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误国的不是文科生 而是国人这种要命的思维心态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大国博弈中,“硬科技”不可能单兵突进

真正“误国”的,从不是文科生或者互联网等“虚拟经济”,

而是过于浅薄急切的“求用”心态。

1

先讲个段子。

说19世纪末那会儿,中日两国同时开始向西方学习,都往欧洲派留学生,我大清的留学生秉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思路,到了欧洲以后一门心思只学翻译、舰船驾驶、造枪、造炮、造船等等“实学”、“硬科技”,但日本留学生去了欧洲,学这些的同时还会去学物理、化学、数学、文学、法律、历史等等“虚学”、“软文化”,看上去好像我们中国人更加“精明”、“务实”一些,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但德国的那个“铁血宰相”俾斯麦听说了这件事后,做了个预言——他说“日本渐强、中国渐弱”。

此话说出不久之后,甲午战争爆发,俾斯麦的预言应验了。



这个段子,似乎是王小波先生在他的一篇杂文中讲过的。而后他引用许倬云教授的话说,近代中国人对于科学,先是当做百无一用的奇技淫巧来蔑视,而后又当做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巫术来顶礼膜拜。这背后其实有一种一以贯之的思维陋习:我们总在执着的去“求用”,对于一切被认定为“有用”的东西无比推崇,而被认定为“没用”的东西弃之如敝履。

15世纪以后的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就是陷入了这个窠臼,我们最开始认定“文科”的儒学有“经世济用”之能,于是八股取士,让所有知识分子都扑上去的拼命研究,视自然科学为“杂学”,大加鄙夷。这个观点在当时看来也许是很“务实”的——争清楚到底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能帮着帝王们“明尊卑”、管好这个庞大的帝国吗?能帮农民伯伯从地里多打两斤麦子吗?好像不行。所以这玩意儿没用,没用我们就不研究。所以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眼中,研究“文科”才是“实用”的,研究理科则是吃饱了撑的。

可是命运跟中国人开了一个玩笑,近代以后,物理、化学这些最初看起来纯属西方贵族自娱自乐的“无用之学”突然迎来大爆发,产生了一系列耀眼的成果。



这个时候我们又忙不迭的讶羡“西学之用”的变怪神奇,却发现自己跳着脚也撵不上——因为我们压根就不肯学那些有用之前没用的东西。于是在近代,我们又代偿性的将所有理工科推崇为“救国”的“实学”,将文科斥为“误国”的“虚学”。

但文明之间的下一场博弈总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向上展开的,而那些明天能结出累累“有用之果”的学问、产业,在今天可能还是看似很虚的“无用之树”,过早将其砍伐的结果,很可能是你在下一场竞争当中,被别人远远甩开。

所以,真正误国的,从来不是文科、或者理科,而是我们民族那种过于执着、刻骨的“求用”之心,它总让我们在时代变革当中,屡屡被人甩脱。

2

有这段感慨,是因为我最近跟一位从事互联网的朋友聊了聊。惊奇的得知,如今不仅文科生在受到鄙视,即便在理工科内部,也掀起了一场谁是“硬科技”,该优先发展,谁是“软科技”,可以缓一缓,放一放的“软硬之争”。以及与之类似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究竟该谁为谁让路的“虚实之争”。

“小西,你知道吗?在那些“工业党”的眼里,我们这些搞互联网、搞“虚拟经济”的,跟你们这些文科生一样,都是误国罪魁。”我那位朋友这样感叹道。

对此,我只能苦笑,从开眼看世界到今天,都一百多年了,怎么中国人非但没变,还变本加厉了——连百年前被统称为“实学”“实业”的学问和产业里,居然也要分出个“软硬”、“虚实”、谁“兴国”谁“误国”来了。

其实不用细想你也能明白,在各个产业之间强行划出一个“虚实”来,硬说造芯片、建基站就是“实体产业”,说搞互联网、建设平台就是“虚拟产业”是一件很强迫症的事情。这种思维的错误在于它忽视了各个产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被认为是“虚拟”的那些产业,恰恰正在给“实体产业”提供其赖以应用的场景。

最简单的例子,比如5G的发展,前两年,经常有声音担心大规模、大投入的建设5G基站可能是一种“过度基建”——手机上网,无论是看视频还是刷直播,4G已经够用了,还建5G干嘛呢?

