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令人刮目相看的选举 一文读懂赖清德为何获胜(图)

BBC/德国之声 0


执政两届的民进党打破台湾政坛的“八年魔咒”。

2024年台湾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及萧美琴成功当选新一任总统及副总统,总得票数达558万,得票率为40.05%。此役民进党打破台湾政坛执政党中央掌权八年后便会政党轮替的惯例。

不过,台湾即将步入“后蔡英文时代”,赖清德的挑战越来越大。这是因为,相较于前三届选举,民进党的总得票数和得票率呈现下滑趋势。

虽然赖萧二人在全台多数县市得票数都高于对手,但该党也痛失立法院第一大党地位,原有的立法院正副院长大位都可能拱手让出。

未来,台湾行政权与立法权会有怎样的磨合或冲突,执政党如何与在野党协商等等,都将成为赖清德五月执政后的极大挑战。

赖萧二人的竞选对手,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和赵少康则以467万票、得票率33.49%居次;而民众党的柯文哲和吴欣盈则以369万票、得票率26.46%垫底。



赖清德为何这一次能在强敌环伺下胜出?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峻豪告诉BBC中文称,主因是在三强鼎力(台湾也称“三脚督”)的情况下,柯文哲在最后全力抵抗国民党操作弃保,因此让一路民调领先的赖清德得利。

美国戴维森学院(Davidson College)东亚政治学教授任雪丽(Shelley Rigger)则告诉BBC说,赖清德以仅过40%的得票率胜选,令他成为一个不能“下命令或者行使多数派权力”的总统。“坦白地说,这对赖清德的总统任期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此外,作为印太地区(Indo-Pacific)的关键角色,台湾此次选举深获全球各界关注,结果并牵动美中台三角关系。

中国研究专家、美国外交智库“太平洋论坛”(Pacific Forum)蓝若思(Elizabeth Freund Larus)教授则向BBC中文分析说,赖清德胜出,估计北京将对台湾施加更大的压力。“如果北京不想与蔡英文打交道,那就更不想与赖先生打交道了,因为赖过去在北京议题上更加直接。”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则刊登了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的评论称,预料北京对台湾的施压不仅会持继续、可能还会增强,但尽管如此,她认为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中国不太可能对台湾武力相向,或强迫武统,因为习近平会专注于大陆的经济问题与军队腐败问题。

BBC中文整理了这次选战后的重要看点,包含大选结束后,来自各国的反应、中南海的评论为何?各界如何分析预测下一步的印太区域政局发展?还有大选后台湾政治如何洗牌?

各界有何回应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

图像加注文字,民众党拿下许多青年族群选票。

全球关注的台湾总统大选落幕,在结果揭晓当晚,中国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陈斌华就随后表示,民进党“不能代表台湾主流民意”,而且“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同日深夜,中国外交部网站发表评论,重申过往基调称“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并表示,“无论台湾岛内局势怎样变化,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事实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共识和稳固格局不会改变”。

台湾外交部周日(1月14日)则回应抨击北京言论,呼吁北京当局尊重选举结果,同时面对现实,放弃对台压迫,才能使两岸良性互动早日回到正轨。

在两岸外交再次交锋之际,美国的回应同样受到关注。英国路透社指出,美国总统拜登被问及台湾选举结果时表示“美国不赞成台湾独立”。不过,该报道同时引述一位华府高级官员称,拜登计划派遣非官方代表团访台,以示对台湾的支持。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赖清德在民进党总部外的集会上。

美国在台协会(AIT)表示,由两名前美国高级官员组成的非正式代表团预计将于周日抵达台湾访问,代表团将包括前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和前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

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1月13日深夜于社交平台贴文,恭贺赖清德当选总统,并赞扬台湾选民参与了一场公平且自由的选举,展现了民主体制的力量。

布林肯又重申,美国期待在《台湾关系法》、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以及对台六项保证的基础上,与赖清德及台湾其他党派合作,推进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进一步深化美台长期的非正式关系。

现任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Mike Johnson)也在社交平台发文,表态希望5月能率领代表团赴台湾参加赖清德的就职典礼,并称乐见民主在台湾的蓬勃发展。

英国外交大臣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卡麦隆)也在1月13日就台湾选举发表声明,他除了祝贺赖清德当选,同时期盼台海两岸将会持续努力,透过建设性的对话和平解决分歧。​

日本外务省则透过新闻稿表示,东京对于台湾民主选举圆满举行,以及赖清德的胜选表达祝贺之意,并称台日有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东京将维持与台北一贯的非政府间实务关系,进一步深化与台湾的合作与交流。

日本的发言引发北京抗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周日透过微信公众号表示,日本外相公然表示祝贺“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美中台”三角关系的下一步?

