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名流扎堆被拍的Nobu餐厅,到底是什么来头?(图)

蓝小姐和黄小姐 0

在五花八门的好莱坞新闻里,除了纷纷扰扰的恋爱故事三角关系,众多明星名流们热衷觅食的餐馆,流连忘返的酒吧,统统备受关注,永不缺席。

而Nobu,绝对拥有它的一席之地。




Nobu(中文译名:信)做的是日本料理,准确点说,是秘鲁风味的日料。这背后的种种跟创始人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也正因为如此充满创意特色的混合口感,让城中名人的味蕾悉数为之折服,成为其忠实粉丝。

比如侃爷(Kanye),要说整个洛杉矶最能偶遇他的地方,Nobu绝对排得上名号。



▲这不,昨天又在这被拍了。

当年他跟Pete Davidson的第一次碰面就是在这里,那时的他们一个还没成为金·卡戴珊的前夫,一个也没变成她的现男友,就已经展现出了明显的不对付。



▲ 具体我们之前写过,点这里回顾。这顿饭同场的有Timothée Chalamet(甜茶)、Kid Cudi,而拍下这张合照的正是金姐。



▲ 事后Pete曾在节目上抱怨,这餐本来只打算请儿时偶像Kid Cudi一人的饭局,伴随着人数增加,最后莫名花了他好多钱。

而Kanye跟金姐申请离婚但还没彻底撕破脸时,被拍到共进晚餐引发复合疑云的餐厅也在这里。



▲ 同场的还有金姐公关团队的成员也是她的朋友,Tracy Romulus(图中)。后来Kanye在一次发文中声嘶力竭地点名她,“Tracy Romulus,别再操纵金。”真的是视过往情谊如无物了。



▲ 待到撕破脸后,金姐被拍到单独带着女儿North去过Nobu,开的是她最爱的灰色迈巴赫。只是,这明显停在了残疾人车位,不罚款么……





▲ Kanye上个月也被拍到带着女儿去了。就在North陪老妈刚从意大利参加完卡家大姐Kourtney的婚礼回到美国后,迫不及待地来了场父女团聚,享受亲子时光。

其他的卡戴珊家族成员,像肯豆、金小妹,在Nobu被狗仔队拍到被邂逅的次数同样数不胜数。



而跟他们有关的人,也都是这里的常客。

前些天我们写过的,星二代Sofia Richie和环球音乐集团董事长独子Elliot Grainge订婚一文(点这里回顾):



▲ Sofia Richie跟卡家大姐的“前夫哥”Scott Disick还没正式承认恋情前被拍到手挽手的地点就在Nobu。



▲ 几年之后,她跟现任爱情萌芽的定情餐厅也在这里。

当时评论里大家都在问,Nobu到底是有怎样的魅力,能让各路名流为之疯狂。



就拿他们最常去的位于Malibu海滩的Nobu餐厅来说吧。





▲ 面朝大海,装修精美,氛围高档,均价
高昂,完美匹配特定群体对就餐环境的选择要求(包括规避了被普罗大众簇拥挤着要签名合影的可能性)。

其实为了满足城中饕客的需求,Nobu在更热闹喧嚣的比佛利山庄,日落大道附近,有另一家分店。





▲ 上次写Brooklyn婚礼的时候提到他专门去学厨的地方就在这。

而同一条街,开车不到三分钟的路程,还有一家名叫Matsuhisa(松久)的店,也正是整个餐饮帝国的起源。



▲ 都在La Cienega Boulevard上,菜色大同小异。

但明星名流们就是更偏爱车程几十分钟的Malibu的这家,它也成为了城中狗仔最常蹲守的地点。



▲ 前几天刚结婚的小甜甜布兰妮,常被拍到带着如今已经变成老公的Sam Asghari来这里用餐,还曾甜蜜以大海为背景板合影留念。

至于Nobu的餐饮帝国到底有多庞大?现如今全世界一共有51家Nobu餐馆,12家同名酒店。



▲ 出自Nobu官网。



▲ 还不包括另外11家以Matsuhisa(松久)命名的餐厅。


而这一切的根源、命名的由来,正是因为创始人名叫Nobuyuki Matsuhisa(松久信幸),世人大多直接称呼他为“Nobu”(为了跟餐厅名区分,本文会称他为松久)。

