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夫妻隐居山中:月租1000元,过不慌不忙的日子(组图)

一条 0

2014年,

设计师大美放弃了深圳的工作,

回到家乡贵州,

和先生宏一起创业。

几年以后,受到疫情冲击,

也因为长久对于山野生活的眷恋,

他们进到山里,

用每月1000元的价格

租下了一个带有前庭后院的旧屋,

就地取材、亲手制作各类家具,

改造成了茶空间,

又举家搬到了山里。





大美和宏在银杏树下





废弃老屋改造而成的茶空间


住进山里后,

他们仿佛回到了在黔南乡村的童年。

春天赏花、夏天摘野菜,

秋天捡白果,冬天烧炭煮茶。

他们说,相比起大城市

山里的生活不那么紧张、不那么慌忙,

听听虫鸣鸟叫,

感觉更加美好和知足。

撰文:周天澄

责编:倪楚娇







山林掩映中的空间


大美发来住址的定位,地址末尾写的是“百年银杏树下”,这是他们特意设置的小惊喜。

大美和宏是大学同学,大美学画画,宏学城乡规划,毕业后都做了设计相关的工作,分别去了深圳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闯荡。2014年,他们恋爱结婚,并决定一起回到他们心之所系的故乡贵州。



他们都是布依族人,在黔南州的农家长大。小时候的记忆里,有在地里看守西瓜、采摘玉米的辛苦;也有去外婆家里探亲,在灯下守着一壶茶烧开的温馨。相比起大城市的生活,他们都更喜欢乡野山间的安静和自在。

刚回到贵阳时,他们在青岩古镇开民宿、做小店。几年里,民宿生意见好,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又遇到疫情。在亏损变得太严重之前,他们决定把几年经营的店面全部收掉。





山里不同节气的景色

收掉店面之后,他们索性休息了大半年的时间,一家人一起爬山、游水,散步。2021年深秋时节,大美和宏来到这里行山,对这棵银杏树一见钟情。银杏树下有一栋多年无人居住的老屋。“老屋早已破败不堪,石头都长出青苔了,整体气质却非常迷人。”

他们找到屋主,要把这荒废的老屋租下。连带屋子的前庭后院,租金是每个月1000元。





改造前的老屋已经荒颓,他们却感受到了一种美感





老屋原本的外墙、大结构,他们都加以保留

房子是榫卯结构,一根房梁都不能动,内部空间是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三大间”:中间的堂屋祭拜祖宗,两侧大间分别是做饭、起居的空间。他们在这基础上分别用橱柜、长桌做了若有似无的隔断,隔成了六个小间。大美喜欢客人来访时,“隔而不隔”,既有距离感,又能感到透气。





“三大间”被改为六小间,空间之间互闻互望





两个延伸出来的小空间,使整体“透气”

原本房型方正,他们把两堵墙都分别推出去一些,形成小的三角区域,也是为了让空间更“活”。原本的楼梯不便行走,他们就拆除,用拆下来的木料在在房屋中央重新搭了一个楼梯,恰到好处地把阁楼的空间也分成两个大块,每一个小空间之间都是互闻互望的关系。





楼上的空间被命名为“大美”,墙上的玻璃窗多为捡拾而来


老房子的采光是大问题,他们取出堆垒墙体的石板,装上玻璃。玻璃很多都是在外面捡拾来的,不用花钱——“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捡到多大的玻璃,就在墙上开多大的洞。”

大美偏爱一间阁楼的房间,干脆把房间也直接叫做“大美”。“大美”的玻璃窗狭长,正好可以看见满目的银杏树叶,夏天青翠,秋天转成金黄。大美又在玻璃窗对面的墙上挂上镜子,于是整个房间的各个角度,都能看到这棵银杏树的样子。

在整座屋子的前庭后院,还散落着一些小的空间,也同样荒圮多时,几乎已经辨认不出原本的功能是什么。大美只凭着生活经验猜测,远离主屋的应该是柴房、狭小而又随着山体下沉的应该是牛棚猪圈。

