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10年数据发现:年轻心梗患者里,95%是男性(图)

生命时报 0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因心梗死亡的人数约38万,相当于每37秒就有1人因心梗去世。

年轻人比老年人更需要警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励峰在一档采访中说道:“年轻人突然之间的心梗是死亡率最高的。”




在这些危险的病例中,男性又占了大多数。心梗为什么盯上中青年男性,他们到底比女性差在哪儿?《生命时报》结合北京安贞医院的一项研究,告诉你中年青男性有哪些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董鹏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副教授 王爱民

45岁以下心梗,95%是男性


在一篇题为《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类型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分析》的文章中,北京安贞医院的研究者们汇总了2007年到2017年间,发生急性心梗入院治疗的18~44岁患者的相关资料,共统计了2866例中青年人心梗入院患者。

结果发现:男性是心梗入院的主力军,占比为95.6%,平均年龄为38.9±4.7岁,而女性患者占比仅为4.4%。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性别差异?研究者发现:这些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疾病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前四位分别是吸烟(72.7%)、高血压(40.8%)和肥胖(37.8%)、饮酒(27.4%),且存在显著男女差异。



对比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吸烟、喝酒以及发生肥胖的比例都要低于男性;且女性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肥胖方面做的更好。

 中青年心梗往往更凶险

年轻人心梗发作时,往往比老年人更凶险。



梗得突然,缺少提示

年轻人血管斑块更不稳定,容易脱落,加之发病急,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所以猝死率更高。

老年人往往存在多支多处血管病变,就像陈旧的水管一样锈迹斑斑,长期心肌缺血易反复发生心绞痛,作为警示。而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急性心梗为首次发病,不易引起注意。

“备用”血管没准备


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也就是说,他们在发病前冠状动脉的基础病变较轻,单支单处,多为不稳定软斑块,没有明显狭窄,因此心脏没能建立起血管间的侧支循环等自我保护机制。

斑块在一些诱发因素作用下突然破溃,形成血栓,会造成血管完全闭塞,心梗面积特别大,容易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情况。

经常加班熬夜的中青年人,如果感到容易疲劳、心慌、出现早搏,说明心脏储备能力已经开始下降了、心脏太累,该休息了。

  5个信号值得每个人警惕

猝死并不会突然降临,往往有先兆症状,一旦出现下面5个症状,必须争分夺秒就医。

1

活动后加重


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为心绞痛发作,也要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猝死。

有的人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



2

次数多、症状重


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不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缓解症状,现在吃2片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好,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

3

不明原因的心慌胸闷

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不活动时也憋闷、喘气困难;每天规律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可能是心肌缺血,要及早检查治疗。

4

头晕乏力、心慌


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神经系统在呼救。

5

眼前一黑或晕倒


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尽快去医院查明病因。

一旦发生胸口痛,有濒死感、压迫感,持续5~15分钟或以上,并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心梗,此后的每一分钟,都是在和死神赛跑。一定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0121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