但最近你会发现这种声音现在明显少了。原因何在?就在于“元宇宙”“万物互联”“拟真网络”等概念提出后,美国的META等公司,已经把5G应用场景的“帽子”扔过墙去了。



用户已经看到了这些企业为他们勾勒的未来生活,资本也看到了5G网络的盈利前景,于是才会有对5G基建的收益预期,紧接着大规模资本的涌入,5G基站纷纷拔地而起。当下5G建设最好的国家,恰恰是“虚拟经济”的互联网公司对5G应用场景研发走的最远的国家。这不是一个偶然。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微信、没有天猫、没有网络购物、也没有网络直播、网站,那我们可能连4G、3G都会觉得多余——如果手机的用处仅仅只是打打电话、发发短信,那十几年前的2G甚至1G网络,岂不就已经够用了么?甚至你的手机里还装那么好的芯片干嘛?有块“半导体”不就足够了?

熟悉中国云计算产业都知道,阿里云是中国云计算旗舰企业技术水平全球领先,根据著名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去年发布的年度产品报告,阿里云在IaaS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个核心类目都拿了全球最高评分,总分排名名列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微软,全面超越了谷歌、甲骨文等厂商。



但是令那些“硬科技”信徒大跌眼镜的是,推动阿里云计算发展恰恰很多人看不起淘宝和双11购物节。

购物剁手也可以发展硬科技?当然可以。

正是由于淘宝用户和商家高速发展催生了海量运算需求,当时行业普遍采用的“IOE”构架(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已经无法满足淘宝的发展需求,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敏锐的看到了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说服马云每年投资十个亿,连续投资10年,发展云计算,解决淘宝技术构架问题,那个时候,靠电商起家阿里巴巴本身还都没实现盈利。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全球云计算排名前十已有三家来自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开源平台openstack核心代码贡献TOP10,也有3家中国企业上榜。中国已经在全球算力排行榜上和美国成为唯二的巨头,成为全球云计算增长最快的市场。

2019年,已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的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对民营企业的最高认可了。值得一提的是,王坚本人都是学心理学的,不仅是不是“搞技术”的,可能连代码都不会写。

所以,恰恰是很多人鄙视的互联网“虚拟产业”,在为“硬科技”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互联网等高科技“虚拟产业”其实并不“虚拟”,它恰恰是很多实体经济赖以生根发芽的“土壤”,它对我们社会未来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实际的。

而如果提升到国家层面而言,正在发生的很多国际时事已经告诉我们,“虚拟经济”在国家博弈中所起的作用,甚至并不亚于那些“硬”和“实”的产业。

比如此次俄乌战争中,被称为“地表最强90后”的乌克兰副总理米哈伊洛·费多罗夫,就给俄罗斯添了很大麻烦。



这小伙子在2019年被总统泽连斯基任命为乌克兰数字转型化部部长前,就是个开互联网广告公司的,在互联网圈子这个“虚拟产业”内部都“软”的不行。任数字转型化部部长之后,主要工作也是给乌克兰老百姓建个政府服务平台,让他们网上缴缴水电费、一键纳税之类的工作。我估计俄军在战前收集情报的时候,都未必注意到有这么一号人。

可是2022年俄乌战争一起,他的部门却突然重要了起来。因为费多罗夫带领他的团队,用互联网公司开发APP的模式,迅速开发出了一款可以提供实时发现俄军的“情报众筹(crowdsourced)”APP,并在第一时间号召乌克兰民众大量下载,民众能将手机拍摄到定位俄军的动态发到互联网。极大的帮助乌克兰军队实时掌握了俄军的动态,于是俄军行进途中的作战单位,经常被乌克兰小股部队提前设伏,用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大量摧毁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甚至“斩首”俄军中高级指挥官,让俄军的“钢铁洪流”成为了一个蹒跚的无头巨人。



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当然无法与俄罗斯可比,但乌克兰却使用了一种“互联网”的方式打仗,不同于俄军的大兵团作战,乌军打仗更像是叫车和送外卖——信息通过“情报众筹”APP、北约的提供等多种渠道“上传云端”,供平台计算处理,由平台向就近向乌军的各个战斗小组“派单”或“接单”,“接单”的战斗组完成“战斗订单”后领取奖励。

我们不知道俄乌战争未来的走向如何,但我们从这次冲突中已经清楚地看到,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应用,在21世纪的世界是多么重要。



3

如果把镜头拉远,从整个人类史去考虑。你会发现一个社会当中的所有学问、产业,都是彼此勾连,互相成就的。且历史越演进、社会越发展,它们之间的联动,往往就越紧密。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中,从最“虚”的文化产业,到比较“虚”的互联网产业,再到最“实”的实体产业,其实已经连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让你很难做那种简单的二元区分。

