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预期寿命不断增长 人类的视力却越来越差?(图)

三联生活周刊 0



最近十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了77.3岁,增加了整整1岁(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衰老的速度正在减缓,整体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可就在身体“蒸蒸日上”的同时,却偏偏有一个部位“逆流而下”,那就是眼睛。除了近视发病率越来越高,总被成年人主动或被动忽视的眼睛调节力,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目前42-44岁为成年人老视的高发期,大多数人会在38岁左右陆续出现症状,甚至有些人35岁就已有征兆(2)。

这样一对比,不难发现,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强壮,眼健康却愈发薄弱。一增一减间,不禁让人发出疑问,“心灵的窗口”如何成为了背刺我们健康生活的“隐形危机”?

1

健康的“隐形危机”

这届成年人,越来越在乎自己健康了。情绪问题、身材问题和皮肤状态是最让成年人感到焦虑的三大健康问题(3)。然而通过科学的方法,这些问题往往可以缓解甚至解决。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个常常被忽视,又对生活影响巨大的“隐形危机”——眼健康。

你有眼健康问题吗?

许多人习惯地将“眼健康问题”和“视力下降”划等号,觉得不痛不痒,不是什么大问题。实际上,我们这一生的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眼健康挑战,其中,视力问题也不仅是近视和远视那么简单,愈发年轻化的老视被很多人遗忘在了角落,它绝不只是一个“不疼不痒”的问题而已。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监测,截止2021年,中国成年人老视人群已达到2.35亿人,且仍在扩大。

老视非同小可,它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驾驶场景。现在的城市交通愈发拥堵、路况愈发复杂,驾驶者除了要时刻关注前方的信号灯和指示牌,随时注意道路上的其他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还要关注导航、车机屏幕的信号,着实需要我们“眼观六路”。然而,若不有效矫正老视,会大大降低我们对路面突发情况的观察能力,有损敏锐、顺畅的驾驶体验,还会威胁到我们的人身和道路安全。

老视很容易影响驾驶安全

尽管如此,如今老视的矫正率并不乐观。全球功能性老视患者约10.4亿人,其中5.17亿患者未得到矫正,几近50%,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至2050年,老视人数将有可能达到17.82亿人(4)。

2

老视=眼睛调节力下降≠衰老

成年人面对老视却不及时矫正,多少有一些“掩耳盗铃”的心态。

在以往的认知里,脱发、皱纹、老视……都是一个人衰老的表现。因此,即使出现了老视的初始症状,很多人也会觉得老视就是老了,因而讳疾忌医。其实,只要了解老视的成因,便无须再闻之色变。

人在看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物体时,需要靠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来控制晶状体的平凹进行调焦。这种调焦的能力叫做“眼睛调节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用眼负荷过大时,晶状体弹性降低,眼睛调节力随即下降,这便是老视的成因。

眼睛调节力,一般会因年龄的增长和用眼负荷过大而下降

眼睛调节力下降的初始症状一般是眼干、眼涩、到了晚上流眼泪。它属于视疲劳,可能是暂时性的,在好好休息之后可以恢复。但随着年龄接近40岁,就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的眼睛调节力不足,无法看清近处的物体,也就是老视了。如果长期不注意健康用眼,甚至会更早发。

有一些人会自我安慰,“我是近视,近视的人是不会老视的”。可惜,这只是一个长久以来的误传,事情并非大家想象得这样简单。

眼睛调节力的下降,与你近视或远视都无关,而是由晶状体的弹性决定的。当近视人群的眼睛调节力也出现问题时,二者叠加,在生活中遇到的痛点反而更多。想看清近处就看不见远处,想看见远处就看不清近处。常备两副眼镜交替使用、顾此失彼,为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更重要的是,它很难自愈,只要出现就几乎无法逆转。

对很多近视人群来说,这是生活一大难题

与其为眼睛调节力下降打上“年纪大”的标签,它更像是一个单纯而紧迫的“时代困局”。

过去,成年人的用眼压力主要来自于阅读和书写。进入电子信息时代,我们被无处不在的屏幕彻底“霸屏”,“随时在线”的生活对眼睛的挑战同样如影随形。

工作中,从电脑办公到开会投屏,前一秒还在手机上回复邮件,下一秒便要通过电视屏幕与合作伙伴沟通,应接不暇。通勤路上,汽车智能化的浪潮迎面而来,在智能座舱里,人人以屏幕数量又多又大为荣。回到家,更是电视、电脑、平板电脑轮番上阵,哪怕是睡觉前,也要再摸着黑刷会儿手机。甚至在健身房这样强健身心的场所,可能还在跑步机上边跑边“刷剧”。

