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建交行动!洪都拉斯的华人生活什么样?(组图)

全球报姐/中国侨网 0

在洪都拉斯,华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3月26日,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决定自公报签署之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

据了解,在洪都拉斯,约有一万华人,主要分布在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和北部工业重镇圣佩德罗苏拉,大多是20世纪首批华工移民的后代。华侨华人群体在洪都拉斯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据《环球》杂志报道,在特古西加尔巴,95%的华人是广东人,还有一些是香港人、福建人、江浙人和少数的新疆人。很多华人在这里开餐馆和百货店铺,还有的经营超市、印刷厂和文具店。



图为洪都拉斯科马亚瓜的一家餐厅的景象。

如今,特古西加尔巴已有几百家中餐馆,大多数经营广东特色菜品,主要消费群体是当地人。洪都拉斯人很爱吃中餐,除了适合其口味外,大众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也是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当地华商一直秉承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实在的价格、可靠的质量、良好的诚信,让华商们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和尊敬,收获了口碑。



资料图:洪都拉斯科马亚瓜街头。

洪都拉斯前内政和司法部长豪尔赫·阿图罗·雷纳曾表示,在他眼中,华人“谦和、勤劳、坚强、值得尊敬”。

洪都拉斯没有中国使领馆,这给当地华人带来了诸多不便。许多华人都已经加入了洪都拉斯国籍,每次回国探亲都要向中国驻周边国家的使馆申请签证。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洪都拉斯共和国政府商定,将根据一九六一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和国际惯例,尽早互派大使,并在对等基础上在各自首都为对方设立使馆和履行职务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

虽然许多华侨华人在洪都拉斯娶妻生子,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不了解自己的根,就无法探视未来!” 洪都拉斯前国防部长、华裔熊伯洪一直把父亲的这句话铭记在心。

洪都拉斯转向中国大陆,一次不寻常的建交行动


3月26日,中国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在北京与洪都拉斯外交部长雷纳举行会谈,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不久前,洪都拉斯外交部也发表声明,正式宣布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对于这一消息,外界早有准备。早前的3月14日,洪都拉斯总统希奥玛拉·卡斯特罗在社交媒体推特发文,声明她已指示该国外交部长爱德华多·恩里克·雷纳,处理与中国正式建交的事宜,并称这是她决心完成政府计划、与世界各国一道扩大边界的体现。



◆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宣布要与中国建交的推文。

次日,雷纳通过洪都拉斯电视台第五频道披露,自己已与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大使汤恒进行了沟通。他还指出,“全球形势复杂。我们需要开放。我们需要投资。我们需要合作。”

洪都拉斯政府的最新动向,某种程度上兑现的是2021年卡斯特罗竞选期间的承诺。中方对这一表态表示欢迎,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3月20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世界上181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中国建交的事实充分证明,同中国建交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的正确选择。中方欢迎洪都拉斯政府关于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表态,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洪都拉斯建立和发展双边关系。”

卡斯特罗发表声明后,台湾当局明显按捺不住,不止一次发表声明、四下联络;美国则通过国务院发言人渠道“提醒”洪都拉斯三思,表示要密切跟踪事态,还派出美洲事务特别顾问多德访问洪都拉斯,施压意味明显。不过,雷纳在与多德会面后称,美方表示,美国尊重洪都拉斯寻求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决定。3月23日,雷纳率团前往北京讨论建交事宜。至此,中洪建交已是板上钉钉。



◆路透社引述目击者报道,悬挂在台外事部门主要入口的洪都拉斯国旗,也在星期天被移除。

不同寻常的建交行动

卡斯特罗的建交表态,是她2021年年底竞选洪都拉斯总统期间的纲领内容。这位热门候选人当时的言论引发了不大不小的旋涡。



◆2022年1月26日,洪都拉斯特古西加尔巴,国家体育场外悬挂印有总统卡斯特罗形象的横幅。

选举日前,美国专程派出西半球事务助理国务卿布莱恩·尼科尔斯率团访问洪都拉斯,明确告知希望未来的新政府能保持对台关系现状。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抨击为“霸权做派”。

然而,洪都拉斯大选结束后一周,率先行动的却是另一个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2021年12月9日,尼加拉瓜宣布与台湾“断交”,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次日,中国同尼加拉瓜在天津签署联合公报,中国和尼加拉瓜复交。