比如,很多人对中国被“卡脖子”的芯片产业痛心疾首,感觉那才是硬科技,但大家知道全球最先进的服务器芯片是什么吗?至少其中之一是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的自研云芯片“倚天710”。这种采用业界最先进的5nm工艺,单芯片容纳高达600亿晶体管,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一家大家公认的互联网公司,却在研发芯片,很多人可能一开始并不理解,但仔细想想却会发现这是很合理的。因为互联网公司比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实体产业”更多的接触用户,他们更清楚应用场景,知道用户最想要什么东西,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收集到的诉求更合理的制定、“进化”自己的设计思路——从电商业务到发展云计算,再到自主研发服务器芯片满足云计算需求,看似跨越大,其实是非常顺畅的路径。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有这方面的尝试,腾讯和百度也在从事专用芯片的研发。

类似的事情,其实在全世界都在发生——

做搜索引擎的谷歌已经在量子计算机领域赶超了IBM。做亚马逊的贝索斯,想给他的用户推销的下一款商品是他们自主研发的商用太空旅游。做应用程序的微软,目前的科研攻关重点之一是俗称“脑后插管”的人机互联……



其实,在美国,没有人会认为互联网是“虚拟经济”,那些从事互联网产业的巨头,纷纷将他们游骑兵越过那道长城,进入硬件的地界,原因何在?因为它们是一个经济体中,最多信息、用户和需求场景的承载者,它们主导的研发能够直接契合整个时代的脉搏。

4

让我再讲一个故事吧,一个关于“虚实”的故事:

众所周知,芯片产业,是俄罗斯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掐住的命门。甚至当年苏联解体、冷战落幕,很多人也说与苏联的电子科技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有关。那么曾经国力雄厚、科技发达的苏联,为什么却没想起来下大力气研究芯片呢?

其实苏联人想了,甚至比美国人动手还早,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斯大林还活着的时候,苏联就开始布局、研发和生产自己的计算机,为此专门成立大型研究所和实验工厂,集中力量搞研发。苏联计算机的起步并不太晚。国家层面的投入更是雄厚。



但与美国不同的是,苏联的计算机-芯片研发,一直走的是一条重“实用”、重产能的道路。比如当美国人开始采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取代老旧的电子管作为计算机原件时,实际试验中发现集成电路在核爆的电子脉冲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被永久性烧毁的可能性很大。于是苏联据此认为集成电路并不适合核战争,对自己“没用”,转而走进了“电子管小型化”的死胡同。

更为关键的是,与美国的计算机重民用,因此硬件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产生与之相匹配的软件不同,苏联计算机因为其重军用的特点,其发展始终处在一种有什么硬件、用什么软件的环境中。

友好的界面、容易操作的环境、早期局域网、甚至电子游戏,这些在美国不断检验和督促硬件研发、升级的应用场景,在苏联都是不存在的,结果就导致苏联甚至整个华约集团虽然下了很大的力气,但其计算机研发却始终是在闭门造车,研发端、生产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应用场景是什么,也就没有目标和动力作出更好的产品,所作的几乎全是无用功。

于是就有了那个笑话:苏联人在庆祝,他们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世界上最大的一款微型计算机。



这是一个过度重视“硬”而忽视“软”,重视“实际”而忽视“虚拟”所酿造的悲剧。苏联在那一次与美国的大国博弈中落败了,而落败的原因,恰恰在于它在所有方向上都过于求“硬”,过于务“实”,而忽略了对自己的软与虚的构建。

5

时光荏苒,我们再回看今日的世界。

今日的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互联网第二大国,应当说,在短短二十多年中,中国互联网能够在底子薄、基础差的情况下发展的如此之好,应该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可是近年来,中国却出现了不少关于互联网的非议。平心而论,中国互联网行业并不完美,一些公司的确存在重应用轻研发,只有商业模式创新,缺少科技底层实力的问题。一些投机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P2P等行业乱象,给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国家主动引导行业调整,鼓励“硬科技”发展,是有其特定背景和必然性的。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互联网绝对不是“虚拟经济”。政策导向中反复强调的“脱虚向实”,主要是警惕资金在金融、地产等系统空转,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和实体经济的供血不足。一些人打着“虚实”之争的旗号,指责互联网是“虚拟经济”挤占了“实体产业”的发展空间,是认知上的“误读”,认识上的误区。

时至今日,在一些平台上,这种“虚实之争”还很流行,有人觉得互联网太“虚”了,需要停下来等等“实业”。但这样的想法,就像觉得男足踢不进世界杯,女足也不该得冠军荒谬。事实是,方兴未艾的中国互联网,仍然是给我们的经济提供动力的发动机:且不说从业人口可能已经近千万的“程序猿”大军,光说外卖、快递、网店、网约车、还有我这样在网上卖文为生的人。号称“虚拟”的中国互联网,现如今正在解决多少人就业问题?一旦它遭遇寒冬,又将砸掉多少人的饭碗?

