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超级选举年:半个地球的投票 42亿人的政治抉择

香港01 0



2024年将有人口总数达42亿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关键选举。从美国到俄罗斯,从南非到台湾,从印度到印尼,从欧盟27国到墨西哥。这一系列始于1月孟加拉大选终于12月加纳大选的投票,将无庸置疑左右世界大局--特别是在俄乌、加沙战火未止之时。

从亚洲出发,人口14亿的印度、人口2.78亿的印尼、人口2.42亿的巴基斯坦、人口1.73亿的孟加拉等大国,都会进行政府换届的大选。

印度(4月至5月)

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大国,经济年增长达7%,近年自许为“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又以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向美国和西方争取工业转移和军备发展利益,重要性当然不在话下。2014年执政至今的印度人民党(BJP)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声势依然如日中天,民意支持竟然还接近八成高位,可见其众望所归。



印度总理莫迪2023年12月1日在杜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表讲话(Reuters)

莫迪任内一方面大举改革印度经济,从税制到基建无所不及,另一方面却排挤佔人口近15%的穆斯林,高举印度教国族主义的旗帜,近来也因在美、加等国被指派人杀害锡安教分离主义者而使印度与西方国家关係变得紧张。人们担心印度在莫迪的长期管治之下会否变成没有体制规限、单凭多数话事的“非自由主义民主”。

在2024年的选举中,包括独立后长年领导印度的国大党在内的一共28个在野政党,组成了所谓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希望重演如波兰2023年大选般的剧本,以在野党派的团结去推翻最大政党。但目前人民党在民调中依然以数个百分点领先I.N.D.I.A,在印度的单议席单票简单多数制中预计将能轻鬆赢得多数议席,而I.N.D.I.A因为内部争议也迟迟未能推出总理人选,相信莫迪路线将会在最迟2024年6月举行的大选后延续下去。



2023年6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白宫为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举办欢迎仪式。 (路透社)

印尼(2月14日)

印尼,因为其人口体量和较高速经济增长,近年逐渐变成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强国和东盟(ASEAN)的领头羊。同时,印尼拥有最大的镍蕴藏,佔全球22%,对于电动车产业所推动的电池行业极其重要,其2020年开始实施的出口限制已深远影响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向。因此,无论是在印太、南海问题、全球南方等不同层面的地缘政治,还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印尼的政治走向对全球影响举足轻重。

2014年执政至今的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民意支持高近八成,却不能再寻求连任。佐科维多多上任以来逐渐採行超越政党的大联盟管治模式,其2014、2019年的竞选对手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后来也被“收编”成为了国防部长。本年10月,印尼宪法法院更破例容许佐科维多多之子吉卜兰(Gibran Rakabuming Raka)以未足法定40岁之龄参选副总统,成为第三次角逐总统的普拉博沃的副手。



图为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2023年12月17日在东京出席东盟–日本友好合作50周年活动。(Pool via Reuters)

虽然佐科维多多没有表明支持哪一个候选人,但其子作为普拉博沃副手的事实被人们普遍解读为佐科维多多的背书,因此普拉博沃的民望远超佐科维多多本身所属政党以及另一伊斯兰主义政党的两位总统候选人。由于佐科维多多有多个亲属参与政治,人们都在关注他是否正要为自己建立起一个政治家族。

2024年的选举中,普拉博沃胜算甚高,而民望第二的也是跟从佐科维多多路线的人物,印尼的管治方向应该不会有重大改变,但此后印尼政治文化的潜在演变却值得关注,特别是佐科维多多会否变成一个“太上皇”般的角色。



以四成多支持度领先其他总统候选人的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Reuters)

巴基斯坦(2月8日)

巴基斯坦长年由军方直接或间接掌政,没有一任总理能做满任期。2018年获军方支持上台的伊姆兰汗(Imran Khan)2022年4月与军方闹翻后被前朝的谢里夫(Sharif)家族赶了下台。伊姆兰汗却不甘受屈,凭着极高比例的民意支持以群众运动企图同军方对抗,要求提早选举。

但现任总理夏巴兹.谢里夫(Shahbaz Sharif)与军方深怕伊姆兰汗藉民意支持复位,不顾宪法限制多次押后原该在2023年举行的大选,并以各式罪名将伊姆兰汗收监,对其政党进行打压,禁止媒体对他作出报道。

