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为何说“先发制人反侵略”,下一步怎样打算?(图)

观察者网 0

乌克兰的战火仍在持续,西方的对俄制裁再次加码。尽管如此,俄罗斯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仍如期而至。

1.1万名官兵及军校学员、131件地面军事武器装备悉数亮相红场,T-14“阿玛塔”主战坦克、T-90M“突破”主战坦克、S-400防空导弹系统、“旋风-G”型多管火箭炮系统、“道尔-M2”和“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

非常时期,这场阅兵式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演讲备受全球瞩目。当着全世界媒体,普京对俄罗斯民众表示祝贺,他提到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英雄,再次阐释了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

这一次,美国和北约被直接点名。普京直指,它们才是这场冲突的始作俑者。他说:

“我们亲眼目睹了(在乌克兰)正在大规模建设军事基础设施,数百名外国顾问参与进来,北约国家定期提供最先进的武器。危险与日俱增。俄罗斯对侵略予以先发制人的反攻。这是一个被迫的、及时的、唯一正确的决定,一个拥有主权的强大独立的国家做出的决定。”

“我们亲眼目睹了(在乌克兰)正在大规模建设军事基础设施,数百名外国顾问参与进来,北约国家定期提供最先进的武器。危险与日俱增。俄罗斯对侵略予以先发制人的反攻。这是一个被迫的、及时的、唯一正确的决定,一个拥有主权的强大独立的国家做出的决定。”

当“乌拉”之声响彻红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推特发布了视频,隔空喊话“我们(乌克兰)能赢”。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操作,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是为了“抢风头”,还是为了所谓的“舆论战”?普京在讲话中有没有透露出他的下一步打算?俄罗斯通过这场阅兵式向西方、向世界传递出什么信息?普京所说的“先发制人反侵略”该如何理解?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海东教授。以下为采访实录: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现场 图源:澎湃影像


观察者网:5月9日,俄乌冲突进入第75天,但俄罗斯的红场阅兵一如既往,似乎战争的胶着不足以改变俄罗斯的计划。不少西方媒体对这次阅兵的评价是“低调的”(low key),您怎么看?您认为,普京这时候照旧举行阅兵式是想向西方、向世界传递什么信息?

李海东:胜利日阅兵是俄罗斯的一个常态性活动,这次阅兵算不上低调,只是没有达到西方之前在舆论中渲染的那种效果而已。

在9日阅兵前,许多西方媒体传播普京会在活动中宣布“全国动员”、“表态使用核武器”等言论,但这些都没出现。相关舆论和判断,带有非常强的主观意识,是一些西方的记者和政治人物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想象出来的场景,他们希望借此在舆论和政治上持续诋毁俄罗斯。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俄罗斯在胜利日当天从容、镇定、冷静得展现出了自身的实力,和对当前所面临挑战的自信。整个阅兵仪式相当庄重,仪式感很强,非常能唤醒或巩固俄罗斯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大国意识。

不管是普京的发言,还是整个阅兵仪式中俄罗斯展示出的高精尖震摄性武器都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是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尊重的强国。如果对俄罗斯独立、主权和实力地位予以漠视的话,一定会有严重后果。

另外,俄罗斯民族有其独特之处。我们通常说,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的确如此。

历史上,俄罗斯人在跟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被围堵的情节。这使得俄罗斯在处理对西方关系中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一种为了生存必须更加强大,打破外部安全围堵的愿望和行为。

再加上近200年来,俄罗斯的生存性威胁主要来自西方,19世纪初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20世纪40年代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冷战期间和21世纪以来的美国等莫不如此。这已是俄罗斯人历史记忆和外交观念的固有部分。

俄罗斯人在与西方的长期交往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安全观念和心理情节,使其处理对西方关系时始终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平等与获得认可和尊重的大国愿望。



俄罗斯受阅官兵 图源:澎湃影像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4747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