无论如何,赖清德胜出台湾大选,他的新政府未来将与北京互动业已是各界焦点。

赖清德曾经被中国批评为“麻烦制造者”和“危险的分裂分子”,但他在胜选演说中承诺未来其两岸政策将延续蔡英文路线。他在演说中谨慎措辞,提出与北京对话的可能性。

此外,尽管一直被认为两岸立场比蔡英文激进,但赖清德重申了台湾无需宣告独立,因为台湾已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说词。

台湾研究学者任雪丽周六便向BBC表示,赖清德的目标是“延续蔡英文的成功政策,寻求继续让台湾与中国大陆区分开来。”

但是,鉴于赖清德过往和萧美琴与北京的关系冷淡,互信基础薄弱,而且两人宣布搭档参选时,中南海曾经抨击他们的联手是“独上加独”,未来台北如何与北京斡旋,关系能否有所进展都仍是个问号。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这一次民众党的柯文哲获得26%的选票,并且在35岁以下的选民段,拿下了过半选票。

蓝若思教授向BBC解释,在蔡英文的领导下,台美关系一直都很好:“她让台湾离华盛顿更近了。而萧美琴也是台北的资产。华盛顿一开始可能对赖清德有些警惕,并会等待他在大选和就职期间发表的评论。当选副总统的萧美琴将成为台美关系的稳定器。”​​

葛来仪(Bonnie Glaser)则评论称,虽然台湾问题如薪资停滞和住房成本上涨对许多选民,特别是年轻人而言很重要,但她认为,台湾未来与中南海的关系仍是重中之重。

葛来仪预估,未来习近平不太可能重新启动与台北中断已久的官方接触,这是因为北京仍会将赖清德和萧美琴视为“分离主义”的代表,赖清德的胜选或让北京失望,但不至于感到意外。

葛来仪分析,习近平希望维持美中之间的相对稳定关系,这可能成为他对台湾不会采取极端措施的原因之一,至少在2024年将是如此。

但是,美国智库亚洲学会(Asia Society)政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莱尔·莫里斯(Lyle J. Morris)则刊文分析称,对北京来说,这个选举结果亦是一个重要但令中南海心烦的转折点,因为台湾正在打造自己的独特认同,将台湾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别出来.

他说:“选民更倾向维持现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系和联动减少。”而分隔两岸的老牌政党——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统一议题上“达成某种政治共识的时代正在逝去,北京心知肚明”。而在台湾出现这些新变化的情况下,北京会释放出更多弹性空间或灵活创意的对台战略吗?莫里斯表示自己对此抱持怀疑态度。

在预测未来的两岸议题上,莫里斯强调,赖清德五月的就职演说将至关重要,“很可能,他将向北京伸出橄榄枝,提出对话和和平,但不会提及‘九二共识’那些关键字,而北京将会拒绝,我们将回到过去八年的状态。”

莫里斯表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将取决于赖清德和习近平,以及他们彼此让步的意愿有多大。

民进党为何失立院优势?国民党何去何从?

图像来源,EPA

图像加注文字,侯友宜在承认败选后向支持者发表讲话。

虽然在总统票上,赖清德在全台九成的县市都拿下第一,但在立委选情上,民进党一口气掉了10席以上,特别是在桃园及台中等地,失去了立院第一大党地位,最终仅拿下了51席立委。与国民党的52席,民众党的八席,三党都不过半的情况下,未来立法和修法,各党如何协商都是一大挑战。

分析民进党如何失去立法院多数,长期研究台湾政党竞合的张峻豪教授说,民进党执政八年,在很多政策上确实不尽人意,不被选民买单,因此在这一次民意代表选举上,许多地方以“蓝白合”挤压了民进党,造成民进党在立法院席次大失血。

据张峻豪分析,国民党将来面临很大的挑战。他说,新选出来的立委与党中央及候选人的连结都比较低,因为他们多半是地方政治人物,以与民众党合作——亦即“蓝白合”的模式胜出,所以接下来他们进到议会,他们的风格都很突出,加上另一位国民党的政治明星韩国瑜也进了立法院,甚至有可能当上议长,未来国民党内可能会有多头马车及路线之争的问题挑战着国民党。

柯文哲为何受年轻选民青睐?

