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视觉日记: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让日子变得美好可期(图)

南方周末 0



2023年7月14日,北京丰台,二七健身俱乐部,65岁的馆长徐伟正在为61岁的陈兵做训练辅助。二七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撸铁的冲劲带来一种与时间的对抗,对他们而言似乎在延续着青春。(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好像从来没有试过这样地期待,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千方百计地去与这世间的万事万物接触。

2023年,人们逐渐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那些难以跨越的痛苦和压抑,仿佛被留在了昨天。



2023年11月18日,江苏苏州,双塔市集(之前的双塔菜场)是姑苏区的老菜场之一,位于苏州古城区中心地带。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菜市场改造浪潮应运而起,双塔市集也由原本功能单一的菜市场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集合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市场,并延伸出年轻人社交的“第三空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一个最直观的改变,是从朋友圈里窥视到的世界肉眼可见地扩大了。虽然时不时有与地缘政治以及旅行安全相关的负面消息弹出,也阻止不了爱“浪”的小伙伴打包收拾、重新出发,去尽情拥抱远方的柔风,与美好的景致共同翩跹。年初举世震惊的土耳其大地震发生以后,我的同事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并不断传回现场影像。经历了半个多月带有时差的对接编辑工作,有那么一瞬间,我好像重新感受到来自世界的心跳和悸动。



2023年6月7日,西藏波密,被誉为中国景观大道的318国道,时不时能遇见牦牛与汽车并行在路上,与高原风光一同构成了动人的画卷。



2023年11月11日,中国香港,尖沙咀广东道商铺林立,来来往往的行人穿行在斑马线上。天色渐晚,新冠疫情之后的东方之珠风采依然。(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把目光收回到身边。开年以后的一段时期,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频频“挤”上热搜。地铁公交出行排长队、哪哪都堵车、各个商圈人流摩肩接踵、景区时常“人满为患”、餐厅酒楼座无虚席……一时间,大城市“甜蜜的烦恼”再现。



2023年7月21日,四川成都,一辆涂装成熊猫样式的大运会巴士。因疫情被延期两次的成都大运会,处处可见熊猫设计元素,也让四川人“人手一只熊猫”的设定深入人心。



2023年10月10日,广东佛山,在佛山站排队上车的乘客。当天,有不少旅客专程来为了体验在佛山火车站最后一次乘坐绿皮火车而购票上车。次日早上8点,佛山火车站正式暂停客运,属于几代人的记忆正式落幕。



2023年9月21日,广东广州,中秋节前夕,既好看又包含了吉祥寓意的广州传统手工灯笼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夜幕降临,不少年轻人来到光孝路上的“灯笼街”打卡拍照。



2023年12月3日,中国澳门,第42届澳门马拉松赛场外,参赛选手围在荧光屏前观看自己的比赛成绩。



2023年2月26日,广东珠海,在大楼外墙吊篮施工的工人。反射在玻璃幕墙上的城区,是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引擎之一的珠海横琴自贸区。(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目之所及,“火”起来的也不仅仅是广州等大城市。人员在流动上没有太多的限制,便捷的交通、健全的网络覆盖,加上被压抑多时的出行需求,在某一个寻求到共同情绪价值的支点得到释放。纵观柳州螺蛳粉、淄博烧烤、天津跳水大爷、贵州村超、成都黄金滩野迪等城市网红的出圈,逻辑大抵如此。



2023年10月28日,四川广汉,观众在拍摄高达2.6米的青铜立人像。自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近600件(套)青铜器精品首次亮相,而逛文博场馆也日渐成为青年群体的新时尚。这既是一种文旅现象,也是一场文化寻根。(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遗憾的是,由于工作上的调整,这一年来我在拍摄视频上投入的时间超过了拍摄照片的时间。其实,在更多的时候,静态照片反而更能呈现出内心的观照。当我重新翻看这一年的照片并从中挑选出这些面对读者的时候,更加坚信这一点。



2023年6月16日,广东广州,猎德村的女子龙舟队在训练之前聆听领队布置训练任务。(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路仍在继续走,生命平凡又广阔。对我来说,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让日子变得美好可期。



2023年9月28日,广东广州,中秋国庆长假出城的车流,把华南快速干线出城方向车道堵成了大型停车场。(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2023年1月29日,福建泉州,一处庙宇的飞檐巧妙地伸进了现代房屋的铝合金窗。在世遗之城泉州,非遗文化与市井生活和谐共存。(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4301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