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官员:美国像当年的苏联 中国像当年的美国(图)

环球网 0

 “中国共产党成功吸引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中共在很多重要领域在不断改进和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入美国全面打压中国的行动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卓越院士马凯硕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取得的成就,并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形势的发展做了深入分析。

  专访中,马凯硕还多次表示,美国在对华认知上存在太多误解,在对华政策上犯了很多错误。在他看来,相比美国,中国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能成功应对自身的内部问题和承担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也更富有精神活力。马凯硕告诫拜登政府,美国最大的挑战不是中国,美国除了要与中国保持对话,更应专注于改善本国中下层民众的生活。


  

  西方没意识到中共改善民生的成绩

  环球时报:您去年在新书《中国赢了吗?——中国对美国优先的挑战》中写道,今天的美国很像当年的苏联,而中国像当年的美国。这一观点非常有意思。您为什么这么说?今天美国的政治体系是否依然有足够的纠错能力,调整并制定出真正符合美国利益的对华政策?

  

  马凯硕:中信出版集团今年将出版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中国的选择》。我希望我的这本书对中国和美国都有帮助,因为我同时是这两个国家的朋友。

  我之所以说美国现在的行为像苏联,是因为当我在做研究时,偶然发现美国战略思想家、因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而闻名的乔治·凯南说过一段话——美国的全球地位将取决于以下四种能力:想知道自己要什么;成功应对自身内部问题;成功地承担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富有精神活力。

  在当年的美苏较量中,美国在这四个方面都强于苏联,所以能赢得冷战。

  而今天,在中美之间,中国则在以上四个方面都领先于美国。美国没有听从战略思想家的建议,失去了内部的精神活力。

  我在这本新书中强调的一个关键点是:在过去30年里,美国是唯一一个50%的底层人口平均收入下降的主要发达国家。所以,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而美国也必须作出战略选择:到底是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更重要,还是改善国内人民的生活更重要?我的观点是,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是一个更聪明的选择——如果你自己的民众在受苦,那么即使你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说实话,拜登政府最大的挑战不是中国,而是前任特朗普。如果特朗普在2024年获胜,将意味着拜登政府的失败。这就是为什么他应该专注于改善美国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好让特朗普无法在几年后再次归来。这也是我希望通过我的这本书帮助美国人的地方。

  环球时报:您曾经说,美国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您认为中共的韧性从何而来?西方对中共最大的误解和错判是什么?

  马凯硕:西方对中共最大的误解是,它没有意识到,中共(作为执政党)在过去几十年中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成绩,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政府。中国有8亿人摆脱绝对贫困,有三四亿人成为中产阶级。很多国家不明白中共为此做了多少工作。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阿什中心去年做的一项有关中共的研究通过了严格的学术同行审查,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率已从2003年的86.1%上升到2016年的93.1%。这是美国一项可信的学术研究。美国正在犯的另一项错误是,它无法理解中共在很多重要领域在不断改进和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中共是世界上最任人唯贤的政党之一。这是许多美国人完全不知道的事情。

  遏制中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环球时报:50年前的7月,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您认为,在中美关系如此令人担忧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有什么特殊意义?

  

  马凯硕: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是一次开创性的访问。它给世界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大国之间应该永远保持对话,哪怕是像中国和美国这样曾直接有过战争的国家,不管两国间有多少不同,不管对彼此有多么糟糕的历史记忆,都必须相互对话。

  当然,中美之间的分歧和紧张并非一次访问就可以解决,但通过面对面的对话,双方可以加强了解。毫无疑问,基辛格的中国之行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因此,我希望在今天这样一个依然存在许多分歧的时刻,大国间要继续保持对话。

  环球时报:但许多美国政客和学者都说,华盛顿今天已没有“熊猫拥抱者”。所以,今天美国还会出现另一个像基辛格那样的人物来打破中美之间的僵局吗?

  马凯硕:美国的问题不是没有“熊猫拥抱者”,而是没有像尼克松和基辛格那样的大战略思想家。尼克松和基辛格都有很强的地缘政治头脑,眼光能看到整个世界,并理解世界是一盘复杂的棋局。所以,他们非常小心地移动每一颗棋子。而今天的华盛顿,弥漫的则是一种“智力上的懒惰”,这或许是弗朗西斯·福山那本《历史的终结》的后果——这本书将一切都视为非黑即白的。但事实是,今天的世界非常复杂,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历史的回归。

  更让人震惊的是,现在美国大多数战略思想家在历史知识上的缺乏。他们似乎不明白,他们在过去30年中享受的“单极时刻”只是一时的错乱,我们现在正在回归多极世界。这将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意味着美国将不得不学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一个更加聪明的角色——这是尼克松和基辛格曾做到的,也是华盛顿现在缺少的——那就是对地缘政治问题成熟而长远的思考。一些美国思想家看到这一点。美国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所长安德鲁·巴塞维奇曾表示:“权力核心圈子中盛行的巨大傲慢和无知,导致美国人误解了他们在全球秩序中的位置。”

  环球时报:拜登的对华政策被视为是前任特朗普政府的延续。今年4月,您在《金融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拜登应鼓起勇气,扭转对华态度。美国方面对此有什么反馈吗?