此外,这一次民众党的柯文哲获得26%的选票,并且在35岁以下的选民段,拿下了过半选票。这让柯文哲信心大增,他在败选后随即呼吁民众四年后再把票投给他,暗示自己将在四年后再次参与大选。

选举研究专家、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周日台湾媒体刊出的专文中分析称,2020年挺蔡英文、2024却不投给赖清德的那些票,亦即“非蓝非绿却会出来投票的选民,绝大多数都是把票投给民众党了”。

台湾选举研究权威、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小笠原欣幸教授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说,赖清德在这次大选的得票率相较于前次蔡英文得票率减少约18%,他认为选票都流向了柯文哲,特别是蔡英文当年拿下的年轻人选票,此次都流向柯文哲。

不过,台湾评论家颜择雅则认为,“太阳花世代”的台湾年轻族群本身就是出身自蓝营家庭,他们当年支持蔡英文,是因为后者不是传统民进党出身,与“台独”的制宪正名路线一直没有什么关系。

她认为,这些年轻人想要的依然是维持现状,经济上赚钱就好,她因此认为蔡英文当年拿下的18%选票这次流向柯文哲,不能如小笠原教授所说,是柯文哲挖走了民进党的年轻选票,而是柯文哲拿到了中间票——也就是不关心统独,只问经济民生的浅蓝或无党无派票。

图像来源,BBC CHINESE

图像加注文字,30岁的黄捷在高雄当选。

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则在之前告诉BBC中文称,年轻世代对政治的理解或兴趣基本上较为薄弱。但这不仅在台湾,也是世界各地的普遍现象,因此对政治人物的评价方式往往基于“感觉”,这便是柯文哲吸引台湾年轻人和科技人才支持的原因。

叶耀元分析,台湾30岁以下的年轻人把民主当作日常,毕竟他们出生之后就跟民主一起成长因此往往不知道民主的脆弱性。所以,这些人就很容易回归到年轻人的本质,亦即支持反抗体制的人。

两党地方政治明星崛起

民进党在台湾的“摇摆州”台中市失去了多席立委,现任立委纷纷落马,而国民党地方政治人物,包含颜宽恒将重回立法院。

这让现任国民党台中市市长卢秀燕的政治实力大增。外界预料,卢秀燕将在国民党总统败选后被赋予重整国民党路线的重任。身段柔软,不吝与地方派系及各路人马共享资源的卢秀燕,被认为将在四年后可能代表国民党参与大选。

同样,原本选情看好,但在最后遭遇政治巨浪冲击的民进党高雄市,最终在高雄市长陈其迈及党内人士全力冲刺下守住了该市立委八个席次,一席都没有掉。

特别是选前70天才临危授命参加选战的“太阳花世代”代表人物黄捷一席,以及在国民党高雄市票仓的左营楠梓也以小胜过关。分析称陈其迈惊险地保住了高雄战果,并持续了他的政治实力。

台湾移民为何返乡投票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赖清德和他的竞选搭档萧美琴预计将延续即将离任的蔡英文总统(中)的政策。

此次选举,BBC中文记者亦观察到许多台湾移民返乡投票。投票日,来自美国及瑞士的台湾民众在高雄告诉记者,他们专门赶回台湾投票。有些人表示自己是“首投族”,移居海外几十年,还没在总统大选投过票,但这一次选情紧绷,他们说不得不返乡投票。

在美国纽泽西从事药物发现的吕小姐(Haile Lu)说,过去在美国忙着读书,生儿育女和就业,上一次参与总统大选举投票已经是1996年,这一次希望回来投给可以维系台美关系及台湾民主的新总统。

她说:“这一次那么多年轻人支持柯文哲,我是好担心,抛下老公小孩,到香港转机回高雄投票。”同样身为美国公民的她期待台美关系越来越好,“美国好,台湾也会更好”。

另一位住在美国德州休士顿的​​台商宋明丽旅美40年,是台湾移民圈的知名人士。宋女士说,十几年来,她长期负责“带团”返台助选。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