在这次选举,人们关注此前被军方踢走的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Nawaz Sharif)会否藉大选回朝,以及军方建制会否被支持伊姆兰汗的民意击倒——后者若然成事,将会完全扭转巴基斯坦独立以来的政治惯例。



2022年与军方闹翻被赶下台的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Reuters)

由于巴基斯坦已处于破产边缘,政府的稳定是破局前提,虽然还有分析人士猜测这次大选会进一步被押后,但此刻确实已到了“不选不选还须选”的地步。

巴基斯坦近年国势大弱,完全比不上其传统死对头印度(按:70年代人均GDP比印度高五成的巴基斯坦,如今其人均GDP已比后者低上三四成),但其地理位置关键,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出口,也是与塔利班有关的恐怖份子活动前线,更是核武国家,其国家稳定属全球不论立场各国的利益之所繫。

孟加拉(1月7日)

与印度莫迪相似,2009年执政至今的人民联盟(Awami League)总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民望极高(近七成),也主持着该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却对唯一有力对抗人民联盟的孟加拉民族主义党(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BNP)不断施压,BNP的领袖2018年已被收监,代任领袖则长年流放英国,在本国已被判罪。本年10月,BNP支持者与警方爆发死亡冲突之后,包括该党主要领导层在内的两万名党员被拘捕,BNP已呼吁支持者杯葛2024年的大选。



2023年8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会见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 (新华社)

由于孟加拉也是西方要把结的南亚大国,欧美国家预计将不会以人权理由大造文章,近邻的印度已表明孟加拉选举是内部事务,美国则声言会对破坏民主选举的官员实施签证制裁。不过,哈西娜也不能把投票办得太过不公道,亦需保证暴力流血事件不再发生,否则西方国家为了保留“价值观外交”的面具,也不得不作出更有力的回应(按:孟加拉绝大部份出口商品的市场也集中在欧美)。



孟加拉首都达卡街头的哈西娜肖像。(Reuters)

除了亚洲人口大国之外,台湾地区的大选和韩国的国会选举也值得关注。

台湾(1月13日)

曾经被《经济学人》形容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的台湾,将会在中美博奕和两岸议题的阴影之下进行大选。选举以三脚督的角力出现,有执政民进党的赖清德配萧美琴、国民党的侯友宜配赵少康,以及民众党的柯文哲配吴欣盈。虽然民调方面民主党的“赖萧配”以不足四成的支持度领先,但三方角力之下选举变数仍大。



2024台湾大选首场电视政见发表会12月20日晚间登场,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左)、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中)、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右)三人首度同场交锋,政见会抽籤的发言顺序为侯友宜、赖清德、柯文哲。(Reuters)

人们关注,如果经过两岸关係低迷的8年民主党执政之后,台湾还是再出一个民进党政府,中共会不会加快推进武统台湾的步伐。在俄乌战争、加沙战争等多方冲突让美国分身不暇之际,西方舆论界都在关心台海局势会否发生变故,以及其对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韩国(4月10日)

韩国在2024年并不会举行总统选举,却会举行国会选举。由于2022年以史上最窄得票差距当选的总统尹锡悦在国会并无多数,其立法长期受到掌握多数的共同民主党局限,尹锡悦的宏愿当然是推动其国民力量党取得国会多数。不过,尹锡悦上任后丑事百出,民望长期只得三成多,很可能会事与愿违。



韩荷半导体同盟:韩国总统尹锡悦2023年12月13日在荷兰海牙与荷兰首相吕特(不在图中)一同出席记者会。韩国与荷兰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为“半导体同盟”。(Reuters)

不过,外交、军事大权依然在总统手上,尹锡悦依然可以继续其亲美政策。除非共同民主党能取得国会三分之二议席(弹劾总统门槛),又或者尹锡悦被爆出严重程度堪比朴槿惠“闺密干政门”的丑闻,否则这位“跛脚鸭”总统的外交路向将会延续下去。

望向欧洲,俄乌战争依然是欧洲的最大地缘政治事态。作为援乌先锋的英国预计会在2024年内进行大选,俄罗斯亦会在3月举行总统选举。虽然2024年不会有欧盟大国举行国家选举,但欧洲议会却会出选,其结果将左右欧盟委员会未来5年的政策路向。

