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将对接!(视频)

北京日报/中国新闻网/多维新闻 0







摄影:郭文彬





5月29日20时55分左右,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模拟图。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此次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中国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阶段的首艘飞船。天舟二号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总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最大起飞重量13.5吨,物资上行能力达6.9吨,载货比0.51,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00瓦。具备全相位自主交会对接能力,可多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

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指挥冯永介绍,此次天舟二号携带3名航天员3个月的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及平台物资,与核心舱进行对接;其在停靠空间站期间,将按计划开展多项在轨试验。



点火瞬间

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介绍,天舟二号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飞船优化了平台设计,严格控制平台自身重量,最大程度提高货物运输能力;同时充分整合平台资源,满足空间站推进剂在轨补加、航天员驻留资源补给以及设备维修维护更换等不同种类货物运送需求;此外丰富了交会对接技术手段,实现全天候发射,入轨后可快速交会、全方位对接,形成空天应急快速响应能力,可以发挥平台在轨潜力,支持并配合空间站长期运行,开展空间科学试验,实现在轨综合应用。

为了打造出货物上行效率高、综合任务能力强的货运飞船,五院研制团队提出了货物装载/结构/热控一体化设计、高效率能量传输及立体信息网络互联技术方案,全面实现了推进剂在轨加注、货物运输、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载荷支持和在轨试验等功能。

作为货运飞船,运载能力自然是第一评估要素。据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宇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大运载能力超过5吨的现役货运飞船只有两型,中国的天舟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虽然携带大量货物,但所有货物摆放十分规律,其货架看似与普通货架无异,其实所有的细节和构型都经过科学分析,中间留出通道,航天员可在货架中顺畅通行,拿取货物。

据悉,飞船此行的主线任务是把航天员和空间站所需的物资送上天,物资包括推进剂和货包两大类,运送航天员在空间站上所需的生活用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物资以及用于天和核心舱补加的推进剂。

在轨运行期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还将保障首批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驻留任务,并开展遥操作交会、前向对接口补加试验、机械臂转位试验等关键技术验证


天舟二号为何连续2次推迟发射?揭秘迟来9天的胜利


原标题:天舟二号为何连续2次推迟发射?揭秘迟来9天的胜利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题:天舟二号为何连续2次推迟发射?揭秘迟来9天的胜利

  作者 郭超凯 刘莎莎

  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遥三火箭点亮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夜空,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迟来9天的胜利,发射现场全体试验队员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原定于5月20日凌晨发射的天舟二号任务,为何会连续2次推迟发射?在过去9天的时间里,科研人员又是如何解决技术难题,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任务?



发射现场。骆云飞 摄

  一个异常一场硬仗

  5月19日晚上21时40分,距离长征七号遥三火箭发射不到3个小时,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信息显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陡然间,发射大厅现场陷入一片寂静。

  偌大的火箭,庞大的系统,漏点在哪里?面对这一情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动力系统指挥邵业涛感慨:“我们的低温火箭又将经历一场严酷的考验。”

  火箭上天万万不可有半点闪失。彼时,火箭箭体已完成加注,尾舱内一直处于热氮气吹除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试验队员必须要带呼吸面罩进舱。

  随即,两名总装人员换好服装、戴好面罩,从50公分见方的舱门钻进了箭体。舱内一片漆黑,气体吹除的声音震耳欲聋,但他们无暇顾及密闭空间的憋闷和零下183℃的严寒,继续攀爬在箭体结构件上,仔细镇定地摸索着检漏点。

  “找到了!”两次核查后,问题暴露,但很快后方传来消息,这并不是元凶。5月19日晚上,距离发射预定时间还有不到2小时,型号领导一致决定:“推迟发射。”

  失落占据了试验队员的心情,大家感到“心凉了半截”。然而,众人更明白:这是指挥部经过慎重研究的结果,不让火箭带一丝隐患上天,这是铁的纪律,是底线,不可动摇。

  当天夜里,试验队员紧急部署,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排故中。5月20日,试验队员先后分4拨再次进舱排故,找到了新问题,并经过系列措施扭转局面。

