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赔款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赔款赔完了吗(图)

环球情报员 0



2022年11月底,波兰外交部向德国发出照会,要求其支付高达1.37万亿美元的赔款,用以弥补波兰在二战期间遭受的损失,该数额相当于波兰GDP的2倍、德国GDP的32%。

从2015年起,倡导波兰民族特性,强调二战波兰所受灾难的法律与公正党上台后,波兰政府就不断向德国提出赔款要求。2019年,波兰甚至成立了专项调查小组负责统计赔款数额。德国表示“二战赔款问题已在1954年结束,不会再支付任何费用”。



▲波兰再向德国索赔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德国给欧洲各国和自身都带来沉重灾难。战败的德国不仅领土大幅缩水,还先后两次背上了天文数字般的战争赔款。



▲巴黎的德军


一战赔款让德国人深感屈辱,希特勒趁势崛起并宣布停止偿付赔款;二战结束后,为重新融入国际社会,消弭纳粹带给被侵略国家的伤害,业已分裂的德国分别向东西方阵营支付了900多亿美元的二战赔款,一战债务也再度激活。

德国最终在2010年彻底偿清了一战债务,总计9.8万吨黄金;而二战的民间赔款项目至今仍在继续。两次赔款,引发了欧美国家间怎样的外交博弈?德国又是如何偿清了天价赔款?



▲天价赔款

一、凡尔赛枷锁

自13世纪后,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中央政权衰微,德意志陷入了封建割据的状态。17世纪后,当英法等国开启殖民扩张的时候,德意志仍处在分裂中。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强大的德意志邦国。

1871年,普鲁士击败法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德意志再度统一。战败的法国将这一事件看做法国的耻辱,发誓要对德复仇。

统一后的德国迅速崛起,工业产能超越英国(本土),庞大的陆海军对英法等国的地位构成巨大挑战。



▲德国统一


德国未能赶上列强瓜分世界的浪潮,为了争夺势力范围,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与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在1914年兵戎相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东线德军凌厉的攻势摧毁了沙皇俄国的根基,但西线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没能实现。德军占领比利时及法国北部,与协约国军队在堑壕战中反复拉锯。

随着美国对德宣战,胜利的天平最终倒向协约国。1918年11月,德国被迫投降,其国内爆发十一月起义推翻了统治德国的霍亨索伦家族,德国转为共和制。



▲德皇威廉二世检阅部队

作为一战西线的主战场,法国北部饱受战火蹂躏,工农业损失严重,超过300万法国男性死亡。在讨论对德和约的凡尔赛和会上,法国要求严惩德国,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甚至提出肢解德国。英国不想德国被过度削弱以致法国做大,对此表示反对。

经过英法等国讨论,最终的《凡尔赛和约》让德国丧失了10%的领土和15%的人口,全部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工业发达的莱茵兰划为非军事区,德国军队被限制在10万人以内。



▲德国损失大量领土


根据条约第231条,“德国及其盟友应为协约国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

1921年4月,协约国赔款委员会确定德国应赔偿1320亿金马克(约4.7万吨黄金),66年内还清。协约国根据遭受的战争破化对赔款予以分配。

协约国要求赔付采取货币和实物赔款相结合,包括每年20多亿金马克现金及煤炭、木材、水泥等工业原料。

战争让德国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国内物价上涨、民众大量失业。协约国的赔款要求无疑将德国推向死路,面对大量因伤致残的德国军人和丧失男性劳动力的德国家庭,德国政府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予以抚恤,有限的资源全被用来向协约国赔款,仇恨的种子在德国人心中生根发芽。



▲伤残的德国军人沿街乞讨


法国获得了德国赔款的52%,也是对德国逼债最紧的国家。从1871年的普法战争到1914年的一战,法国在军事上始终无法单独抗衡德国,只是在美英的协力帮助下才获得胜利。直到德国投降,法国北部仍在德军控制下,德国本土安然无恙,很多德国人认为自己是不败而败。

两国有争议的阿尔萨斯-洛林被法国夺回,大量德国战俘被迫在法国从事重体力劳动来弥补法国的损失,德国民族主义者极为不满,法国的步步紧逼更是给德国经济套上了绞索,协约国还强迫德国承担所有战争罪责,复仇之火在德国人心中蔓延。