今年73岁的他,已经跟这个庞大的餐饮帝国划上了等号。



不同于有的寿司师傅一脸严肃、沉默寡语,松久很爱笑。不管是过去一头黑发还是而今白发苍苍,也不管是面对客人还是应对媒体,他都带着标志笑容,看起来乐观又开朗:





但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从一家小餐馆的学徒,辗转几大洲创业,历经失败倾家荡产而后又重新振作,他成功缔造了一个或许在梦里都不曾希冀过的帝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一个普通人如何成就一个明星名流云集的超豪餐厅并把它发展成大帝国的现世故事。



根据松久的自传和市面上各种媒体对他的采访报道,还有他在社交平台的更新内容,大抵可以拼凑出他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

1949年3月10日出生在日本琦玉县。

七八岁那年,父亲因为车祸早逝,留下了两个哥哥和他,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



▲父亲车祸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

虽然父亲留存在松久生命里的记忆不过短短几年,每逢父亲节,他还是会在自己的社交账号分享父亲的照片或者那些心底想说的话。这份亲情是内心深处永远弥补不了的遗憾,为父亲未能有机会亲眼见到他所取得的一切而深深感伤。





▲ 这张父亲早年在帕劳当地留下的照片,似乎埋下了儿子注定要追随脚步、远行他乡的种子。

松久说他的厨师梦,开始于母亲在厨房忙碌时飘来的饭香,也源于哥哥带他去了一家寿司店品尝到了不一样的新鲜滋味。总之,这个愿望很早之前就在心底悄悄生了根。

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正值经济复苏。高中毕业的松久选择去东京的一家餐馆打工,想要一圆他的梦。也有一说,他压根没有高中毕业,因为跟着没驾照的朋友一同开车,而被学校直接除了名。

甭管怎样,17岁那年,松久成为了日本新宿松江寿司店的一名洗碗工。





要知道经营日本料理的餐厅都拥有着等级森严的打工制度,对学徒们要求严苛,必须从勤杂工开始做起。松久用了三年时间,洗碗、洗鱼、倒垃圾,才终于有了接触案板,可以真正上手的机会。

在这家店,他干了整整七年。

七年,目睹着日本经济的起步,国际商务游客的往来。店里络绎不绝的客人里,有一位日裔秘鲁人向当时24岁的他抛出了橄榄枝,询问他是否愿意跟着去到秘鲁,大展宏图,探索一片从未接触过的新世界。

这里必须多讲一句背景。日本人移民秘鲁是从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的风潮。他们在当地大多开餐馆,做点小生意,互相帮衬,抱团取暖,巩固自己民族的势力,包括后来出了一位名叫阿尔韦托·藤森的日裔当上了秘鲁总统,这都是后话了。

但远离家乡漂洋过海,始终算是人生的重大抉择。普通人会怎么选?毫不犹疑地答应,还是犹疑踟蹰后拒绝。反正,松久最后是去了。或许就像早年去帕劳的父亲一样,他的骨子里藏着冒进的血。

告别母亲,告别兄长。他跟太太Yoko携手去到秘鲁首都利马,相依为命。



▲ 当时在秘鲁开的店名叫松榮鮨。照片里的松久还很消瘦,唯一的女士便是太太Yoko。

一年后,他们在当地生下了大女儿Junko。想念儿孙的母亲飞赴秘鲁探望,留下了这些珍贵的合影。



▲ 太太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大女儿。



▲ 祖孙俩的合照。



▲ 松久和母亲。

虽说秘鲁靠海,不缺鱼类资源,但毕竟跟日本从国情到风俗都大相径庭。平日里唾手可得的那些食材、配料,在当地想要买到简直难于登天。更何况处在交通物流都不发达的70年代,用称心如意的材料做过去最司空见惯的料理,却成为了一大烦恼事。

