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 李克强召集十大强省开会 透露什么信号(图)

新华社/智谷趋势 0

新华社昆明5月19日电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陪同下,在曲靖、昆明考察。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市场主体纾困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曲靖、昆明考察。这是5月17日,在曲靖麒麟区长坡彝族村,李克强走进玉米地察看苗情,了解种粮成本和收入。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在长坡彝族村,李克强走进玉米地察看苗情,了解种粮成本和收入。农民反映国家农资补贴减轻了成本压力。李克强说,粮食足天下安,种粮是硬道理。现在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要再扶农民一把,尽快再发放一次农资补贴。他与村民拉家常,小微企业主、个体户反映当前困难大、还贷难。李克强说,要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展期、延期还本等政策落实到位,并抓紧出台阶段性缓交利息政策。

李克强来到曲靖农产品商贸城,得知云南蔬菜外调量居全国前列,他希望云南继续发挥优势,为菜篮子保供稳价多作贡献。货运司机反映,购车时向汽车生产集团的财务公司贷了款,现在收入减少,还贷压力大。李克强说,司机们很不容易,一辆车撑起了自家生计,也丰富了千家万户餐桌。要引导大型国有车企发挥作用,银企联动,进一步帮扶货运司机缓解还贷困难。

行车途中,李克强临时走进路边小吃店,询问经营成本、流水、房租等情况。他说,国家和地方会继续采取措施,帮扶你们渡难关。



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曲靖、昆明考察。这是5月18日,李克强在云南大学听取毕业生就业和双创情况汇报。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在云南大学,李克强听取了毕业生就业和双创情况汇报,叮嘱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他来到校园招聘现场,了解签约情况,祝毕业生们找到称心岗位。李克强说,学有所成、成有所用,而且要用活用好,毕业后工作是为国家、为家庭创造财富,也是对学业的检验。李克强还考察了学校寒武纪古生物研究成果。他说,认识过去有利于把握现在、探索未来。溯源追本,科学研究才能站得高、走得远。

李克强来到闻泰通讯公司,得知公司是民企也引入了外资,在产业链多个环节通过开放合作打造优势,他说企业就是要有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的劲头,汇聚国内外先进要素,形成乘数效应。国家一视同仁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壮大。他还与配套小微企业主交谈,大家反映贷款难。李克强说,龙头企业信用好,了解配套企业经营状况,要研究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帮扶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的措施。

李克强考察了西电东送电力调控中心,强调能源稳定供应是保障发展和稳物价的重要支撑,今年要坚决杜绝拉闸限电。水电是重要的绿色能源,今年长江上游来水偏多,要科学调度,抓住有利条件多发电,完成西电东送任务,同时发挥好水利工程防洪防汛作用。

李克强充分肯定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实干奋进,在西部大开发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增进各族人民福祉。

肖捷、何立峰陪同考察。(完)

非常时期,李克强召集十大经济强省开会!透露了什么信号?

关键时刻,一场重磅的座谈会,曝光了不少隐秘信号。

5月18日,李克强在云南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2个省政府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其中10个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十位。

在经济波诡云谲的非常时刻,还得要十大经济强省出来多做贡献啊。

这场重磅座谈会上,有一段话非常值得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这段话,耐人寻味。

“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意味着该做的都几乎全部释放出来了,没有藏着掖着的了。

所以,才会要求各地“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这是在鼓励地方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向前探索,拿出一大批稳经济的新举措。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句名言,“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来”。

特殊时期里总是能孕育倒逼出深层次改革。前景越是混沌,解绑手脚尝试突破的空间也就越大。

这不,地方上已经开始迫不及待了。一轮轰轰烈烈的稳经济浪潮拉开了帷幕。



座谈会的主题工作中有三个字意味深长——

“保就业”。

如果我没记错,这已经是高层在一个月内第五次谈到就业问题了:

5月1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

5月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

4月2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

4月20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稳就业与稳物价同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主要支撑。

你看,几乎每一周都在部署这个工作,保就业真的太太太重要了!!