▲在法国无偿劳动的德国战俘

1921年,德国在支付首笔5亿美元赔款后就开始拖延赔款。法国遂以德国拖欠赔款为由在1923年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鲁尔工业区。

法国在鲁尔建立行政机构,企图兼并鲁尔。在德国民众的抵制中法军枪杀了130名德国平民,此后又解雇了18万名不配合的德国工人。

巨大的屈辱感笼罩在德国人心头,德国初步恢复的工业产能再遭打击,被解除武装的德国只能消极抵抗。

英美等国不希望法国竭泽而渔式的压榨德国,更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在美英的外交压力下,法军只得在1924年撤离鲁尔,协约国之间就德国赔款问题展开新一轮磋商。



▲法军进入鲁尔

美国在一战期间向英法等国提供了大量贷款,它希望能形成向德国输血-德国赔款-英法向美国还债的良性循环,美国先后提出“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用以挽救德国经济。

根据计划,美英等国向德国提供贷款以稳定其币制。德国增发债券以吸引国际资本,德国央行将被重组并受国际社会监督。德国赔款总额缩减至1120亿金马克,还款期限放宽到1988年。



▲签署道威斯计划

道威斯与杨格的计划为德国的经济恢复提供了资金,德国通过外交政策巧妙地减少了赔款数额,甚至通过债券、贷款,让西方资本陷入到替德国还债的怪圈。

1929年,爆发在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本就背负沉重赔款负担的德国经济雪上加霜,杨格计划名存实亡。



▲等待救济金的美国失业者


美国不希望德国破产,以至于英法打破经济循环赖掉对美欠款,因而于1932年在瑞士洛桑召开了美英法德四国会议。

深陷经济危机的英法同意了美国的提案——彻底免除德国的战争赔款,以此来换取德国承认西方各国投资者掌握的上百亿美元债券债务和官方贷款。此时德国已支付230亿金马克赔款,仅相当于凡尔赛条约最初规定赔款的17%(贷款和债券支付不算赔款)。



▲美国的计划破产了


二、帝国的毁灭

美英法等国免除战争赔款的行为没有换来德国的感激,凡尔赛条约从德国身上搜刮的太多,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无法抹除的仇恨。

经济危机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希特勒为代表的纳粹党趁机宣传激进言论,号召德国人打破凡尔赛条约的枷锁。希特勒充满激情的演讲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原本岌岌无名的纳粹党影响力日甚。

1933年,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希特勒上台后就赖掉了所有关于一战的所有债务。



▲希特勒


不想再度陷入战争的英法对德国执行绥靖政策,仅有口头抗议。在绥靖政策骄纵下,德国扩军备战,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成为新一轮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此后德军闪击西欧、入侵苏联,从东欧平原到法兰西海岸,战火熊熊燃烧。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苏军在1944年后开始了战略反攻,美英等国也于同年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



▲盟军反攻


1945年2月,盟国元首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共识——德国的战争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苏联分得50%,美英获得40%,余下10%由其他被侵略国家和受害族群获得。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德国全境及首都柏林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四国成立管制委员会,暂时担负起德国中央政府职责。

一战后的德国未遭到全面占领,中央政府能在赔款问题上掌握一定主动权,甚至还能利用西方贷款将美英等国绑缚在赔款问题上。这些条件是二战后的德国不具备的,失去中央政府的德国只能任盟国摆布。



▲分区占领


按计划,盟国将成立一个共同委员会,各国将从德国全境获得赔偿。随着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从1946年5月起,美英法占领区不再向苏联支付赔偿。

德国的入侵让苏联损失惨重,苏联决定就地获取赔偿。苏占区内大量工厂被拆卸,仅1946年就有213家德国企业被征收、400万吨设备运往苏联,大规模的拆迁直到1948年才结束。美英法占领区的索赔手段相对温和,以没收德国境外资产、获得煤炭等实物赔付为主。



▲驻德苏军

1947年,占领区四国两次召开外长会议,终因在赔款等问题上分歧过大不欢而散。美国将美英法占领区整合成西方占领区,美国同时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冷战大幕缓缓降下。

美苏集团围绕着柏林的控制权不断交锋,苏联全面封锁西方控制的西柏林,引发了1948年的第一次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中对峙的美苏坦克

西方通过强大的空中力量缓解了西柏林的资源短缺,但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1949年,苏联与西方在各自占领区扶持政府,德国就此分裂。

