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解剖一个胖子的内脏给你看(图)

生命时报 0

说到「胖」,你会联想到什么?臃肿的身躯、撑大了的五官、腹部的“游泳圈”……可你知道一个胖子身体内的样子吗?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带你看清肥胖者的体内究竟长啥样,并列出一份科学管理体重清单。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 李光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中心主任 王存川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主任、体医融合运动处方专家 韩铁光

“解剖”一个肥胖者的内脏

肥胖者的体内究竟是啥样?


脂肪

厚度可达13公分

皮下脂肪多且厚,在外科手术中,往往要切得很深才能触及患处,外科医生甚至遇到过脂肪厚度高达13公分的患者。通常,瘦子器官比较明显,而胖人器官会隐藏在黄色脂肪里,难以发现,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心肺

一坨软肉

健康人的心脏是紧实饱满的,像一个水泵,如拳头大小。但肥胖者的心肺则是软塌塌的一坨肉,用手一挤,有很多水。

因胖人体内储存脂肪的“仓库”已满,脂肪就会存储到心肌细胞间,影响其功能。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则会出现心力衰竭。



肝脏

肥大松弛

肥胖使肝脏变得更大、更松弛且“伤痕累累”。人摄取动物脂肪后,要转变成自己的脂肪。过度摄入的脂肪就要经过肝脏来处理,致使肝脏负担很大。无法及时处理后,就会形成脂肪肝,继而转变为肝硬化,严重会导致肝癌。

肾脏

表面坑坑洼洼


肾脏外面一般都有脂肪包裹,起到保护作用,健康人也有,而肥胖者的脂肪格外厚,且肾表面有很多瘢痕,坑坑洼洼,像疤一样。

血管

根本找不到


胖人的血管会被多余的脂肪包裹着,不仅手术时不好找,术后还容易感染,引起并发症。

此外,由于心脏必须为多余脂肪组织提供更多的血氧,动脉中脂肪堆积越多,动脉功能就越差,血管壁增厚,血流减少,进而增加血栓和全身血液循环恶化风险。



肥胖从头伤到脚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一种疾病。

根据目前研究,有50余种疾病与肥胖有关,而这些疾病本身带来的影响及其治疗过程可能加重肥胖,形成恶性循环。

呼吸系统


肥胖患者的脂肪堆积可能会导致咽壁肥厚、软腭肥大、咽腔狭小,使其易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此外,有研究发现,肥胖可以导致哮喘严重程度升高、药物控制欠佳,以及肺功能异常更加明显。

消化系统


若肥胖者腹部堆积过多脂肪,腹腔压力加大,就易使胃部胃酸及内容物出现反流。同时,由于多余脂肪无法通过肝脏代谢、转运出去,就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循环系统

肥胖者血液中脂质成分增加,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弱,进而诱发高血压。再加上肥胖者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量均比正常人高,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增加了心脑血管病风险。



内分泌系统

脂肪细胞会随着其体积的增大而逐渐具有胰岛素抵抗性,导致血糖调节过程失衡,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

另外,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还会影响激素水平,间接地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肥胖女性雄激素分泌增多、雌激素减少,影响卵巢发育,造成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等问题。

泌尿系统

肥胖患者,尤其是肥胖女性,容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运动系统

由于肥胖患者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比常人负重更多,所以关节磨损问题严重,更易发骨关节炎。

“健康的胖子”不存在

有一些人心存侥幸,虽体型肥胖,但是自认为平时有足够的运动量,疾病不会找上来,事实上“健康的胖子”是不存在的。

《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刊登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分别评估了不同体重指数(BMI)和体育运动水平与主要脑血管疾病(CVD)风险因素之间的联合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以减轻超重/肥胖对CVD风险的不利影响,但过重的体重本身与主要风险因素的患病率显著增加有关。与体重正常的不运动参与者相比,“灵活的胖子”,即运动但肥胖的个体患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几率分别高出约2倍、5倍和4倍。

运动不能完全抵消超重和肥胖对心脏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别指望做“健康的胖子”了,还是减肥和运动双管齐下吧。

老中青如何科学减重?

不同年龄段人群,减重侧重点不同:

中青年

调整饮食,控制腰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国人半数肥胖为中心型肥胖,也就是腰粗肚肥。



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在我国,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80厘米,就算中心型肥胖。

饮食尽量遵循“早餐饱、中餐好、晚餐少”的原则,不要早餐对付、午餐点外卖、晚餐大吃大喝。

办公室、客厅等随手可及的地方,不要放高热量的零食,替换为坚果、酸奶等。

少点外卖,尽量自备午餐,烹调以蒸、白灼、炖、凉拌为主,少放油盐糖。

避免久坐多做瘦腰收腹的健身动作,如平板支撑、仰卧腰部扭转、静态或动态臀桥等;上班间隙可练习下蹲、侧抬腿等;跑步适合大多数人,一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为宜。

老年人

适度运动,增加肌肉

身形消瘦的老人:适度运动,有助增强肌肉活力,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量较小,方便开展易坚持,可每天锻炼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以轻微出汗为宜。



过度肥胖的老人:尤其是有“三高”等慢性病的老人,应适当减重。

除运动外,要在饮食上加以改善。少量多餐,每日4~5餐,每餐七分饱;每天吃一颗鸡蛋、喝一杯牛奶,吃一两鱼虾、摄入一两禽肉,再加上一至二两豆制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谷物、杂豆和薯类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比如红薯、土豆、山芋、芸豆等,注意粗细粮的搭配。▲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8321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