容易“失焦”,所以无数歌颂无名英雄的影视剧里都会给主角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

但在《无名》,却真正做到了“无名”。

剧中的角色几乎是没有名字的,我们是在看到最后,才知道梁朝伟大概叫何先生,周迅大概叫陈小姐,而这也大概是用于伪装的假名字。



至于王一博和王传君,干脆连角色名字也没出现过。只有王一博最后的委任状上出现了一下,还叫做“叶某”。

“无名”,表面看是没有名字。

其实深度暗合了影片的片名和内核。



身处敌后隐蔽战线的他们,不能有感情、性格和名誉,一辈子就活在暗影之下。

这种“无名”,才是那个战乱年代的真实写照,也才能带给观众更深层的情感激荡。

02、第一次使用“编花篮”的手法来描述谍战

主角“无名化”,就类似于写文章不能使用“你我他”,影片就从记叙文变成了散文诗。



但导演程耳却在观众即将失去耐心的一刻,用娴熟的电影语言完成了对谍战戏份的生动侧写,让混沌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一下子变得顺畅起来。

这其中有对光影的极致使用。

影片一开场,梁朝伟就坐在那里深思,光影在他脸上不断变换,呈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之后光影的变化成了人物情绪的阴晴表。



而在观众习惯了光影后,导演又藏了自己的“心机”。

梁朝伟出现时,光影打在他脸上,愁容和皱纹清晰可见,观众会很自然地认为他藏着秘密;

王一博出现时,光影下的他却看似脆弱,给观众一种他是小透明的错觉,为后面的反转做了铺垫。



这其中还有蒙太奇的精妙使用。

在电影理论中有个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

库里肖夫找来一个素人拍摄了一个面部特写,将其分别与一碗汤、一具棺材和一个小女孩的画面并列,并将三组镜头放给观众看。

结果同样的表情,因为排列不同,三组观众分别看到了饥饿、忧伤和快乐。

《无名》里也有对这个理论的妙用。

梁朝伟作为汪伪政府的情报总管审讯犯人,有一场审讯戏在片中被连续用了两次。



第一次他审讯一个情报头子,用循循善诱的手法劝降对方,极具说服力。

第二次他审讯一个刺客,他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表情。

导演不动声色就告诉观众,梁朝伟演的这个角色在胡说八道,他说的话连自己都不信。



大导演爱森斯坦在《罢工》中创造了联想蒙太奇,他在上一个镜头展示被机枪扫射的工人,下一个镜头展示待宰的公牛。

而程耳在《无名》里也将这种联想蒙太奇用到了极致。

比如开头日军轰炸广州,废墟里有一只瘸腿的狗,与此同时在日军飞机上有一只叫做“罗斯福”的柴犬。





两只狗放在一起剪辑,无需多言,观众立刻领会到了战争残酷,以及实力上的悬殊。

再比如中间日军屠杀平民后,下一个镜头是一只可爱的羔羊,再下一个镜头是那群日本兵在吃羊肉。



三个镜头一组合,这两人是干什么的,也就交代清楚了。

这其中还有对闪回的妙用。

“闪回”本来是电影角色的视觉,即主角看到某个场景,突然会想起之前类似的场景。



而导演程耳特别强调自己的作品要有“参与感”,于是他把“闪回”当作讲故事的方式,帮助观众“参与”进电影之中,影片中常常会出现“闪回”段落。

比如开头,梁朝伟没来由就秀了一段眼神杀的戏份,到后来这场戏又“闪回”播放了一遍,我们才知道,当时梁朝伟处在一个非常焦虑的状态。

比如中间,梁朝伟审讯黄磊的戏份,中间宕开一笔,讲别的故事线了,之后又“闪回”到这场审讯戏,我们才发现里面暗藏玄机。



比如影片后半段,王传君和王一博的对峙戏扣人心弦,可是却戛然而止。

到了结尾,又“闪回”到了这场戏,我们才知道,原来是王一博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台词,这句台词放在影片片尾震撼人心。

这其中还有对结构的妙用。

开头,周迅给王一博点了一杯咖啡,结尾王一博也给周迅点了一杯咖啡,两场戏放在一起看,这叫首尾呼应。



中间的叙事里,导演采用了环状的叙事结构。

先锚定了1938、1941、1944、1945等几个时间节点,然后叙事推进一半,要么跳接到另一个时间节点叙事,要么倒退回去带着观众抓细节。

就好像编织一个花篮一般,左一针右一针,看似千头万绪,最后却都能缝合到一起。



其他手法还包括构图、拍摄视角、移动景框、音效使用等,总之,看《无名》仿佛就像上了一堂经典电影选修课,全是电影手法的娴熟使用。

这种手法高级在哪里?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把《潜伏》《风声》的剧本写成小说,照样精彩。