新生的东德承担了向整个苏联阵营赔偿的重担,工业发达的西里西亚等地被割让给波兰后,剩余部分工业产能仅占德国全境的30%,却要承担德国全部赔款的50%。

德国《时代周刊》主编苏摩尔为此感叹道:“东德人替希特勒承担了所有罪责”。



▲二战后德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作为应对,苏联也在1950年宣布将东德剩余赔款减免一半,同时要求波兰等苏联阵营国家放弃向东德索赔。

波兰等国在二战中亡国多年,本想通过对德索赔恢复元气,但在苏联的压力下只得放弃。

为了帮助欧洲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同时强化对欧洲的经济控制,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多国提供贷款资助,西德亦被纳入计划。



▲冷战铁幕降下


苏联则将东德纳入经互会,使其承担起苏东集团的精密仪器、工业设备制造的工作分工,东西德自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1951年,西德总理阿登纳在议会表示:“纳粹的罪责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德国人应将赔偿受害国作为自己的义务”。

西德总理的表态既是对德国战争罪责的深刻反思,更是希望借此争取西方各国的好感,为德国重新融入西方做铺垫。



▲阿登纳


西方各国并未在战争中遭受苏联那般的巨大损失,工业强大的美国也不屑于拆卸德国工厂。

他们更关心的是德国在二战前的公共债务,包括被希特勒赖掉的贷款、道威斯、杨格计划发行的债券。东德不承认这些债务,西德承担了一战剩余债务的偿付。

1953年,美英法与西德在伦敦召开会议,西德的二战赔款被免除,其债务被划分为二战前(即一战所拖欠部分)及二战后两部分进行统计。经过谈判,西德同意偿付其中的110亿马克,截止日期为1983年。



▲西德经济恢复,赔款负担降低


伦敦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西德的战争赔款结束,西德只需偿付公共债务。宽松的赔款时限也为西德经济的恢复提供了时间。

为了不“显得太过贪婪”,1954年1月,苏联也宣布提前终止对东德的索赔,分裂的德国分别结束了对美苏阵营的赔付。

此时两个德国已向美苏阵营偿付了824亿马克,约330亿美元战争赔偿(不包括西德继续偿付的债务)。



▲东德人民军


冷战背景下,作为对抗前沿的两个德国亟需美苏的支持和保护,他们无力反抗美苏等国的赔偿要求,但冷战加剧让美苏纷纷调整政策,开始扶持东西德。

西德更是取得了傲人的发展成就,还款压力并不大,西德人也把这部分钱看做向西方示好的保证金以及寻求美国扶持的保护费,对还钱没有太多抵触。

东德的战争赔偿压力大于西德,但在苏联的影响下没有参与对波兰等邻国以及犹太人和劳工的赔付,1954年后就彻底结束了对外赔偿,东德经济虽弱于西德,但在80年前仍较为繁荣,苏联索要赔款的历史也被逐步忘却。



▲80年代的东柏林


三、赎罪之路


国家间的赔偿行为不能彻底抹除德国在二战中犯下的罪恶,特别是针对犹太人、劳工等非国家实体。1951年,刚刚在西亚土地上复活的以色列向德国提出了索赔要求。

亲西方的以色列在外交上与苏联并不和睦,外加东德认为自己与纳粹德国不能画等号,故而苏联阵营的东德拒绝对以赔偿,该项工作由西德承担。



▲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包围


二战中超过600万犹太人惨死在纳粹手中,对死难者的赔付及其遗留财产的处理成为西德必须解决的问题。除了摆脱道义负担,西德还有自己的经济算盘。

截至1951年,西德通过马歇尔计划获得了10亿美元援助,包括大量食物、工业原料和机械设备。西德国内需求激增,但出口仅为二战前的40%,出口型的西德经济亟待破局。

赔付犹太人,也可以向以色列出口德国工业产品,为西德经济找到突破口。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


1951年,德以两国开始谈判。犹太人提出了80亿美元的诉求,这令西德难以接受;犹太人世界对此也争论不休,一方认为不能同刽子手们谈判,另一方认为西德不同于纳粹,如果放弃谈判,犹太人将彻底失去索赔机会。