而这样的寒冬,并不是危言耸听,接连曝出的裁员潮,中概股在过去一两个月出现的剧烈震荡,都让人感受到这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但决策层的态度已然清晰,3月16日的金融委会议强调稳市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此后连续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强调稳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希望政策的落实,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好消息。

2022年,对中国人来说,不是容易的一年。国际形势的风云陡变,抗疫形势的持续严峻,给经济带来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比以往更需要稳住需求,稳住经济。所以也是时候把无谓的虚实之争、软硬之争停下来,让那些依托中国市场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继续为我们的经济贡献力量了。

它们关乎的不只是内需和就业,也关乎中国科技创新的未来,把14亿人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转化成理论和应用深度结合的技术优势,是它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它们的期待。

而在更大的尺度上,我更希望我们的民族能够摒弃那种连绵已久的“虚实思维”“软硬思维”。

碰到一个问题,一味只想着它“有什么用”是一种很浅陋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历史上曾经因为这种思维走了很大的弯路了,今天的我们,不要重新捡起这种害人匪浅的思维了。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真正“误国”的,从来不是“文科生”,或者传说中的“虚拟产业”,而那种看似急功近利,实则目光短浅的“求用”思维方式。

只有打破这种思维,我们才能走出战略短视的漩涡和陷阱,真正成为兼具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现代化国家。

艰难与挑战之中,愿我们的思维能与我们的国家一起成长。

全文完

林外芭蕉 发表评论于
国人要命的思维心态是看不到共赢,对世界的理解还停留在zero sum的棋局中。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have his one rule/path/market so let them go. Government should not involve too much plans (863, etc.) to control their developments since nobody sure what next trend is and how them change, etc.
有点看不下去了 发表评论于
赞同本文主张
0101011 发表评论于
此文前后矛盾,不知所云。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专业性。偏偏那些文科生不懂装懂,凡事要和内行较劲。一旦权力到手,荒唐事情便层出不穷。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超级大国美国好像所有的总统都是文科生,我也是一枚骄傲的文科生。
理性发言 发表评论于
国内总是希望能用几年时间就赶上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取得的成就。

现在国内有一点成功了,国内用4年的时间就将生育率降低到日本用40年才降低到的水平,要是国内再吸收不到足量的合适移民,以后恐怕要亡国灭种的
雁过无痕文学 发表评论于
一看作者是 海边的西赛罗,我就直接跳过文章看评论。
这哥们太能扯,TLDR ;-)
OldPortland 发表评论于
In order to resist foreign cultures, China compromised and put forward the policy of "use foreign countries for China, and the past for the present". This policy officially made China a short country in the world.
老财主说两句 发表评论于
能激发创造力的个体自由是最没用的软学
梦云随风 发表评论于
甲午战争是,日本已经使用了自己
制造的战舰、速射炮。中国全是进口、
炮弹也靠进口。
到民国时期,差距更大。九一八时,
日本钢铁是民国政府150倍。日本可
以造几万吨的航母、战舰、飞机、
坦克。民国政府还造不好步枪和子弹。
所谓的中正式步枪也是从比利时买的
图纸仿制的。
梦云随风 发表评论于
19世纪中日留学生的那段子,刚好是反的。
日本学的是硬核科技,中国学的是虚头巴脑
的思想、革命。
日本迅速皇权集中(所谓的明治维新:
大政奉还),实现从藩国割据时代到
天皇国家统一时代。科学更是进步神速,
我们教科书中的科学名词,90%是日本
翻译成汉字,再传到大陆的。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鱼与渔
小矛 发表评论于
非常有意义的讨论,共产党怕就怕这样的讨论,怕就怕人民知道事实的真相。
iknowwhoiam 发表评论于
典型的扯蛋八股文 什么虚拟经济 硬核经济 作者不知道从哪听来的的 有什么好辩的 罗列的论据也是生编硬造 以讹传讹的清朝故事 朋友说的什么话
JJtiger 发表评论于
因为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无法隐藏罪恶和谎言,所以强国害怕发展了会政权不保。
ali88 发表评论于
被马列共产唯物教毒害,唯利是图,隔绝于世界文明之外,没有灵魂!
chinesegod3 发表评论于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设定的观点,牵强附会。实际上相反的观点也可以找到无数的论据。所以结论是作者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在胡咧咧。
旁观者XWY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利字当头,不论手段。
一条小路 发表评论于
在梁家河村長的領導下,人民只能當村民,歷史上武大郎開店傳承到現在。
seator 发表评论于
乱七八糟,元宇宙跟5G有毛关系,而且元宇宙现在也快成了过眼云烟了
akuan 发表评论于
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人或一小撮人想垄断一切!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当然不是文科生,
想想背金句的小学生。
fisherpa 发表评论于
中国培养的不是“文科生”“理科生”的问题,中国培养的是有2000年历史的“士大夫”,“文理通吃”“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