松久不得不学着努力融入当地文化,拿当地人习以为常的调味品和传统日料烹饪方式结合,创新改革,探索出全新风格。

而这个风格,因为更贴合西方人的口味,也正成了后来Nobu风靡世界的关键。

包括如今餐厅的招牌菜,黄鰤鱼刺身(配南美辣椒)、扇贝刺身(配特调料汁),都是受到当时经历启发后研制的创意菜,并延续至今。



▲ 图左:黄鰤鱼刺身(配南美辣椒),图右:扇贝刺身(配特调料汁)

只是在秘鲁的时光只持续了三年。据松久回忆,他跟合作伙伴因为经营理念不合最终选择了分道扬镳。

他离开了这家店,带着妻小转战了同在南美洲的阿根廷。



事后证明这个决策并不明智。

阿根廷虽然靠海,水产资源也丰富,但鱼类消费却从不是当地的主要消费种类。



▲ 出自本地饮食调查报告。“鱼和海鲜食品很少被食用,且大多是冷冻的。”

也正因为消费群体需求少,新鲜的海产货源供应更少,到店的客人更是少之又少。

坚持了一阵子后,松久发现硬撑铁定不是出路,他一个人势单力薄怎么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呢?

便带着老婆孩子搬回了日本。那是1977年,松久28岁。



▲ 当时太太Yoko正怀着他们的二女儿Yoshiko。

回到日本后没多久,又有朋友问他,想不想去美国的阿拉斯加试试?

作为一个在海外漂泊数年的日料师傅,想要在竞争惨烈的东京和大批本土大师的抗衡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而曾经创新的那些菜色,在追求一成不变的日本人面前,接受程度到底几何,谁也无法下定论。

和太太商量一番后,松久又一次踏上了启程的路,带着从朋友那借来了15000美金,想着要大显身手。

他来到阿拉斯加的第一大城市Anchorage(安克雷奇),在这里,食材显然不再是问题,深海鳕鱼野生鲑鱼,只要想要的应有尽有。

但他还是耗费了九个月的时间找店铺、搞装修,精心筹备出了一家新店。



那年的十月,新店盛大开业,也收获了出乎意料的火热反响。面对每天都爆满的店铺,松久信心大增,笃定很快就能将借来的钱悉数归还,并且日进斗金,给妻儿更好的生活。

没想到,老天爷跟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开业之后不过50天,恰逢感恩节,忙碌的松久终于有机会停下来歇一歇,结果就接到了店里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店铺着火了…

电器故障引发的火灾,让全部心血付之一炬,彻底烟消云散。



很久之后,在采访时提起当年往事,松久坦言,他想过就这么一死了之吧…对已经而立之年的他来说,银行账户比清零还惨,是欠下了一屁股外债。



幸亏有太太Yoko在旁边宽慰他,“没事的,一切都会好的。”

没有了店铺,没了赖以生存的依靠,前路漫漫,甚至压根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去哪里,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太太在帮助松久重新振作后,带着两个女儿回了日本,不在这里给他增加负担。她绝对称得上是这场创业史背后最当之无愧的英雄。

而松久一个人放下了过去的所有,来到了洛杉矶,选择去日本料理店打工继续做寿司师傅。

从Mitsuwa到Osho两家店,他勤勤恳恳工作,拿到了美国绿卡,可以重新把老婆孩子接回身边常住,也终于赚够了钱还清了债,最重要的是,重新精进修练了自己的手艺。

九年时光,一晃而过。

1987年,更加成熟的松久拿着自己的积蓄和密友投资的7万美金,在最红最火热的比佛利山庄又重新开起了自己的店。这一次,他用姓氏为店铺命名,Matsuhisa(松久)。



