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阳过、阳康和王重阳 什么时候阳最好?(组图)

新京报 0

从“阳过”到“阳康” 还会“王重阳”吗?

最近几天

大家身边朋友感染的数量明显增多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极强

感染过之后

是否意味着具备了一定的抵抗力?

还是依旧有再次被感染的可能?

关于阳了之后,是否会再阳

我们整理了一些专家的看法:

钟南山:

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



钟南山院士及合作团队对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收治的158例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的本土感染者及679例境外输入感染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复阳的新冠感染者没有传染风险,临床症状也没有加重,无需接受住院治疗。

钟南山介绍,卡塔尔的研究显示,感染了奥密克戎后,不管有无症状,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同时,丹麦开展的一份样本量为数万人的研究表明,只要得过一次奥密克戎,98%的人就能避免第二次奥密克戎的感染。“从这个意义来说,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钟南山强调,“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

“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资料,感染后大多数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复感染。”

为什么近期病例数增多,可能一不小心就“阳”了?

钟南山解释说,奥密克戎作为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与此前的野生株、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等毒株相比,是一个单独进化出来的家族,其发展、演变、变异较快。新冠病毒跟人体细胞结合的区域叫作受体结合区域,奥密克戎这部分蛋白中的氨基酸,其中有96%的点位已发生了变异,换言之,已突变得差不多快饱和了。

“奥密克戎的变异带来了对人体的免疫逃逸现象,所以传染性很强,最新的毒株R0系数可以达到22,也就是一个人可以传22个人。目前中国主要流行的BA.4、BA.5和BF.7等传播很快,这种情况下,再强的防控也很难完全切断其传播链。”钟南山说。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

感染后半年内再感染风险非常低



“感染后再感染的风险主要与自身免疫力和间隔时间相关。感染过以后,半年内肯定不用担心再感染了。老年人、婴幼儿再感染的风险比较高,但基本上也是在感染过三个月、半年以后。对年轻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基本上半年内再感染的风险是非常低的,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再次感染的风险也与病毒进一步变异的情况有关。未来,病毒变异越明显,再感染的风险就越大。

在自身年龄、基础病等条件之外,疫苗接种已成为减少新冠病毒危害的最重要‘变量‘。感染前接种疫苗或者感染康复后再接种疫苗,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再感染的风险。”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

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会获得3-6个月以上的保护力



“感染过后机体产生了抗体,无论新冠病毒发生何种变异,基本特性没有变化,即便有种种变体,但不会变异成另外一种新的病毒,抗体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发生感染之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体内的抗体滴度会越来越低,当它已经不足以抵御病毒侵入时,就有二次感染的可能,如果病毒发生变异,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二次感染的风险那就更大了。

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会获得3-6个月以上的保护力。老年人或儿童保护期可能会短一些,青壮年一般在半年以上,无症状感染者同样也能获得免疫。

尽量让自己和身边人晚感染、少感染。即使曾经感染,也还是要做好防护,且感染后再接种疫苗也有必要。”

武汉金银潭医院主任夏家安:

感染了一次新冠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再感染

“感染了一次新冠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再感染。虽然说感染之后短期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国外的经验也告诉我们,随着病毒的变异,感染一次无法获得终生的免疫,反复感染也是可能发生的。

疫苗的接种仍然十分关键,尤其是对于有基础疾病且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建议积极接种疫苗,减少重症的发生。”

疫情下的阳过、阳康和王重阳 什么时候阳最好?

网上流传一位专家的讲座内容称短期内中国可能有60%的人感染,几次反复后感染率会达到90%。这一说法难免会让不少人产生疑惑:是不是尽早阳了算了?看着估计怎么都不可能躲过啊。另外,网上也有传某地最短二次感染间隔只有20天的。真阳了后,二次感染的风险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就会不断被感染?首先,关于最好的被阳时机,在我个人看来,永远是明天而不是今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新冠感染作为一个病毒感染,总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当有人说还不如早点阳了算了,大概率反映的是对避免感染觉得无奈,而不是真的觉得阳了就变超人了。

确实对于如今奥密克戎这样传播力极强的突变株,要永远不被感染非常困难。面对与日俱增的感染风险,个人不应过度恐慌。但奥密克戎感染的后果也并非像最近一些媒体渲染得那般毫无危险可言。

参考台湾奥密克戎暴发以来的分年龄段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1]:



相对八百多万的感染人数,病死率不到千分之二。绝大多数人都安然度过了奥密克戎感染。可问题是千分之二不是零啊,甚至在年轻人,这个低危人群中也有感染后死亡的病例。

病死率如此低,意味着我们不用特别惧怕感染,或者为了阻断感染,无所不用其极。但不是说感染就是零风险,还不如感染了更好。

而且这还是看感染后最严重的结果,其它没那么严重的结果呢?比如重症住院的风险呢?肯定比死亡更高啊。还有新冠后遗症呢?奥密克戎是存在新冠后遗症风险的啊。

像英国国家统计局做的调查,即便打完三针疫苗后的突破性感染——这种情况下重症风险已经非常非常低了,可奥密克戎感染者里差不多有4%在感染后12-16周仍有身体上的不适[2]:



当然这是感染者们自己报告的身体不适比例,不能排除有些与新冠无关,像国内一些媒体开始说后遗症都是精神上的问题。不过就算是精神上的不适,难道就不算健康风险了吗?

