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战炸出安全底牌!中国这些北方大省 远比想象更重要

国民经略 0

俄乌冲突,日益白热化。 
一场欧洲东部的地缘冲突,不仅让美欧等发达国家全部卷入其中,甚至还挑起全球能源、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
 
制裁与反制裁,让全球化下的统一市场变得四分五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能源、粮食、产业,都成了大国博弈的关键筹码。
 
这场危机再次说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变得愈发重要。
 
谁是我国能源、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谁是重要的能源大省?


煤炭、石油、天然气,关系能源安全的三驾马车。
 
作为经济大国,我国的能源分布并不均衡,富煤、少气、贫油一直成为发展的困扰,除了原煤相对充足之外,对国际的天然气、石油都存在明显依赖。
 
在国内,哪里是能源最丰富的省份?
 
这是全国各省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排行:





可以看出,原煤产量4大主力省份全部位于北方:


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
 
四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而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占比超过7成。
 
原油产量最高的5个省份全部位于北方:


天津、黑龙江、新疆、陕西、山东。 


黑龙江、新疆、陕西均不乏大型油田,能够位列其间,并不令人意外。但天津靠什么斩获第一名?
 
别忘了,我国除了陆上油田,还有海上油田。我国最大的油田、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渤海油田,就位于天津。
 
天然气产量最高的5个省份:


陕西、四川、新疆、广东、山西。


除了广东之外,全部位于中西部,而除了四川、广东之外,全部位于北方。
 
目前,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位于陕西的长庆油田,总产量占全国的1/4左右,承担着京津冀、陕甘宁蒙晋区域40多个大城市近4亿人的民生用气需求。
 
正因为西部地区在天然气储量上的优势,“西气东输”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基地基本都位于北方,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正是主力所在。


谁是产煤第一大省?
 
煤炭,仍旧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力。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量的56%。
 
石油、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而风光水电等新能源虽然蓬勃发展,但煤炭的重要性在短期仍旧无可替代。
 
这是2021年分省份产煤总量排行:





可以看出,我国四大煤炭主力省份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
 
这四个省份,全部都是北方省份,四省煤炭产量占比接近80%,有力支撑了全国的能源需求。
 
煤炭优势的存在,让“北煤南运”成为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量齐观的重要区域战略。


去年下半年,部分地区遭遇“电荒”,山西一省就承担了14个省份的煤炭保供需求。
 
这些省份,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东部地区,辽宁、吉林等东北地区,河南、安徽等中部地区。
 
从城市来看,我国原煤产量最多的10座城市为:


鄂尔多斯、榆林、朔州、吕梁、长治、大同、晋城、昌吉州、锡林郭勒和晋中。
 

这些城市,6个位居山西,2个属于内蒙古,1个陕西,1个新疆。





借助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以及煤炭产能扩张,这些城市名义GDP迎来罕见的大跃进。(参阅《2021年,全国TOP50城市GDP排行榜》)


陕西榆林以32.9%的名义增速,带动GDP排名连续跃升11位,跻身TOP50之列,且成为全国增速最猛的城市之一。



 
相比而言,作为曾经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的东北,却从产煤大省变成了煤炭紧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高峰时期,东北地区产煤总量一度占了全国一半左右,而如今东北三省的总产煤量在全国占比仅为2%,合计不到山西一省的1/10。
 
随着资源枯竭,东北多了十多个收缩型城市,鹤岗、七台河、鸡西等地都是典型案例。


谁是“新能源”第一大省?
 
煤炭是当下的能源支柱,新能源则是未来的主力。
 
目前,我国共有9大清洁能源基地及5大海上清洁能源基地。


前者覆盖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黑龙江、河北等地,后者囊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





在9大清洁能源基地中,四川、云南、贵州以水电为主,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则以风电、光伏占优。
 
可见,传统能源极其丰富的西北地区,再次成了新能源的重镇。
 
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西北土地广袤,草原、河流、沙漠、戈壁、荒漠等地理形态多样,太阳能、风能、水能均相当丰富,发展清洁能源可谓得天独厚。
 
正因为这些优势的存在,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之后,西部地区再次成为“东数西算”的重要布局方向。
 
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同时规划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参阅《“南水北调”之后,第4大超级工程来了》)



 
这些国家算力枢纽,一半位于西部,其中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等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并重的地区。
 
西电东送:谁是最大贡献者?

 
西电东送,是我国四大区域战略之一。
 
西电东送,顾名思义是将西部的电力输送到东部,从而实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分布。
 
东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飞速发展,但又缺乏足够多的能源与之匹配;
 
西部地区煤炭资源、清洁能源丰富,同时地广人稀,将电力在东西地区进行调配就成了必然。
 
那么,谁是“西电东送”的最大贡献者?
 
这从各地的净供电量就可见一斑。





 
可以看出,我国净供电量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是


内蒙古、云南、四川、山西、新疆。 


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西电东送”的主力省份,而广东、华东、京津冀等地区,则成了最大受益对象。


根据规划,西电东送,共有三大通道:



南部通道:云南、贵州的水力发电,主要支援广东。
 
中部通道:四川、湖北等地的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主要支援华东地区,。
 
北部通道:山西、内蒙古、宁夏等地的火电、水电等,主要支援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西电东送能力达2.6亿千瓦,全年跨省跨区送电量达21492亿千瓦时。
 
西电东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粮食:北方7省“养”活半个中国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是2021年内地31省市粮食产量:





从省市分布来看,全国产量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河南、山东,3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
 
我国共有13个粮食主产区,除了东北三省,北方还有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等省份,南方则有安徽、江苏、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6省。
 
这其中,北方省份举足轻重。
 
北方7个粮食主产区,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831.18亿斤,占全国50%左右,堪称半壁江山,而这7个省的总人口为3.98亿,占比为28%。



来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说北方七省养活半个中国,并不夸张。
 
北粮南运取代存在上千年之久的南粮北调,成为主流。
 
根据《瞭望》杂志的报道,近年来全国粮食产区出现萎缩、粮食调出省持续减少,2003年全国有13个粮食调出省,2008年减少到8个,目前仅剩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吉林、安徽5个省区。
 
这5个大省,4个位于北方,南方只有安徽1地,而安徽的粮食主产业也在淮河以北。
 
就此而言,说是北方“养活”南方,也不算夸张。
 
大国优势

 
大国优势,在于全国一盘棋。
 
中国既有经济大省,也有能源大省,更有农业大省。
 
地理格局的不同,决定了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方向;而在大国资源调配之下,东西均衡发展,成了共同的目标。
 
在产业、财政和养老金等方面,东部地区是贡献的主力。
 
这方面,广东、江苏、山东为我国三大工业省份,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云集于东部城市。
 
在财政等方面,财政“六省一市养全国”、养老金“只有7省净贡献”的说法已经成为共识,而广东则是财政、养老金转移支付贡献最大的“双料省”。
 
在能源、粮食安全等方面,北方、西部地区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山西、内蒙古、陕西的煤炭,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的粮食,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水电,都有力支撑了东部地区的发展。
 
所以,既要看到东部地区的贡献,也不能忽视西部和北方省份对于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性所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协力,南北协同,共同维护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3547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