大美和宏改造的思路是“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特点,利用好的部分,把存在的问题想办法解决一下就好。”





新造的“柴房”依山而建,有一部分就是山体本身

柴房原本只剩半米左右高的墙体,他们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用木头、石头堆起了完整的房子。“石头都是山里来的,山里有多少石头,就用多少石头。”

因为依山而建,柴房有一部分墙干脆就是山体。下雨的时候,无论怎么去堵,那一部分都会有水流下。“但是也没有必要去堵,就这么自然而然,也挺好的。”





大美坐在下沉式的空间中,这里由猪圈、牛棚改造而成





山中植物茂盛,大美克制地设计了后院

至于猪圈牛棚,他们铺上了台阶和小路,用木板在原本低矮的石板墙上加高。阳光会透过木板的缝隙洒进来。整个空间和山坡的趋势咬合在一起。大美在墙角放上一支自己栽种的滴水观音,巨大的绿色叶片从矮窗里伸了出去。

大美爱植物。在院子里她种上了滴水观音、芭蕉、竹子、蒲苇等等,和整座山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出栽种的痕迹。“山里本来已经很美了,这个空间需要克制。”





和树融为一体的室外平台

他们在室外搭建了几处可以供人休憩的小平台。有一棵梨树,就把梨树包裹进来,春天的时候花瓣就这么落下;有一棵老树枯萎倒在地上,他们也不干预,就把平台建在树的旁边。老树上已经长出了蘑菇和青草,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

在这些空间里所有的家具物什,基本都来自于二手市场,或是干脆从山里、路边捡拾而来,他们加以改造。一是为了经济节约,二是为了环保。“大自然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礼物了,为什么不用呢?”







大多数的家具摆饰,都是二手的,或是自制的

比如山里捡来的老木头,打磨、做旧、刷上清漆,装上腿就成了空间里大多数的桌椅板凳;路边看到一块旧铁丝网,大美捡起来当场就编成一个缠绕的装置,中间装上灯泡就成了吊灯。二手市场看到的中药柜,造型古朴抽屉众多,买回来放在堂屋,既可以做空间的隔断,也可以收纳各类杂物。







离茶空间100米处,他们租下了一个小院,分列道路两侧,兼作住处(右)和工作室(左)





居住空间被重新改造


茶空间完工后不久,大美和宏卖掉了原本在城里的房子,在茶空间相隔100多米的地方又租下了一个闲置的民房小院,分隔在山路的两边。一边被大美经营成了自己的手作店铺,另一边成了他们现在的家。

大美和宏把整个空间都重新来过,改造思路和茶空间类似:空间尽量贯通,家具尽量自制或是二手,通过大大小小的窗户,把光线和风景都引到目光可及之处。

每天早上,宏会先送孩子去上学。等他回到山里,大美差不多刚刚醒来。两个人会一起去山里寻找花材。



插花是他们生活里重要的事,山里的野花、蕨类又总是采之不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湖泊,他们带一条摄制组去采摘荷花。虽然需要走过泥泞湿滑的小路踩进湖水里,还有蚊虫侵扰,但他们乐此不疲。

下午,宏会去处理各类杂事。包括修补有些坑洼不平的桌子,堵住有些漏雨的石板墙体,给凳子换更加舒服的腿。他的动手能力很强,也总是乐于去解决这些山里特有的问题,或是创造一些新的东西。

大美则留在工作室做衣服、做手工。她的衣服材质都是天然的棉麻,她笃信这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需要好好利用。“自从来了山里,衣服、首饰都可以自己做,几乎再没花过什么钱。”



除了工作,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待在一起,享受山馈赠给他们的一切。大美印象最深的是,凌晨睡醒,窗边挂着近到伸手可及的圆月。“见过那样的月亮,很难忘得掉。我见过两次。”她强调。

