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生变俄军处境危险 普京为何还不进行总动员(图)

装甲铲史官 0



 

俄乌冲突进入9月,持续已超过200天,之前略显沉闷的战局陡生剧变。

继8月29日赫尔松反攻后,乌军自9月6日开始在哈尔科夫也转守为攻,出人意料的是乌军进展神速,几天时间就推进了100余千米,成功收复了伊久姆、库皮扬斯克等重镇,更令人惊愕的是,哈尔科夫方向的俄军丢弃大量装备物资,迅速撤退,与之前从基辅和蛇岛退兵不同,此次俄军撤退显得极为狼狈,以至于有消息称俄西部军区司令安德烈·西切沃伊中将都沦为俘虏,《华盛顿邮报》形容俄军遭遇了“令人震惊的溃败”,俄军外强中干的本质彻底暴露。



■2022年9月在哈尔科夫地区发起反攻的乌军装甲部队。

1

开战半年仍未宣战

自俄乌开战以来,从基辅退兵到“莫斯科”号沉没,从弃守蛇岛到哈尔科夫溃退,俄罗斯作为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画皮已经被剥得精光。

经过半年多的鏖战,事先公布的作战目标无一实现,甚至占领顿巴斯的最低底线都没有达成,不仅损失惨重,就连已经占领的地区都在逐步丢失。

以俄罗斯嗜土如命的贪婪习性,除非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吐出已经吃掉的土地,因此俄军放弃伊久姆突出部充分说明前线局势已经危如累卵。



■收复库皮扬斯克的乌军部队在展示乌克兰旗帜,一面俄罗斯旗帜被丢弃在地上。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关于俄军的缺点弊端能抖出一箩筐,但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兵力匮乏。

冲突初期的战局就已经表明,俄军以有限的兵力根本无力在宽广漫长的战线上展开行动,即便放弃突击基辅,集中进攻顿巴斯,兵力依然不敷使用,耗尽了俄陆军所有可以调动的机动兵力,很多战线只能依靠车臣部队、卢顿民兵和国民近卫军之类的部队防守。



■在俄乌冲突中,卢顿民兵这样的非正规军参与了大量作战,蒙受很大伤亡。

略有军事常识的朋友都知道,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国内宣布战争动员,调集更多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战争。

然而,那就意味着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可是俄乌交战半年,两国其实并未宣战,俄方始终以“特别军事行动”的名义作战。

如今局势日趋不利,为什么俄罗斯还不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进行总动员呢?



■是否进行总动员对普京总统和俄军首脑而言是个难题。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战争状态?战争状态是指“一国与另一国之间通过宣战或实际进入武装对抗所形成的法律状态。

在战争状态下,交战国或交战方对内可以依法采取战时动员和管制措施,对外可以断绝与敌国或敌方的外交及其他正常关系。”显然,一旦俄罗斯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就可实施总动员。

不仅国内的20多万义务兵可以被派上乌克兰战场,还能依法强制征召更多的适龄人员入伍,从而大幅缓解俄军兵力不足的困难。

此外,俄罗斯政府还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军事领域,大幅增加军费,军工企业也可开足马力生产武器装备,从而将相对乌克兰的国力优势真正转化为战场优势。



■俄罗斯最大的坦克生产企业乌拉尔机车制造厂的坦克生产车间,一旦开始动员,该厂将全力开工制造坦克。

既然宣布战争状态,实施全面动员看起来颇有好处,那为何普京迟迟不做出相应决策呢?不是大帝不想,而是不能也!

2

联邦政府权威不足

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却相当年轻,在1991年诞生于苏联解体的废墟上,承受了社会转型的剧烈阵痛,政治权力结构也经历了崩塌和重构,缺乏稳固的政权基础。

当年叶利钦在肢解苏联以建立俄罗斯联邦时,就缺乏必要的法理基础,为了获得方方面面的广泛支持,被迫让渡了很多中央政府的权力,甚至引发叶利钦炮打白宫(俄联邦议会大楼)的闹剧以及持续多年的车臣战争,导致俄罗斯成为结构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可以说俄罗斯联邦的建国过程决定了中央政府权威不足。



■1993年炮打白宫事件中,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向支持者们发表演讲。

俄中央政府的弱势直接体现在行政区划的设置上。俄罗斯联邦有85个一级行政区,相当我国的省,包括22个共和国、46个州、1个自治州、9个边疆区、3个联邦直辖市、4个自治区。

从名称可见,85个一级行政区在地方权力和自治程度上各不相同,其中不少还有明显的独立倾向,类似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这种“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在俄罗斯境内大有人在,只是还没达到公开独立的程度。



■被国内网友戏称为卡禄山的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在检阅部队,虽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大帝忍无可忍,仍需再忍。

85个一级行政区的首脑,既有总统直接任命的,也有经过地方权力机构(议会)选举的。

在2021年普京签署法令之前,22个共和国的一把手可以称为总统,这意味着在俄境内提到“总统”,未必就是坐在克里姆林宫的那位,也可能是自主一方的封疆大吏,当普京取消地方大员的总统头衔时,还遭到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的公然反对!真是“我大俄自有国情在,你们外人理解不了”。

可以想见,在俄罗斯的很多地区“皇权是下不了乡”的,基本依靠基层自治,联邦政府甚至需要高额的财政补贴才能换取地方政府对联邦政府权威的承认。



■普京与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明尼哈诺夫,后者公开反对取消他的“总统”头衔。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掌控,普京担任总统后在一级行政区之上设立了8个联邦管区,由总统全权代表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辖区内一级行政区的独立性问题,那些根基深厚的土皇帝们基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俄罗斯联邦目前共有8个联邦管区,下面还有多达85个一级行政区。