▲ 当年的店铺门面,当年的松久信幸。



▲ 如今的店铺门面,如今的松久信幸。



▲ 放大看一张。这家走过35年的店,没有改址,依旧保持着过去的门头,只是规模和装潢早已今非昔比。

Matsuhisa从过去以操作台为主的小型料理店发展壮大,容纳的客人数量翻倍再翻倍。如今店铺主墙的正中位置,留下了当时38岁的松久拿着刀面对鱼的剪影。



这道烟灰色的轮廓已经变成了这个餐饮帝国的logo,伴随着扩张走向了世界。



八十年代末的比佛利山庄,到处都是腰缠万贯的富人,各种名流巨贾纷至沓来。他们对餐厅、对服务、对菜色口味,挑剔敏感而又难以取悦,但只要能活下来,就再也不缺源源不断的客源以及口口相传的知名度。

开店的第二年,一切趋于稳定,不少好莱坞大明星慕名而来,Robert De Niro(罗伯特·德尼罗)便是其中之一。



▲ 1974年的《教父2》里,他(后排)扮演年轻发迹阶段的第一代教父维托·柯里昂,这个角色也为他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另一位教父Al Pacino我们之前写过,点这里)。



▲ 而1980年《愤怒的公牛》,让他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 1988年的Robert De Niro,人到中年,英姿飒爽,风度翩翩。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你永远不会知道因为跟某个人的某种缘分某次相遇,竟可以就此改变一生。

松久信幸人生的下半场,正式开启。



被朋友带着来过一次Matsuhisa之后,Robert De Niro就成为了这家店的常客。

他虽然常住纽约,但每每只要来到洛杉矶,都会前来用餐,有时候和朋友、经纪人一起,有时候则带家人。



▲ 这段出自松久信幸的自传。

他对店里的招牌菜,味噌黑鳕鱼,念念不忘。



▲ 用味噌和最传统的日式方式腌渍黑鳕鱼,口感鲜嫩多汁,微甜不腻。



▲ 松久开玩笑叫他,“Cod Father(鳕鱼之父)”。


Robert De Niro年长松久五六岁,当时还正处在演艺事业的巅峰阶段,却已经萌生了想要涉足餐饮业的念头。不是怕没戏拍找退路,纯粹是出于热爱。

他在纽约曼哈顿的Tribeca区刚买下了一栋楼,想着要开餐厅。

这位奥斯卡影帝的母亲有着荷兰、法国、德国、英国血统,父亲则是爱尔兰、意大利血统,他会说意大利语、德语和英语,却偏偏对日本菜情有独钟。

就这样,他问松久,愿不愿意跟他们一起去纽约,把分店开到那里。



在他的再三坚持下,松久去了一趟纽约,参观了他的办公室、他的家,还有他新买的准备在餐饮业一展身手的那栋楼。

然后…果断拒绝了他。

不是因为80年代末的Tribeca区远不像如今这般繁华,也不是因为松久的英文压根支持不了他们连续完整的沟通对话。

只是因为,松久认为眼下的Matsuhisa刚经营不久,根基还没打牢,若执意横跨美国去东岸接受新挑战,太冒险了,或许会得不偿失……







过去接二连三的失败经验让人到中年的他愈发谨慎,他已经输不起了。

尽管合作告吹,Robert De Niro依旧还是餐厅的常客,时常光顾。他并没有提及自己已经跟另一位合伙人Drew Nieporent在那栋楼里开了一家Tribeca Grill,生意兴隆。



▲ Tribeca Grill,1990年开业,没有盲目扩张,却存活至今。

一转眼,又过了四年。

门庭若市的餐厅终于让不惑之年的松久和太太过上了较为优渥的生活。1994年,他们用100万美金在比佛利山庄买下了一个新家。



▲ 这是套始建于1969年的老宅,并不算大,室内面积400多平,四房四卫,2013年转手时卖了300多万美金。



▲ 家里还专门做了寿司吧,虽然松久说过,他在家并不做菜。

也是同一时间,Robert De Niro再次询问了松久进军纽约的意向。



这个邀约完全出乎意料,松久惊讶于这位大明星竟然耐心等了他整整四年!

