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日本潜艇如下饺子 技术不断更新 中国该高度警惕

军武次位面 0

前不久,日本海上自卫队“大鲸”常规动力潜艇的4号艇,在日本川崎重工神户造船厂成功下水。这艘艇被命名为“雷鲸”,舷号SS-516,预计将在2025年服役。“大鲸”4号艇的下水,意味着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总数已经来到了27艘,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SS-516“雷鲸”号,图片来源:网络

“大鲸”是日本最新一级的常规动力潜艇,属于“苍龙”级的深度改进型,目前 一共建造了4艘,即SS-513“大鯨”号、SS-514“白鲸”号、SS-515“迅鲸”号和本次下水的SS-516“雷鲸”号。其首艇“大鯨”号于2018年3月16日下水,目前和二号艇都已经服役,但是三号艇还在测试中,预估服役时间为2024年。按照日本的《防卫计划大纲》,“大鲸”一共要建造6艘,每一艘单价为5.62亿美元,制造任务由日本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各自承接3艘。“大鲸”的建造工作将持续到2025年,到了2027年它们就将全部服役。

日本向来比较重视潜艇的发展。早在二战中,日本的潜艇部队实力就很强。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开始恢复其潜艇部队,主要任务就是“反潜”。由于美国人的绳子拴的不紧,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日本便有“夕潮”、“春潮”、“亲潮”、“苍龙”四个级别的潜艇先后服役。虽然这些潜艇常规动力潜艇,但是外形设计却参考了美国的核动力潜艇,因此拥有很强的静音能力。



▲“亲潮”级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1980年,“夕潮”级首艇“夕潮”号下水,此后日本几乎是以一年一艘的速度下水新的潜艇。到了1997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拥有了10艘“夕潮”级和8艘“春潮”级共18艘潜艇。从1994年开始,日本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亲潮”级提到老旧潜艇,几乎是以一艘新潜艇下水便退役一艘的速度换装。1996年“亲潮”级首艇“亲潮”号下水,到2006年制造完毕,“亲潮”级共建造了11艘。与此同时,“夕潮”、“春潮”两型潜艇也基本全部退役了,至此日本总共拥有11艘常规动力潜艇。虽然实力比之前是下降了一些的,但是考虑到冷战的结束,这对于日本而言也是够用了。



▲“苍龙”级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在2010年,日本突然提出,由于新时代的需要,日本自卫队需要获得总共22艘常规动力潜艇,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这意味着现有的潜艇部队还缺编11艘。但是日本决定,缺编新的潜艇不再是“亲潮”级来补位了,而是立刻上马制造新设计的“苍龙”级。“苍龙”级潜艇排水量2900吨,总共搭载了4台4V-275R MkIII型斯特林发动机以及2台川崎12V25/25SB柴油发动机,速度20节。潜艇全长84米,宽9.1米,可搭载65名艇员,水下自持力可达21天。其潜艇内部的设备一直在更新换代,到了第11艘“凰龙”号”上,更是取消了斯特林发动机而换装了锂电池,因此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大鲸”号 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苍龙”级建造了11艘后并没有停下脚步,日本又建造了第12艘“苍龙”级,即SS-512“斗龙”。那不是说好了日本只需要22艘潜艇吗?可见这只是日本的一次“试水”:日本把自己的潜艇数量主动限制为22艘,主要是要让其他国家对日本大力发展潜艇降低戒心,而通过“多造一艘”的行为,日本也能测试一下周边国家的反应。果然日本拥有了23艘潜艇后,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任何怀疑,这就给了日本继续建造潜艇的动机。既然你们都不来管我,那我就使劲发展潜艇部队,这便有了“大鲸”的6艘建造计划。而这6艘潜艇全部制造完成,日本就拥有了29艘潜艇,这个数量绝对不能算少了。



▲SS-514“白鲸”号,图片来源:网络

表面上看,“大鯨”潜艇的外形和“苍龙”级非常相似,但其实内部的设备变化比较大。比如其使用了泵喷推进替代了七叶螺旋桨,不管是机动性还是静音能力都有了提升。“大鯨”也使用了锂电池+柴油机组合,但是其续航能力因为性能提升反而也得到了提升,这使得“大鯨”潜艇的自持力要全部高于“苍龙”级。“大鯨”还换装了新型声呐系统,新型的作战管理系统和武器管理系统。武器系统方面,“大鯨”和“苍龙”一致,都是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携带30枚鱼雷,还能安装潜射型“鱼叉”导弹,但是也预留了日本未来新型潜射反舰导弹的改进空间。

“大鯨”的加入,使得日本自卫队水下的水下作战能力又得到了进步提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日本的“亲潮”级潜艇号称退役了,但实际上内部设备保存完好,只是处于暂时封存状态。一旦需要,日本随时可以重启使用,那么这样来看,日本的潜艇总数实际上未来会逼近甚至超过40艘。当然了,日本的常规动力潜艇即便数量再大,性能再先进,和核动力潜艇毕竟还是有重大技术差距的,但日本不断突破潜艇数量限制,并企图通过快速技术更新缩小自身常规动力潜艇和核潜艇之间技术差距的行为,还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3272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