  英国(最迟在2025年1月前)

保守党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早前已向一些英国记者表明将在2024年举行大选。自2010年以来,保守党持续执政,将英国带出了欧盟,经历过新冠疫情,换了四次首相,如今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民调上稳定落后工党十几至二十个百分点,几乎只是在等待交出政权。



2023年11月20日,英国财相侯俊伟(Jeremy Hunt)与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参选伦敦一所学校。(Reuters)

为了力挽狂澜,辛伟诚一度将自己包装成革新的代表,然而他却继续推动约翰逊(Boris Johnson)留下来、完全不切实际的“移民直送卢旺达”之类的民粹政策(按:此政策离落实还很远),又把脱欧弃将卡梅伦(David Cameron)请回来当外交大臣,革新无从谈起。

脱欧之后,英国外交影响力大降,人们看英国政治的态度已逐渐变成笑看风云的“食花生”心态。

由于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保守党和工党立场一致,即便这次大选真的由工党胜出,未来首相施纪贤(Keir Starmer)的相关政策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只有在移民政策、气候政策等内政层面会出现较明显的改动。不过,在淨移入人数处于历史高位之际,工党也会支持一定程度限制移民人数的政策。



施纪贤的政治路线与工党前首相贝理雅的“第三条路”颇为接近。(Reuters)

目前,施纪贤的具体新政尚未清晰,工党预计会在明年初推出政策纲领,为大选作准备,当中将会包括修改规划政策加大兴建房屋、绿色投资等。我们可以预见,他将乘着英国人厌倦保守党执政(也包括苏格兰人对苏格兰民族党的厌倦)而上台。

  俄罗斯(3月15至17日)

俄罗斯2024年将会进行总统选举,由于2020年的修宪,1999年掌政至今的普京(Vladimir Putin)将能寻求连任。普京向来支持度高企,预计将会在第一轮投票中大比数胜出,将执政至2030年。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2023年12月14日在莫斯科举行年度记者会及“直播连线”(Direct Line)电视节目。(Reuters)

虽然普京有意让俄罗斯民众忽略俄乌战争的存在,尽量减少战争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但战争的负面影响却难以避免:普京12月14日在其战争爆发后首次年末问答会中的一个备受关键的时刻,就出自民众对于鸡蛋价值急升的疑问(按:本年以来俄罗斯鸡蛋价值升幅近四成半)。

可是,在俄罗斯严格管制有关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言论之际,甚至连质疑战争的学生也被政府“关注”,当然也不可能有任何在此关键议题上与普京立场大相迳庭的候选人出现。

同时,即使是反对对乌开战的俄罗斯民众,也不愿看到国家队在战场上落败。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普京连任的必然性,以及普京对乌路线的持续性。



12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出席记者会。(Reuters)

另外还值得留意的是,俄罗斯2022年吞併的乌克兰四州和克里米亚将有份投票总统,这将在宪政上进一步造成这些地方归入俄罗斯的既定事实。(相较之下,乌克兰原在2024年举行的总统选举将因为战时紧急状态而不会如期举行。)

  欧盟(6月6至9日)

欧洲议会将在2024年选出720位来自27个成员国的议员。传统上,欧洲议会权力不及由成员国领袖组成的欧洲理事会,但随着需要通过欧洲议会选出的欧盟委员会的权力近年不断扩张,从新冠疫情统一採购疫苗、共同举债作欧盟再分配、国家预算和补贴政策改革,到“欧洲绿色协议”气候政策、数码科技规管,再到对乌克兰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欧盟委员会都扮演了核心角色。

虽然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未有宣布寻求连任与否,但欧盟各派都正为争夺委员会权力而磨刀霍霍。



2023年12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共同主持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新华社)

传统上,欧洲议会由中间偏右的跨国政党联盟欧洲人民党(EPP)和中间偏左的跨国政党联盟社民盟(S&D)分庭抗礼,但近年极右在各国崛起,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也带动了不左不右中间自由派的风气,人民党和社民盟的力量逐渐受到挤压,使得欧洲议会权力分配更为複杂。