过去对于合作伙伴的不信任和迟疑,在这一刻被抛到九霄云外。他愿意再相信一次,他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他俩和Drew Nieporent(Robert De Niro另一家店的合伙人,最成功的餐饮集团Myriad的老板)还有Meir Teper(曾经是电影制片人,后来彻底转型做了商人)一同签订了四人合伙合同。



▲ 没有当时的图,只能找到一张2017年的四人合影。从左到右:Meir Teper,松久信幸,Robert De Niro,Drew Nieporent。



▲ 大家分工明确。比如松久负责寿司吧、厨房和餐厅;Drew则负责运营、公关、营销;Meir Teper主要是搞协商沟通的;Robert呢,其实只要他站在那里,就是活招牌了。


出发纽约,迈开了成为庞大餐饮帝国的第一步。

他们为新餐厅起名Nobu(信),因为比起Matsuhisa(松久),美国人更容易发前者的音,也更简洁明了好记。

松久呆在纽约培训新员工、搞定内外场的流程,等到一切都进入正轨后,他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双海岸人”,一个月有两个礼拜时间在洛杉矶,剩下两个礼拜在纽约。

而同一时间,Robert De Niro和Drew Nieporent也成为了“双海岸人”,他们联合Robin Williams选址旧金山开了一家名为Rubicon的餐馆(这家店在开了14年后倒了)。



▲ Robin Williams(图左)和Robert De Niro合作过一部电影《无语问苍天Awakenings》,前者是医生,后者是他的病人。很多年后的2014年8月11日,Robin Williams不堪忍受病患,在自己的加州寓所选择自杀身亡。

扯远了…但这件事对当时的松久来说,意味着这些好莱坞大明星跟他不同,他们并不依靠一家店存活。他甚至怀疑过,他们或许并没打算让生意做大,只是想就近吃到这个味道罢了。



不过,结果显然超乎预期。新开业的Nobu基于此前在洛杉矶打响的知名度,和明星效应加持,拥有了巨大的客流量。



▲ 当年的影像,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Drew Nieporent(挥手这位)向客人们介绍大厨松久。



▲ 从左到右:Drew Nieporent、Robert De Niro和松久信幸。

要知道比起Matsuhisa从38个座位扩张到65个,Nobu纽约一开始就能接纳150人,但这竟还远远不够。



甚至于因为需求太旺盛,1998年他们不得不租下隔壁的店铺来扩充店面,直截了当地取名为Nobu Next Door。



▲ 这家Nobu Next Door,一直到2017年因为Tribeca店的关停,也结束了营业。



▲ 而如今纽约还有两家Nobu,分别在Downtown(上图)和57街中央公园旁(下图)。

宾客盈门,车水马龙,各路明星名流们,热闹非凡。



▲ 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到店,留下了这张合影。

1999年,《洛杉矶时报》采访了松久。刚满五十岁的他,拥有的同名餐厅已经从洛杉矶、纽约,开到了滑雪胜地Aspen(阿斯彭)、拉斯维加斯、旧金山、Malibu,并开始了拓展海外的征途,去向伦敦,回到东京。



▲ 出自1999年1月2日《洛杉矶时报》的报道。



▲ 当时他的日程安排就已经满到惊人了。洛杉矶呆两周飞纽约呆一周,再飞伦敦呆一周,还得拿出时间去快开幕的东京和即将迎来渔季的Aspen。

说起来Nobu东京,可能是松久心底的一个结。人么,总是会想在功成名就后回到最初的地方来证明自己不可同日而语,但又因为近乡情怯,更容易担心不被认可接受。



▲ 在采访里,松久表达了自己对日本人不接受新事物的担忧。他们往往更挑剔,也更严格恪守传统,真的能接受Nobu这样被改良创新过的日本菜么?