天亮起来之前,路上没有车,连鸟都未醒。“那是最安静的时间,城市里不可能有的一种安静。”而后太阳逐渐出来,阳光的轨迹非常固定地从院落的这头扫到那头,成为比钟表更准确的时间尺度。

对他们来说,山里的每一个季节都很美好。





一起采摘野菜

春天有鹅毛大雪一样飘落的紫苜花;夏天野菜茂盛,他们都不用自己买菜。山中的夏天凉爽,比起已经以“爽爽贵阳”著称的城区,气温还要低上几度。他们的空间都没有空调,因为根本用不到。

秋天,那棵大银杏树开始变得金黄,落满一地白果。小朋友都爱去捡拾。大美说:“其实捡白果的动作也很妙,像是在对大自然鞠躬。”

冬天,他们期待一场雪。后山有的是木柴,下雪的时节在院子里炭火煮茶,是属于一年结尾的仪式感。







去湖边看风景、玩乐器


大美和宏在一起十年,几乎没有起过冲突。他们审美相近,性格都是一样的乐天知足,凡事商量着来,每天都有很多话可以聊。

刚回贵州创业做民宿的时候,他们惨淡经营,最艰苦的时候“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宏还要同时在老家帮父母修新房子。“那时候店里赚个几千块,就寄几千块钱回去,一点点地把老家的楼房给造了起来。”





春天的花枝伸进空间(左)、他们养的一对猫咪姐妹金珠银珠(右)


后来受到疫情冲击,他们要收掉多年经营的店面,“提出这个想法以后,一起消化了两天,然后立刻就做了决定。”他们几乎一点纠结都没有,“走到哪步就算是哪步。”

问及他们闲适笃定的底气从何而来。他们说,是对彼此的信任。“喜欢动手、有创造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人在一起,就不会落入绝境的。”





前些年收来的家具,都被一起带到了山上


每段经历都带给他们一些东西。在青岩古镇做民宿的那几年,他们淘来了古朴美丽的二手家具,这些家具也跟着一起到了现在的空间;大美在那阶段积累下了好的人缘、手工的技能,也被一起带来,令她的手作店铺可以非常顺利地运营起来。

来到山上之后,他们又学会了房屋的修建、园林设计和辨认杂草中的野菜。宏说他之前也并没有专门学过建筑相关,在改造空间的过程中,只是靠着兴趣和尝试。“很多人都会觉得,应该先去报个班,学个几个月再来动手。我觉得那样太慢了,边摸索边做,其实还挺好玩的。慢慢地也把几个空间给做出来了。”





一家三口一起散步


对于孩子恩佰,他们也是一样的教育态度。恩佰不叫他们“爸爸妈妈”,从来都是直呼其名。恩佰放学回来,他们并不太过问他的功课。更重要的事情是在晚饭后,一起到山里或者湖边散上一会儿步,坐在自己改造的茶室里,一起喝上一杯茶。

孩子学习成绩如何,他们也不太放在心上。现在住在山里,他们反而更喜欢孩子在山里捉蚂蚁、看风景,对外界充满好奇的样子。





宏采摘荷花

“希望他快乐就好,但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很重要。要多去关注自己内心热爱的东西,选择自己的路,而不是和别人比较。我们自己也是这样成长的。”

他们虽然住在山中,距离城市其实很近,交通很方便,只要十几分钟的车程。但除了接送孩子,他们也极少下山。因为“山里每天的生活已经太舒服了。每天都不用那么忙、那么快、那么紧张,就听听虫鸣鸟叫,真的很舒适、宁静。”

他们不去想这样的生活可能会持续多久,而下一个阶段又会在哪里。大美觉得,那些都是水来土掩的问题。“哪怕我们到了一个很简陋的房子,我们该插花还是插花,我们该喝茶还是喝茶,我们到哪里都会是家,都可以让它变得很美。”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2531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