由此,台湾只剩下14个“邦交国”。作为另一个“断交”大热门,洪都拉斯的新政府过渡团队成员向路透社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新政府的对台关系暂时不变,但该国正在研究未来与中国建交的可能性。

进入2022年,卡斯特罗政府并没有在与中国建交的问题上采取实质性行动。去年1月27日,这位左翼政治人物宣誓就职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参加就职典礼的嘉宾包括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和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



◆2022年1月,卡斯特罗宣誓就职。

哈里斯带去了一个阵容庞大的代表团,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萨曼莎·鲍尔,来自加州的民主党众议员劳尔·鲁伊斯,负责经济增长与能源、环境事务的副国务卿何塞·费尔南德斯,西半球事务助理国务卿尼科尔斯。双边会谈期间,哈里斯向卡斯特罗承诺提供390万剂新冠疫苗(外加50万美元协助洪政府开展疫苗接种工作)、50万件儿科注射器和价值135万美元的教育、医疗设施翻新。

除了真金白银的援助,哈里斯还表示,美方将与洪都拉斯合作促进经济复苏、刺激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美国商务部还将派出高级贸易使团与商业代表团,按照拜登政府的“行动呼吁”计划在当地创造商业机会——按照白宫的说法,此前半年该计划已在洪都拉斯私营经济领域投资12亿美元。哈里斯甚至提议与洪都拉斯举行战略对话,此前双方从未有过如此层级的政府间交流机制。

美国在卡斯特罗上任第一天送上大礼,有着极为明确的目的:希望洪都拉斯从根源上应对移民问题——近年来,每年有约10万洪都拉斯人以合法或非法途径移居美国,目前美国境内约有100万洪都拉斯移民,此外还有打击腐败、扩大经济机遇等。其背后的战略目标,无疑在于维系美国在洪都拉斯的政治影响力,而确保洪都拉斯与台湾的原有“邦交”关系,自然也涵盖在这一目标之内。



◆准备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境内的洪都拉斯移民。

面对美国的经济支持与援助,卡斯特罗政府自然不便轻易改变外交现状,很快就通过副手表态称“会优先考虑与美国的关系”。

与此同时,台湾方面也没有“掉以轻心”,赖清德将洪都拉斯作为其在任期间的首次外访目的地。短短三日,他的行程也是“一波三折”:原计划与卡斯特罗的会谈被告知临时取消,待到参加两名新任副总统的晚宴时,又被告知可以与卡斯特罗会面。



◆赖清德访问洪都拉斯期间,与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交谈。

最终,赖清德与卡斯特罗面对面交流了七分钟。当时卡斯特罗说的话似乎给台湾当局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多年来一直携手合作,希望保持这种关系。”这一年,台当局外事部门采购了价值1500万新台币的抗原快筛试剂,专机运送至洪都拉斯。2023年1月,台当局宣布,将参与美国国际开发署与洪政府推动的“洪都拉斯校舍重建计划”,并捐赠200万美元。

美方的“软硬兼施”、台湾当局的“感情牌+金援”,暂时稳住了洪都拉斯。然而时隔没多久,卡斯特罗便采取实质行动,而且颇为“特立独行”。用美国和部分中美洲国家官员的话说,卡斯特罗这一“临时起意”的声明,与过往拉美国家公开转向与中国大陆建交的做法截然不同。

2016年以来,巴拿马、萨尔瓦多、尼加拉瓜三个拉美国家先后与中国大陆建交、断绝了与台湾当局的“邦交关系”。这三国在宣布各自决定时,将“转换门庭”当做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

例如,2017年巴拿马与中国建交时,时任美国驻巴拿马大使约翰·菲利“提前一个小时”才得到通知,即便他早就向时任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就这一问题表达过美方态度。

另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卡斯特罗宣布决定后的次日,洪都拉斯驻台湾地区所谓“大使”哈罗德·布尔戈斯还与台当局外事部门官员会谈了30分钟,但没出席3月17日台当局举办的宴请。相比之下,两年前尼加拉瓜宣布与台“断交”时,其驻台代表两度拒绝台当局外事部门的“召见”。

正因如此,一位美国政府官员坦承:“我们真的不知道(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是几天的事、几周的事,还是几个月的事……这是谈判策略吗?我们肯定不知道,但我们会继续表明立场。”