过去一年多以来,意大利极右兄弟党(FdI)上台,瑞典、芬兰、荷兰等国的大选都出现右翼转向,德国和法国的极右政党也逐渐打进主流,对传统政治势力构成重大威胁(例如德国另类选择党的民望已排名全国第二)。人们关心欧洲议会选举之后,跨国极右力量会否再下一城。



欧盟国家人口达4.5亿,欧洲议会选举将会是仅次于印度大选的第二大选举。(Reuters)

虽然多国极右较为倾向反对援助乌克兰,但作为极右共主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却一直亲乌,相信欧洲议会的选举结果并不会改变欧洲的挺乌路向。不过,极右若然取得更多议席,欧盟权力将会进一步碎片化,使欧盟更难达成政策路线上的一致化,更难走上马克龙主张的“欧洲自主”道路。

同时,在欧洲面临人口老化、劳工短缺问题之际,极右的反移民纲领也将对欧盟未来经济发展构成障碍。



2023年7月12日,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领导人峰会期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英国首相辛伟诚、美国总统拜登、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中)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出席北约-乌克兰理事会会议。(Reuters)

  比利时(6月9日)

纯粹从“食花生”角度出发,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所在的比利时大选值得关注。由于比利时按荷语和法语人口分裂成两大派,再加上不同政治主张的政党林立,其国内政治有高度複杂性,更曾在2010年大选之后创下541天未能组成政府的健力士世界纪录。

如今,以约25%民调支持度领先其他政党的弗拉芒利益(Vlaams Belang)认为比利时是“逼婚”而成的国家,主张荷语区从比利时独立开去,而排在其后的政党也是荷语人口中主张地方高度分权的政党。有分析人士笑言,这可能是今天的比利时最后一次选举。



2023年12月14日,比利时首相德克罗(Alexander De Croo)出席欧盟领袖峰会。(Reuters)

虽然2024年的选举集中在欧亚大陆,但非洲和美洲都有极具象徵意义的选举会举行,前者有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ANC)会否走向没落的问题,后者则有委内瑞拉的总统选举,这将决定其左翼马杜罗(Nicolas Maduro)能否同欧美国家和解。

其中,在北美洲,不可不谈的当然还有2024年11月的美国大选。

  南非(待定)

在1994年种族隔离结束后首次大选长期在南非掌权的非洲人国民大会(ANC),经过前总统祖马(Jacob Zuma)的严重腐败、长年接近甚至超过30%的超高结构性失业率、国有电力公司Eskom的贪污腐败和经营不良导致南非惯性大停电(所谓的“ load shedding”,一日可停12个小时)等治理问题 ,很可能将会在2024年的大选中失去多国会多数,同时失去由国会多数选出的总统之位。



由于Eskom的煤电厂严重老化,电力供不应求,停电成日生活日常,学生“挑灯夜读”并不是一种比喻。(Reuters)

现任总统拉马福萨(Cyril Ramaphosa)2018年取代祖马以来希望扫除ANC的贪腐问题,改善南非治理,却碍于党内既得利益者而一直未见成效。其上任后任命根治Eskom管理问题的CEO在主政两年多后更声言曾被人试图下毒杀害,指控停电问题源自罪恶同贪腐,最终辞职收场。不过,拉马福萨预计将会寻求连任。

早在2021年的地方选举,ANC的全国得票已首次跌穿一半。从民调来看,其2024年的选情将会是历史重演。在 ANC之左,有打着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旗号的“经济自由斗士”(EFF),其在地方政府中同ANC有合作,却一直闹不和;在ANC之右,则有白人为主的民主联盟(DA),DA一直试图打破种族界线,却未得成功,如今已同一众反对党组成联合阵线,希望一博在2024年惊人推翻ANC管治,不过其成事机会渺茫。



金砖五国领袖2023年8月23日在南非举行的峰会上合照,左起为巴西总统卢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印度总理莫迪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Reuters)

如果2024年ANC失去国会多数,则必需寻求其他党派合作。这将是后种族隔离时代的终结,无论新政府如何组成,南非也将走进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委内瑞拉(2024年下半年)

委内瑞拉的马杜罗(Nicolas Maduro)政府本年10月以来迅速与美国修好,一方面容许美国将来自该国的非法入境移民遣返,另一方面则同反对派达成来年举行公平公正自由选举的协议,换取拜登当局暂缓2019年以来对于委内瑞拉石油、矿产和金融的大部份制裁,。

