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燕麦、酸奶...长期吃这类食物让人变胖还变傻

留学全知道 0

很多人自以为每天在健康饮食,但是殊不知,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每天摄入了很多糖份。

糖份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如此普遍又如此隐匿,如果搬走超市里所有含糖的食物,货架上只会剩下20%的食物。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在警告人们,摄入糖份的危害,它不仅让人变得肥胖,过度紧张、还会引起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通风等疾病。

遗憾的是,食物工厂的力量如此强大,它靠资本收买、操纵媒体甚至科研人员,遮蔽了关于糖份和饮食的众多真相,让人类身体轻易暴露于众多疾病之下,而我们对此并不自知。



先从Nigel说起,Nige来自于新西兰,他自称自己在饮食方面是很自律的人。每天早上,Nige都会给自己做一杯咖啡,只会加一勺糖;

泡一碗燕麦(燕麦是很多西方人的早餐标配)。


还经常背着35公斤的石头与书去户外远足;


只有偶尔在周五的晚上,才会犒劳自己,吃一顿汉堡包。

他跟很多人一样,信奉一句话,只要坚持少吃低脂肪类的食物,并坚持运动,就不会变胖,以及保持健康。因此,去医院检查前,Nigel对着镜头说,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自信。

但一顿检查后,Nigel愣住了。医生说,Nigel因为糖份摄取过多,导致血液粘稠,有炎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另外,有些人别看他长得瘦,其实体内堆积了大量由糖转化而成的脂肪。



Nigel更是懵圈,自己平时几乎不怎么吃甜食,怎么就摄取了过量糖份?另外一个疑惑是,糖份为什么会影响到他的健康?甚至导致他患有心脏病的风险?



为了弄清楚糖和人类健康状况的关系,另外一个澳大利亚小哥Damon Gameau以自己为“标本”,做了一个“疯狂”的实验:坚持60天吃糖,每天吃40勺会怎么样。为什么是40勺这么多?但实际情况是,这只是澳大利亚的人均水平。

这里指的糖,不是指汽水、巧克力、糖果或者冰淇淋这类大家普遍知晓的含有糖份的“垃圾食品”,而是大家误认为的那些健康的食品,但事实上这类食品也含有大量糖份。比如果酱、无籽葡萄干、面包、意大利面、以及众多低脂食物。 在实验期间,Damon Gameau跟往常一样保持运动。

早上起来后,Damon的早餐是酸奶泡燕麦,加一杯苹果汁。

但这一顿寻常的早餐,竟然有20勺糖。



Damon感叹,原来一天吃40勺糖竟然如此容易。实验进行到第18天后,Damon去看医生,医生说Damon已经有了脂肪肝迹象。
实验到一个月的时候,Damon体重重了10斤。


糖份为什么会让人如此容易变胖呢?原来,糖份进入人的身体后,会变成果糖和葡萄糖,由于人的身体没有消化果糖的功能,它就转化成了脂肪,堆积在体内。与此同时,Damon表示自己虽然每天在过度饮食,却很少有饱腹感。

医生说,这是因为Damon摄入的不是优质脂肪或者蛋白,肉类脂肪和蛋白才会真正让我们有饱腹感。而那些很多人提倡的所谓低脂食物,其实都含有大量糖份,这种糖不会让我们有饱腹感。但最让Damon意外的,是糖竟然还会影响到他的情绪。实验期间,Damon感到更容易疲惫,注意力减弱,愈发不思想集中。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葡萄糖水平持续的上升和下降,人的精力也会跟随着不断上升和下降,这会导致大脑功能不稳定。

而且吃糖还会让人“上瘾”。有研究人员曾拿老鼠做实验,发现老鼠对糖的反应比对可卡因的反应还大。

人一旦吃越多的糖,会变得越来越爱吃糖。

在饥饿时,身体会等待着下一次的糖份摄入,糖的确会让人变得开心,但这只是短暂的,之后情绪会低落甚至焦虑。对于那些长期吃糖的人来说,戒糖类似于戒烟一样困难。

实验进行到第35天时,Damon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坚持锻炼,脸上还长了痘。

实验到了60天时,Damon总共长胖了17斤,总脂肪含量提高了7%,腰围涨了10厘米,健康状况也一落千丈。

面对Damon的身体变化,研究人员也很是震惊,称之为灾难。

和很多人一样,Damon原本以为只要控制卡路里摄入量,身体就不会变胖。但实际情况是,Damon在实验期间和实验之前都摄入了差不多甚至更少量的卡路里,但是实验期间所吃的食物,让他的肝脏堆积了难以消化的脂肪。所以导致人们肥胖的罪魁祸首其实不是卡路里,而是卡路里的来源。实验结束后,Damon的食谱换成肉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新鲜蔬菜,Damon的身体重新恢复健康。




糖份在我们的生活里,究竟有多普遍?新西兰大叔Nigel带我们来到超市一窥究竟。一瓶英国人常吃的马麦酱竟然有7勺糖(马麦酱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相当读中国的老干妈)。