与大陆建交的内外考量

卡斯特罗不同寻常的建交举动,被外界解读为“有所保留”。这种客观留下的回旋余地,表明洪都拉斯政府仍需要权衡不同的因素。

在影响洪都拉斯政府决策的内外因素中,美国的态度无疑是最主要的。美国是洪都拉斯最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货物贸易总值达到116亿美元,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四成;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对洪都拉斯的出口总额达到14亿美元;此外,美国是洪都拉斯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占到近三分之二的份额),2021年各类直接投资总计12亿美元。

除了纸面上的数据,美国对洪都拉斯的社会经济影响还体现在自贸协议、各领域援助、在美侨民的侨汇收入等多个方面。以经济为主要渠道,美国可以全方位介入洪都拉斯社会、政治生活。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曾撰文指出,由于洪都拉斯盛产香蕉,长期以来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该国和其他中美洲国家占据大面积的香蕉种植园、铁路等基础设施,甚至配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司法系统、行政机构,一度成为“国中之国”和当地人的“绿色监狱”。

通过联合果品公司,美国在洪都拉斯和其他拉美国家主导政局,参与策划政变,导致这些国家政局不稳。

卡斯特罗本人对此深有体会:2009年她的丈夫、时任左翼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被军方政变推翻、遣送至哥斯达黎加。美国国会两党就这场政变的合法性针锋相对,美国政府和哥斯达黎加试图为当事双方协调谈判解决,但均以失败告终,塞拉亚未能复职。



◆2009年政变期间的洪都拉斯时任总统塞拉亚。

卡斯特罗当选总统后,美国与洪都拉斯于去年4月底在华盛顿举行首次战略对话,承诺协助她实现反腐、治理贫困、打击暴力犯罪等施政目标。今年1月,美国负责民事安全、民主和人权事务的副国务卿乌兹拉·泽亚和美军南方司令部司令劳拉·理查森再率高级访问团访洪,继续表示支持洪都拉斯的姿态。

正因为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卡斯特罗政府才需要在背离美国对外战略的问题(如改变对台关系现状)上多加考虑。与此同时,台湾当局的影响因素也持续存在。

洪都拉斯与台湾方面的所谓“邦谊”由来已久。1941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与洪都拉斯建立了“公使级外交关系”,1965年,台当局与洪都拉斯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洪都拉斯不止一次在重要外交场合力挺台湾,最典型的是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洪政府追随美国支持台当局,投下了反对票。

在经济领域,自1964年签订贸易协定以来,洪都拉斯与台湾经贸往来密切。过去25年,台当局对洪都拉斯各类名目的经济援助与贷款持续不断。例如2007年陈水扁出访期间,先承诺提供500万美元贷款,又承诺提供3亿美元协助洪都拉斯兴建水利与发电厂,以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进行,还款期限39年。那些年的大手笔,令岛内不乏“金援外交”的批评声。

纵然争议很大,台当局多年来的“慷慨解囊”的确收到效果:在洪都拉斯政坛成功地发展了一批“亲台派”政治人物,让卡斯特罗面临着相当大的反对力量和施政挑战。

卡斯特罗的竞选搭档、现任第一副总统萨尔瓦多·纳斯拉亚来自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拯救洪都拉斯党”,他在竞选期间不止一次在这一问题上公开“拆台”,表示重视与美国关系、无意与台湾“断交”。

就在卡斯特罗刚上任时,执政党自由与重建党内部一度出现分裂。2022年1月,在任命议会议长的问题上,卡斯特罗本与纳斯拉亚达成协议,打算推举拯救洪都拉斯党议员路易斯·雷东多。未曾想到,执政党内部部分议员因反对这项提名,不惜支持反对党议员,导致执政党不得不开除18名党内反对议员,强行任命原定人选。

现如今,执政联盟在议会128个议席中只占60席,在“朝小野大”的格局下,卡斯特罗的执政难免受阻于议会。处理与中国大陆建交的问题,卡斯特罗也需要形成政坛各党派的共识。

不过,作为中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洪都拉斯对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不减。卡斯特罗想在贫困率超过七成,且暴力犯罪、毒品走私问题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实现施政目标,挑战艰巨。正因此,与中国大陆建交带来的经贸红利与前景,让她坚定了决心。

在此背景下,随着台当局拒绝洪政府的请求——即每年援助金额从5000万美元增加一倍,并考虑“调整”该国欠台湾的6亿美元债务,洪都拉斯以如此方式回应,倒也在意料之中。

下一个与台“断交”的是谁?