▲ 一晃眼二十年已过,Nobu遍布世界,在日本本土却仍只有东京这一家,或许能说明答案。


从1999年到现在,世界飞速发展,全球化让新鲜食材的运输不再成为问题,而大众对于口味的创新和选择接受度也更加广泛,Nobu帝国进入了加速扩张阶段。

若要说到如此成功的关键,或许正是因为Nobu的目标群体就是最有钱的那一票人,赚的是富人的钱。

虽然松久曾在采访里强调,他从不觉得Nobu是只为上流社会服务的,但毕竟价位就在那里摆着。而餐厅在选址时,永远都在跟最顶级的酒店合作,也恰好让它融入了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一部分。



▲ 2008年在迪拜开的中东第一家Nobu,位于棕榈岛亚特兰蒂斯酒店,内部装修别有风味。



▲ 还有专门的户外用餐区。17年,Jennifer Lopez和前男友Alex Rodriguez来这里吃饭时遇上了松久,留下了这张合影。2021年两人分手后,JLo跟旧爱大本再续前缘。



▲ 而2015年在多哈开业的Nobu,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家,作为四季酒店延伸出来的建筑,直接坐落在了波斯湾上。



▲ 在墨西哥的Los Cabos,Nobu餐厅位置绝佳,面朝太平洋。

高档精美的装修、贴心周到的服务,伴随着原本就颂声载道的口碑,吸引着全世界的有钱人们趋之若鹜。



▲ 松久也来过国内。早在2011年,Nobu北京开业,在JW万豪酒店,可惜前两年关了…而香港那家因为所在的洲际酒店两年前开始翻修,目前还在暂停营业中……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北上广各种天价日料店的出现或许跟Nobu为首的高档日料在名流圈创下的名声脱不了关联。





▲ 他和成龙大哥、林俊杰、张怀秋都有合影。

店铺数量增加,实力也愈发强大后,不再满足于餐饮业的Nobu开始把触角伸向了酒店领域,毕竟与其听命于人,和其他酒店签约合作,不如开创属于自己的酒店集团。



▲ 全球第一家Nobu Hotel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凯撒皇宫。



▲ 欧洲的第一家则开在英国伦敦Shoreditch。



▲ 亚洲的第一家是在马尼拉。眼熟吧,中间站的这位,赌王二房独子何猷龙,他旗下的珍宝海鲜舫在南海沉没的消息我们二条今天有说。左二人高马大的那位则是澳洲最大博彩和娱乐集团皇冠的老板,人称“澳洲赌王”的James Packer(他还是玛丽亚·凯莉订婚又分手的前男友)。这家酒店选在了City of Dream度假区,这片占地6.2公顷的规划区还有另一个中文名字,新濠天地,正是“赌王”何鸿燊家族的那个新濠,主要用途是什么不用明说了吧?这次合作后,James Packer更是斥资1亿美金买下了Nobu20%的股份。





▲ Nobu还在Malibu海滩精心打造了一间日式旅馆,距离餐厅近在咫尺,只是房间数量有限,价格贵到咋舌(没有海景的2000美金+/晚,有海景的3000美金+,两晚起订,外加各种税费)。



▲ 今年4月,Nobu更是连续两天内先后在芝加哥和拉斯维加斯都有新酒店开幕,足以证明其扩张速度。



▲ 而这个夏天,希腊圣托里尼岛上即将开幕的新酒店,令人充满期待。



随着集团规模逐步扩大,松久信幸名声大噪,享誉全球。

他出食谱写书,接受各种电视报刊杂志采访。







偶尔会在电影里走个过场。



▲ 1995年Robert De Niro主演的《赌城风云》里就有他客串的身影。





▲ 还有2005年的《艺伎回忆录》,他扮演了一位在女主小百合(章子怡饰)身边走过的老人。这个一晃而过的镜头要不是字幕里确认有他,真的完全找不到。

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全心投入在工作上。就算团队早已成熟,松久依旧亲力亲为,一年里有十个多月满世界飞,去各地考察每一家店的状况。除了Nobu的业务,还有隶属于自己家族的Matsuhisa,也需要他操心。