用眼过度、视疲劳等,逐渐成为很多人的“现代病”

移动数据和分析公司App Annie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中国人平均每天仅使用手机的时长已接近5小时。这还不算其他屏幕的“轮番轰炸”。

另一组由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6月,40-59岁网民群体占比由2022年12月的33.2%提升至34.5%,互联网进一步向中年群体渗透,“中年低头族”正在崛起。

人们在泡枸杞、吃钙片的同时,眼睛却成为了我们养生大战中的“漏网之鱼”。 让我们的晶状体像一台不停调焦连拍的相机,睫状肌负荷陡增。

你还年轻,眼睛却已经“累”了。我们不必对它讳莫如深。在正视它的同时,善待它、重视它,才是这届成年人急需要做的功课。

3

见深行远,改变世界

言至此处,大家也不必过度紧张,眼睛调节力下降的解决方案也在随着时代发展,为我们排忧解难。

1959年,全球第一副渐进片问世(5),命名为万里路。“渐进镜片”,又称“多距镜片”,在一块镜片的不同部位同时出现凸透镜与凹透镜,让人们通过切换视角看清远近。

最近,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旗下的视光品牌依视路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又推出了第9代产品——万里路®XR系列。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是依视路首款具备视觉动态响应的渐进镜片。

万里路®XR系列镜片

万里路®XR系列最亮眼的突破口在于,它采用了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技术,采集并分析了大量用户使用数据,并通过3D技术模拟配戴者所在的显示环境,让这款镜片更接近绝大部分人的使用习惯,实现了在移动中也能拥有更清晰的即时敏锐视觉。

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大中华区专业视觉健康总裁林国樑介绍说:“过去初次配戴渐进镜片需要3-5天的适应过程,让很多人浅尝辄止,失去耐心;相比之下,全新升级的万里路®XR系列只需要一天就能被多数用户完全适应”。他还进一步解释说:“这些数据也很可能会变成‘个性化’的一步,让我们在未来更加精准地为每一个人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大中华区专业视觉健康总裁林国樑

更重要的是,万里路®XR系列超越以往的渐进镜片,不再因为镜片上固定的焦距位置,只能将视线上下移动寻找合适的视角才能调节看远近,而是可以做到从几乎任何角度观看。如今,日常生活中,户外、出行、办公、体验等场景愈发增多,万里路®XR系列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安全的驾驶感受和更畅快的用眼体验,随心实现多功能场景切换,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感受。

对于渐进镜片的未来,林国樑还抱有诸多期待:“我希望能借助这么好的产品,告诉大家,眼睛调节力下降并不意味着衰老,越早矫正,越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帮助。过去眼镜行业主要在解决‘看得清’的问题,现在我们更多地考虑让消费者‘看得好’、‘看得久’,拥有舒适的视觉体验,打造健康、安全、高效的生活方式。”

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见深行远(help people see more and be more)”,是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的使命。去年,集团上榜《财富》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排名全球第六位。

作为这样一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林国樑对眼健康行业的热爱,源自使命感,也满载情怀。谈及深耕视健康领域的原因,林国樑表示,一是眼健康涉及“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覆盖人群广,形势严峻;二是这个行业充满使命和情怀,生态可塑性很强;三是眼健康行业的凝聚力让我们看得更好、走向更好的未来,“大家在一起做很有意义的事情”。 他也反复强调“主动眼健康”的理念,倡导消费者对自己眼睛的健康状况主动了解、主动筛查、主动干预,不要等到出现视觉问题才想起关爱自己的眼睛。

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见深行远”

林国樑曾多次在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成年人群的用眼呵护相关活动中深受触动;如今,从关爱他人到自己和同事们、朋友们也愈发真切地受益于自己的行业发展,他眼前的工作价值也更加清晰可感——

眼健康是所有人要一生关注的话题,每个年龄阶段都环环相扣,今天做得更多,明天就会更好。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3486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