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成诈骗重灾区,为啥年轻人越来越容易被骗(组图)

36氪 0

提起电信诈骗,你是不是还觉得只有不懂互联网里门门路路的老年人们才会上当?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受骗用户年龄集中在90后,占比63.7%,其次是80后19.6%。而00后受骗用户占比甚至高于60后的中老年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受骗用户年龄层


这些数据,有颠覆你的常识吗?


今年3月份,中南政法大学一博士生遭遇诈骗,损失近10万元。在诈骗面前,年龄、学历都不是挡箭牌,只看你能不能识破诈骗犯罪的千层套路,及时脱身。

B站UP主“波桑吃遍世界”曾发布视频讲述了自己被“粉丝”骗款25万元的故事。在他的经历中,网络诈骗犯罪已经与时俱进,能够有的放矢,专门针对你拿出万无一失的剧本。波桑从电话对面的人亮明粉丝身份开始放松警惕,又因对方先转款2万元到他的账上而放下戒备,最后一步步走进对方早就设好的陷阱中……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时代青年,反而成了最容易被网络诈骗套路的一大群体。电信诈骗,为什么在2010年后变得越来越猖獗?

定制化诈骗时代,你的剧本在路上了


近几年,电信诈骗数量陡增,每个年轻人都要明确一点——你目前还没被骗,并不是因为你多聪明,也不是因为你没钱。适合你的“剧本”还在路上,并且接近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只等一个时机。

从2011年开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数量就在逐年上升,2019年达到峰值,一年发生2000多起案件——这还只是每年结案的数量。要知道,全中国每一天接到的境外诈骗电话就有10万多次,相比这结案的1000多个,无法追回钱款、甚至连骗子都无影无踪的才是绝大多数。这也是为何近两年电信诈骗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原因。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的年份变化趋势


这里和大家解释两个核心问题,来揭开中国第三大黑色产业的面纱。

第一,为什么电信诈骗普法教育做了10多年,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被骗,甚至高学历受害者越来越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简单来说,这都是因为科技水平日益发达。近几年,电信网络诈骗已经从传统的“广撒网模式”全面进化为“定制化脚本”时代。



电信网络诈骗模式近几年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两个后遗症,一是加剧了隐私的泄露。10年前,我们能泄露的还只有手机号,如今需要输入我们更多隐私信息的软件越来越多,仅通过一串手机号,就能将姓名、身份证、家庭关系,甚至平台注册密码连根拔起,再利用最基础的黑客手段,用一个平台的密码击溃更多平台防线,进而得到你的消费习惯、人脸信息、声纹信息等更多隐私,并且,获取的难度和成本已经越来越低。

有了这些隐私信息,骗子就有办法建立信任,得到恐吓你的第一个杀手锏。

第二个后遗症则是人工智能开始被不法分子利用。和科幻电影里进化出个人意志的AI不同,现实中人工智能最大的威胁并非替代人类的工作岗位,而是经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和深度学习后,计算机已经可以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喜好、心理状态,甚至模拟人类做出的决策。

诈骗犯有了大量精确到我们每一根汗毛的隐私信息,再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千万个定制化的诈骗脚本。今年2月,广州抓获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中,技术骨干5人,有3人是研究生学历,2人是本科学历,专业都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高学历在诈骗团伙中的占比已经越来越高。

现如今,电信诈骗的套路已经发展到10个大类、上千种手段。据中国信通院等单位的统计,仅2020年1到10月就出现了260多种新的诈骗手法。



电信诈骗套路的10个大类


你支持国货鸿星尔克,骗子就能冒充官方粉丝群发福利;你没接种第二针疫苗,诈骗犯开始发放限定疫苗资格;疫情反复宅家网购,能遇到包裹感染需要配合销毁;工作岗位上负责业务往来,还有人冒充领导骗你的业务款;研究数字货币,就有人伪造交易平台;还没退个人所得税,内部操作高额退税的团伙又找上门来……

几类定制化诈骗脚本

这些还只是诈骗定制化时代的冰山一角。他们每一秒钟都在更新迭代,你永远无法预知专属于你的诈骗脚本,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接近你。

新型诈骗,为何这么难以侦破?