▲ 私人飞机是他的出行必备。手上戴着Richard Mille的表。



▲ 偶尔跟团队来一场空中会议。



▲ 或者直接铺床小憩。



▲ 他也会在机场坐上古董法拉利跑车摆个拍。



▲ 在五大洲乘坐印着自己名字的游艇、直升机。


在世人眼中,他的餐饮帝国和他融为一体,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标杆,我们之前讲过,事实上,传统上流圈子的生活就是由旅行、美食以及豪华住所构成的。



▲ Rimowa找他拍广告片。主旨相当贴合他的人生故事,“没有人能站在原地创造奇迹。”



▲ 潮牌STAMPD找他推出合作联名款。



▲ Off-White给他送鞋,看这打扮,说他70+了,像么?背后则挂着艺术家Alec Monopoly送给他的画。



▲ 就连他拍照时最爱摆的手势,都已经变成了一个经典,Nobu Pose。


那么在名利双收的光芒之下,松久信幸如今的家庭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只能从他社交平台的更新,窥探一二。

正如前文提到的,太太Yoko算是他创业路上绝对的“幕后功臣”,这些年相濡以沫走来,见证了他人生的起起伏伏,就算陷入困境一无所有时,也陪伴左右不离不弃。

值得庆幸的是,这里并没有发生抛弃糟糠之妻的故事。

这些年两人的合照虽然不多,但在重大商业活动上,太太都有参与。









▲ 最后一张图是2013年,松久作为south beach美酒美食节年度致敬晚宴的主角之一(拢共就两人,另一位是酩悦·轩尼诗的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 Navarre),他跟太太在餐桌上亲密举杯。


不过松久口中,他一年有十个月时间不着家。他们夫妻私下的相处模式究竟如何,我们作为外人实在不得而知。





▲ 但从A妹Ariana Grande之前回复合影ins写道“很荣幸见到您和您的太太”来看,他们夫妻私下依旧出双入对,或许只是太太较为低调,不爱出镜罢了。

两人的女儿们也都已经长大成人,组建了各自的家庭。



▲ 2020年三代同堂的合照。

大女儿Junko,负责日式餐饮的配套餐具用品设计、贸易,当然也跟父亲的Nobu帝国大部分业务有关联。



她跟先生有一个女儿,Elena:





▲ 作为松久第一个小外孙女,过去他很爱晒她的照片,亲切地喊她,baby E。


二女儿Yoshiko,嫁给了一个名叫Marc Chapman的外国人。



▲ 她跟母亲Yoko年轻时候长得简直一模一样。

两人生下两个混血宝宝,姐姐Juno,弟弟Wren。





▲ 2020年外孙出生后,松久激动发文,感恩家族终于迎来了五十年来第一个诞生的男孩。

虽然作为空中飞人,日程安排真的很忙,仿佛永远都在路上,无法停歇。但面对孙辈时,松久也不过只是个喜欢晒孩子的普通老人。



▲ 带她们去Malibu的自家餐厅看海。



▲ 生日旅行是乘坐私人飞机从洛杉矶飞往瑞典。



▲ 抱着外孙们一起和乐融融地庆生。



▲ 还有每年夏天带着他们回日本,常住两个礼拜。


在一个采访里,松久信幸曾说自己在世界各地有5套房子:



▲ 两处在洛杉矶(并不包括上文提到卖掉的那套),一处在纽约,一处在东京,一处在东京郊外(距离1小时车程的地方)。

他最喜欢的是现在住的位于Bel Air(洛杉矶顶级富人区)的这套,这里有太多他收藏的画作。



▲ 这套房子的外观着实特别,是夫妻俩2013年斥资1562万5千美金买下的。



▲ 另一个角度,楼下还有泳池。



▲ 通过他晒过的图能确定就是同一套。





▲ 孙辈们常常在走廊里穿梭玩耍,家中到处摆放着艺术品和盆栽,还有那相当具有日式风格的中庭。



▲ 墙上随处可见各种艺术家为松久绘制的画作。



▲ 还有这幅超大的《慢跑者》,来自Julian Opie,是松久自行买下后寄回洛杉矶家中的。他说喜欢这幅画是因为画家把能量和色彩完美平衡,就像他对待自己的食物一样。