联邦管区和一级行政区的设立和辖区范围经常发生变更,造成政权不稳,也让各级官吏和百姓无所适从。

由于频繁调整行政区划,导致地方政府在百姓心中也缺乏权威——今天你是总统,明天连共和国名号都被莫斯科裁撤了。

总之,俄罗斯特殊的行政权力结构导致中央政府权威不足,地方政府对中央政令可以阳奉阴违,虚与委蛇,虽然没有达到“政令不出克里姆林宫”的程度,但也很难贯彻到地方基层。

从某种程度上说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不仅不能比肩苏联,甚至还不如君权神授的沙皇俄国。

3

缺少严密政党组织

苏联的历史经验表明,对于俄罗斯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国家,仅靠政府、议会、司法机构和军队这些国家机器远远不能实现有效治理,还需要苏联共产党那样强有力的政党组织提供政权保障。

可惜的是,苏联解体后,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都没有建立起类似苏共的强力政党充当政权权力结构的粘合剂和凝固剂,削弱了对社会资源的管理力度和动员能力。



■1986年苏共第27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普京一手扶持的统一俄罗斯党更类似于玩弄政治游戏的西方政党,而非苏共那种有着严密组织、严明纪律和信仰指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目前,普京治国并非依赖政党组织的力量 ,更多是依靠自己在列宁格勒大学求学、在克格勃机构服役以及在圣彼得堡从政时结交的一班政治盟友。



■2008年,普京(站立者)参加统一俄罗斯党第9届代表大会,与上面的图片对比,就可知与苏共的巨大差距。

在历史上,俄罗斯拥有号称“蒸汽压力路”的庞大体量,但如何将其军事潜力充分动员起来始终是个难题。在沙皇时代,俄国与散装的奥匈帝国长期竞争“动员能力欧洲倒数第一”的位置。

一战时期德意志帝国敢于两线作战,正是算准了俄国糟糕的动员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在东线发动攻势,可以实现先击败法国、再收拾俄国的既定策略。

沙俄的动员速度果然如同德国的预料,但没想到法国居然雄起了一次,在马恩河战役中顶住了德军的猛攻,使得德国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但在整个战争期间,俄军在东线给德国造成的压力始终有限。



■1914年8月在坦能堡战役中被德军俘获的俄军士兵,在整个一战时期俄军在东线始终败多胜少。

然而,随着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带领工农大众推翻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动员,彻底激发了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赢得了内战以及击败14国武装干涉的胜利,通过民族自决缓和了国内民族矛盾,最终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联盟”。

在二战时期,苏联党政体制的坚韧和超强的动员能力再次得到证明,几乎所有壮年男性和大量女性被征召入伍,开赴前线,老人和儿童则投身后方生产,正是通过这种忘我的献身与牺牲,最终击败了德意轴心国的疯狂进攻。



■列宁对布尔什维克的改造,赋予了其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这是十月革命胜利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重要保障。

今天的统一俄罗斯党虽然党员数量超过200万,建立了8.6万个基层党组织,但显然不具备苏联共产党那样的组织力、动员力,更没有在俄罗斯民众中有一呼百应的威信和号召力,指望统一俄罗斯党来协助政府开展总动员是不可能的。



■统一俄罗斯党的组织力、动员力根本无法和列宁、斯大林时代的布尔什维克相比。反倒是更善于议会活动,更善于请客吃饭,而不是干革命。

4

动员缺乏民意基础

两次大战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动民众投身战争,需要在战前和战时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加强宣传教育,为民众树立目标并为之而战。

比如英美等国以“捍卫民主自由,反对法西斯暴政”来彰显战争的正义,苏联以“保卫苏维埃祖国”为号召动员全民英勇奋战,德国和日本以“夺取生存空间”“建立大东亚共荣”对民众进行煽动蛊惑。



■二战时期著名的苏联宣传海拔《祖国母亲在召唤》。

反观俄罗斯在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出于保密的需要,并没有进行普遍的战争教育和宣传鼓动,而在开战后又因为西方国家牢牢掌握世界舆论的话语权,而在舆论战上始终处于下风,其提出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目标也同样缺乏号召力,试图利用苏联时代的记忆拉拢俄占区的乌克兰民众,效果也很有限,更重要的是始终未能在国内凝聚起全力以赴、争取胜利的全民意识。



■俄乌冲突初期一度蹿红的乌克兰“红旗奶奶”,在西方舆论的运作下已经被人们淡忘了。

应该说俄罗斯在战前的宣传动员上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绝大多数俄罗斯民众都觉得战争离自己很遥远,与己无关,甚至大部分参战的俄军基层官兵居然都不知道行动的真实目的,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进入乌克兰境内,以至于直到被俘还以为只是参加军事演习而已。

在俄罗斯国内,许多义务兵的家长在听闻战争爆发后,第一反应是给普京写信,请求不要将自己的孩子派往前线。

正是迫于这样的民意倾向,普京只能忍受着前线缺兵少将的困难,将20多万义务兵留在国内。在这种氛围下,普京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宣布总动员?



■俄军义务兵服役期只有1年,而且普京承诺不会派义务兵上战场。

5

结语

尊重民意是好事,但战争是国家利益和民族意志的冲突与较量,是铁与血的碰撞,正所谓慈不掌兵,战端一开,就不能瞻前顾后,不能被民意裹挟。

虽然普京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但他的政府并不强势,难以集中权力、深度动员。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进入战争状态,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必然直线下降,普京政府本就不稳的民意基础必然出现崩塌,加之各级政府威信不高,即便搞全民动员也是事倍功半,搞不好还会激起民变或引发政变,普京也许会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后尘。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国内反普京的大规模游行时有发生,战时出现这种场景往往是政府垮台的前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6854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