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也要姓党?中国当局施压 滴滴或被迫退市(图)

商报/美国之音 0

面临中国政府的巨大压力,中国网络约车平台滴滴出行的股票周二(7月6日)开盘后出现大幅度下跌,跌幅高达23%。有消息称,滴滴可能会被迫退出美国股市。

滴滴、满帮等互联网企业近期连遭打压说明,中国私营企业不受阻拦地运用大数据的时代已经结束

滴滴公司自6月30日在美国上市以后发生的情况可真称得起一波三折。上市后不到两天,中国监管部门就宣布对其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又过两天,中国网信办下令应用软件商店下架滴滴应用软件,同时滴滴公司的新客户注册被勒令暂停,简直就是把滴滴往死里打的节奏。

滴滴公司的股票上市定价为14美元一股,上市后最高上涨至每股18美元。但周二,该股票下跌至11美元一股。滴滴股票的大幅度下挫引起一系列法律官司,一些律师事务所正在准备向该公司发起集体诉讼。

滴滴公司在美国上市融资规模近44亿美元,公司估值最高时达到730亿美元,是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上市以来在美融资金额最高的一家中国公司。

滴滴出行有中国“优步”(Uber)之称,拥有司机1500万名,客户近五亿,是名副其实的老大。

在美中关系日趋紧张的同时,中国方面似乎非常担心美国推动的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和与中国脱钩的意图。据中国内部消息,北京最高当局制定的应对之策是尽量不放弃海外市场,同时努力扩大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从而化解白宫的脱钩计划。

所以,尽管美中脱钩较力在多个领域激烈展开,但在美国股市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不减反增。滴滴出行的上市似乎就是北京实施这一策略的一个最新动作。但滴滴上市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反应却出人意外,其背后的真实原因,令人猜疑。

起初,外界普遍猜测,中国当局之所以出重手惩治滴滴,是因为滴滴为了获准在海外上市同意把中国道路数据和用户数据打包给美国。但滴滴方面很快予以否认,称“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

中国官方公布的审查滴滴出行的原因是为了网络安全。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说,审查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并避免采购产品和服务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带来风险和危害,保障关键数据基础设施供应链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但实际上,据中国媒体消息,在滴滴赴美上市前,中国监管部门就约谈过滴滴高管,出于数据安全考虑,希望滴滴不要去美国上市。但是,滴滴对此不予理睬,反而利用中共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时机去美国上市,造成先斩后奏。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也指出,滴滴与阿里巴巴的情况不同,给阿里巴巴开出罚单的是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依据的是《反垄断法》,而对滴滴发难的是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依据的则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BBC认为,滴滴不顾劝诫贸然赴美上市。甚至特意选择在中共百年党庆之前赴美,希望能够“先斩后奏”,这让中国监管层更为震怒。

中国媒体引用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内部人士传出的消息说,监管当局对滴滴的处罚将会更为严厉,滴滴很可能会被迫宣布退出美国股市。如果这个情况真的发生,滴滴将成为第一例在美国上市后不久就宣布退市的中国企业。

《商报》刊文评点了“滴滴”等中国互联网企业近期频遭打压,指出中国政府将在今后几个月从私营企业手中全面夺回对大数据的控制权。《世界报》则刊文感叹,西方社会至今对中共了解甚少,这个百年政党最为突出的其实是学习适应能力。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争夺数据权力 - 北京想要抢回完全控制权"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滴滴、满帮等互联网企业近期连遭打压说明,中国私营企业不受阻拦地运用大数据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政府如今越来越意识到数据的价值。

"长期以来,中国科技企业几乎能不受监管地搜集用户数据,还时常能获取海量的警方数据、政府部门数据。这种野蛮生长模式早晚会终结,然而,造成如今突然政策转向的背后力量,依然大得令人震惊。"

"就在今年初,中国社会各界还在讨论打造一个公私混合的数字化社会。现在,这种声音已经完全听不到。北京想用即将在今年秋天生效的《数据安全法》阻止某些数据流往国外供他人分析研究。"

"因此,所谓的数据保护其实也被用作了科技战的武器。德国企业也将受到这一浪潮的影响,比如需要大数据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德国汽车厂商。"

"即将生效的《数据安全法》在正文中突出了"国家核心数据"。这指的是出于公共利益而采集的数据。企业如果不当使用了这类数据,就会面临高额惩罚。中国当局由此掌握了一项强有力的武器。至于北京究竟会如何使用这项武器,今后几个月就会明朗。"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9334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