确实,今年的形势变化接连超出预期。

正如18日的座谈会提到的:

“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4月份的许多数据,惊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首先是具有前瞻意义的金融数据。

4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仅有9102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环比3月的4.65亿元也减少了八成。

金融从业人士@大卫翁注意到,社融中最核心的一个分项,也就是新增人民币贷款,之前的一致预期是最低也有1.49万亿,而最终的结果,是6454亿。

本来按照历史规律,3月天量社融之后,次月就是跌的,但4月份如此意外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还是显示出人们变得更为保守了,甚至有些需求会在疫情之后直接消失。

最新的房地产数据也显示出相同的趋势。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份新增个人住房贷款罕见下跌605亿元,这是2007年有数据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全国楼市在短暂企稳后再现下跌势头。4月,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环比增加,整体新房房价自2015年12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不仅如此,4月份的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

除了粮油、食品、饮料、中西药、石油及制品这些大多数跟安身立命相关的消费类型在增长之外,烟酒,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汽车,家具,通讯器材都在跌。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中国周度智能手机销量追踪报告显示,与 2021 年同期相比,自 2022 年的第六周以来至今,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已连续下降 10 周。

连头部品牌,销售额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投资和消费都出现转弱迹象,因此当史上最多的1076万高校毕业生走向职场才猛然发觉,当前是非常尴尬的局面。

复杂的形势下,无论是全球顶尖学府的骄子,还是在海外泡了几年的归国青年,都涌向了小县城。







浙江丽水遂昌县,GDP153亿元;江苏盐城滨海县GDP 565亿元,跟北上广深比起来真的就是小地方。

如今知名学府的毕业生纷纷扎根基层的基层。

这些人里面,不少还是理工农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很多人期待他们去到国家顶尖的一线科研场所,攻坚“卡脖子”技术。但这些人才,却毅然选择在小县城里奋斗。

多少人,因为一场疫情,人生的轨迹就此被扭转。



为了保住就业、改变预期、刺激需求、稳定增长,各地各部门接下来的动作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第一,松绑楼市,从二三四线城市向一线城市包围,相关政策会进一步发力。

上周末,央行意外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20个基点,开启“4.4%”时代。

有机构统计,包括广州、深圳、天津、济南、青岛、郑州、苏州、昆明、重庆、沈阳、日照、濮阳、常熟、胶州、南通、宜宾、无锡、常州、阜阳和西昌20个城市均出现了4.4%的房贷利率。

接下来的楼市,肯定还有更多的“惊喜”。

这不,今天(19日)就有城市做出了突破性的探索,同时下调首付比例和首套房利率,堪称又一张王炸。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石家庄首套房首付比例从三成降至二成!!同时把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降至4.4%,打起了组合拳。

多久没见到的二成啊!

同样在今天,江苏常州一大早就扔出了重磅消息,大幅调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由60%降为30%!

通知要求,自2022年5月19日起,对常州市区范围内,已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时,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



30%!!跟首套房首付比例一样了。

这不是发生在人口流失的东北,也不是偏于一隅的西南山区,而是连南京都不放在眼里的苏南啊!

常州2021年的GDP达到了8807.6亿元,同期增量超过1000亿元,名义增速13%,妥妥的下一个“万亿俱乐部”成员。

连发达的长三角,动起楼市来都这么猛。

当我还在感叹常州的力度之大,却刷到了另一则消息,杭州突然宣布一系列楼市新政,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能多买一套房!

5月17日,杭州市卫健委专门对新政中的“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进行了权威解答:

《通知》中的“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是指同一对夫妻(至少一方为杭州户籍)2021年5月31日(含)后生育三孩的家庭。即申请人双方应具有合法的夫妻关系,已共同生育或合法收养三个子女(现有子女数),其中第三个子女的出生或收养日期应在2021年5月31日(含)以后。

我看了三遍这段话,确认自己没看错,杭州人收养三胎,就能多买一套房!!