图像加注文字,台湾移民纷纷回台投票。

她说这一次让她十分感动,因为许多老移民都已经80几岁,有人癌症刚化疗完,苦劝下还是要搭长途班机回台湾“投下人生最后一票”。她告诉记者,亲台派的系统这次大概动员了千名以上台侨回台湾投票。

也有支持蓝营国民党的许多台湾移民回台助选,他们也在美国的华人政治圈中,拥有不小实力,是美台政治人物都不能忽略的角色。



国民党的大多数支持者都是年长的台湾人,与中国大陆有家庭和商业联系。

一场令人刮目相看的选举


台湾这次选举,意义重大,因为它是民主国家中一个后来居上、学徒超过师傅的典型。但是即将担任第16届中华民国的总统赖清德任重而道远,他如何处理好跟对面中国大陆的关系将涉及台湾以及所在地区的未来走向。

中国政治的启蒙者之一梁启超在光绪二十六年六月(1900年7月)坐船到美国专门考察美国的民主制度。后来他的游记在中国大陆被收集在《梁启超游记》一书。该书一个重要情节,就是对当时美国大选的过程的描述。 梁启超对当初的美国全国上下包括家庭妇女都关心政治、重视选举这个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赞赏不已。他特别感到惊奇的是,当时美国公众的参与程度如此之高,而且公民们都积极地对候选人评论,如同看足球赛时,对球员表现议论一般。梁启超在回国后,力推在中国的"新民救国运动"。所谓的新民,就是让所有的百姓建立起"公民"的概念,并实践自己的责任(如参加选举)与义务。

有时想想,历史也真会开玩笑。在当今梁启超曾赞颂过的美国民主,在今天由于像特朗普这种近似于黑手党政客的存在,美国作为老民主国家倒是出现了退步、受挫折的迹象。但梁启超大概万万没想到,他写这篇游记的100多年后,他赞赏的这种民众积极参与选举,候选人公平地接受选举的结果的民主社会,竟然在用中文一个岛国 - 台湾,实现了。而更重要的是,从台湾这次选举制定的游戏规则、各党遵守这些规则的认真程度和实际情况来看,甚至还超过那些所谓成熟的民主国家。

一场竞争激烈、公平的选举

从大选之前的准备过程来看,蓝白绿各个党都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一招。寻亏由于马英九强差人意的撮合不成功,加之柯文哲良心的回归,使得蓝白联合无法成功,要不然绿党在大选中真会无招架之力。而后来侯友宜在战术和战略上急速调整,如跟马英九切割,提出三D政策(Deterence, Dialogue, Deescalation),甚至公开表示在其任期内不提统一问题,确实招来一些积极的效果。但由于这种调整过慢,所以最后还是无法圆了自己的梦。

从参与度角度来看,台湾2024年总统和立法委员选举的投票率为71.86%,这比上一届总统选举的74.90%少了3.04个百分点。但即便如此,比较当今所有民主国家参选情况,台湾也算数一数二的了。

从落选的候选人对待选举的结果来看,台湾并没有出现像特朗普这种小人耍赖的现象。这次赖清德当选台湾总统,获558万票胜选, 得票率40,5%。这是民进党连续执政第3次,这是自 1996 年台湾实行总统直选以来首例。承认大势所趋后,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便宣布败选 (33,49%),表示"非常遗憾未能完成政党轮替,让大家失望了"。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也公开宣布败选 (26,46%)。双双还给胜选的赖清德致电祝贺。

但民进党在这次立法院选举中表现并不出色。国民党虽然没有在总统选举中取得胜利,但已赢得53席立法院席次,重新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立法院选举最终开票结果是:国民党52席、民进党51席、民众党8席、其他2席。

台湾选举的意义

今年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举行选举。而台湾则是这个选举年的时间上的先锋,而且确实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台湾的民主在当今世界引起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全球的关注。在柏林的台北代表处13日举行的一个选举观察会上可以看到, 那里观察大选的德国人挤满了会堂,他们来自各地、各阶层,由此可见台湾地位的提高。德国政府在去年跟台湾政府建立了一个对话平台,双方决定在众多领域保持密切和良好的关系,并希望扩大这种关系。该平台旨在双边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促进活跃的民间社会对话。而世界上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强化跟台湾的制度化的联系与合作。

