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飞行,日本战机跟不上 美媒:掩护航母(图)

军武杂谈 0

根据日本防卫省提供的消息,在2023年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探测到中国无人机在宫古海峡空域飞行。这也不是日本防卫省第一次在宫古海峡空域发现中国无人机了,但是在新年开始的头两天连续在宫古海峡发现同一款中国无人机还是很少见的。更有意思的,被称为“御用摄影师”的日本自卫队此次对中国无人机的拍摄角度是由下向上,这也是非常少见的。



飞越宫古海峡的中国“无侦-7”


从日本自卫队拍摄的照片上来看,中国此次派出的无人机是“无帧-7”型无人机。在此前中印藏南冲突事件发生后不久,印度方面就发现中国在中印边境附近部署了大量的“无帧-7”型无人机,认为这将极大加强解放军对中印边境印军动向的监视和掌控能力。所以,当中国的“无帧-7”连续两天飞越宫古海峡后,自然也引来了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



现身高原机场的我军“无侦-7”型无人机

根据美国军事网站《战区》的报道,在发现中国的“无侦-7”之后,日本自卫队方面紧急起飞了F-15DJ战斗机升空监视。作为目前日本自卫队唯一一款双座重型战斗机,因为后座飞行员可以操纵相机进行拍摄,所以成为了日本自卫队跟踪中国战机最常使用的机种。不过,因为中国的“无帧-7”型无人机属于高空侦察无人机,飞行高度达到了20000米。日本F-15DJ战斗机的飞行高度够不上,因此最终只能采用仰拍的手法进行拍摄。





双座版的F-15DJ


虽然日本官方表示F-15DJ战斗机的最大实用升限可以达到20000米,但是日本自卫队从没有将F-15DJ飞到这个高度上来。而在经过几十年的服役后,现在日本自卫队装备的F-15DJ战斗机更不可能飞到20000米这个高度了。而日本自卫队的其他战斗机,F-2战斗机的理论最大升限为18000米,F-35A隐身战斗机的理论最大升限为18300米,也都够不到中国的“无帧-7”。说得更加直白一点,目前日本自卫队没有战斗机能够跟得上“无帧-7”的飞行高度。



“无侦-7”对标的是美国的RQ-4B“全球鹰”高空侦察机,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战略之眼”。类似RQ-4B和“无侦-7”这类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为了满足侦察需要,一般都搭载了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在广域侦察模式和高解析侦察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前一种模式用于对大范围侦察区域的快速成像和概略搜索,后一种模式则用于对重点区域的精细侦察。



还是以美国的RQ-4B型无人机作为例子,其广域广域MTI模式的侦察半径可以达到100公里,复合SAR-MTI放大模式则可以提供110公里距离上分辨率为6米的照片。如果启用SAR点模式进入高解析侦察状态,那么可以提供半径10公里距离内的分辨率为1.8米的照片,这个精度已经足够用来对单兵类目标进行识别和追踪了。日本也从美国买到了RQ-4B型无人机,不过数量太少,只有4架。



日本装备的RQ-4B型无人机


RQ-4B型无人机为了能够将飞行高度提升到20000米的水平,将翼展扩充到了35.4米的水平,并且仍然使用了较为传统的平直翼设计。这对于制作工艺的要求很高,因为平直翼翼展太大在高空飞行时很容易发生气动弹性发散问题。所以,虽然很多国家都知道扩大翼展能够提升无人机的飞行,但是都做不到。

气动弹性发散


而中国的“无帧-7”则使用了另一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采用前机翼在下,后机翼在上的“负交错”连接翼设计。这样在翼展仅有22.8米的情况下,同样也将飞行高度提升到了20000米的水准。换言之,如果“无帧-7”后面将翼展提升到美制RQ-4B无人机35.4米的水平,那么“无帧-7”的载重能力和实用升限还能够进一步提高。



RQ-4B的翼展达到了35.4米的水平


美国《战区》网站则认为,中国的“无帧-7”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飞越宫古海峡绝对不是巧合。因为中国海军的“辽宁”号航母战斗群近日刚刚结束在西太平洋海域的训练,正打算重新从宫古海峡穿越并返回中国本土。中国的“无帧-7”高空无人侦察机在这个时候前出宫古海峡,既是对日本的一种威慑,也是在为“辽宁”号航母战斗群探路,提前进行情报侦察工作,迎接中国航母回国。



“无侦-7”的机头位置安装有大型卫通天线,并且搭载了双向数据链系统,完全能够和“辽宁”号航母战斗群及时进行战情数据的沟通。以“无帧-7”无人机7000公里打底的航程,完全能够进一步提升“辽宁”号航母在远洋作战环境下的态势感知能力。



目前“辽宁”号航母战斗群的远程反舰作战手段主要分为以下4种,第一种是由歼-15舰载机在机腹位置携带射程达到400公里的空射型“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第二种是055、052D上的射程达到600公里的舰载版“鹰击-18”反舰导弹,第三种则是护航的攻击型核潜艇发射的潜射型“鹰击-18”反舰导弹,最后则是055上射程高达上千公里的舰载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目前“辽宁”号航母还没有装备空警600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仅靠自己的态势感知能力想要发挥这些超视距反舰武器的射程优势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无帧-7”的出现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能够执行这类作战任务的不仅有“无帧-7”。可以由轰-6型轰炸机携带的“无帧-8”型无人机,也能够执行这类任务。只不过“无帧-8”更加强调对特定地区的快速侦察而已。



此外,除了协同航母战斗群进行作战外,“无帧-7”还可以为我军的“东风-26”、“东风-17”和“东风-21D”等导弹提供目标导引服务。毕竟,如果战事美日决定以武力手段介入中国台海问题的话,那么宫古海峡以及附近区域也将成为美日军事力量的重点分布区域,如果能够引导火箭军的远程导弹对该区域内的美日军事资产、人员进行有效打击,那么将能够有效威慑美日。



当然,除了如上文中提到的对“无侦-7”本身性能的提升外,想要进一步提升“无帧-7”的作战能力也还有其他的办法。比如我国目前已经成功试验的“快云工程”,就是将无人机挂载在能够长时间在平流层停留的飞艇上,平常停留在某个空域内侦察,有需要的时候直接放飞无人机前出行动。



个人另一个比较好奇的点,是未来是否有让“无帧-7”搭载武器装备的考虑?毕竟从20000米高空发射,仅依靠无动力滑翔都能够拥有几百公里的攻击范围。加上简单的助推段之后,将射程提升到上千公里还是很容易的。这样一来,“无帧-7”就能够做到“发现即攻击”,作战效能可以进一步提升。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8620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