谈及卡斯特罗的决定时,身为外长的雷纳一边感激与台湾的“传统情谊”,一边强调洪都拉斯目前的债务与金融困境,表示与中国大陆建立经济联系的前景不可阻挡。

3月15日,他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洪都拉斯人“感谢”台当局与他们过去的关系,但其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让他们兴起这个外交转向的念头:“世界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洪都拉斯的外交政策应该寻求造福人民。我们相信这一步将使国家受益。”

英国《泰晤士报》3月16日刊文称,冷战初期,中美洲部分右翼政府主导的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台湾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试图与中国大陆保持距离。但不断崛起的中国正通过援助、贸易和投资影响与改变着拉美国家。

中洪两国实现建交后,台当局的“邦交国”只剩下13个,其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也再难摘下“断交部长”的称号:蔡英文执政八年间,台当局已经失去八个“邦交国”,而洪都拉斯极可能成为第九个。

每一次出现“断交”,岛内舆论都会不由得发出疑问:谁会是下一个?

早在尼加拉瓜无预警“转换门庭”后,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严震生便对剩余的国家做出过分析。当时他已判定,与洪都拉斯的关系最可能生变,其他国家也不像台当局说的那么“稳固”,而是各有潜在变数。

梵蒂冈是13国中最有“分量”的一个,也是台当局在欧洲的唯一“据点”。梵蒂冈是否维系与台湾地区的现有关系,取决于中国与梵蒂冈在相关宗教事务上的安排。

随着梵蒂冈方面做出协商的诚意,2018年中梵举行了副外长级别会谈,并签署了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2020年和2022年,双方两度将这一临时性协议延期两年。由此可见,中梵关系中的障碍完全取决于双方,台当局几乎无法施加影响。一旦两国哪天将“临时性”协议“转正”,就相关宗教问题达成共识,台当局便难以避免“断交”的结果。



◆2020年2月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慕尼黑应约会见梵蒂冈外长加拉格尔。

此外,岛内不少评论员猜测,洪都拉斯之后,下一个最可能与台“断交”的是巴拉圭。巴拉圭是台当局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国”,也是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该国将于今年4月举行总统大选。在野党候选人已经表示,如果当选将考虑与台湾“断交”,转而与中国大陆建交。对此,吴钊燮宣称,台当局与巴拉圭的“邦交”目前是相当稳固的,接下来的巴拉圭大选,台方在密切观察中。

至于非洲仅存的“据点”斯威士兰,这一绝对君主制国家常年得到台当局的力挺,成为岛内讽刺其“价值观外交”的反面案例。近年来该国多次发生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解除党禁、让国王退位,但均未撼动王室权力,该国国王依旧拒绝展开全国性的政治对话。

严震生认为,尽管目前王室挺过了这些示威活动,但一旦该国政局生变,绝对君主制不复存在,台当局所处的角色只会非常尴尬。他以当年的南非为例,台当局曾全力支持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白人政府,但在曼德拉上台后不到四年,南非便与中国大陆建交。如今台当局不敢冒险触怒斯威士兰王室,又无法忽视反对派的发展壮大,这个非洲唯一的“邦交国”同样存在变数。

另一个可能生变的是海地。中国与海地在1997年和1998年分别在对方首都设立贸易发展办事处。2010年和2021年海地两次大地震后,中国以不同形式向海地提供救援、医疗和其他人道主义援助。2022年中国与海地的贸易总额达到6.373亿美元,是台湾地区与其贸易额的十倍多。



◆多灾多难的海地也有可能引发台湾当局的“邦交地震”。

考虑到海地近年来多灾多难、政局不稳,台湾岛内观察人士认为,如果中国愿意进一步协助海地灾后重建、提供经贸发展前景,海地政府或将考虑改变其外交方向。过去几年,台媒多次传出“海地可能与台断交”的消息,旋即被台外事部门否认。类似于尼加拉瓜的“无预警”事件是否重演,唯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作者系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专栏作家)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9882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