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清华生留在硅谷 中国何时能扭转留学比例?(组图)

北美留学生日报 0

先说一组数据:

从1978年到2015年,光是硅谷就吸纳了接近2万名中国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啥概念呢?

清华一年的毕业生也就三、四千人,这么一算,约等于五六年白干了。

这是金灿荣教授视频中的说法。

这是在论证中美竞争中,最终到底谁会取得胜利时提到的。



虽说视频的年代有点久远,但这事往往能戳到国人的痛处。

国人看待这种问题,一般的逻辑是——

诸如钱学森、袁隆平、杨振宁这种世界级别的学者,他们能回国就是值得尊敬和大肆宣传的;

反之,像是获得美国国家院士的颜宁教授,从清华离职,加入普林斯顿大学就应该是一种被鄙视的做法。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颜宁教授)

人才争夺,已经成为了行业之间的“焦虑”,看看如今的华为就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压缩市场空间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而是谁生谁死的问题。

伴随着行业生死问题的焦虑,战略性的人才争夺也成了敏感话题,稍不留神就会引发一场舆论战。



下面两组新闻,为什么大家站的立场完全不同?

9月2日,日本著名科学家藤岛昭率团队全职加入上海理工大学。

藤岛昭教授是什么人呢?

“光触媒”的发现者,堪称大牛级别的人物,曾被多次提名诺贝尔奖。



而他离开日本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国内学术研究环境逐渐恶化,研究经费不足。

藤岛昭教授的研究和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并不是基础学科和理论的研究,而是可以实践转化成生产力。

据说,为了支持藤岛昭教授的研究,上海理工批了数亿人民币的研究经费。



但当中国人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的时候,态度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哈佛大学最年轻物理学教授尹希放弃中国国籍归化美国,尹希的一番话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目前暂不考虑回国发展的打算。”

此言一出,很多人骂尹希是白眼狼,尹希出国前曾立志报效祖国,如今却在美国结婚生子,加入美籍。



1983年,出生在北京的尹希未满10岁就因成绩优异考入了北京八中智力超长实验班。

12岁,以572分的高考分数就读96级中科大少年班。

1996年,中科大少年班全国只此一家,比清华北大还要难考。

即便是在中科大这类顶尖学府,尹希的实力和水平都算是“鹤立鸡群”。



仅用5年,尹希就攻读完了本硕博所有课程,拿到学位之后,想要出国深造。

2001年,听说尹希有留学打算。

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剑桥等全球顶尖学府都向他发出了邀请。

最终,尹希选择了哈佛大学物理系。



2006年,尹希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哈佛大学为他破例“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继续做博士后研究”,这是哈佛大学的百年惯例。

2015年,正式晋升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年仅31岁,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尹希更是被整个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



尹希拒绝回国后,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因为工作需要合适的人,在这里有顶尖的学者,如果自己有问题可以和他们讨论。

我要是回国的话,肯定不是一个人回国,而是要带着一个团队回国。”



尹希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尹希的研究领域是弦论,理论物理中的理论,凡了解一点点理论物理都不会说出尹希造导弹、尹希叛国之类的话来。

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的不同在于——

应用物理属于技术范畴,技术是有国界的,但理论的成果世界共享。

很多人喷尹希,没有喷到点子上,美国在理论物理有更多的选择和经费,而且是全世界共享。



当然尹希的研究领域要比当年杨振宁的领域还要前沿,究竟能否成功现在也未可知。

搞不懂为什么会有“清华北大就是美国附中”这种夸张的说法?



尹希在哈佛任教的确更适合他的学术发展。

但是说到抢人才这场斗争,没人能比美国更懂得如何收割世界人才。

学术圈向来不是什么佛门清净地,不仅各种资格和title的评选要动心思,搞项目批经费更是步步惊心,没经费就没成果、没成果就没论文,没论文就没地位。

世界都是如此。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微博)

一个现象必须得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顶尖人才一直在被被美国吸血:

从2019年美国政府发布的官方调查报告来看,中国高校生源在2011-2013年拿到博士学位后五年、仍留在美国的比例达到83%,而2006-2008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十年都留在美国的比例高达90%。



美国当然不止吸收中国一个国家的人才。

从60年代到1999年,美国吸收的国外留学生是49.1万人,占全球留学总人数的1/3。

在硅谷这个科技之城,很多科技人员都是中国人和印度人,在硅谷的20万工程科技人员中,有6万是中国人。

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90年代学成而留在硅谷的。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时有152万科技人才,其中流向美国将近7万人。

在亚洲的发达国家里,日本和韩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据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从2006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的“理工科人才流失引进情况调查”结果,韩国面临着年增长2.4%的人才流失率,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国家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颜宁身上。

对于颜宁而言,最大的转折点之一发生在2017年,当年对她而言有两件大事。

一是参加中科院院士增选落选,二是出走美国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虽然颜宁本人表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大家依然习惯性地将两者给联系到一起,认为是国内的科研学术风气、氛围让她选择了离去。



美国深刻知道这一点,抢人才就是抢国运。

美国深谙此道并且乐此不疲,二战之后,德国的纳粹科学家通过美国的洗白,堂而皇之的躲过国际法庭的审判,为美国效力。

美国在航天领域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归功于这批科学家。

沃纳·冯·布劳恩,纳粹V2导弹的策划者

当然,得不到的就要毁灭。

美国为了不让人才流失,也是坏事做绝。

2015年5月16日,张浩受美方邀请,前往美国凤凰城参加国际微波会议。

飞机刚刚降落,FBI就将张浩逮捕,并且指控张浩“串谋经济间谍活动”“窃取贸易机密”等32项罪名。



2020年6月27日,美国联邦法院裁定张浩窃取美国高科技商业机密、经济间谍罪等3项罪名成立。

数罪并罚,张浩即将面临最高25年的监禁。

能让FBI如此顺利行动的依据是《美国经济间谍法》,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到公司竞争中。

《经济间谍法》对于“商业秘密”的界限非常大——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哪怕是一个想法和意念,也包括在内。



并且,这个起诉是保密的。

如果有一天你进入美国国境,那FBI的工作人员,会是你在美国国土,见到的第一个美国人。



即使“环境”这样,为什么我们依旧选择去美国留学?

迄今为止,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是——

美国依然是世界金融和科技的掌控者。

但他们不会一直都是。



杨振宁、姚期智、丁列明、施一公......这些留学人才的归国恰恰证明了这点,世界的中心正在慢慢移动。

中国正为接纳世界级的人才准备一片沃土。

科技的真正崛起是依靠人才,当我们能真正扭转留学比例的时候,也是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

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0462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