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传染猴痘?联合国呼吁不要污名化LGBTI(组图)

直新闻/德国之声 0

专家:猴痘传入香港风险较低

猴痘感染病例陆续在多个国家出现。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将在未来几天,为各国提供进一步的指引和建议,以减轻猴痘传播。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说,根据世卫资料,这次暴发主要影响较年轻的男士,当中部分属于男与男的性接触者,可能透过性接触传播。

欧家荣说,初步评估猴痘病毒对香港的风险低,会密切注视情况。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表示,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有关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家族的一员,本身并不常见,过往主要在动物之间传播,偶然传给人类;个案主要集中在中非或西非国家,算是当地的风土病,也有零星个案传到欧美。何栢良指出,这次猴痘群组个案集中在男同性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主要透过性接触传播。

何栢良相信猴痘传入香港的风险较低,加上传染性不高,香港也有足够隔离设施,市民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属于男同性恋者,近日又曾到过欧美,曾与人有性接触,便要提高警觉。

世卫组织欧洲区主任Hans Kluge博士早前表示:“随着我们进入欧洲区的夏季,群众集会、节日和派对正在增加,我担心传播可能加速。就像现在被发现的病例一样,许多人对这些症状并不熟悉。”

但他也呼吁,“感染猴痘的人不应该以任何方式受到污名化和歧视”。


世界卫生组织周末报告,猴痘病毒“正在发生人际传播”。这可能成为下一场大流行病吗?我们该注意什么?与此同时,联合国表示部分报道“强化了仇视同性恋和种族主义”,呼吁小心污名化。


猴痘有多危险?我们要注意什么?

猴痘(Monkeypox)疫情持续蔓延,英国周日(5月22日)表示,已出现社区传播,奥地利同日出现首个确诊病例。前一天,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现有资讯表明,与有猴痘(Monkeypox)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世卫警告,全球恐会出现更多猴痘疾病。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的首席医疗顾问霍普金斯(Susan Hopkins)22日表示,英国近期“每天都在发现更多病例”,且这些病例与前往非洲疫区的任何感染者没有关联。在被记者问到,猴痘在英国的社区传播是否成为常态时,霍普金斯回应称:“绝对是如此。”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22日首次公开评论这个现踪全球的罕见病毒,称猴痘疾病“值得关注”。拜登表示,目前还不确定猴痘在美国的传播程度,但“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事”,并补充称,目前正在讨论应对猴痘病毒的有关疫苗。

5月初以来,欧美多国陆续发现多起猴痘病例,外界担忧原本只在非洲部分地区流行的猴痘,可能正在全球蔓延。根据世卫统计,近日全球至少12个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已通报共92例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这些国家迄今尚未出现死亡病例。



感染猴痘病毒的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

数据显示,这些确诊和疑似病例主要来自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是本波第一个发现猴痘病例的国家,于5月7日通报,该名患者曾前往尼日利亚。截至目前,英国已通报20例猴痘病例。

至于中国尚未通报猴痘病例,官方也未针对猴痘病毒发表评论。台湾亦尚未通报任何猴痘病例,台湾疾病控制中心(CDC)21日表示,正在加强对猴痘的监测。由于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可以借助入境旅客强制7天居家检疫的新冠防疫措施,来及时监测、发现猴痘疾病。

猴痘有多危险?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从动物传播给人的病毒),人类感染首例是在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一名9岁男孩身上发现。猴痘病毒原本主要于非洲中西部的热带雨林地区流行传播。

猴痘与天花同属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感染猴痘病毒的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淋巴结肿大和长出疱疹等,通常能在两至三周内消退。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最长可能至21天。

根据世卫,猴痘症状严重病例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其是艾滋病患者。在非洲的不同流行地区,其死亡率有较大差异,介于3.6%至10.6%之间。

对于猴痘病毒罕见地在欧美逐渐蔓延,英美卫生官员表达高度关注,但普遍认为应不会像新冠病毒一样造成全球大流行。



猴痘症状严重病例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美国纽约州公卫专员巴塞特(Mary T. Bassett)上周表示,“关于美国和其他地方疑似猴痘病例的报告令人担忧”,不过在美国发现的猴痘病例死亡率约为1%,大多数人会在两到四个星期内完全康复,“目前公众面臨的风险很低”。

英国卫生安全局的首席医疗顾问霍普金斯周末表示,“目前普通人群的(感染)风险仍然极低。”她认为人们需要保持警惕,但大多数成年人染疫的症状都“相对温和”。

罕见病毒为何突然蔓延?

公卫专家目前的关注焦点,仍是猴痘病毒为何“不寻常地”突然蔓延多国?美媒Politico报道,“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Erasmus MC)病毒科学部门负责人库普曼斯(Marion Koopmans)上周表示,这样的不寻常现象可能是因为猴痘变得更容易传播,但仍“迫切需要”更多资讯佐证;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Karl Lauterbach)称,“只有基因研究才能显示……传染途径是否发生了变化”。

也有学者认为病毒出现和传播并不惊奇,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病毒学家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向路透社表示,在全球爆发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后,世界更加警惕任何形式的新疫情爆发,不过“病毒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她称,全球人口流动、气候变化等综合因素,都可能加速病毒的出现和传播。

专家表示,猴痘可以经由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粘膜损伤部位等,导致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人际传播途径包括经由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以及体液,包括性接触。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呼吸道飞沫也会导致传播。此外,也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公卫专家目前的关注焦点,仍是猴痘病毒为何“不寻常地”突然蔓延多国?

联合国吁勿污名化LGBTI

根据世卫组织,近期通报的猴痘病例,主要、但不限于在寻求初级保健和性健康诊所治疗的男男性行为者中发现的。证据表明,感染风险最高的,是与有症状的猴痘患者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

世卫官员海曼(David Heymann)向路透社表示:“现在似乎正在发生的是,它(猴痘)已经由性的形式、生殖器的形式进入人群,并且像其他经由性感染的疾病一样,正在世界范圍内扩大传播。”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黑德(Michael Head)日前则称,目前还无法证实猴痘病毒是类似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病毒,“性行为或亲密活动期间的密切接触,包括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能是传播的关键因素”。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周末指出,一些关于猴痘的公开报道和评论“强化了仇视同性恋和种族主义的陈旧观念,加剧了污名。”

艾滋病署代理副执行主任卡瓦纳(Matthew Kavanagh)22日表示,经验表明,污名化言论可能阻碍疫情应对,因为这些言论会引发恐惧循环,迫使人们远离医疗服务,阻碍诊断病例的努力,并鼓励无效的惩罚性措施。

他说:“我们感谢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和间性者社区在提高认识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我们重申,这种疾病可能会影响所有人。”

如何应对猴痘?

目前没有治疗猴痘的具体方法,仅能针对症状缓解。法新社报道,针对天花的疫苗接种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约为 85%。

美国德州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罗德(Rodney E. Rohde)日前在“The Conversation”撰文表示,由于猴痘与天花密切相关,天花疫苗可以针对这两种病毒提供保护。然而,自从天花病毒从地球根除以后,美国在1972年已停止针对对普通民众的天花疫苗常规接种。他表示,正因如此,猴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

综合媒体报道,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表示正在评估,是否要向治疗猴痘患者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可能接触猴痘的高风险人群,提供天花疫苗。英国官方则表示,政府已经开始购买天花疫苗的库存。

综合比利时媒体报道,比利时卫生当局上周决定,针对猴痘患者实行21天的强制隔离,是第一个实施相关措施的国家。

(世卫、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4949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