为什么诈骗犯这么难抓,转出去的钱基本很难追回? 这是新型诈骗案丛生的第二个核心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个经历——近两年虽然反诈骗宣传已经越来越普及,我们都知道诈骗团伙的成员多来自云南、广东、湖南、福建等地,但仍然可能接到这种带着浓重口音的诈骗电话,说自己是北京公安。

出戏归出戏,你更需要警惕两点。首先,这类诈骗电话基本都是诈骗团伙在筛选受害者,如果这么蹩脚的套路你都能上当,那后面自然会有更专业的客服介入,如果没中招,他们也不必在你身上浪费时间,自然就把你排除了出去。

第二,你接到的这通电话,对面很可能只是个外呼机器人。人工服务每天能打300-500个电话,一个外呼机器人每天能打5000个电话,且一个人可以同时控制几十个端口,诈骗效率成倍上涨。这就是诈骗犯难抓的一大关键——传播手段隐蔽。



机器人和人工诈骗的效率对比


新型诈骗犯,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伪基站就能接入你的4G信号,窃取信息、群发诈骗短信。2020年,湖南省男子邓某曾使用16台多卡宝、14个移动电源、20余张移动通信卡、4部移动电话,制作成虚拟基站平台进行电信诈骗,甚至类似的群呼群发软件,还能做到远程操控、机卡分离。仅通过一个电话号码,别说找到人了,连呼叫设备的位置都极难追踪。



新型诈骗犯的虚拟基站平台


既然找不到人,第一时间追回被骗的钱款总不难吧?无论取钱还是转账都要通过银行,那是不是应该有迹可循?

但真实情况是,除了手机号难以追踪,在身份信息泛滥之后,无论银行卡、QQ号还是IP地址,全部都无法对应到真正的诈骗犯。可以说,一个有组织的电信诈骗团伙,可追溯到的5层内的信息全部都是假的。

他们手握大把的身份证、银行卡,100-500元一套,有数字证书动态密码。只要你把钱转出去,专门负责洗钱的“水房”就会在5分钟之内将钱分成多笔小金额,转账3-4次到不同的银行卡上,再利用“车手”通过小地方的银行ATM或者POS机提现。

这套流程,前后时间最多不超过半小时。试想一下,在被骗后的5分钟内你能做什么?在骗子提现前的半小时,警察又能做什么?

有这样一份电信诈骗犯罪大数据分析了从2011到2021年的6818个案例,其中,审理时长在40天以上的案件占比最高——主要是因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犯罪分子的网络接入地、犯罪地、同伙都无法查证确认,导致审理周期不断拉长。



不同审理时长的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对比

再强大的警力,在面对极其隐蔽的作案手段和身份信息泛滥时也会十分无助。

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必须防患于未然

极低的犯罪成本,外加超高的回报,电信诈骗现在已经有超过15个工种、多级下线,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复杂,成为继黄、赌之后的第三大黑色产业。这也是为什么反诈警官老陈都要出来做主播,大力宣传全民反诈APP的原因。

目前,解决诈骗最好、也是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可往往事态变得严重后,轻视危险甚至嗤之以鼻的人也随之增多。

你觉得自己没钱就不会被骗?诈骗犯会帮你借钱,甚至会先给你打钱。面对诈骗犯的利益诱惑,受害者普遍存在一种赌徒心理:相信了对方,就可能大赚。



受害者的赌徒心理


浙江公安在走访诈骗受害者多年后发现,有一句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曾说过:“我知道这可能是假的,但我就是想试试。”但真正被骗之后,受害者的头脑又极其清醒,只是此时,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已经被彻底摧毁。

所以,当面对逐渐走向智能化的新型电信诈骗时,你应当比以往更多一分警惕。全民反诈APP里这3个功能——“身份验真、风险核验、群组反诈”非常实用,可以早做预防。



全民反诈APP里的3大实用功能


在面对诈骗犯的“恩惠”之前,至少你要记住这几点,别让已经过时的套路又套到了你。最后,一段反诈口诀送给大家——

动动手就能刷单赚钱,不会轮到你;

查查信息可以,下载一堆东西不行;

无抵押还免息的贷款,不如直接送钱给你;

人美声甜的小姐姐,不需要网恋;

战无不胜的投资大师,没必要帮你;

真正的领导,不会用自己的微信收巨额现金;

警察在到你家门口之前,永远不会让提前你知道。

如果这些你都懂,也请转告你身边还不那么清醒的人。时刻保持警惕,别忘了电话的另一头是价值千亿的黑产,已经有越来越多高智商的人被骗,别忘了每天都有10万个电话正在撒网,也别忘了关于你的剧本正在悄悄接近。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1356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