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导弹摧毁马达西奇,中国的45亿美元向谁要?(图)

军武次位面 0

当地时间5月25日,俄军发射多枚远程巡航导弹,命中了著名的马达西奇航空公司生产车间,这家诞生超过百年的经典航空企业在滚滚浓烟中迎来了黄昏。事后,俄军表示袭击马达西奇的直接原因,是其正在为乌克兰军队提供战斗机、运输机、无人机使用的航空发动机。不过,由于乌克兰政府高层刚刚在5月18日宣布,已将马达西奇全部收归国有。同时,一家中国公司从2016年开始就着手收购马达西奇股权,并且最终在2021年11月向乌克兰政府提起国际投资争议仲裁,索赔35亿美元的做法也是轰动一时。因此,此次马达西奇在俄乌交火90多天后毁于一旦背后的故事,也让外界非常感兴趣。



▲冒出滚滚浓烟的马达西奇生产车间

马达西奇确实是一家非常传奇的航空动力企业,在苏联时代,其生产的大推力D-18T涡扇发动机,就是安-124、安-225重型运输机的动力,并且大名鼎鼎的米-26重型直升机、米-17中型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也是由马达西奇设计。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政府将8家企业合并重组成,诞生了私有化的马达西奇,其主要业务有两个,一、为俄罗斯空军中的安-124、米-26、米-17等苏联遗留技术装备,提供发动机维护、升级、更换等技术支持。二、凭借自身技术积累,推出了一些中小型涡扇、涡轴发动机,甚至是燃气轮机供应国际市场。



▲安-225搭载的D-18T涡扇发动机是马达西奇最知名的产品


由于马达西奇的技术实力确实出色,因此,虽然失去了苏联时代的配套产业,但有针对性地发展依然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回报。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俄罗斯空军订单直线增长,中航工业也开始与其合作之后,马达西奇每年的盈利几乎都在10亿美元以上。比起同样在苏联时代名声赫赫,但早已陷入困顿的安东洛夫设计局、黑海造船厂等军工企业,马达西奇可以说是一帆顺风。不过,在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事件爆发后,俄乌关系骤变,马达西奇无法再维持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收益顿时缩水至不足此前一半。



▲搭载马达西奇AI-222发动机的L-15高级教练机


2015年4月,愈发不景气的马达西奇,被乌克兰政府排除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清单之外。一般认为,这是乌克兰针对马达西奇的虚弱状态,降低其敏感性以吸引国外投资人的措施。2016年3月,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与马达西奇股东达成协议,购买后者持有的马达西奇公司大部分股份。2016年7月,股份交易顺利结束,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天骄),获得了马达西奇公司超过50%的股份。2016年11月,北京天骄的全资子公司——重庆天骄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宣布投资200亿人民币与马达西奇合作在重庆设厂,生产D-18T、D-136(米-26运输直升机动力)、AI-222(L-15高级教练机动力)等航空发动机。在当时引起了舆论长期热议,甚至一度被外界认为是中国航空动力崛起的希望。



▲米-26使用的D-136发动机也是马达西奇的设计

然而,接下来局势就急转直下,2017年,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非法扣押了北京天骄的马达西奇公司股权,而北京天骄这时已经按照协议提供了1亿美元的低息贷款。2018年4月,经过反复谈判后,北京天骄与乌克兰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向后者转让马达西奇25%的股权,并再次提供1亿美元支持马达西奇发展,还承诺5年内马达西奇的收入、职工待遇、设备改造水平不会降低。2019年9月,上述协议被乌克兰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彻底作废。2020年12月,在多次努力均失败的情况下,北京天骄发起仲裁,要求乌克兰政府赔偿35亿美元经济损失。2021年3月,乌克兰政府表示鉴于马达西奇的战略意义,已开始将其国有化进程。2021年11月,北京天骄再次提起国际投资仲裁,要求乌克兰赔偿45亿美元经济损失,但进展缓慢,直到马达西奇在近日被导弹命中。



▲北京天骄与马达西奇合作的经典一幕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2022年5月18日,乌克兰政府刚刚宣布,已经完成马达西奇国有化,在此之前理论上仍然由北京天骄控股的马达西奇,已经彻底成为乌克兰政府的国有资产(虽然按说还需要向北京天骄支付相关费用),这可能是俄军放下最后一丝顾忌,直接动手的直接原因。而纵观这6年北京天骄与马达西奇的反复纠缠,前者始终是希望通过正规商业并购,以获得后者的经营权,并且确实为此付出了相应代价(购买股份的费用以及1亿美元)。但却被乌克兰政府以堪称野蛮的方式直接破坏,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彻底的烂账,北京天骄要求的45亿美元赔偿,注定很难有实现的可能。



▲马达西奇已经成为过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先后从乌克兰、俄罗斯引进了大量先进军事装备,像“瓦良格”号航母、UGT-25000燃气轮机、苏-27战斗机等,都对国产相关装备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外界对于继续以这种方式获得俄乌先进技术抱有期待。但事实上,20多年前的引进、仿制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国内技术水平与俄乌差距过大,即使仿制会花费10多年时间,也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今天局势已经彻底发生变化,国内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水平,虽然没有达到世界巅峰,但也早已不是远远落后的局面。在如今走出自己发展道路的情况下,转而仿制其他国家的技术装备,其实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从这一点来说,马达西奇被毁其实预示着装备引进路线的又一次失败,自主发展才是真正稳固的技术基石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5021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