但是你很难把《无名》的剧本写成小说,因为文字翻译不出这些电影技法。



这种不可替代性也是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的根本原因。

03、第一次在谍战片中藏了“三个底”

谍战作品中都会有一个“底”,那就是“谁是卧底”。

有时候这个底是提前透露给观众的,比如《潜伏》;

有时候这个底是最后揭晓的,比如《风声》。

可《无名》却在波澜不惊的叙述中埋藏了三个“底”。

第一个“底”来自梁朝伟。

梁朝伟之前演过很多谍战片,再加上他一上来几乎就是打明牌,所以在观影惯性的作用下,很多人想当然地给把他当成一个“底”。



导演就是利用这个惯性,给观众设置了一个“假底”,不断用光影给梁朝伟营造出一个深不可测的幻想。

让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最后才打破观众的幻想,造成惊喜。



第二个“底”来自王一博。

王一博首次出演谍战片,看上去是个新兵蛋子,但实际上却是躲在梁朝伟背后的男人。



导演甚至不惜让梁朝伟和王一博拳脚相加来制造戏剧冲突,最后王一博说出那句话后,才露出“真底”,观众也随之大叹精妙。

第三个“底”来自王传君。

王传君在片中是个配角,全程演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杀人机器。



但蹊跷的是,他的故事线是最完整的,导演费尽笔墨重点写了他的家庭情况,似乎有弦外之音。

给个提示,梁朝伟在片尾的蛋糕店里看到的究竟是谁?

可以说,王传君是影片的“虚底”。



因为他的存在,影片直到最后一刻依然有反转的可能,这也是总制片人于冬为什么会说,看3遍《无名》还能看出细节。

04、第一次让女性不再成为谍战场上的“附属品”,周迅、江疏影、张婧仪都有深层符号意义

谍战作品中,女性角色常常是一个“附属品”。

她们要么成为拖油瓶。

比如《悬崖》里的顾秋妍,一直在帮倒忙;

比如《潜伏》里的翠平,虽然有一条成长线,但大部分时候她让余则成提心吊胆。



要么成为牺牲品。

比如《风声》里周迅饰演的角色,经历了酷刑,最后用身体将情报送出。

而《无名》中,女性角色戏份极少,但重要性却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先说江疏影。

看似是个酱油角色,但十分重要。

她的身份是个刺客,刺杀汪伪政府官员,但在刺杀中动了感情。



这个女子风尘又坚韧,最后被梁朝伟出于大义给放了,夕阳下她的剪影抽象成了一个没有牺牲的女特工。

再说张婧仪。

片中身份是个执行刺杀任务的女学生,她负责色诱,伙伴负责杀掉日本兵。

另外,她在片中还是王一博的爱人,两人有一纸婚约在手。



但因理想不同,最后分道扬镳,当真相揭开后,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悲剧故事。

张婧仪的角色在于勾出王一博的“一滴泪”,让这个面无表情的冷面男子展露出自己柔软的一面。

还有周迅,程耳给她的评价是“连毛孔都会演戏”。



影片中周迅的身份是梁朝伟的妻子。

两人在特殊年代里聚少离多,仅有的一场团聚戏里,两人见面欲说还休,随后深情相拥,很快危险袭来。





周迅这个角色作用在于索要梁朝伟的“一个吻”。

梁朝伟全程都是隐忍着情绪,但是这个吻成为了他的情绪发泄点,影片中他仿佛用尽毕生的力气吻了下去,之前所有的冷漠瞬间找到了一个温情的注脚。

总之,江疏影的一个剪影,张婧仪的一滴泪,周迅的一个吻,都是具有符号的意义。



这些符号要么对剧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要么让男人戏在黑吃黑、硬碰硬之外,也打上了一道儿女情长的柔光。

最后皮哥想说,春节档里的赢家很多,但是勇者却很少。

《无名》的导演程耳算一个。



他原本可以有更讨巧的做法,用更容易的方式换取更高的票房。

但是他却主动戴上了“镣铐”,用最电影的语言讲述了另一个维度的谍战故事,也用过硬品质为谍战片立起了新的天花板。

这也是为何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忍不住写下“这才是电影”。



在纷纷扰扰、票房为先的春节档里,他守住了对电影这门艺术的坚持。

我们向他致敬,也呼吁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欣赏这一部足够大胆的好作品。

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会由衷地赞叹:

记得吗?那一年,春节档居然有一部叫做《无名》的电影!

			
网编:空问站

鲜花(1)

鸡蛋(1)
5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史海钩沉】【百家论坛】【历史天空】【娱乐八卦】【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