  马凯硕:我想强调的是,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比特朗普政府有很大进步,因为特朗普政府的成员过去经常针对中国发表极富冒犯性的言论,无论是前副总统彭斯的演说,还是前国务卿蓬佩奥的讲话,甚至特朗普自己的讲话,都多次把新冠病毒称之为“中国病毒”“武汉病毒”,这是极具冒犯性的言论。无论如何,拜登政府在言辞上相对更有礼貌,这是一件好事。

  环球时报:您说的是在言辞上,但拜登做出了更多拉拢盟友、对抗中国的实际动作。

  马凯硕:毫无疑问,拜登并没有从根本上逆转特朗普对华政策的方向。他维持了贸易战、关税和制裁政策。拜登在2019年竞选时曾说,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和制裁伤害了美国农民、消费者和工人。拜登当时是对的,贸易战对美国毫无帮助。然而,尽管如此,拜登无法逆转当下美国的对华政策。为什么?正如我在新书中写的那样,华盛顿已经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反华共识,拜登很难改变这一方向。

  我在《金融时报》发表那篇专栏文章后,美国一些政策研究者私下找到我说,他们认为我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也明白这场猛烈的反华运动既不会伤害到中国,也对美国毫无益处。他们还让我以后多为美国的报刊写些文章,向公众解释为什么拜登政府应当采取与其前任不同的对华政策。

  环球时报:如果拜登不能扭转美国当下的对华政策,将会对中美关系和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马凯硕:中美竞赛在未来十年中一定会加剧。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即使美国加大对华打压力度也依然会发现,只有极少的其他国家会加入它对中国的全面打压行动。尽管有的欧洲国家口头上支持美国针对中国的行动,但私下还是发表了许多保留意见。举例来说,对德国的汽车行业而言,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更大,如果德国加入美国的反华阵线,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的宣传话术不符合中国现实


  环球时报:美欧一些国家给中国外交贴上“战狼外交”的标签,对此,您怎么看?

  马凯硕:彭斯和蓬佩奥都曾发表过很多非常无礼的外交言论,而那些更懂外交艺术的欧洲国家没有公开批评过特朗普政府违反外交基本准则,我对此很失望。冒犯其他国家是不明智的。所以,当一些欧洲国家抱怨中国“战狼外交”时,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采取双重标准呢?为什么它们在特朗普政府面前如此沉默,没有批评美国是“战狼外交”?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有过33年经验的外交官,我想说,外交在不侮辱其他国家的时候才是最成功的。

  我认为,美国应该公开表示,自己将不会再使用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战狼外交”模式,并表示,从现在开始,大家彼此都用更文明的方式对话。每个国家都应遵守同样的规则,任何国家冒犯其他国家的行为都不应该被允许。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唯一公开冒犯过中国的国家是美国,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环球时报:最近,美国还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对中国频频发难,尽管世卫组织的联合溯源研究报告已明确表示,“实验室泄漏论极不可能”。您怎么看美国这些行为?

  马凯硕:科学的一大好处是,科学证据是不能为政治家所篡改的,所以还是让科学家来处理科学上的事吧。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信任世卫组织,我非常有信心它组建的科学家小组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说的是,政治插手科学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看过一个今年曾前往中国展开联合溯源研究的荷兰女科学家的采访,她表示,如果拜登政府有有关新冠病毒来源的新证据,就应该把它们公布出来,但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美国拿出证据。

  环球时报:在病毒溯源的问题上,美国是否在对中国发起舆论战?

  马凯硕:作为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一部分,美国势必将竭尽全力地削弱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维持自己的优势。在冷战时期,里根总统曾以“邪恶帝国”形容苏联,这是针对苏联的非常成功的舆论攻势。所以,美国现在很自然地对中国也采取同样做法。但我认为这不太可能会成功。在美苏冷战期间,和美国进行贸易的国家远比和苏联进行贸易的国家多,但今天,和中国做生意的国家远比和美国做生意的国家多。很多人到过中国,因此当美国政客把一张非黑即白的中国图景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已没有说服力,因为他们很清楚美国的这些宣传话术不符合中国的现实。

  环球时报:有中国学者认为,美国已开始进入“后基辛格思维”——“基辛格思维”是把世界变成“中美俄大三角”,而“后基辛格思维”是让印度替代俄罗斯——美国拉拢印度以遏制中国。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马凯硕:如果印度加入这个“三角关系”,并站在美国一侧,美国确实能从中获得很大利益。然而,我看不出印度能从这样的“三角关系”中得到什么好处。对印度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成为一个战略上独立自主的角色。而如果印度能同时与华盛顿和北京保持良好的关系,它将有更大战略回旋空间。所以,尽管印度在许多领域向美国靠拢,但正如印度领导人强调的那样,印度同时与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关系。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9075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