一瓶蕃茄酱有七勺糖。

看似与糖份无关的金枪鱼罐头,每一小罐含1勺糖。

妈妈们最爱买的烤豆子,每一罐接近含4勺的糖。


面包、蛋糕这类碳水化合物也含有不少糖份。

软饮料更是重灾区。这款绿色饮料是新西兰孩子开派对必备的饮料,一瓶含47勺糖。

小瓶的可口可乐,一瓶有16勺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小朋友一天糖份的最高摄入量为4勺。(成年男性为9勺,女性为6勺)

如果小朋友一次喝完一瓶,相当于一次摄入了5天的糖份量。


有人曾提倡把麦当劳的可口可乐换成果汁会对我们的孩子友好很多,但是殊不知果汁的糖份并不比可口可乐少。Damon在奶茶店随便点了一杯果汁饮料,一杯含139克糖(即34勺糖)。

这些软饮料可以轻易腐蚀孩子们还在生长与发育的牙齿,破坏牙组织。在澳大利亚,越来越多三四岁的小孩出现蛀牙。 另外一部纪录片《甜蜜的负担:恶食工厂》镜头来到了肥胖率最高的国家——美国。
看完纪录片就会发现,人们的肥胖不仅与人们的食物“误区”有关,还与家庭经济收入有关。一位中学男孩每天坚持运动,但是体重始终降不下来。摄影组记录了他的一天饮食。男孩说自己每天吃得都很健康,早餐给自己泡了一碗燕麦加一杯橙汁。



顺便给自己准备一份“健康”的午餐带到学校,两片吐司面包做成三明治,中间抹上花生酱和果酱。



晚餐和家人一起吃意大利面,沙拉甜点、加一杯甜茶。
殊不知,男孩认为的健康饮食一点都不健康。早餐:一碗燕麦含3勺糖,一杯果汁含5.5勺糖。


午餐:面包含1.5勺糖、花生酱含0.75勺糖,果酱含6勺糖,soda水9.74勺糖。

晚餐:意大利面含1.75勺糖,沙拉甜点含1勺糖、甜茶含5.75勺糖。

一天的糖份摄入量算下来,远远超过世卫组织的标准。在美国,有些学校提供午餐,但是满眼放去,只有披萨、汉堡、薯条、三明治等可供选择。


有些家庭明知道这些快餐食品的危害,但是因为经济能力受限,负担不起超市里的“绿色食品”而别无选择。

糖究竟是如何“无孔不入”地进入到我们生活的,这就涉及到食品工厂的强大资本。
在七八十年代,人们把肥胖的罪魁祸首归咎于脂肪,因此在那个年代,低脂肪运动在社会盛行,家庭烘培不再采用天然饱和脂肪。
但是拿走食物中的脂肪后,食物吃起来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好吃,食物工厂深谙其道,于是,他们在食物中加入了糖,让食物变得便宜又好吃。
这导致低脂运动下,人们的肥胖率不仅没有降低而且变得变本加厉。于是在197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了第一次关于果糖食品是否安全的重新评估。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制糖产业付钱给科学家;癌症、心脏病机构以及公关公司,让他们出具报告与研究,证明糖份是“无辜”的。
这样的研究在媒体上随处可见,糖的危害性在一夜之间被“赦免”了。
就连至今,还不断有为“糖代言”的研讨会在举办着,这些研究人员极力证明糖份与糖尿病、心脏病无关,但是只要深扒就会发现研讨会背后的资助者是食品行业巨头。

更糟糕的是,糖饮料相关的巨头公司,他们的广告“无孔不入”。研究显示孩子2-3岁就可以记住品牌的名字,市场想要从娃娃抓起,针对孩子们的零食、饮料被包装成“单纯无害”的样子,进入到电视上、网络上、户外广告里,让我们的孩子们以为食物就是披萨与可乐。


美国政府也想过干涉,但是都以失败告终。一位受访者痛心疾首地说,他们(食品公司)明知道糖份的危害,但是仍旧向公众撒谎,急于为糖脱罪,难道他们没有羞耻心吗?

好在,越来越多有良知的科学家以及意见领袖站了出来,为我们还原关于糖的真相。

在豆瓣上,有网友用“改变我人生的电影”来评价《一部关于糖的电影》。

还有网友遗憾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


要知道,我们很多人生病其实都出在“吃”的问题上,中国有句俗语“病从口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实话说,看完这几部影片,对我的触动也是挺大的,它推倒了很多我们原以为正确的饮食与减重经验。比如,有些人喜欢榨果汁喝,水果里有天然的糖份,这的确是健康的,但一旦进入榨汁机,最后提炼出的是一杯高度浓缩的糖份饮料。所以,吃水果可以,但是把它榨成汁是“画蛇添足”。

如果想减重,要吃新鲜的蔬菜、瓜果、蛋白质、肉类脂肪,尽量不吃米饭、面条、面包、馒头这类含有大量糖份的碳水化合物。新鲜牛奶是健康的,超市里的酸奶虽然口感好,但含糖量是惊人的。拒绝喝一切软饮料,水是最健康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9053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