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式疫苗效果如何?国产mRNA疫苗何时量产?业内解析

第一财经YiMagazine/新华网 0






由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与康希诺共同研发的新冠吸入式疫苗近日被曝正在申请紧急使用授权。吸入式疫苗的效果备受业内期待。与此同时,包括mRNA在内的新型疫苗研发也正在国内积极开展,未来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有望共同发展,满足中国以及全球需求。

针对吸入式疫苗的机制,专家在浦江创新论坛疫苗和全球健康论坛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呼吸道局部免疫的效果可能更加显著,可在人体中引起比肌肉注射更广泛的免疫应答。

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冠疫苗的免疫程序仍需进一步探索,但吸入式疫苗模拟了病毒的呼吸道感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粘膜疫苗接种可能会有益于在粘膜处诱导免疫反应并防止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



根据去年年底高福和微生物所研究员戴连攀发表在《自然免疫学综述》(Nature Review Immunology)上的一篇“新冠肺炎疫苗病毒靶标”文章,已经有研究团队报告了一种鼻喷式的黑猩猩腺病毒(ChAd)疫苗设计方案,该疫苗可在小鼠模型中提供对新冠感染的绝大部分灭菌免疫。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微生物所团队也在对这种吸入式疫苗进行研究。“新冠疫苗的研发还有很多未知,我们只能不断地向科学要答案。”高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目前全球的研究团队都吸入式疫苗表现出兴趣。此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已经研发出一款基于腺病毒载体的吸入式新冠疫苗;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也正在招募受试者,对吸入式疫苗进行临床试验。

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系专家克里斯托弗·邱(Christopher Chiu)表示:“从鼻腔喷入流感疫苗已经被证实可以有效免疫,但是需要更多研究来证明新冠疫苗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是否也能起效。”

在中国,最早进行吸入式疫苗研究的是厦门大学与北京万泰以及香港大学共同研发的一款以流感病毒为载体的新冠疫苗,这是一种在双重减毒的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载体内插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因片段研制而成的活病毒载体疫苗,通过模拟呼吸道病毒天然感染途径激活局部免疫应答和全身性免疫应答发挥保护作用。该疫苗的临床试验于去年8月27日就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应急审批。

与此同时,国内mRNA疫苗研发也取得积极进展,未来有望成为继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重组蛋白疫苗后新的方案。

“mRNA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有效性已经得到验证,这种技术路线疫苗最大的好处就是平台化、量产快、免疫原性更好,可以引起细胞免疫反应。”斯微生物创始人、CEO李航文博士在浦江创新论坛上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斯微生物了解到,该公司正在扩大mRNA生产线的建设,将在上海建立两座mRNA生产工厂,预计今年8月底前完工,今年年底产能有望达到数亿剂。

李航文认为,由于mRNA疫苗可以快速应对病毒的突变,迅速调整抗原,因此在病毒变异的情况下,在中国同样具有推广意义。“我们现在已经在针对新冠病毒的变异株进行测试,初步结果显示,mRNA疫苗对南非变异株和印度变异株有很好的保护效果。”李航文表示,“未来有望成为序贯疫苗,进行增强免疫,在覆盖新冠变异株的同时,也可以补上细胞免疫的短板。”



陈薇院士:正在申请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紧急使用



 新华社上海6月4日电(记者周琳、彭韵佳)此间在上海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表示,正在申请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紧急使用。

  “药监局已批准了扩大临床的批件,我们正在申请紧急使用。”陈薇提到,团队正在研究“双非”疫苗,即非注射、非冷链疫苗。

  “现在疫苗都是通过注射,但其实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接种的,比如雾化吸入,我们去年8月份最早发表了非注射疫苗的研究结果。去年9月29日在武汉开展临床实验,是吸的。”陈薇在论坛现场介绍。

  “现在打的疫苗如果雾化吸入还有黏膜免疫。”陈薇说,雾化吸入式疫苗只需针剂疫苗的五分之一的剂量,且不用一瓶一瓶装,疫苗瓶子的“瓶颈”问题也可以解决。

  “之所以能快速研发出新冠疫苗,与国家持续的科技投入分不开。”陈薇介绍,科技部从“863计划”起就投入大量经费支持疫苗研发。“我们现在做的腺病毒载体疫苗,2003年就获得了‘863’的资助,从埃博拉就开始做的。”

  针对大众关心的病毒变异对疫苗的影响,陈薇表示,团队一直在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目前对5个变异株较为关注。“希望能通过变异株增强疫苗的免疫能力,把变异毒株覆盖。”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8753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