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礼文化新趋势:买房、生育、女权?

RFA 0

中国最高法院在释出的文件中强调,各法院在裁定彩礼纠纷时,不应只关注夫妻身分是否进行了法律登记。

近日,中国最高法院有关婚姻一方能否要求退还彩礼的问题说明,引发舆论热议。经济下行之际,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而在年轻人"躺平"不结婚的背后,公众对于当前的彩礼文化又是怎么看的呢?

中国近年常出现结婚彩礼过高,一方要求退还彩礼的纠纷事件。 1月18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相关审理规定。规定指出,自今年二月起,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此外,以下三种情况能要求对方退还彩礼:没有办理结婚登记,已登记结婚但没住在一起生活,或因为彩礼而导致生活困难。

官方人民网也在当天报道,安徽颍上县举办了首届“零彩礼”集体婚礼。报道说,八对新人让人们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是“倡导婚姻观念改革”的重要一步。

中国彩礼金额演变

其实,中国社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出现过不要彩礼的宣传。网易理财网2008年“讲述我的三十年”大型征文活动,就能看出彩礼金额在中国的演变。从文革期间象征意义的几十元人民币,到改革开放后,因为人民收入提高并有一定积蓄,加上物价上涨,彩礼也增加到了几千、几万元以上。

中国各地因为经济发展程度及风土民情不同,也导致彩礼出现不同行情。23岁的单身河南郑州X(前推特)网友“雨淋囹”以文字回复本台采访时表示,在他的家乡,〝彩礼顶多几万元〞, 〝基本上是给新婚夫妇的启动资金,而不是专门给娘家的。〞

根据“数据宝”的资料统计,2020年中国礼金平均金额在7万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又以浙江、黑龙江及福建等地最高,超过13万元,是当地居民一年可支配收入的3-6倍;重庆、新疆、吉林等地则最低,不到3万元。如果以经济水平来看,彩礼压力最小的是上海、广东、重庆、北京、海南等地,仅需一年的可支配收入。

在结婚过程中,男方向女方支付彩礼是中国古老的习俗。

彩礼之于城乡差距

虽然许多城市没有那么盛行彩礼文化,金额也相对容易负担。但农村地区因为男女比例失衡,男方往往为了争取女方家庭的认可及青睐,被迫支付越来越高的礼金。而这还不包括娶妻必备的房子及车子。

新华社2021及2023年走访中国农村的报道指出,车、房加上彩礼的三大件花费,少则五、六十万,多则上百万。有的人因此举债、陷入贫穷,还有的父母把攒钱娶媳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之一。

网友“雨淋囹”对此认为,〝中国许多农村视女性为婚姻中男性的附属品〞,因此〝彩礼实际上是原生家庭出售女儿的价码……。彩礼风俗有悖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现代理念,应当在不断加强女性受教育程度、就业环境的基础上,逐步移风易俗。〞

彩礼相关纠纷以及男方同时要承担房车等多重经济压力,都导致年轻人结婚生子意愿的降低。

从买房到生育补偿

三十岁来自天津的旅美程序员Peter Wang则告诉本台,在中国三线城市,包括农村地区,因为年轻人收入低、财富自由的机会低,女方家庭更倾向直接要一笔相当于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4- 5倍的金额作为彩礼。有的把彩礼留给新婚夫妇使用,也有的拿给女方的弟弟,做为未来买房用。

Peter Wang说,尽管天津等地因为城市化悠久,不要求男方支付高昂的彩礼,〝包括东北,顶多象征性地要个五万十万就到此为止了〞,家长也因为当地房价过高而不要求一定要先有房才能结婚,但可能会鼓励女孩找有房的当对象或请男方出钱支付首付,然后由女方买车及负担房子的装修费用。他说,常见的情况是,婚后男女一起还贷,财产平分或按比例分割。

除了把彩礼当作新婚买房的依据,Peter Wang还观察到,有些中国国内的中产女性或是一些在国外受过教育的女性认为,生育将导致身体机能受损,也可能影响职业升迁发展,因此把彩礼当作生育补偿,要求可能高达五十万元人民币:〝传统意义上要彩礼的,其实在中国已经是非常底层的、在社会上边缘化的一些人。现在要彩礼的主流这些人,很多是为了女权,为了自己要的彩礼。〞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1/20/125377843.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