▲ 在他和潮牌设计师Chris Stamp合作的视频里,露出了家中的会客墙、寿司吧。



▲ 不过松久说,自己真的很少使用这个寿司吧,除非需要招待贵客或者为家人订制料理。



▲ 而家中斯坦威的钢琴上还放着孙辈们的照片。他自己也能弹上一曲,为外孙庆生。


除了这个洛杉矶的家,每年八月,松久最爱回到日本东京郊外的房子里,背靠青山,绿意盎然。







▲ 于他而言,这两周,是宝贵的逃开繁杂工作的度假时间,不用见任何外人,不用应付其他工作,专心休息。



▲ 和孙辈们在一起,看着他们在沙发上蹦跶,仿佛自己也瞬间蓄满电量。



讲完了松久信幸的故事。

从起初只经营一家小小的店铺,还多灾多难,开了倒倒了又开,到如今全世界都遍布他的名字。你看,人生多奇妙啊。



日料里有像“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这样专心致志只做一件事,在料理台上经营几十载,将技术和人生感悟一并带入食物的匠人;也有像松久这样,另辟蹊径,带领品牌走向世界的。不存在比较,纯粹只是各自的经营理念不同罢了。

肯定很多人会问,所以Nobu真的好吃么?值得它的价钱么?答案显然是见仁见智的。

不可否认名人效应对于品牌的加持。如今誉满全球的知名度,正是因为那些明星名流们的追捧,包括我们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何尝不是被名人效应勾起了那一点点好奇心呢?但若空有虚名,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Nobu断断不可能走到现在。

也许比起好不好吃、值不值得,松久信幸这一路走来的经历,更能启发我们的人生。

一、敢想敢干,勇于尝试。


回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接到邀约后能下定决心远走异国他乡,松久骨子里的冒进或许才是最终能有所成的根本。

不然这一生,他可能还停留在东京或者回到老家,经营一家小店,勤勤恳恳一世,什么餐饮帝国、酒店大亨,别人还以为是痴人说梦呢。

冒险激进大胆,有天赋,付出努力,加上那么一点点运气,才有可能触碰成功。

二、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

对松久来说,正是在秘鲁的三年,让他研发出了后来餐厅引以为豪的特色菜。而阿根廷的无功而返,阿拉斯加的倾家荡产,磨练了他的心智,教会他谨慎,也令他更加成熟。

遭遇困境时,熬下去,熬过去,总会有触底反弹的一天。

待真正站稳脚跟的第一家店Matsuhisa开业时,松久已经38岁了。

过去的几十年,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他。一个能发挥想象力,贴合本地食材文化特色,物尽其用的他,这才有了俘获食客芳心,走向世界的Nobu。

三、珍惜生命里的贵人。

毫无疑问,Robert De Niro就是松久生命里的那个贵人,改变了他的一生。



▲ 松久在ins里写道,“这个人给了我一次机会改变我的人生,谢谢。”

这些年走来,他们不只是生意伙伴、商业搭档,也是默契谈心的老友。



寿司师傅松久从没有觉得自己的职业低人一等,就该为人服务言听计从;奥斯卡影帝也不认为自己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平等、契合,尊重彼此的理念,才能并肩走到现在,携手构建了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



▲ 他为他许下最朴实的生日愿望,希望老友身体健康。

如今已经73岁的松久,一如既往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狂奔。



▲ 本月初他还在法国的圣特罗佩,前两天就已经去了希腊雅典,中间还呆了几天塞普勒斯。



▲ 他说,于他而言,每一家餐厅都像是他的孩子,在这个世界的各处角落不断成长,令他欣慰自豪。



▲ 为了应对奔波各地考察的高强度生活节奏,他每天坚持锻炼来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一字马做得比很多年轻人还要标准,真的不得不服。

有梦想有追求,七十多了又怎样,人生还很长呐……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5532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