在以色列政府和世界犹太人联合会的推动下,谈判双方最终在1952年签订《卢森堡条约》。西德向犹太人赔付34.5亿马克,约8.2亿美元。

德国人通过赔款改善了外交形象;以色列通过赔款购买德国的产品与服务,改善了被阿拉伯国家孤立的局面,还刺激了西德经济的发展,双方取得共赢。



▲西德的赔偿


除了犹太人,曾被纳粹强征的劳工是第二大受害群体。截至1944年,纳粹强征了750万平民充当劳工。另有200万战俘在德国的工厂、集中营从事过劳生产。西德考虑如果向劳工们支付适当赔偿,也会改善德国的形象。1956年,西德《联邦赔偿法》顺势出台。

在法案的10年有效期内,西德总计向200万国内外受害者支付了205亿马克的赔偿。在西德政府带动下,IG法本、莱茵金属、西门子、奔驰、大众等德企纷纷向劳工提供了数额不等的赔偿。



▲西德的大众工厂

为了将西德打造成对抗苏联、对比东德的前沿窗口,美国大力扶持西德发展,西德境内原有的工业体系也为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冷战中欧洲各国继续抱团取暖,在美国的推动下,世仇的德法两国实现和解。

在支付赔偿的同时,西德加强与法意等国合作,相继建立了煤钢、经济和原子能共同体,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1965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庞大的欧洲市场带动西德经济腾飞,1980年,西德成为西欧第一大、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当年西德提前清偿了所有战争债务。

国土分裂、债务冗杂的西德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既得益于美国的扶持,更是西德政府谋划得当,积极改善外交形象,注重贸易和教育发展的结果。



▲西德恢复活力


从1980年起,财力充足的西德重拾一战民间债务,向购买道威斯等债券的私人投资者支付利息和本金。

此时的苏东集团却陷入困境,冷战让苏联的财政窘迫,减少了对东德的资助,僵化的经济体制也让东德经济持续低迷。

上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政局动荡。西德趁势四处游说,在取得美苏认可的情况下,于1990年合并了经济濒于崩溃的东德,德国再度统一。



▲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欧洲政治版图重绘,这为统一的德国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法国等西方国家已放下对德仇恨,不再提出任何赔偿要求。德国政府在梳理余下的民间债务的同时,着手强化自身的政治地位。

1992年欧盟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飞跃。形成了德法分别主导经济、政治的格局,德国借助欧盟不断在欧洲的经贸领域开疆拓土。

波兰、捷克等原苏东阵营国家为了加入欧盟,以重申放弃对德索赔的方式讨好德国,德国则以建立和解基金会等方式支付一定补偿。

以波兰为例,德国总计向波德和解基金会注资600万欧元,德国还归还了9亿美元的波兰劳工退休金。



▲欧盟


2010年10月3日,在德国统一20周年的纪念日,德国彻底还清了一战的全部赔款和债务,总价9.8万吨黄金。德国《图片报》评论道:“一战终于结束了”。

一战还款终结的同时,德国也在积极推进二战赔偿,继续向犹太人和劳工群体支付赔偿。

德国统一后成立了 “纪念、责任与未来基金会”、完善了《联邦赔偿法》。预计到2030年,德国政府针对犹太人、劳工等民间群体的赔付总额将超过900亿欧元。



▲经济实力是德国赔偿的基础


近些年随着欧债危机、中东难民潮、新冠疫情相继爆发,一些经济乏力的欧洲国家政府或民间再提对德索赔,波兰便是典型代表。

二战期间纳粹屠杀了约600万波兰人,大批波兰人沦为苦役,德国的同化政策严重伤害了波兰文化,波兰首都华沙更是在战争中沦为废墟。

波兰认为1954年放弃赔偿表态是在苏联压力下做出的,不能作数。从2015年起,波兰多次要求德国支付赔款,此次提出的1.3万亿欧元是德国2022财年预算的三倍。德国则认为赔款早已结束,波兰是在无理取闹。



▲华沙起义纪念碑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诚心悔罪的德国承担起赔偿责任,再度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纳。如今德国与美法等国关系密切,不存在赔偿争端。

波兰等东欧国家偶尔会提出赔偿要求,但他们与德国经贸联系紧密,不会影响德国的对外关系。

对犹太人的持续赔偿增进了德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如今德国是以色列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相同的西方价值观也让两国有了特殊的关系纽带。

背负历史道义、继续进行民间赔偿成为德国政界的主流认可,深刻反思战争罪责的德国值得其他战败国学习。



▲德国总理向集中营遇难者献花VS日本首相参拜祭奠战犯的神社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news.6park.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8064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