  “又有希望了!”大家长吁一口气,精神抖擞迎接5月21日凌晨的发射。然而好事多磨,负8小时推进剂补加之后,异常再次出现,发射再度推迟。



发射现场。骆云飞 摄

  冰火两重天的坚守

  原定于5月20日凌晨的发射两度推迟,距离下一个发射窗口还有9天,火箭燃料两加两泄,高温高湿高盐雾之中,长征七号这枚“冰箭”要经历怎样的磨练?这注定是一场鏖战。

  事不宜迟,发射推迟后,型号队伍火速调整状态,重整旗鼓,倒排计划,开始为期4天的归零。为了进一步摸排故障,试验队员仍然要一批批进舱。舱内低温、憋闷,一名试验队员刚出舱便吐了一地。然而,没有人因此而退缩。连续48小时作业后,没有人喊苦、没有人叫累。

  长征七号火箭是名副其实的“冰箭”。火箭第一次推迟发射后,试验队员发现,箭体出现结冰现象。“火箭在大量的低温燃料加注后暴露这么长时间,这在我们航天史上是第一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天津大火箭公司57车间副主任赵鸿飞介绍。

  5月的海南,酷暑难耐,室外温度36°,湿度达到了90%以上,冰箭之中,零下183℃的低温。“冰火两重天”考验着长征七号火箭,也考验着每一名试验队员。箭体上,氧箱前的短壳上,冰块一个接一个,大的足足有30-40厘米长,10厘米宽。队员们用现有工具小心翼翼地凿冰,还专门有人拿着兜子接冰,唯恐冰块伤到产品。

  这批天津大火箭的总装团队里,90后年轻人占90%以上。摸排故障期间,队员们眼睛里夹杂着红血丝,双腿起满了痱子,嘴上却说:“我们还能行。”为了赶时间、追进度,塔架下送来的绿豆汤,竟没有一个人来得及喝一口。

  这群“第一批见到火箭”、发射现场“最后一批撤岗”的火箭青年再次用实际行动续写了“后墙不倒”的铮铮誓言。



发射现场。郭文彬 摄

  “稳稳的成功”来敲门

  推迟发射是为了确保成功,而成功是唯一标准。面对火箭异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上下一盘棋,试验验证定位、归零计划、逆流程计划,型号办迅速反应,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基础。

  5月25日,归零工作接近尾声。5月26日,模拟发射演练;5月27日、28日,加注准备。5月29日火箭推进剂加注,当晚20时55分顺利发射。

  历时9天磨砺,长征七号遥三火箭顺利走完全部流程,最终实现了圆满成功,打赢了这场荣誉之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火箭型号总师程堂明说:“这是空间站建造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我们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我们追求的就是‘稳稳的成功’。”

  对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院长王小军表示,火箭连续2次推迟发射,3次准备发射,其间经历了推进剂全卸出,今天能够取得最终的发射胜利,这是研制队伍用短短7天艰苦卓绝的工作换来的。航天人在工作中坚持“严、慎、细、实”,也是在为胜利而战,为使命而战,为荣誉而战。



发射现场。郭文彬 摄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的首艘飞船。本次任务将首次实现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运送航天员在空间站上所需的生活用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物资以及用于天和核心舱补加的推进剂。随着天舟二号顺利发射升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正稳步推进。(完)


曾因技术原因叫停中国天舟二号成功发射 现场画面曝光
此前因故推迟发射的中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于北京时间5月29日20时55分成功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5月19日曾发布的消息,计划于5月20日1时许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因技术原因推迟实施,发射时间另行确定。

针对天舟二号推迟发射的技术原因,中国官方并未详细提及,但有微博消息称,天舟二号由于工位喷淋系统出现问题而导致延迟发射。

对于天舟二号推迟发射,中国网友纷纷表示遗憾。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也有网友曝光了中国民众深夜等待天舟二号发射的场景。

此外,网传照片显示,其发射台前的标语由“自立自强、创新超越”更换为“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这一动态引发网友猜测,有网友担忧天舟二号发射任务“遇到棘手麻烦”,或再度推迟发射。

天舟二号此前因故推迟发射时间:

















据悉,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首飞货运飞船。

按照任务规划,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携带3名航天员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平台物资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为后续飞行任务和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基础。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8645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