大选意义重大,还体现在台湾选民面对着对面中国大陆的压力,作出了台湾认为是正确的选择。从选举准备工作开始,中共一方面威吓台湾选民,把选上民进党跟选择战争划等号;但中方所作的努力并没有效果。而另一方面,台湾大选本身也是给大陆展示一个榜样的作用,所以中共相当害怕自己的百姓对台湾大选的关注。而对中国的网民来说,官方越要压,关注的好奇心则越强。13日大选那天上午8点投票开始后,中国大陆微博"台湾选举"词条一度冲上热搜话题,但随后这一热门词条在微博被屏蔽。

来自对岸的反应

中国大陆的反应,似乎反应了其一贯的立场,但不论从逻辑上看,还是从情理上来看,颇有矛盾之处。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指出,选举结果显示民进党并不能代表台湾主流民意。这种表述本身说明了中共政府确实把选举当回事了,既然对选举的结果作出自己认为合乎逻辑的解释,这客观地来说中国大陆认可了台湾作为民主政体的选举。如果这么看,那就按情理,中国大陆官方应该对赖清德当上总统祝贺才对呢。

中共目前无法将自己的那种暗箱操作、替换国家首领的非民主程序强加于台湾人,所以,只能隐晦地认可其民主选举,但同时又不愿意认可现在台湾的民主选举出来、来自民进党的新总统。这就使得习近平政府目前陷入一种尴尬。

陈斌华表示,对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的立场一以贯之,意志坚若磐石。将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这里"善待"台湾的前提又再一次得到了强调:习近平政府非要对方认同"九二共识",以此作为底线。而现在连国民党都为是否有这种共识的存在打上了问号。

新总统今后四年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蔡英文总统任期期间,把台湾在世界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了,但同时,台湾由于跟中国领导人在理念不一致,使其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也在升高。这点是有目共睹的:蔡英文担任总统8年来,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压力不断升级,战机和军舰试探台湾军方已成常态。而在今后赖清德当总统期间,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恐吓可能会加剧。而这种威吓,尽管从道义上来看,对中国官方并不利,但对台湾,无论是经济、外交,也都不利的。

在大选后的国际记者会,外媒问及赖清德会如何缓解台湾与中国之间风险,以及会如何开启与北京对话?赖清德回应,将依照"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不卑不亢,维持现状。同时,新的一届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推动两岸事务,也希望中国体认他们也肩负台海稳定的责任。赖清德表示,只要在对等尊严原则下,台湾很乐意跟中国彼此交流,合作创造和平共荣。

这一回答似乎还是太笼统了一些。而台湾一部分民众和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肯定期待着这位新总统在这方面作出更具体的部署。这次大选中有约700万人投给了蓝白两党,这本身也说明了在台湾确实有希望对中国采取较温和态度、和平共处的声音。

应该看到,过去8年蔡英文不断对北京释出善意却都被拒绝。那么,台湾今后如何巧妙地在中美竞争的墙缝里,扩展自己的空间,开辟一个新的对中国的政策以及整个外交政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里我们暂且不提,新的一届政府还将同时解决台湾内部一系列问题。如由于高房价造成了民怨四起,尤其北部都会区的年轻族群对于高房价的不满已经白热化。

当然,最关键就是一个处理好跟中国的关系。当然,解决这问题远不是只取决于台湾一方。习近平政府的对台政策也需作一个调整。不管如何,美国也在为台湾的中国政策划出底线。美国总统拜登在台湾总统选举结果出炉后说:"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 他的话既是说给习近平听的,但也是对赖清德的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大选之前,著名的一个美国智库Eurasia Group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强调美国目前有三个"危险的朋友"。所谓"危险的朋友"是指他们可能会在今年给美国带入困境和危机。他们分别是:乌克兰的泽伦斯基,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最后一个就是台湾的赖清德。

笔者并不认为这种描述具有其内在逻辑性,因为前两者已经米煮成粥的了,而后者顶多只是潜在的迹象。但从侧面也说明的台湾新总统的任务艰巨。总之,下一届的台湾总统面临的挑战可能大大超过现在的蔡英文总统。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index.php?app=news&act=view&nid=64531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