杭州这个大动作,还有两个意味深长的延展。

首先,把生育跟住房绑定在一起的城市越来越多了。



江苏南京,多生娃可以拿到新房票;

浙江舟山,多生娃可以多申请公积金贷款;

江西景德镇,多生娃可以直接拿到购房补贴,二胎奖励200元/平米,三胎奖励300元/平米;

江苏苏州,多生娃可以在出售新房时不受转让年限制约……

同样多生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地方还能享受五花八门的优惠和补贴,地方真是智慧无穷啊。

“多生孩子多套房”,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

至少,这类新政适应了近年来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又符合了今年房地产“因城施策”的要求,强强联合,或许会释放一部分换房需求。

不仅是购房层面,政策大方向可能突破到租房层面,即租赁住房与生育政策结合到一起。

最典型的就是前段日子全网刷屏的长沙。

长沙规定说,只要业主与试点企业签订协议,把存量房拿出来用作租赁住房超过十年,将不纳入家庭套数计算,即不再受限购政策限制。

结果是仅5天时间就有近1200套存量房出来响应,申请供作租赁住房,可谓是掀翻了整个房产市场。

总而言之,非常时期,我们要开始习惯非常举措的出现了。

我相信,接下来各地一定会接二连三的曝出重磅新闻,形成此起彼伏的浪潮。



第二,各类政策都会优先刺激内需,恢复消费动力。

比如今天,浙江把0到6岁婴幼儿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较普通城乡居民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的水平。同时还要把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治疗不孕不育的辅助生殖技术费用,纳入医保范围。



这相当于,国家花钱鼓励你多生孩子,同时又减轻生育成本,有利于家庭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消费。

这个措施,既针对了长期的人口问题,又是刺激消费的方式之一。

当然,就当前稳定消费和就业而言,发钱和发债或许是更快见效的方向。

投资和消费走弱的背后,其实是信心问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信心和预期。这才是稳增长的核心。

很多人正在期待两个大动作。

第一,2020年横空出世的“抗疫特别国债”,是时候王者归来了。

所谓特别国债,是有特别用途、服务于特定政策和项目的国债。因其用途特殊、发行规模弹性大、发行流程简单灵活等特点,成为特殊时期财政开源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中国共新发了三次特别国债,续作了一次。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财政部公开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募集的部分资金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方式直达市县基层,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这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其中3000亿元转入中央一般预算收入,被中央统筹使用,而7000亿分配到地方,由地方负责偿还。

有了新的资金来源,地方财政就有机会增加开支,有机会直接给中小微企业补贴发钱。

第二,直接给中低收入群体发消费券,扩大发放的范围,降低领取的门槛。

比如,香港的经验告诉我们,消费券可以成功撬动十倍以上的消费增长,且又再一次帮助了企业的信心复苏。

又比如,李稻葵在清华五道口论坛上提出,发放生活补助,上海600万家庭,收入最低的10%,每个家庭发1万元现金补助,稳住他们未来的收入、稳住消费、稳住健康。

还比如,连一向强调投资重要性的林毅夫,在北大国发院举办的研讨会上都开始建议,在封控的地区,给每个家庭发放1000元支持消费,其中500元是消费券,另外500元以数字人民币发放,还能顺带推广一波数字人民币。



前几天的清华五道口论坛上,林毅夫说:

中国要保持动态发展和开放的态度,总有一天经济总量会是美国的两倍。那一天到来了,美国将不得不做一个平衡和抉择,必须跟中国做贸易,必须跟中国维护好关系。

三天之后,马斯克在接受“全方位”(All-In)播客主持人采访时表示,中国将成为一个经济体量两倍于美国,甚至三倍于美国的经济体。为了与中国竞争,美国必须“停止内讧”。

你看看,连世界首富都如此看多中国的未来,为美国的将来感到担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棱起来呢?!

没有永远的困难,历史的潮水一定是往前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4890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