不能因为自我报告有误差,就否认感染者的感受。还是要承认有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后较久仍然受到了感染带来的负面健康影响。而这也是我们考虑个人感染后果时要注意的。

由于新冠感染在健康上的不可预测性,同等情况下,永远都是能免则免最好。

有人可能说实在很难躲过去的情况下,有什么时候阳相对好一些?一定要这么说的话,那么把所有该接种的新冠疫苗接种完了,肯定要比没接种完的时候感染好。参考香港的数据[3]:

三针灭活疫苗接种完了,20-59岁年轻人+中年人,病死率只有万分之一,没接种是千分之二,要感染,总是病死率万分之一,而不是千分之二的时候更好,对吧?

不过这里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上一针接种是很久以前,比如说都是一年以前了,那要注意疫苗防护重症、死亡的作用可能也有所下降。因此,相对别人刚接种完第三针一两个月,你接种完第三针一年半载的,你感染后的风险更高一些。

即便是年轻人,完成三针疫苗接种没多久,感染的时机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能不和别人凑到一起感染最好。最近看到一个词叫“快速过峰”,有点超出我的理解。面对疫情暴发,一般都是说压平曲线,即使疫情的时间长一些,至少高峰期的强度不超过社会可承受范围。快速过峰就有点让人看不明白了,是巴不得出现医疗挤兑或社会无法运转吗?回到个人感染的角度,如果和大家都一起阳了,那你就更有可能处在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境地。

比如你感染了,也不严重,就是在家呆着等待康复,可是想点份外卖,因为外卖小哥或者餐馆厨师都和你一样选在高峰期阳了,那这份外卖能不能吃到就挺悬了。然后万一你还有基础疾病,转型期、高峰期paxlovid这种抗病毒药不够大家分,那你风险不就大了吗,问题就比吃不到外卖还严重了。所以在全社会都在进入感染暴发期,作为个人,能拖一下就拖一下为好。不是要留你一个不阳的照顾全社会,是不要一不小心成了千千万万只同时阳里的一个,需要啥帮助都找不到能帮你的“牧羊人”。

缩小到一个公司、一个办公室或一幢居民楼也一样。以前是一阳就封,一幢楼或一个办公室里要是陆陆续续阳,大家就永远封在那里了,那可能确实不如整整齐齐得好。可现在开放了,陆陆续续阳,邻里间还能互相照应点,公司还能非满员运作,要一起阳了,有啥急事需要人跑下腿都不好找,不是也挺麻烦?

总结一下,能拖到明天阳,就不要今天阳;无论如何,想办法等到打完疫苗再阳;如果第三针打完很久了,那么想办法再拖拖,拖到第四针能打后再阳更好;疫情暴发期以及转型期,大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时候,最好先别阳,等稳定一点了再阳也不迟;最好也别一个小圈子一下子全阳了。

当然,也不说要处处谨小慎微,日子都没法正常过那么去避免阳。而是说在合理范畴下能避免就避免。比如人多的公共场所稍微注意一下个人防护。多人聚会前互相提醒一下有疑似症状的先不要参与,以后再聚的机会不少,有条件做一下抗原检测再聚。除了什么时候阳之外,不少人也关心阳了后还有没有再阳的风险以及再阳的危害。

二次感染的风险是存在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冠作为呼吸道传染病,要阻断感染需要在呼吸道黏膜有较高的中和抗体,可是无论是疫苗接种还是自然感染,获得的中和抗体都会下降,黏膜处下降可能还更快一些。这使得阻断感染的免疫防护不那么持久。感染过一次,过段时间又会有感染风险。

二是如今奥密克戎进化很快,各种免疫逃逸越来越强的突变株不断出现。几个月前感染的可能是BA.5甚至BA.2,如今碰上的是BF.7,BQ.1或XBB,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逃逸以前的自然感染获得的中和抗体。这也让二次感染风险更大。不过网上说20天重复感染仅从科学角度看有点离谱。因为20天第一次感染的免疫反应还在高峰,不太可能被同一个病毒株再感染,而这个人如果在一个地方,估计遇到的病毒株也是同一个。反正不太靠谱。

一般来说除非流行突变株变了,感染后三个月内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是比较低的。我记得比较离谱的是美国卫生部长隔一个月二次感染,他第一次感染是去欧洲参加会议后不久,当时那里流行的应该还是BA.2。可他回到美国正好碰上BA.5以及BA.2.75.2这些对BA.2免疫逃逸比较明显的病毒株开始流行。大概率是运气不好,一个月遇上了后一个能逃逸前一个的病毒株。国内现在还不太需要担心这些问题,不过也显示了及时跟踪流行病毒株基因型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二次感染没有网上一些谣言传得那么神,什么小艾滋、免疫耗竭,这些都是不对的。新冠是急性感染,感染之后病毒就被清除了,会留下免疫记忆,二次感染的时候,免疫记忆被激发,普遍会让人的健康风险更小一些。虽然每一次病毒感染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上新冠二次感染的危险会低于第一次。

总之,我们现在有降低新冠重症风险非常高效的疫苗与抗病毒药,对于感染不必恐慌,但也不是抓紧感染的时候——对任何一个病毒都该如此对待。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8251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