委内瑞拉因治理失效,过去10年GDP大跌四分之三。而且,欧美普遍质疑2018年的总统选举,翌年更承认了反对派的国会议长为总统,但后者多次试图政变失败。到了今天,欧美同委内瑞拉都要寻找下台阶,而且作为石油蕴藏最大国的委内瑞拉过去20年产量大跌八成,却有潜力逐渐增产,在俄乌战争中有助压低油价,对西方战略部署绝对有利。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Nicolas Maduro)与圭亚那总统阿里(Mohamed Irfaan Ali)2023年12月14日在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会谈期间握手。(Reuters)

为了在选举前提振民意,马杜罗12月初举行公投通过吞併邻国圭亚那三分之二领土(其后,马杜罗已经“缩沙”,同圭亚那达成不以武力解决分歧的共识),大打民族主义牌。而反对派初选胜出的总统候选人马查多(María Corina Machado)则依然被马杜罗当局剥夺出任公职权利。这些事实都使2024年的总统大选充满变数。

到底马杜罗会否对圭亚那升级行动,以战争逃避选举?到底马杜罗会否真的同反对派公平公正的选一场?到底欧美国家对其选举又会否“收货”,最终以地缘政治利益的考虑而与马杜罗政府和解,让西方企业帮助荒废多时的委内瑞拉石油产业增产?这些都是2024年总统选举值得观察的焦点。

  美国(11月5日)

美国大选,无论从剧情还是从潜在影响上看,也是2024年超级选举年的压轴重头戏。选举结果将决定白宫谁属,以及国会两院的控制权。从目前形势看来,如无意外,拜登再战特朗普几乎毫无悬念,在拜登民意支持低落之际,世界各地媒体都在讨论“特朗普2.0”的全球冲击。



图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2023年12月19日在爱荷华州滑铁卢(Waterloo)出席竞选活动。(Reuters)

在外务上,特朗普将会带领美国重返孤立主义,大举放弃对欧洲事务的参与,很大可能会即时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和财政援助,迫使后者割地求和。特朗普一直对北约多有批评,华府政界甚至担心特朗普会退出北约,因而已在本年12月预先立法,规定退出北约必需得到参议院同意或国会立法授权。不过,特朗普上台将预示着北约联防条款很可能会变成一纸空谈。

对于中国,特朗普的政策将失去拜登当局“竞与合”的可预期性。特朗普的政治能量主要出自一种反精英建制的情绪,因此其对华政策将会随着其民粹政治的需求而随时转变,很可能会将国内经济社会问题(例如工人失业、贸易逆差、毒品问题等)“外部化”到中国头上,鼓动仇外心态。而由于特朗普不认同气候变化,中美在此合作空间减少。同时,特朗普也可能大加关税同全球发起贸易战。唯一对中国有利的,大概是特朗普明显不会为台湾付出太多。

整体而言,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将会象徵美国霸权的终结。美国人再一次选出特朗普,将告诉全球美国盟友美国的保护伞并不可靠,从欧洲到日韩,各个国家都要为这个划时代的转变做好准备。



美国歌后玛莉嘉儿(Mariah Carey)2023年12月到访白宫,与总统拜登见面(FB@Mariah Carey)

在国内,特朗普已经明言会做一天的独裁者,多次表明他将成为选民的“报复”,不少分析认为他将会把整个联邦公务员架构换成特朗普派的人物,并以司法部等机关去对异己开展“法律战争”(lawfare)。可以预见,特朗普再入主白宫将会进一步分裂美国,激化其国内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战争,使之无暇外顾。

不过,国会依然有可能对特朗普作出限制。共和党有较大可能夺得参议院控制权,民主党则有可能夺得众议院控制权。由于共和党参议员仍以传统保守派政客为主,特朗普的任何过火行为都有可能受到国会两党的阻碍。但总统的行政权力已足够特朗普为美国体制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

国际社会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近年更是战乱四起,从俄乌战争到苏丹内战,从以巴冲突到委内瑞拉对圭亚那的威胁,战争危机遍佈全球。2024年,佔全球人口一半的国家或地区将会为其前路作出政治抉择。置身在外的人们也不得不留心其政治抉择将会如何影响国际大局。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3/12/31/125344128.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