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国家在疫情下像中国这样发生如此巨变

德国之声 0

广州居民收国际快递需测核酸,这条消息引发《法兰克福汇报》记者的关注。《新苏黎世报》则认为,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疫情下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法兰克福汇报》周六(1月22日)聚焦中国的"甩锅"外国行为,发表文章"来自海外的带毒邮件(Infizierte Post aus Übersee)"。

一条来自中国媒体的消息引起了该报记者的关注:广州防疫机构本周要求收到国际快递快件人员需进行核酸检测。据报道,收到国际快递快件的市民将收到要求检测的相关"短信",短信上还提示,在收取、开启来自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邮件快件时,请佩戴口罩,不用手碰触眼、口、鼻等部位;拆快递时应动作轻柔,切勿大力挤压内外包装;使用消毒湿巾对外包装、境外邮件内物擦拭清洁。

《法兰克福汇报》的驻华记者Friederike Böge强调:"(这条消息)不是玩笑,而是中国应对奥密克戎变种(omicron)而采取的最新措施。"她介绍:"新冠病毒可能会通过国际邮件进入中国的想法,由北京的疾控中心于一周前公布于世。为何奥密克戎变种会进入严防死守的中国首都,该机构承受着对此作出解释的压力。"北京首例奥密克戎病例据称曾收到自加拿大发出的国际邮件。

可信度受质疑

文章接着写道:"世界卫生组织已多次指出,新冠病毒'极不可能'通过物质表面传播。但是,科学家们并不想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然而,尽管外界提出要求,中国在首次提出冷冻食品传播病毒的说法后的两年里,却从未提供任何可验证的数据,让外国科学家检验这种说法的可信度。"

"不断将新冠病毒归咎于外国因素的做法更有问题,仿佛该病毒不是中国本土的",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外国观察员向《法兰克福汇报》表示:"我们在看待这种做法时,必须结合正在进行的有关病毒来源的争议。"

压力变大

《法兰克福汇报》的记者观察道:"与此同时,这种观点在中国民众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几乎听不到对加拿大邮件传染病毒观点的任何质疑。" 作者继续介绍:"积极的官员们力保,一些收件人的健康码可能在他们的包裹到达之前就已经变黄了。黄码意味着不能进入商店和公共场所。这些都是清零政策下的过激措施,鉴于更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该政策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Friederike Böge总结道:"目前尚无迹象显示会出现清零政策的替代方案。富裕大都市以外的中国医疗系统将很难抵挡不受控制的奥密克戎疫情。关于中国疫苗对奥密克戎有效性的初步研究引发担忧。而经过两年的清零政策,像西方国家那样的病例数字可能将会让中国民众陷入恐慌。而在受到审查的中国舆论环境里,相关问题甚至连提都不会被提。"

"集体失忆"

瑞士《新苏黎世报》周六当天也关注了疫情下的中国,发表文章"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Selbstbezogenes China)"。该报记者Fabian Kretschmer从武汉发来报道,他认为,疫情爆发以来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他写道:"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成功地抗击了病毒,但也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在'清零'政策下把目光如此彻底地转向内部。"

这名记者发现:"武汉的集体遗忘是值得注意的。抗击病毒的斗争早就被定义为一个单纯的英雄故事。然而,这种失忆绝不仅仅是由国家审查制度强加的,而是也受到了人民的欢迎。既然向前或许能看见一个更好的未来,为何还要纠结痛苦的过去?"

"堪比朝鲜"

《新苏黎世报》的文章指出:"中国在疫情中的成功也证明了民众坚忍的务实精神,尽管感染率极低,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戴着口罩,避免不必要的旅行。但这过度的谨慎也与社会污名事件有关。每个病例都可能最终导致整个街区被封。在这样的氛围下,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激进的零容忍战略也会造成社会成本,这些成本可能只有在未来几年内才会完全显现。例如,监控措施已大大加强," 文章继续写道:"中西方之间的相互理解也在中国激进的孤立过程中受到侵蚀。整整一代中国留学生现在正在国内寻找他们的职业前景;大批研究人员、记者和外籍人士无法再获得入境签证,而艺术展览或宗教仪式在过去两年中不得不仅限于通过Zoom云视频会议和国际参与者交流。即使是已经领导中国十年的习近平,也有两年多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国境。"

文章最后对比写道:"据统计,就其人口规模而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现在已几乎堪比朝鲜:仅在瑞士,外国人的数量就约是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的三倍。"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2/01/22/11225920.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